一种可以预防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茶饮组合物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09 阅读:9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可以预防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茶饮组合物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糖脂代谢病(glucolipid metabolic disorders,glmd)是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由遗传、环境、精神、饮食等多种因素参与致病,以高血糖、血脂失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单一或合并出现为主要临床表现,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防控的疾病,属于中医“瘅浊”的范畴。瘅”主要指热、湿热、劳病,瘅之为患可损伤全身多个脏腑,包括脾瘅、胃瘅、肾瘅、心瘅、消瘅、肝(胆)瘅等;“浊”指湿、痰、瘀、毒等病理之浊。
3.糖尿病作为一种有明确发展过程的疾病,其不同病变阶段必然有着不同的病理表现,而相应的中医证候也有所不同。文献记载黄芪六一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甘草2药组成,原书记载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能饮食症状。本发明是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其相关指标,包括主症:体倦乏力,便溏,肢体麻木、疼痛;次症:脘腹胀,皮肤干燥瘙痒、肤色黯。舌脉:舌胖,质黯淡,脉细滑,或细弦。
4.虽然市场上不乏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但是尚缺少有效治疗气阴两虚消渴病糖脂代谢病的中成药。
5.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492565.1、公开了“一种降血糖的中药复合物”,是由蒲公英30份、猪苓30份、白扁豆27份、马齿苋27份、枳壳25份、合欢皮25份、麦冬23份、白茅根23份、莱菔子20份、当归20份、桑叶20份、石斛18份、粳米15份、甘草15份、天花粉15份、桂枝15份、炮姜13份、黄芪10份、山茱萸10份、覆盆子9份、玉竹9份、桃仁9份、葛根7份、熟地黄7份、五味子5份、人参5份、知母5份、甜瓜子5份。该中药复合物针对糖尿病的治疗疗程短,总有效率高,愈后不易复发。专利cn03148231.7,公开了“一种消渴降糖茶及制作方法”,是选用枸杞、桑叶茶、黄芪、人参、党参、翻白草、绞股蓝、金银花、苦丁茶、甘草、乌龙茶。具有清热解毒、益精明目、滋补肝肾、调节血糖、降脂、降压、减肥、益寿延年作用。专利cn201910524694.1,公开了“一种中药复合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是由生地黄10-50%、黄芪5-20%、野山楂3-5%、罗布麻叶1-2%、桑叶1-3%、冬虫夏草0.5-1%、人参0.5-1%、绿茶5-10%、蒲公英3-9%、黑桑椹2-8%、枸杞3-6%、甘草0.5-1%、淡竹叶1-2%、白茅根1-3%、菊花1-2%、天麻3-5%、大枣10-15%、白芍2-2.5%、玫瑰花3-7%、三七2-3%、麝香0.01%-0.03%。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功效,软化血管润肠通便、安神助眠、提高免疫力之功效。文献来源:中药材,2018,41(03),699-702,公开了“黄芪六一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按黄芪60g、甘草10g按照6∶1混合配制成相应的浓度灌胃给药。结论:黄芪六一汤对高脂高糖饲养合并腹腔注射stz致糖尿病大鼠具有降糖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01):35-36,公开了“复方六一汤及其拆方组分对血虚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复方六一汤由黄芪、甘草和人参组成,说明复方六一汤提高血虚小鼠免
疫功能的作用。
6.关于本发明一种可以预防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茶饮组合物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预防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组合物。
8.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预防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4-8份、桑叶2-4份、甘草0.5-1.5份、人参0.5-1.5份。
11.更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6份、桑叶3份、甘草1份、人参1份。
12.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3.本发明提供了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早期糖脂代谢紊乱药物中的应用。
14.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糖脂代谢病药物中的应用。
15.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6.一种改善糖脂代谢的茶饮,所述茶饮由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
17.为实现上述第四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8.本发明提供了如上任一所述的茶饮在制备预防/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糖脂代谢病药物中的应用。
19.本发明优点在于:
20.优选各原料药及其之间的重量份配比,方中黄芪甘温,大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托毒生肌,补气以生血,补气以生津液,为君药;甘草补脾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制约了黄芪的温燥之性;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二者共为臣药;佐以少量人参,助黄芪益气补虚之力。四药配伍,甘以守中,补泻兼施,则补中益气之力增,气血津液化生有源,则气弱血虚所致诸症自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2.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一)
23.黄芪6份、桑叶3份、甘草1份、人参1份,常规方法泡服。
24.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二)
25.黄芪6份、桑叶2份、甘草1.5份、人参1份,常规方法泡服。
