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10
阅读:10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目前,脚手架在建筑工地上被广泛使用。
3.现有的脚手架大多由多个组件相互拼装、装配组成,为确保脚手架的使用稳定性,现有的脚手架一般还呈x字形斜拉安装有一组相应的斜拉固定杆,由于呈x字形斜拉设置的斜拉固定杆一般是通过销轴限位方式与脚手架的支撑管进行固定,因此其斜拉固定效果相对较弱;加之,由于各组件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且各组件的衔接处容易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产生变形,导致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不断下降,因此整个脚手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晃动,使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感,且具有安全隐患。
4.为此,设计一种能够明显提升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以及可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各部件的衔接点的变形量,以防止脚手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度晃动,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以及降低安全隐患的建筑施工用脚手架是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于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该建筑施工用脚手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包括基础脚手架,包含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支撑架,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分别包含一组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上下侧之间分别固接一组相应的第一固定横杆,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的内侧之间分别横向固定装置有相应的第一踏板机构,所述第一踏板机构分别包含第一踏板本体、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一踏板本体两侧的第一踏板支撑管,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第一n形卡板,通过所述第一n形卡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横杆配合将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横向装置在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之间;第一爬梯结构,倾斜装置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之间,所述第一爬梯结构包含一组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横杆上的第一爬梯支撑管件,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之间按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第一梯级踏板;第一斜拉固定机构,包含一组呈x字形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的两侧之间的第一斜拉固定杆,所述第一斜拉固定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到对应的第一固定管上,第一斜拉固定杆未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位置可调安装有相应的第一圆台形固定块,且所述第一斜拉固定杆未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卡接到一组通过第一对锁螺栓进行锁紧的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一固定盘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第一圆台形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一卡紧块,所述第一对锁螺栓旋紧时,所述第一固定盘之间
的距离缩小,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卡紧块分别对所述第一圆台形固定块形成内推卡紧;底部支撑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的第一固定管底部的四个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底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支撑板,支撑螺杆的顶部分别可移动贯穿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下侧,所述支撑螺杆上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移动安装有相应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底部形成限位支撑的安装凸沿;支撑减振机构,包含一体化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填充有减振用第一阻尼粒子,且所述固定槽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固定盖板。
7.还包括上部脚手架,所述上部脚手架包含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支撑架,所述第二侧支撑架分别包含一组竖直设置并可拆卸插接到所述第一固定管顶部的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上侧之间分别固接相应的第二固定横杆,所述第二固定横杆的内侧横向固定装置有相应的第二踏板机构,所述第二踏板机构分别包含第二踏板本体、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二踏板本体两侧的第二踏板支撑管,所述第二踏板支撑管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第二n形卡板,通过所述第二n形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横杆配合将所述第二踏板支撑管横向装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横杆之间;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横杆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横杆之间倾斜安装有第二爬梯结构,所述第二爬梯结构包含一组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横杆、以及第一固定横杆上的第二爬梯支撑管件,所述第二爬梯支撑管件之间按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第二梯级踏板。
