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18
阅读:70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
背景技术:
2.生态廊道是构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功能。其中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种类,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
3.现有如图1展示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固定环1、贴合在最上端固定环1上的安装贴条2、位于固定环1之间呈阵列排布的导水管3以及设置在导水管3下端的安装座4,在固定环1上安装有多个加固杆12,通过加固杆12加强固定环1在地底下的安装强度,然后在固定环1之间塞满填充块。
4.将安装座4安装在地下,将安装贴条2露出地面,固定环1和导水管3均安装完毕后,将安装贴条2撕开,此时可通过导水管3将地面上的水引导地底,完成透水效果。由于导水管3的管径是固定不变的,导水管3的管径较小时,下雨量过大时无法加快透水效率;当导水管3的管径较大时,平时的使用情境下会有较多的灰尘泥土进入导水管3内。具有导水管3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导水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
6.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固定环、设置在若干个固定环之间的导水管以及位于导水管下端的安装座,位于最上端的所述固定环为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端处设置有控制环,所述导水管包括固定管和滑移管,所述固定管上端面开设有供滑移管竖直方向滑移的第一透水槽,所述滑移管上端面开设有第二透水槽,所述安装环上开设有当滑移管脱离出固定管外时,供滑移管水平方向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管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引水槽,所述滑移管于引水槽处设置有转动板,所述滑移管上设置有当滑移管脱离处固定管外时,控制转动板朝远离引水槽方向移动的控制组件,所述安装环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滑移管位于滑移槽内时,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第一透水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与第二透水槽相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座安装在地底下后,当路面积水量不多时,地面上的水能够通过第二透水槽从地面进入地底,当地面积水过多时,拉动控制环上升,滑移管被抽离出固定管外,同时控制环水平方向滑移,滑移管进入滑移槽内,同时引水槽被打开,地面上的水一方面直接从第一透水槽进入地底,另一方便通过引水槽依次进入第二透水槽、连接槽然后进入第一透水槽内,由于第一透水槽的内径大于第二透水槽的内径,实现了加快地面透水的效果,实现导水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滑移管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导向块,所述第一透水槽槽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竖直方向滑移的导向槽,所述滑移槽槽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水平方向滑移的移动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块和导向槽的配合下,实现滑移管能够在固定管内滑移的效果,同时在导向块和移动槽的配合下,实现脱离处固定管外的滑移管能够在滑移槽内滑移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导向块靠近第一透水槽的一侧设有倒角。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移管需要重新进入第一透水槽内时,通过倒角方便导向块进入导向槽内。
12.可选的,所述转动板具有将引水槽遮挡住的遮挡状态和未将引水槽遮挡住的引水状态,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遮挡板两侧的转动轴,所述引水槽槽壁上开设有供转动轴旋转的转动槽,所述转动轴位于遮挡板下端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轴和转动槽的配合下,实现遮挡板转动连接在引水槽处的效果,当滑移管脱离处固定管外时,此时轻微晃动滑移管,在遮挡板的重力作用下,遮挡板能够从遮挡状态变成引水状态。当滑移管收入固定管的过程中,此时遮挡板受固定管的第一透水槽槽壁的抵接下,遮挡板能够从引水状态变成遮挡状态。
14.可选的,所述控制环能够竖直方向滑移在滑移管上,所述控制环上设置有固定固定环滑移状态的固定组件,所述滑移管包括支撑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转动连接在支撑部上端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环滑移在滑移管上,当滑移管伸出固定管外时,在滑移管上滑动控制环,直至控制环位于旋转部下端处,此时控制环的高度降低,将旋转部搭靠在控制环上,此时控制环和滑移管的受水流冲击面积减少,提高控制环和滑移管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滑移在控制环一侧的固定杆,靠近固定杆的所述滑移管外周侧开设开设有若干个供固定杆插入的固定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控制环的高度,当控制环滑移到指定位置时,移动固定杆使固定杆插入对应的固定槽内,实现固定组件固定再滑移管上的控制杆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控制环远离滑移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有所述固定杆均设置在连接杆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方便同时控制所有固定杆插入固定槽内。