26.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三)
27.黄芪4份、桑叶4份、甘草1份、人参0.5份,常规方法泡服。
28.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四)
29.黄芪8份、桑叶3份、甘草0.5份、人参1.5份,常规方法泡服。
30.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五)
31.黄芪4份、桑叶2份、甘草0.5份、人参0.5份,常规方法泡服。
32.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六)
33.黄芪8份、桑叶4份、甘草1.5份、人参1.5份,常规方法泡服。
34.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6所述的常规方法泡服为取热水500ml冲泡中药饮片茶包,10min后取出茶包饮水,每日2次,早晚各1次。
35.实施例7颗粒剂
36.分别按照实施例1-6所述配比取各原料药,加水大火烧开煎煮1小时,之后小火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待冷却至室温;上清液浓缩,加水,搅拌,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清膏。取清膏,制成颗粒。整个制备过程,只需煎一次即可。
37.实施例8片剂/胶囊的制备
38.分别按照实施例1-6所述配比取各原料药,加水大火烧开煎煮1小时;之后小火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待冷却至室温;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入制药辅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片剂或填充装胶囊。整个制备过程,只需煎一次即可。
39.实施例9临床实验
40.1.临床资料
41.1.1病例来源
42.本实验采用非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9.11.30——2020.11.30门诊及病房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失访),治疗组脱落4例(失访)。治疗组5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56.33
±
12.52)岁。对照组共收入患者57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57.88
±
9.19)岁。通过软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除腰围、臀围、甘油三酯、肿瘤坏死因子-α、便溏症状外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基线数据见表1。
43.表1基线数据
[0044][0045][0046]
1.2纳入标准
[0047]
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及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消渴,气阴两虚”诊断内容的的患者。
[0048]
所选病例需符合:
[0049]
(1)空腹血糖《13.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体质量指数bmi》23kg/m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8;
[0050]
(2)年龄35-75岁之间,男女不限;
[0051]
(3)确诊后的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或病程《3年;接双胍类血糖药物最大剂量(》2000mg/日)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双胍类药物稳定剂量至少1个月以上后血糖依旧不达标(hba1c》7%)的患者;受试期间不能使用胰岛素治疗及其他影响糖脂代谢的药物;
[0052]
(4)属于中医消渴病气阴两虚型的;
[0053]
(5)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研究。
[0054]
1.3排除标准
[0055]
(1)有严重心脏病史: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
[0056]
(2)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明确的肝、肾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0057]
(3)近期内有急性传染病及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0058]
(4)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
[0059]
(5)研究者评估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
[0060]
1.4剔除病例标准和脱落:
[0061]
(1)患者疗效不佳及依从性差者退出试验;
[0062]
(2)资料不全者;
[0063]
(3)治疗中对在用药物过敏者;
[0064]
(4)治疗期和随访期血糖波动明显经药物控制不能缓解者;
[0065]
(5)治疗中出现不能耐受或肝肾损害者。
[0066]
2.研究方法
[0067]
2.1分组方法
[0068]
拟收集总样本数120例,初筛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首先经过2周的平台期观察,观察期末空腹血糖与初筛时的差值≤2mmol/l者,进入基础治疗期。基础治疗2周,期间均使用双胍类控制血糖;有高血压者均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2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观察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失访),治疗组脱落4例(失访)。后进入12周的治疗期。
[0069]
2.2治疗方法
[0070]
两组均用双胍类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有高血压者均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治疗组患者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组方如下:黄芪6克,桑叶3克,甘草1克,人参1克。处方使用颗粒剂型(四川新绿色药业颗粒)。服用方法:取温水100ml调匀中药粉剂,混合后口服,每次100ml,每日2次,于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疗程12周。对照组原基础治疗加用西格列汀(捷诺维,默沙东(中国)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100mg:h20090834)100mgqdpo。疗程结束后1年,复查患者fpg、2hpg、hbalc、fins、c肽、尿微量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0071]
