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18
阅读:116
评论:0

1.涉及一种型材打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
背景技术:
2.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们对零部件零件及产品的表面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磨为修理与加工中常用的一道工序,各行各业都会涉及,零部件加工、建材加工、工艺饰品加工等等方面,都少不了抛光研磨,经过抛光研磨的部件与物件可以去除棱边快口毛刺、表面氧化皮或抛光打磨,使部件或物件表面变得光滑并提高物件精度及耐用性,其中刷盘是打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刷盘经常高速旋转与需要打磨的部件或物件进行摩擦,长时间工作后出现损耗,需要更换,由于刷盘需要高速旋转,需要与打磨装置进行紧密固定,在更换刷盘时,极为不便。
3.根据中国专利cn111941281a揭露了一种快换式刷盘及安装座组合机构,该机构即是通过安装座底部的螺旋式公榫结构与刷盘顶部的螺旋母榫结构相对接接合,实现安装座与刷盘的扣合安装。然而,由于螺旋式公榫与螺旋母榫通过旋转紧固,在刚安装时,仅靠螺旋式公榫与螺旋母榫的摩擦力固定刷盘,刷盘自身的重量大于螺旋式公榫与螺旋母榫的摩擦力,刷盘可能与安装座脱离,影响抛光设备的正常工作。
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紧密、不易脱落的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刷盘,其包括活动盘、与所述活动盘连接的若干打磨件;所述活动盘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内部并自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涡流螺旋对接槽,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以所述活动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侧面与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底部连接形成内圈,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顶部形成外圈,在同一剖面线下,所述内圈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外圈的曲率半径。
7.进一步,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一端为起点螺旋向外延伸且末端形成终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起点的外侧,所述起点与旋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终点与旋心的距离。
8.进一步,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螺旋向外延伸逐渐减小。
9.一种固定装置,其包括固定盘、与所述固定盘一体成型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对接凸台;所述对接凸台以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所述对接凸台的侧面与所述对接凸台的底部连接形成底圈,所述对接凸台的顶部形成顶圈,在同一剖面线下,所述底圈的直径大于所述顶圈的直径。
10.进一步,所述对接凸台以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且螺旋弧度逐渐变大。
11.进一步,所述底圈与所述顶圈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对接凸台螺旋向外延伸逐渐增大。
12.一种刷盘固定组合件,其包括活动盘、位于所述活动盘上方的对接件、自所述对接件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涡流螺旋对接槽、与所述活动盘对接的固定盘、位于所述固定盘下方的对接凸台、与所述活动盘连接的若干打磨件;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以所述活动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且自顶部向底部斜向内部倾斜,所述对接凸台以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且侧面自顶部向底部斜向向外倾斜,所述对接凸台插入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内并逆螺旋方向旋转紧固。
13.进一步,所述对接凸台的螺形轮廓和侧面倾斜角度与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螺形轮廓和侧面倾斜角度相吻合。
14.进一步,所述对接凸台的直径小于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直径且高度相同。
15.进一步,所述活动盘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定位孔,所述固定盘还包括位于所述对接凸台表面的定位轴,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活动盘对接时,所述定位轴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为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具有连接紧密、不易脱落的特点,首先通过对接凸台的螺旋凸起插接涡流螺旋对接槽的螺旋凹槽,配合对接凸台侧面的对接面与涡流螺旋对接槽侧面的斜面形成卡持效果,并通过逆螺旋方向的旋转,使对接凸台与涡流螺旋对接槽紧密固定,使刷盘更换时无需借助工具进行安装与拆卸,降低了安装与拆卸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拆装效率与使用便捷性,还避免了传统安装方式中螺栓滑牙而导致的刷盘转动不平稳甚至刷盘松脱,保证了刷盘与固定座之间的安装牢固度,也保证了刷盘的转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刷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刷盘的侧面剖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种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所示固定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一种刷盘固定组合件的立体结构图;
23.图6为图5所示刷盘固定组合件的未旋转紧固状态图;