8.所述第二侧支撑架之间呈x字形设置有一组相应的第二斜拉固定杆,所述第二斜拉固定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到对应的第二侧支撑架的第二固定管上,第二斜拉固定杆未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位置可调安装有相应的第二圆台形固定块,所述第二斜拉固定杆未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卡接到一组通过第二对锁螺栓进行锁紧的第二固定盘上,所述第二固定盘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第二圆台形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二卡紧块,所述第二对锁螺栓旋紧时,所述第二固定盘之间的距离缩小,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盘上的第二卡紧块分别对所述第二圆台形固定块形成内推卡紧。
9.所述第一固定管与第二固定管之间设置有一相应的隔振衔接机构,所述隔振衔接机构包含衔接块、以及一体化固接于所述衔接块的上下端部的插接杆件,所述衔接块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形成限位的插槽,所述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固定插接到所述插槽后,所述插接杆件分别贯穿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内,且所述插接杆件上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装置有相应的套筒,所述套筒未连接于所述插接杆件的一端分别封闭装置有相应的盖板,且所述套筒内填充有隔振用第二阻尼粒子。
10.所述套筒、以及盖板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的管径,所述盖板的外缘边处分别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半球形滚珠安装槽,所述半球形滚珠安装槽内分别滚动安装有相应的抵接滚珠,所述盖板的外缘边处分别固接有用于对所述抵接滚珠进行限位的弧形卡板,所述弧形卡板在与所述抵接滚珠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抵接滚珠的外端部分别贯穿延伸至所述限位孔的外侧并抵接到所述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的内侧壁上。
11.所述第一踏板本体、第二踏板本体分别包含按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第二踏板支撑管底部的若干个支撑管件,所述支撑管件的上部固接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方管。
12.所述第二踏板本体两侧的支撑管件内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相应的l形防护管,所述l形防护管向上90
°
翻转后,于所述l形防护管之间固定装置有相应的防护横杆,所述防护横杆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插接到所述l形防护管的插接轴。
13.所述第二固定管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相应的侧护横杆,所述侧护横杆的两端部分别向下翻折并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固定管的顶部。
14.所述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分别呈倒l形状设置,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相适配的卡孔,通过所述卡孔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配合将所述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分别固定卡接到位,并对所述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固定。
15.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的两端部分别向外固接有相应的扣板,所述扣板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扣接槽,通过所述扣接槽与第一固定横杆、第二固定横杆配合将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分别扣装到位。
16.本发明的优点:1)本发明在首先通过底部支撑机构的设置,以单独对基础脚手架的第一侧支撑架分别进行支撑安装,尔后,即可将结构改进后的第一踏板机构安装到位,由于本发明的第一踏板机构在其第一踏板本体的两侧固接有第一踏板支撑管,在第一踏板支撑管的作用下,可于一组第一侧支撑架之间形成高刚性横向支撑;尔后,再将铰接于第一固定管上的第一斜拉固定杆分别卡接到一组第一固定盘之间,再通过第一对锁螺栓对一组第一固定盘进行对锁旋紧,随着第一对锁螺栓旋紧,第一固定盘之间的距离缩小,设置于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卡紧块分别对安装于第一斜拉固定杆上的第一圆台形固定块形成内推卡紧,从而将一组第一侧支撑架向内牵拉锁紧,该过程中,第一踏板机构对第一侧支撑架形成向外顶紧。
17.从而能够明显提升第一侧支撑架、第一踏板机构、以及第一斜拉固定机构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以防止脚手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度晃动,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以及降低安全隐患。
18.2)施工人员于第一踏板机构上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振动量,振动量最终传递到第一固定管的底部与安装凸沿的衔接处、以及支撑座与支撑螺杆的螺纹连接处,导致第一固定管的底部与安装凸沿的衔接处、以及支撑座与支撑螺杆的螺纹连接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进而导致第一固定管的底部产生扩孔形变、以及导致支撑座与支撑螺杆的螺纹连接处形成挤压变形。为此,本发明在支撑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有支撑减振机构,其包含一体化设置于支撑座的两侧固定槽,固定槽内填充有减振用第一阻尼粒子,且固定槽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固定盖板,通过第一阻力粒子之间的摩擦耗能,有效降低传递至第一固定管与安装凸沿的衔接处、以及支撑座与支撑螺杆的螺纹连接处的振动量,既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量,且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第一固定管的底部与安装凸沿的衔接处、以及支撑座与支撑螺杆的螺纹连接处的变形量,以进一步防止脚手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度晃动,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以及降低安全