2.3观察指标
[0072]
全部入选病例均于随机分组后进行基础治疗2周检测fpg、2hpg、hba1c、tc、tg、fins、c肽、尿微量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nf-a、il-6。加用中药治疗12周后全部病例复测、计算上述指标。homa-ir是由matthews等于1985年提出的稳态模型来测定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1996年简化为:homa-ir=fins
×
fpg/22.5。既往研究显示,对数化的homa-ir是所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指标中最强的相关指数,分析时取其自然对数使其正态分布。
[0073]
2.4临床症状指标
[0074]
参照我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糖尿病观察指标,选取气阴两虚相关指标,包括:主症:体倦乏力,便溏,肢体麻木、疼痛。次症:脘腹胀,皮肤干燥瘙痒、肤色黯。舌脉:舌胖,质黯淡,脉细滑,或细弦共5项指标。分级评分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记录各项临床症状的积分,并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具体分级评分如下,见表2:
[0075]
表2分级评分
[0076][0077]
2.5疗效标准:
[0078]
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内容拟定。hba1c较治疗前下降>30%或降至6.2%以下(包括6.2%)为显效;hba1c较治疗前下降>10%、≤30%为有效;hba1c较治疗前下降≤10%为无效。
[0079]
2.5.1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0080]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
100%。
[0081]
2.6统计学方法
[0082]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用(x
±
s)表示,组间比较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选用配对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选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选用配对非参数秩和检验;定量性资料用构成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χ2卡方检验。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消渴方”干预对早期2型糖尿病主要血管复合型终点事件(如视网膜出
血、蛋白尿等)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潜在保护作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83]
3.研究结果
[0084]
3.1hba1c、fbg、2hpg、lghoma-ir水平
[0085]
如表3所示2组hba1c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26,p=0.793);干预后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60,p=0.112);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hba1c为(6.84
±
0.60)%,对照组为hba1c(6.93
±
0.70);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hba1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如表4两组hba1c总体差值均数无统计学差异(差值-0.14,95%ci-0.160-0.43,p=0.368)。
[0086]
表3两组2组hba1c比较(x
±
s)
[0087][0088]
表4 2组hba1c治疗后差值比较(x
±
s)
[0089][0090]
如表5所示2组空腹血糖(fbg)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37,p=0.715);干预后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93,p=0.056);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空腹血糖(fbg)为7.10
±
1.00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fbg)7.51
±
1.25mmol/l,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如表6两组空腹血糖(fbg)总体差值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值0.51,95%ci0.07-0.95,p=0.024)。
[0091]
表5 2组fbg比较(x
±
s)
[0092][0093]
表6 2组fbg治疗后差值比较(x
±
s)
[0094][0095]
如表7所示2组餐后2小时血血糖(2hpg)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42,p=0.157);干预后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97,p=0.332);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2hpg为10.56
±
1.99mmol/l,对照组为2hpg10.99
±
2.38mmol/l;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2hp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2,p《0.001)。如表8两组2hpg总体差值均数无统计学差异(差值0.56,95%c-0.70-1.82,p=0.381)。
[0096]
表7 2组2hpg比较(mmol/l x
±
s)
[0097][0098][0099]
表8 2组2hpg治疗后差值比较(mmol/l x
±
s)
[0100][0101]
如表9所示2组lg homa-ir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03,p=0.306);干预后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86,p=0.395);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lg homa-ir为1.37
±
0.25,对照组为1.33
±
0.25,中药组干预前后lg homa-i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1),对照组干预前后lg 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67)。如表10两组lg homa-ir总体差值均数无统计学差异(差值-0.01,95%c-0.08-0.06,p=0.778)。