24.图7为图5所示刷盘固定组合件的已旋转紧固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请参看图1至图2,本发明为一种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其包括活动盘1、与活动盘1一体成型的对接件2、位于活动盘1下表面的若干打磨件3。
27.请参看图1至图2,活动盘1为圆形板体,其中心位置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定位孔11,位于活动盘1边缘位置的外围板12,外围板12与活动盘1固定连接且环绕活动盘1,定位孔11与外围板12之间具有对接件2。
28.请参看图1,对接件2包括本体21、位于本体21内部的涡流螺旋对接槽22、位于本体21外侧的加强部23;本体21底部与活动盘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顶部垂直向上延伸,其次本体21具有若干用于增加强度的隔槽211,若干隔槽211形状不同且环绕涡流螺旋对接槽22,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一端为起点221,沿活动盘1表面螺旋向外延伸且末端为终点222,终点222位于起点221的外侧,起点221与旋心的距离小于终点222与旋心的距离。
29.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与所述活动盘连接的底部形成内圈223,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顶部形成外圈224,在同一剖面线下,所述内圈223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圈224的直径,所述内圈223与所述外圈224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22螺旋向外延伸逐渐减小,所述内圈223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外圈224的曲率半径(曲率越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
30.涡流螺旋对接槽22底面与上端口轮廓中的螺旋线旋心的连线与斜面之间的夹角,即角β,大于0
°
且小于等于30
°
,优选为大于等于5
°
且小于等于25
°
,更优为大于等于10
°
且小于等于20
°
。
31.加强部23为若干垂直固定于活动盘11的板体,加强部23一端与本土2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外延伸与外围板12固定连接。
32.打磨件3的材质由受打磨部件决定,可为刷毛、砂布、百洁布等。打磨件3环绕固定于活动盘1的外围,其一端与活动盘1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向上延伸。
33.请参看图3至图4,与刷盘对接连接的固定装置4包括与驱动设备(如某种电机)连接的固定盘41、与固定盘41一体成型的对接凸台42、以及贯穿固定盘41和对接凸台42定位轴43,固定盘41为圆形板体且与本体21的直径相同,对接凸台42位于固定盘41的下表面,对接凸台42位于固定盘41的中心位置且螺旋向外延伸且螺旋弧度逐渐变大,其次对接凸台42的末端形成抵持面。
34.所述对接凸台42的侧面与所述对接凸台42的底部连接形成底圈421,所述对接凸台42的顶部形成顶圈422,在同一剖面线下,所述底圈421的直径大于所述顶圈422的直径,所述底圈421与所述顶圈422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对接凸台42螺旋向外延伸逐渐增大。
35.对接凸台42底面与顶端轮廓中的螺旋线旋心的连线与对接面之间的夹角,即角α,大于0
°
且小于等于30
°
,优选为大于等于5
°
且小于等于25
°
,更优为大于等于10
°
且小于等于20
°
。
36.对接凸台42由固定盘41中心螺旋向外延伸形成螺形凸起,涡流螺旋对接槽22由活动盘1的中心螺旋向外延伸形成螺形凹槽,对接凸台42的螺形轮廓和侧面倾斜角度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螺形轮廓和侧面倾斜角度相吻合,其次对接凸台42的直径小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直径,对接凸台42和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高度相同。
37.设对接凸台42底面轮廓中的螺旋线的起点及终点与该螺旋线的旋心的距离分别为a和b,设涡流螺旋对接槽22上端口轮廓中的螺旋线的起点及终点与该螺旋线的旋心的距
离为c和d,则a≤c,b≤d,且b>c。
38.请参看图3至图4,定位轴43位于对接凸台42的中心位置,其一端与对接凸台42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其次固定盘41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44,卡接槽44的两端向相反反向延伸,定位轴43内具有收容驱动设备的通过孔431,通过孔431自固定盘41外侧依次垂直贯穿固定盘41、对接凸台42以及定位轴43。
39.本发明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对接安装时,将对接凸台42与驱动设备进行固定连接,驱动设备具有的驱动轴(未图示)贯穿通过孔431,固定盘41上表面开设有的卡接槽44与驱动轴进行卡持连接,避免对接凸台42与驱动设备连接脱落,造成螺栓滑齿,再通过定位轴43将刷盘与固定装置4进行紧固,对接凸台42伸入涡流螺旋对接槽22内,此时对接凸台42的螺旋角度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螺旋角度相同,由于对接凸台42和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侧面均是自顶部斜向延伸形成的斜面,其次对接凸台42的直径大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直径,对接凸台42深入涡流螺旋对接槽22内;
40.通过外力逆螺旋方向持续旋转刷盘,位于涡流螺旋对接槽22内的对接凸台42由沿着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侧面螺旋向内移动,随着涡流螺旋对接槽22距离旋心的距离不断缩短,对接凸台42的侧面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侧面由接触间隙配合状态逐渐变为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侧面抵持过盈配合并紧固,完成刷盘与固定装置4的连接。
41.当刷盘需要更换时,通过外力顺螺旋方向持续旋转刷盘,对接凸台42的侧面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侧面由抵持紧固状态逐渐变为与涡流螺旋对接槽22的侧面接触状态,取下旧刷盘,再次重复上述工序,完成更换。