隐患。
19.3)本发明还包括上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求以将上部脚手架的第二侧支撑架上的第二固定管分别插接到第一固定管的顶部,再将第二踏板机构安装到位,从而对一组第二侧支撑架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横向刚性限位;尔后,再将铰接于第二固定管上的第二斜拉固定杆分别卡接到一组第二固定盘之间,再通过第二对锁螺栓对一组第二固定盘进行对锁旋紧,随着第二对锁螺栓旋紧,第二固定盘之间的距离缩小,设置于第二固定盘上的第二卡紧块分别对安装于第二斜拉固定杆上的第二圆台形固定块形成内推卡紧,从而将一组第二侧支撑架向内牵拉锁紧,该过程中,第二踏板机构对第二侧支撑架形成向外顶紧。
20.从而能够明显提升第二侧支撑架、第二踏板机构、以及第二斜拉固定杆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以确保脚手架在实际使用高度增加以后,一样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以及降低安全隐患。
21.4)为长时间保持第一固定管与第二固定管的衔接处的衔接稳定性,本发明进一步于第一固定管与第二固定管的衔接处之间设置有隔振衔接机构,通过隔震块上所设有的插槽以对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形成衔接限位,再通过贯穿设置于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内的插接杆件与设置有盖板的套筒配合,以在套筒内填充隔振用第二阻尼粒子,通过第二阻力粒子之间的摩擦耗能,以有效降低传递经过第一固定管与第二固定管的衔接处之间的振动量,既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量,且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第一固定管与第二固定管的衔接处之间的变形量,以进一步防止脚手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度晃动,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以及降低安全隐患。
22.5)通过弧形卡板固定方式于盖板的外缘边处进行抵接滚珠安装,使抵接滚珠的外端部分别抵接到第一固定管、以及第二固定管的内侧壁上,从而在插槽固定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内部抵接限位,以增加第一固定管与第二固定管的安装稳定性,且能够将传递经过第一固定管与第二固定管的振动量进一步导向第二阻尼粒子的所在位置,以提升隔振、减振效果。
23.6)本发明的第一踏板本体、第二踏板本体分别包含按间隔固接于第一踏板支撑管、第二踏板支撑管底部的若干个支撑管件,支撑管件的上部固接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方管,从而可进一步增加第一踏板机构和第二踏板机构的整体刚性,且能够于第二踏板本体两侧的支撑管件内分别连接有l形防护管,第二踏板机构的搬运、安装过程中,可将l形防护管旋转至与第二踏板本体齐平,从而便于第二踏板机构的搬运、安装施工;而在人员到达第二踏板机构需要进行作业时,则分别将l形防护管向上90
°
翻转,然后再将防护横杆安装到位即可对施工人员形成到位的防护,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24.7)本发明的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分别呈倒l形状设置,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相适配的卡孔,通过卡孔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配合将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分别固定卡接到位,并对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第二爬梯支撑管件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将传统的焊接支撑修改为双端卡紧配合焊接支撑,以确保第一梯级踏板、第二梯级踏板的安装稳固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第一踏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第二踏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第一斜拉固定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29.图5为第一斜拉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30.图6为第二斜拉固定杆的装配示意图。
31.图7为底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隔振衔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基础脚手架1、第一侧支撑架101、第一固定管1011、第一固定横杆1012、第一踏板机构102、第一踏板本体1021、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第一n形卡板1023、第一爬梯结构2、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一斜拉固定机构3、第一斜拉固定杆301、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第一对锁螺栓4、第一固定盘303、第一卡紧块5、底部支撑机构6、支撑螺杆601、支撑板602、支撑座603、安装凸沿7、支撑减振机构8、固定槽801、第一阻尼粒子802、固定盖板803;上部脚手架9、第二侧支撑架901、第二固定管9011、第二固定横杆9012、第二踏板机构902、第二踏板本体9021、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第二n形卡板9023、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第二梯级踏板1002;第二斜拉固定杆11、第二圆台形固定块12、第二对锁螺栓13、第二固定盘14、第二卡紧块15、隔振衔接机构16、衔接块1601、插接杆件1602、套筒1603、盖板1604、第二阻尼粒子1605、抵接滚珠17、弧形卡板18、支撑管件19、支撑方管20、l形防护管21、防护横杆22、侧护横杆23、扣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7,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包括基础脚手架1,包含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支撑架101,所述第一侧支撑架101分别包含一组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管1011,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上下侧之间分别固接一组相应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的内侧之间分别横向固定装置有相应的第一踏板机构102,所述第一踏板机构102分别包含第一踏板本体1021、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一踏板本体1021两侧的