[0102]
表9 2组lg homa-ir比较(x
±
s)
[0103]
[0104]
表10 2组lg homa-ir治疗后差值比较(x
±
s)
[0105][0106]
3.2 tc,tg,fins,fcp水平
[0107]
如表11所示2组胆固醇(tc)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68,p=0.098);干预后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78,p=0.078);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tc为5.81
±
1.12,对照组为tc5.47
±
0.87;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tc无统计学差异(p=0.749,p=0.833)。如表12两组tc总体差值均数无统计学差异(差值-0.08,95%ci-0.50-0.34,p=0.717)。
[0108]
表11 2组tc比较(mmol/l x
±
s)
[0109][0110]
表12 2组tc治疗后差值比较(mmol/l x
±
s)
[0111][0112]
如表13所示中药治疗组甘油三酯(tg)中位数为1.83(1.23,1.91)mmol/l,对照组甘油三酯(tg)中位数为1.87(1.16,2.31)mmol/l,两组总体tg无统计学差异(z=-0.98,p=0.327),中药组治疗前后tg无统计学差异(z=-0.65,p=0.514);对照组tg存在统计学差异(z=-4.09,p=0.00)。
[0113]
表13治疗后2组tg比较(mmol/l)
[0114][0115]
如表14所示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空腹胰岛素(fins)中位数为87.80(54.15,88.73),对照组fins中位数为79.10(42.75,101.30),两组总体fins无统计学差异(z=-1.26,p=0.206),中药组治疗前后fins无统计学差异(z=-0.66,p=0.509);对照组治疗前后fins无统计学差异(z=-0.049,p=0.965)。
[0116]
表14治疗后2组fins比较
[0117][0118]
如表15所示治疗后中药组空腹c肽(fcp)中位数为2.39(1.90,2.55),对照组fcp中位数为2.42(1.80,2.94),两组总体fcp无统计学差异(z=-0.41,p=0.683),中药组治疗前后fcp无统计学差异(z=-0.11,p=0.913);对照组治疗前后fcp无统计学差异(z=-0.49,p=0.625)。
[0119]
表15治疗后2组fcp比较
[0120][0121]
3.3 tnf-α,il-6水平
[0122]
如表16所示治疗前中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位数为6.62(5.54,6.63)niu/l,对照组tnf-α中位数为7.76(5.97,9.33)niu/l,两组总体tnf-α无统计学差异(z=-2.79,p=0.005),中药组治疗前后tnf-α无统计学差异(z=-0.02,p=0.983);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无统计学差异(z=-1.44,p=0.150)。
[0123]
表16治疗后2组tnf-α比较(niu/l)
[0124][0125]
如表17所示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白介素-6(il-6)中位数为2.42(1.50,4.11)pg/ml,对照组il-6中位数为2.43(1.50,3.85)pg/ml,两组总体il-6无统计学差异(z=-0.09,p=0.927),中药组治疗前后tnf-α无统计学差异(z=-0.29,p=0.772);对照组治疗前后il-6无统计学差异(z=-0.75,p=0.454)。
[0126]
表17治疗后2组il-6比较(pg/ml)
[0127][0128]
3.4尿微量白蛋白(malb)
[0129]
如表18所示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中位数为1.43(0.52,3.44)mg/l,对照组malb中位数为1.65(0.82,4.23)mg/l,两组总体malb无统计学差异(z=-1.06,p=0.287),中药组治疗前后malb无统计学差异(z=-1.08,p=0.282);对照组治疗前后malb无统计学差异(z=-0.99,p=0.321)。
[0130]
表18治疗后2组malb比较(mg/l)
[0131][0132]
3.5中医证候及证候评分
[0133]
如表19所示2组中医证候评分(tcm score)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83,p=0.409);干预后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t=-14.31,p=0.000);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tcm score为7.16
±
0.99,对照组为tcm score10.49
±
1.44,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tcm score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0134]
表19 2组tcm score比较(x
±
s)
[0135][0136]
如表20所示2组体倦乏力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4.2,p=0.157);干预后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t=-19.32,p《0.001);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体倦乏力为1.40
±
0.09,对照组为体倦乏力1.87
±
0.16,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体倦乏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0137]
表20 2组体倦乏力比较(x
±
s)
[0138][0139]
如表21所示2组便溏干预前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t=3.62,p《0.001);干预后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t=4.79,p《0.001);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便溏为1.71
±
0.56,对照组为便溏1.25
±
0.47,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便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0140]
表21 2组便溏比较(x
±
s)
[0141][0142]