20.可选的,所述控制环上端面开设有供旋转部卡入的卡接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环滑移至旋转部下端时,将旋转部卡入卡接槽内,提高旋转部在控制环上的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控制环上设置有当滑移管位于滑移槽内时,将滑移管固定在滑移槽内的稳固组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稳固组件能够提高位于滑移槽内的滑移管的稳定性。
24.可选的,所述稳固组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控制环下端面的稳固杆,所述滑移槽上开设有稳固杆插入的稳固槽,所述滑移管抵接在滑移槽远离固定管的一侧槽壁上时,所述稳固杆与稳固槽相对准。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移管抵接在滑移槽远离固定管的一侧槽壁上时,稳固杆对准稳固槽,此时使控制环滑移至旋转部下端处时,稳固杆能够插入稳固槽内,实现稳固组件固定滑移管的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当路面积水量不多时,地面上的水流能够通过第二透水槽进入地底,当需要加快透水时,将滑移管脱离处固定槽外,然后滑移管固定在滑移槽内,引水槽被打开,地面上的水一方面直接从第一透水槽进入地底,另一方便通过引水槽依次进入第二透水槽、连接槽然后进入第一透水槽内,实现导水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滑移杆插入固定杆内时,安装贴条和安装环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滑移杆位于滑移槽内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固定杆和滑移杆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导向块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凸显旋转部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中旋转部和遮挡板的剖视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环;11、安装环;111、滑移槽;112、移动槽;113、稳固槽;114、竖向槽;115、连接槽;2、安装贴条;3、导水管;31、固定管;311、第一透水槽;312、导向槽;32、滑移管;321、第二透水槽;322、导向块;3221、倒角;323、支撑部;3231、引水槽;3232、转动槽;324、旋转部;325、固定槽;4、安装座;5、控制环;51、滑动槽;52、活动槽;53、卡接槽;6、固定组件;61、固定杆;7、连接杆;8、稳固组件;81、稳固杆;9、控制组件;91、转动轴;10、遮挡板,12、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2-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
31.参照图2和图3,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包括若干个固定环1,设置在若干个固定环1之间的导水管3以及位于导水管3下端的安装座4,在导水管3上端处安装有安装贴条2,若干个固定环1相互平行,在固定环1之间塞满填充块,在固定环1上安装有多个加固杆12,通过加固杆12加强固定环1在地底下的安装强度,装置安装在地底,形成道路的一部分。
32.参照图2和图3,其中最上端的固定环1为安装环11,若干个导水管3阵列排布,将安装座4固定安装在地底下,安装贴条2伸出地面,在使用前将安装贴条2撕开,此时能够将导水管3暴露出来。
33.参照图2和图4,导水管3包括固定管31和滑移管32,固定管31和滑移管32均为圆管,且固定管31的轴线方向与滑移管32的滑移方向相重合,固定管31的内径等于滑移管32的外径,其中固定管31与安装座4固定连接,在固定管31上端处开设有第一透水槽311,滑移
管32能够竖直方向滑移在第一透水槽311上,在滑移管32上端面开设有第二透水槽321。
34.参照图5和图6,在滑移管32侧壁固定粘接有若干个导向块322,本实施例以两个导向块322为例,在第一透水槽311槽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322进行竖直方向滑移的导向槽312,在导向块322和导向槽312的配合下,实现滑移管32能够沿竖直方向滑移在固定管31上,且滑移管32在滑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35.参照图5和图6,在安装环11靠近固定管31的一侧开设有滑移槽111,当滑移管32脱离出固定槽325外时,滑移管32与滑移槽111相连通,在滑移槽111槽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322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槽112,通过移动槽112上槽壁对导水管3的限制,减少滑移管32脱离处安装环11外的可能性。此时能够控制滑移管32在滑移槽111内滑移。当导向块322在导向槽312朝上方滑移,直至滑移管32脱离出固定管31外后,此时能够控制滑移管32朝远离固定管31方向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36.参照图5和图7,在导向块322靠近第一透水槽311的一侧设有倒角3221。当需要将滑移管32重新收纳进第一透水槽311内时,移动滑移管32朝靠近固定管31方向移动,即使遇到导向块322未完全对准导向槽312的情况,在倒角3221的配合下,方便导向块322与导向槽312相对准,此时控制滑移管32进入第一透水槽311内。