42.本发明为一种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具有连接紧密、不易脱落的特点,首先通过对接凸台的螺旋凸起插接涡流螺旋对接槽的螺旋凹槽,配合对接凸台侧面的对接面与涡流螺旋对接槽侧面的斜面形成卡持效果,并通过逆螺旋方向的旋转,使对接凸台与涡流螺旋对接槽紧密固定,使刷盘更换时无需借助工具进行安装与拆卸,降低了安装与拆卸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拆装效率与使用便捷性,还避免了传统安装方式中螺栓滑牙而导致的刷盘转动不平稳甚至刷盘松脱,保证了刷盘与固定座之间的安装牢固度,也保证了刷盘的转动稳定性并提高刷盘使用寿命与抛光研磨精度。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刷盘,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活动盘、与所述活动盘连接的若干打磨件;所述活动盘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内部并自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涡流螺旋对接槽,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以所述活动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侧面与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底部连接形成内圈,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顶部形成外圈,在同一剖面线下,所述内圈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外圈的曲率半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一端为起点螺旋向外延伸且末端形成终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起点的外侧,所述起点与旋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终点与旋心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螺旋向外延伸逐渐减小。4.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盘、与所述固定盘一体成型且垂直向下延伸的对接凸台;所述对接凸台以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所述对接凸台的侧面与所述对接凸台的底部连接形成底圈,所述对接凸台的顶部形成顶圈,在同一剖面线下,所述底圈的直径大于所述顶圈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凸台以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且螺旋弧度逐渐变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圈与所述顶圈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对接凸台螺旋向外延伸逐渐增大。7.一种刷盘固定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活动盘、位于所述活动盘上方的对接件、自所述对接件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涡流螺旋对接槽、与所述活动盘对接的固定盘、位于所述固定盘下方的对接凸台、与所述活动盘连接的若干打磨件;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以所述活动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且自顶部向底部斜向内部倾斜,所述对接凸台以所述固定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且侧面自顶部向底部斜向向外倾斜,所述对接凸台插入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内并逆螺旋方向旋转紧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刷盘固定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凸台的螺形轮廓和侧面倾斜角度与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螺形轮廓和侧面倾斜角度相吻合。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刷盘固定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凸台的直径小于所述涡流螺旋对接槽的直径且高度相同。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刷盘固定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盘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定位孔,所述固定盘还包括位于所述对接凸台表面的定位轴,所述固定盘与所述活动盘对接时,所述定位轴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刷盘、固定装置及刷盘固定组合件,刷盘包括活动盘、与活动盘连接的若干打磨件;活动盘包括本体、位于本体内部并自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涡流螺旋对接槽,涡流螺旋对接槽以活动盘的中心为旋心螺旋向外延伸,涡流螺旋对接槽侧面与涡流螺旋对接槽底部连接形成内圈,涡流螺旋对接槽的顶部形成外圈,在同一剖面线下,内圈的曲率半径大于外圈的曲率半径,使刷盘更换时无需借助工具进行安装与拆卸,降低了安装与拆卸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拆装效率与使用便捷性,还避免了传统安装方式中螺栓滑牙而导致的刷盘转动不平稳甚至刷盘松脱,保证了刷盘与固定座之间的安装牢固,也保证了刷盘的转动稳定,提高刷盘使用寿命也提高刷盘抛光研磨精度。抛光研磨精度。抛光研磨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顾小龙 王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创(苏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3/10/1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热电偶补偿电缆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创建配置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