如表22所示2组肢体麻木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67,p=0.506);干预后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t=-14.81,p《0.001);经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肢体麻木为1.32
±
0.47,对照组为肢体麻木2.64
±
0.48;中药组干预前后肢体麻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肢体麻木无统计学差异(p=0.864)。
[0143]
表22 2组肢体麻木比较(x
±
s)
[0144][0145]
如表23所示2组脘腹胀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1.00,p=0.321);干预后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69,p=0.490);经治疗后中药治脘腹胀为1.36
±
0.48,对照组为脘腹胀1.42
±
0.51,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脘腹胀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0146]
表23 2组脘腹胀比较(x
±
s)
[0147][0148]
如表24所示2组皮肤干燥,色黯干预前总体均数无统计学差异(t=-0.11,p=0.915);干预后总体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t=-17.16,p《0.001);经治疗后中药治皮肤干燥,色黯为1.26
±
0.45,对照组皮肤干燥,色黯为2.75
±
0.47,中药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皮肤干燥,色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0149]
表24 2组皮肤干燥,色黯比较(x
±
s)
[0150][0151]
3.5身体指标
[0152]
如表25所示,治疗后两组体重,腰臀比,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腰臀比,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0153]
表25 2组体重,腰臀比,bmi比较(kg,kg/m2)
[0154][0155][0156]
3.6安全性指标
[0157]
如表26所示,治疗后中药组谷丙转氨酶(alt)中位数为28.70(18.3,28.7),肌酐(cr)中位数为60.00(53.00,64.00),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中位数为27.60(19.4,32.6),肌酐(cr)中位数为64.00(53.00,70.00),两组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
[0158]
表26 2组alt,crab比较(mmol/l)
[0159][0160]
实施例10动物实验
[0161]
1.实验材料
[0162]
1.1动物
[0163]
70只c5b7l/6大鼠,雄性,体质量200
±
10g,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
[0164]
1.2药物与试剂
[016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一制备:黄芪6份、桑叶3份、甘草1份、人参1份,常规方法泡服。
[0166]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二制备:黄芪6份、桑叶2份、甘草1.5份、人参1份,常规方法泡服。
[0167]
对照组一制备:黄芪6份、甘草1份,常规方法泡服。
[0168]
对照组二制备:黄芪6份、甘草1.5份、人参1份,常规方法泡服。
[0169]
对照组三制备:黄芪6份、菊花2份、甘草1.5份、党参1份,常规方法泡服。
[0170]
模型组:生理盐水。
[0171]
空白组:生理盐水。
[0172]
主要试剂及仪器:链脲佐菌素、t4混悬液由上海市中医医院提供;戊巴比妥,上海
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血糖试纸购于浙江临海市方祥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elisa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糖测试仪由怡成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0173]
2.方法
[0174]
2.1分组及给药
[0175]
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一、治疗组二、对照组一、对照组二、对照组三、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从实验第一天开始给每组动物进行预防给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灌胃给药(给药体积:1ml/100g),连续33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
[0176]
2.2气阴两虚糖尿病糖脂代谢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0177]
结合中医气阴两虚证候的造模方法,建立由劳倦伤脾、t4皮下注射、高脂饲料喂养合并链脲佐菌素注射制备气阴两虚糖尿病糖脂代谢病大鼠模型。
[0178]
造模周期维持33天:首先空白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60只造模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5只一笼。期间造模大鼠进行负重游泳力竭运动:在实验的第8~21天进行负重力竭游泳运动,在大鼠尾根部负荷其体重10%的铅块,放入0.8m
×
0.8m
×
1m的游泳桶内,水深0.7米,水温(20
±
5)℃,使大鼠在水中不能用尾巴接触桶底,每桶放置2只;力竭标准:(1)游泳动作明显失调,不能再坚持;(2)大鼠鼻尖没过水里超过3秒不能回到水面;停止游泳,及时捞起,吹干毛发;(3)t4皮下注射:在实验第22~28天下午14:00进行上颈部皮下注射t4混悬液(0.2mg/kg);(4)在实验第28天t4注射结束后,造模大鼠禁食24小时,不禁水,在实验第29天给予2%链脲佐菌素溶液(3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stz事先溶于0.1mol/l、ph=4.4的柠檬酸钠缓冲液中),注射后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饲5天,结束实验。次日,大鼠禁食12小时,检测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fbg)≥11.1mmol/l为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标准;再结合观察大鼠出现毛发枯黄、无光泽、易脱落,饮水量、饮食量皆显著增加等相关症状时,则符合气阴两虚糖尿病模型。最后成功造模55只,其中模型组脱落2只,治疗组二脱落1只,对照组一脱落1只,对照组三脱落1只。
[0179]
2.2试验方案
[0180]