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第一n形卡板1023,通过所述第一n形卡板1023与所述第一固定横杆1012配合将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横向装置在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之间;第一爬梯结构2,倾斜装置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之间,所述第一爬梯结构2包含一组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横杆1012上的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之间按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一斜拉固定机构3,包含一组呈x字形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101的两侧之间的第一斜拉固定杆301,所述第一斜拉固定杆301的一端分别铰接到对应的第一固定管1011上,第一斜拉固定杆301未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位置可调安装有相应的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且所述第一斜拉固定杆301未铰接于所述第一固
定管1011的一端分别固定卡接到一组通过第一对锁螺栓4进行锁紧的第一固定盘303上,所述第一固定盘303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相适配的第一卡紧块5,所述第一对锁螺栓4旋紧时,所述第一固定盘303之间的距离缩小,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盘303上的第一卡紧块5分别对所述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形成内推卡紧;底部支撑机构6,包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101的第一固定管1011底部的四个支撑螺杆601,所述支撑螺杆601的底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支撑板602,支撑螺杆601的顶部分别可移动贯穿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下侧,所述支撑螺杆601上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移动安装有相应的支撑座603,所述支撑座603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底部形成限位支撑的安装凸沿7;支撑减振机构8,包含一体化设置于所述支撑座603的两侧固定槽801,所述固定槽801内填充有减振用第一阻尼粒子802,且所述固定槽801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固定盖板803。
35.首先通过底部支撑机构6的设置,以单独对基础脚手架1的第一侧支撑架101分别进行支撑安装,尔后,即可将结构改进后的第一踏板机构102安装到位,由于本发明的第一踏板机构102在其第一踏板本体1021的两侧固接有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在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的作用下,可于一组第一侧支撑架101之间形成高刚性横向支撑;尔后,再将铰接于第一固定管1011上的第一斜拉固定杆301分别卡接到一组第一固定盘303之间,再通过第一对锁螺栓4对一组第一固定盘303进行对锁旋紧,使设置于第一固定盘303上的第一卡紧5分别对安装于第一斜拉固定杆301上的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形成内推卡紧,从而将一组第一侧支撑架101向内牵拉锁紧,该过程中,第一踏板机构102对第一侧支撑架101形成向外顶紧。从而能够明显提升第一侧支撑架101、第一踏板机构102、以及第一斜拉固定机构3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以防止脚手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度晃动,从而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以及降低安全隐患。
36.在支撑座603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增设有支撑减振机构8,其包含一体化设置于支撑座603的两侧固定槽801,固定槽801内填充有减振用第一阻尼粒子802,且固定槽801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固定盖板803,通过第一阻力粒子802之间的摩擦耗能,有效降低传递至第一固定管1011与安装凸沿7的衔接处、以及支撑座603与支撑螺杆601的螺纹连接处的振动量,既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量,且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第一固定管1011的底部与安装凸沿7的衔接处、以及支撑座603与支撑螺杆601的螺纹连接处的变形量。
37.还包括上部脚手架9,所述上部脚手架9包含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支撑架901,所述第二侧支撑架901分别包含一组竖直设置并可拆卸插接到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顶部的第二固定管9011,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上侧之间分别固接相应的第二固定横杆9012,所述第二固定横杆9012的内侧横向固定装置有相应的第二踏板机构902,所述第二踏板机构902分别包含第二踏板本体9021、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二踏板本体9021两侧的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所述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第二n形卡板9023,通过所述第二n形卡板9023与所述第二固定横杆9012配合将所述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横向装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横杆9012之间;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横杆9012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之间倾斜安装有第二爬梯结构,所述第二爬梯结构包含一组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横杆
9012、以及第一固定横杆1012上的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所述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之间按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第二梯级踏板1002。