治疗结束后,全部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后尾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之后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麻醉,将麻醉大鼠放于固定板上,迅速剪开大鼠腹腔,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取出的血液在室温下静置30min后,用台式水平高速离心机(4℃,3000rpm/min)离心15min并分离血浆收集上层血清,保存于-80℃冰箱,用于指标检测。
[0181]
2.3统计学方法
[0182]
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
[0183]
2.4指标
[0184]
(1)体质量及代谢水平情况: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体质量及24h饮食量、饮水量、尿量;
[0185]
(2)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水平变化情况;
[0186]
(3)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情况;
[0187]
(4)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
[0188]
2.5结果
[0189]
2.5.1各组糖尿病大鼠体质量、饮食量、饮水量及尿量情况
[0190]
结果见表27。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下降,24h饮食量、饮水量及尿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饮水量及尿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有上升趋势,饮食量、饮水量、尿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0191]
表27各组大鼠体质量、饮食量、饮水量及尿量的情况()
[0192][0193][0194]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195]
2.5.2各组大鼠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0196]
结果见表28。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1、2、3组大鼠的血糖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大鼠的血糖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
[0197]
表28各组大鼠血糖变化
[0198][0199]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200]
2.5.3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情况
[0201]
结果如表29所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及tg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1、2的tc及tg含量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
大鼠的tc及tg含量均降低,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0202]
表29大鼠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情况()
[0203][0204]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205]
2.5.4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
[0206]
结果见表30。与空白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fins、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fins及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
[0207]
表30大鼠血清空腹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水平()
[0208][0209]
注:#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
[021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以预防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4-8份、桑叶2-4份、甘草0.5-1.5份、人参0.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6份、桑叶3份、甘草1份、人参1份。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是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合剂或糖浆剂。4.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早期糖脂代谢紊乱药物中的应用。5.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气阴两虚消渴病糖脂代谢药物中的应用。6.一种改善糖脂代谢的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饮由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饮在制备预防/治疗气阴两虚消渴病糖脂代谢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预防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4-8份、桑叶1-5份、甘草0.5-2份、人参0.5-2份。其优点表现在:优选各原料药及其之间的重量份配比,方中黄芪甘温,大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托毒生肌,补气以生血,补气以生津液,为君药;甘草补脾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制约了黄芪的温燥之性;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二者共为臣药;佐以少量人参,助黄芪益气补虚之力。四药配伍,甘以守中,补泻兼施,则补中益气之力增,气血津液化生有源,则气弱血虚所致诸症自愈。愈。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 宓轶群 张洁 蔡惠群 伍睿昕 冷静 李慧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3/10/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