38.所述第二侧支撑架901之间呈x字形设置有一组相应的第二斜拉固定杆11,所述第二斜拉固定杆11的一端分别铰接到对应的第二侧支撑架901的第二固定管9011上,第二斜拉固定杆11未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位置可调安装有相应的第二圆台形固定块12,所述第二斜拉固定杆11未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一端分别固定卡接到一组通过第二对锁螺栓13进行锁紧的第二固定盘14上,所述第二固定盘14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第二圆台形固定块12相适配的第二卡紧块15,所述第二对锁螺栓13旋紧时,所述第二固定盘14之间的距离缩小,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盘14上的第二卡紧块15分别对所述第二圆台形固定块12形成内推卡紧。
39.本发明还包括上部脚手架9,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求以将上部脚手架9的第二侧支撑架901上的第二固定管9011分别插接到第一固定管1011的顶部,再将第二踏板机构902安装到位,从而对一组第二侧支撑架901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横向刚性限位;尔后,再将铰接于第二固定管9011上的第二斜拉固定杆11分别卡接到一组第二固定盘14之间,再通过第二对锁螺栓13对一组第二固定盘14进行对锁旋紧,使设置于第二固定盘14上的第二卡紧块15分别对安装于第二斜拉固定杆11上的第二圆台形12固定块形成内推卡紧,从而将一组第二侧支撑架901向内牵拉锁紧,该过程中,第二踏板机构902对第二侧支撑架901形成向外顶紧。从而能够明显提升第二侧支撑架901、第二踏板机构902、以及第二斜拉固定杆1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以确保脚手架在实际使用高度增加以后,一样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40.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之间设置有一相应的隔振衔接机构16,所述隔振衔接机构16包含衔接块1601、以及一体化固接于所述衔接块1601的上下端部的插接杆件1602,所述衔接块1601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形成限位的插槽,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固定插接到所述插槽后,所述插接杆件1602分别贯穿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内,且所述插接杆件1602上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装置有相应的套筒1603,所述套筒1603未连接于所述插接杆件1602的一端分别封闭装置有相应的盖板1604,且所述套筒1603内填充有隔振用第二阻尼粒子1605。
41.为长时间保持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的衔接处的衔接稳定性,本发明进一步于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的衔接处之间设置有隔振衔接机构16,通过隔震块1601上所设有的插槽以对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形成衔接限位,再通过贯穿设置于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内的插接杆件1602与设置有盖板1604的套筒1603配合,以在套筒1603内填充隔振用第二阻尼粒子1605,通过第二阻力粒子1605之间的摩擦耗能,以有效降低传递经过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的衔接处之间的振动量,既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量,且能够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的衔接处之间的变形量,以进一步防止脚手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度晃动。
42.所述套筒1603、以及盖板1604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的管径,所述盖板1604的外缘边处分别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半球形滚珠安装槽,所述半球形滚珠安装槽内分别滚动安装有相应的抵接滚珠17,所述盖板1604的外缘边
处分别固接有用于对所述抵接滚珠17进行限位的弧形卡板18,所述弧形卡板18在与所述抵接滚珠17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抵接滚珠17的外端部分别贯穿延伸至所述限位孔的外侧并抵接到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的内侧壁上。
43.通过弧形卡板18固定方式于盖板1604的外缘边处进行抵接滚珠17安装,使抵接滚珠17的外端部分别抵接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的内侧壁上,从而在插槽固定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内部抵接限位,以增加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的安装稳定性,且能够将传递经过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的振动量进一步导向第二阻尼粒子的所在位置,以提升隔振、减振效果。
44.所述第一踏板本体1021、第二踏板本体9021分别包含按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底部的若干个支撑管件19,所述支撑管件19的上部固接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方管20。
45.所述第二踏板本体9021两侧的支撑管件19内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相应的l形防护管21,所述l形防护管21向上90
°
翻转后,于所述l形防护管21之间固定装置有相应的防护横杆22,所述防护横杆2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插接到所述l形防护管21的插接轴。
46.本发明能够进一步于第二踏板本体9021两侧的支撑管件19内分别连接有l形防护管21,第二踏板机构902的搬运、安装过程中,可将l形防护管21旋转至与第二踏板本体902齐平,从而便于第二踏板机构902的搬运、安装施工;而在人员到达第二踏板机构902需要进行作业时,则分别将l形防护管21向上90
°
翻转,然后再将防护横杆22安装到位即可对施工人员形成到位的防护,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47.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相应的侧护横杆23,所述侧护横杆23的两端部分别向下翻折并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顶部。
48.所述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分别呈倒l形状设置,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相适配的卡孔,通过所述卡孔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配合将所述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分别固定卡接到位,并对所述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固定,从而将传统的焊接支撑修改为双端卡紧配合焊接支撑,以确保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的安装稳固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
49.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的两端部分别向外固接有相应的扣板24,所述扣板24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扣接槽,通过所述扣接槽与第一固定横杆1012、第二固定横杆9012配合将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分别扣装到位。
5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粒子802、以及第二阻尼粒子1605分别为铁基球体状阻尼颗粒。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脚手架(1),包含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支撑架(101),所述第一侧支撑架(101)分别包含一组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管(1011),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上下侧之间分别固接一组相应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的内侧之间分别横向固定装置有相应的第一踏板机构(102),所述第一踏板机构(102)分别包含第一踏板本体(1021)、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一踏板本体(1021)两侧的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第一n形卡板(1023),通过所述第一n形卡板(1023)与所述第一固定横杆(1012)配合将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横向装置在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之间;第一爬梯结构(2),倾斜装置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之间,所述第一爬梯结构(2)包含一组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横杆(1012)上的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之间按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一斜拉固定机构(3),包含一组呈x字形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101)的两侧之间的第一斜拉固定杆(301),所述第一斜拉固定杆(301)的一端分别铰接到对应的第一固定管(1011)上,第一斜拉固定杆(301)未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位置可调安装有相应的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且所述第一斜拉固定杆(301)未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一端分别固定卡接到一组通过第一对锁螺栓(4)进行锁紧的第一固定盘(303)上,所述第一固定盘(303)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相适配的第一卡紧块(5),所述第一对锁螺栓(4)旋紧时,所述第一固定盘(303)之间的距离缩小,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盘(303)上的第一卡紧块(5)分别对所述第一圆台形固定块(302)形成内推卡紧;底部支撑机构(6),包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101)的第一固定管(1011)底部的四个支撑螺杆(601),所述支撑螺杆(601)的底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支撑板(602),支撑螺杆(601)的顶部分别可移动贯穿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下侧,所述支撑螺杆(601)上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移动安装有相应的支撑座(603),所述支撑座(603)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的底部形成限位支撑的安装凸沿(7);支撑减振机构(8),包含一体化设置于所述支撑座(603)的两侧固定槽(801),所述固定槽(801)内填充有减振用第一阻尼粒子(802),且所述固定槽(801)的顶部分别固接有相应的固定盖板(8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脚手架(9),所述上部脚手架(9)包含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支撑架(901),所述第二侧支撑架(901)分别包含一组竖直设置并可拆卸插接到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顶部的第二固定管(9011),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上侧之间分别固接相应的第二固定横杆(9012),所述第二固定横杆(9012)的内侧横向固定装置有相应的第二踏板机构(902),所述第二踏板机构(902)分别包含第二踏板本体(9021)、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二踏板本体(9021)两侧的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所述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有第二n形卡板(9023),通过所述第二n形卡板(9023)与所述第二固定横杆(9012)配合将所述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横向装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横杆(9012)之间;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横杆(9012)的外侧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横杆(1012)之间倾斜安装有第二爬梯结构,所述第二爬梯结构包含一组倾斜连接于所述
第二固定横杆(9012)、以及第一固定横杆(1012)上的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所述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之间按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第二梯级踏板(10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支撑架(901)之间呈x字形设置有一组相应的第二斜拉固定杆(11),所述第二斜拉固定杆(11)的一端分别铰接到对应的第二侧支撑架(901)的第二固定管(9011)上,第二斜拉固定杆(11)未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一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位置可调安装有相应的第二圆台形固定块(12),所述第二斜拉固定杆(11)未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一端分别固定卡接到一组通过第二对锁螺栓(13)进行锁紧的第二固定盘(14)上,所述第二固定盘(14)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第二圆台形固定块(12)相适配的第二卡紧块(15),所述第二对锁螺栓(13)旋紧时,所述第二固定盘(14)之间的距离缩小,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盘(14)上的第二卡紧块(15)分别对所述第二圆台形固定块(12)形成内推卡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与第二固定管(9011)之间设置有一相应的隔振衔接机构(16),所述隔振衔接机构(16)包含衔接块(1601)、以及一体化固接于所述衔接块(1601)的上下端部的插接杆件(1602),所述衔接块(1601)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形成限位的插槽,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固定插接到所述插槽后,所述插接杆件(1602)分别贯穿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内,且所述插接杆件(1602)上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装置有相应的套筒(1603),所述套筒(1603)未连接于所述插接杆件(1602)的一端分别封闭装置有相应的盖板(1604),且所述套筒(1603)内填充有隔振用第二阻尼粒子(16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603)、以及盖板(1604)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的管径,所述盖板(1604)的外缘边处分别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相应的半球形滚珠安装槽,所述半球形滚珠安装槽内分别滚动安装有相应的抵接滚珠(17),所述盖板(1604)的外缘边处分别固接有用于对所述抵接滚珠(17)进行限位的弧形卡板(18),所述弧形卡板(18)在与所述抵接滚珠(17)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抵接滚珠(17)的外端部分别贯穿延伸至所述限位孔的外侧并抵接到所述第一固定管(1011)、以及第二固定管(9011)的内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本体(1021)、第二踏板本体(9021)分别包含按间隔固接于所述第一踏板支撑管(1022)、第二踏板支撑管(9022)底部的若干个支撑管件(19),所述支撑管件(19)的上部固接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方管(2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本体(9021)两侧的支撑管件(19)内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相应的l形防护管(21),所述l形防护管(21)向上90
°
翻转后,于所述l形防护管(21)之间固定装置有相应的防护横杆(22),所述防护横杆(2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插接到所述l形防护管(21)的插接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相应的侧护横杆(23),所述侧护横杆(23)的两端部分别向下翻折并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二固定管(9011)的顶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级踏板
(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分别呈倒l形状设置,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相适配的卡孔,通过所述卡孔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配合将所述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分别固定卡接到位,并对所述第一梯级踏板(202)、第二梯级踏板(1002)与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的两端部分别向外固接有相应的扣板(24),所述扣板(24)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扣接槽,通过所述扣接槽与第一固定横杆(1012)、第二固定横杆(9012)配合将所述第一爬梯支撑管件(201)、第二爬梯支撑管件(1001)分别扣装到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包括基础脚手架,包含一组第一侧支撑架,第一侧支撑架的第一固定管之间分别固接有第一固定横杆,同一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之间分别横向固定装置有相应的第一踏板机构;第一爬梯结构,倾斜装置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固定横杆之间;第一斜拉固定机构,包含一组呈X字形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架的两侧之间的第一斜拉固定杆;底部支撑机构,包含四个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上分别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底部形成限位支撑的安装凸沿;支撑减振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固定槽,固定槽内填充有减振用第一阻尼粒子。本发明能干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感、以及降低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钟昌彪 李荣槟 苏雄丰 陈振枝 张学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荣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3/10/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双组分无溶剂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织物分线仪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