37.参照图6和图8,在安装环11上还安装有控制环5,在控制环5上开设有供滑移管32竖直方向移动的滑动槽51,滑移管32包括支撑部323和旋转部324,其中旋转部324位于支撑部323的上端处,且旋转部324能够通过轴转动连接在支撑部323上。在控制环5上安装有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若干个固定杆61,其中若干个固定杆61均安装在控制环5的一侧,在控制环5上开设有供固定杆61水平方向滑移的活动槽52,活动槽52与滑动槽51相连通,在靠近固定杆61的支撑部323上开设有若干个供固定杆61插入的固定槽325,本实施例以两个固定槽325为例,且其中一个固定槽325设置在旋转部324远离支撑部323的一侧,另一个固定槽325设置在支撑部323上。
38.参照图6和图8,当固定杆61插入上端的固定槽325内时,此时控制环5位于旋转部324的上端处;当固定杆61插入下端的固定槽325内时,此时控制环5位于旋转部324的下端处。当控制环5带动滑移管32进行上升及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时,此时固定杆61插入上端的固定槽325内,然后使控制环5下降,直至固定杆61插入另一个固定槽325内,此时控制环5的高度较之前高度降低,参照图6和图8,为了方便同时控制所有固定杆61移动,在控制环5的一侧还安装有连接杆7,所有固定杆61均固定安装在连接杆7上,通过滑移连接杆7,实现同时控制所有固定杆61朝靠近或远离固定槽325方向滑移,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
39.参照图3,旋转部324通过轴转动连接在支撑部323上,当控制环5滑移至旋转部324下端处时,此时在旋转部324重力的作用下或手动操作下,使旋转部324朝靠近控制环5方向旋转,直至旋转部324抵接在控制环5上。
40.参照图3,为了加强旋转部324在控制环5上的稳定性,在控制环5上端面开设有供旋转部324卡入的卡接槽53,控制旋转部324卡入卡接槽53内后,此时在卡接槽53槽壁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减少旋转部324晃动的可能性。此时控制环5和旋转部324的高度降低到快贴合地面,能够减少旋转部324突出地面过多时,旋转部324可能会因为水流冲击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41.参照图6和图8,在控制环5上还安装有稳固组件8,稳固组件8包括若干个稳固杆81,若干个稳固杆81固定设置在控制环5下端处,且稳固杆81与滑移管32一一对应,在滑移槽111槽底处开设有供稳固杆81插入的稳固槽113。
42.参照图6和图8,当滑移管32抵接在滑移槽111远离固定管31的一侧槽壁上时,稳固杆81与稳固槽113相对准,此时控制环5下降,稳固杆81能够朝靠近稳固槽113方向移动,直至控制环5位于旋转部324下端处时,此时稳固杆81正好插入稳固槽113内,通过稳固槽113槽壁对稳固杆81的限制,能够提高控制环5和滑移管32在安装环11上的稳定性,此时滑移管32无法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滑移,实现稳固组件8固定滑移管32的效果。
43.参照图4,在安装环11上还开设有供竖向槽114,竖向槽114穿透金固定管31上,当滑移管32位于固定管31内时,此时当控制环5位于安装环11的正上端,竖向槽114正好能够供稳固杆81收纳。
44.参照图9,在支撑部323侧壁还开设若干个引水槽3231,本实施中以两个绕支撑部323轴线方向相对称的两个引水槽3231为例,引水槽3231与第二透水槽321相连通,在支撑部323于引水槽3231处安装有遮挡板10。
45.参照图9,支撑部323上还安装有控制组件9,控制组件9包括两个转动轴91,两个转动轴91分别固定安装在遮挡板10的两侧,且转动轴91位于遮挡板10下端处,在引水槽3231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供转动轴91旋转的转动槽3232,通过转动轴91和转动槽3232的配合下,实现遮挡板10转动连接在引水槽3231内的效果。
46.参照图9,遮挡板10具有遮挡状态和引水状态:当遮挡板10将引水槽3231遮挡住时,水流无法进入支撑部323内,此时转动板处于遮挡状态;当遮挡板10朝远离引水槽3231方向旋转后,遮挡板10未将引水槽3231遮挡住,水流能够通过引水槽3231进入第二透水槽321内,此时转动板处于引水状态。
47.参照图6和图9,当滑移管32向上滑移,直至滑移管32脱离出固定管31外时,轻微晃动滑移管32,在遮挡板10的重力作用下,遮挡板10能够朝远离引水槽3231方向旋转,直至遮挡板10从遮挡状态变成引水状态,此时通过引水槽3231能够实现对水流的收集。当需要将滑移管32收入固定管31内时,遮挡板10会抵接在固定管31上,此时滑移管32下降,在第一透水槽311槽口的抵接下,遮挡板10能够朝靠近引水槽3231方向旋转,直至遮挡板10从引水状态变为遮挡状态,此时滑移管32能够进入固定管31内。
48.参照图6和图8,在安装环11上开设有连接槽115,当滑移管32抵接在滑移槽111远离固定管31的一侧槽壁时,此时连接槽115的一端与第一透水槽311相连通,连接槽115的另一端与第二透水槽321相连通。由于此时遮挡板10处于引水状态,水流能够通过引水槽3231进入第二透水槽321,然后通过连接槽115最后进入第一透水槽311内。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的实施原理为:当路面积水量不多时,此时控制环5位于安装环11上端处,此时水流通过第二透水槽321进入安装座4上,通过第二透水槽321的小口径进行透水。
50.当路面积水量多时,拉动控制环5上升,直至滑移管32脱离处固定管31外,然后移动控制环5使滑移管32抵接在滑移槽111远离固定槽325的一侧槽壁上,轻微晃动滑移管32,在控制组件9的作用下,转动板处于引水状态。
51.然后移动控制环5下降,直至移动环位于旋转部324下端处,稳固杆81能够插入稳
固槽113内,然后将旋转部324卡入卡接槽53内,此时控制靠近地面,且控制环5和滑移管32形成较为稳定的整体,地面上的水一方面直接从第一透水槽311进入地底,另一方便通过引水槽3231依次进入第二透水槽321、连接槽115然后进入第一透水槽311内,由于第二透水槽321相对于第一透水槽311内径更大,水流流动的速度更快,实现导水管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效果。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固定环(1)、设置在若干个固定环(1)之间的导水管(3)以及位于导水管(3)下端的安装座(4),位于最上端的所述固定环(1)为安装环(11),所述安装环(11)上端处设置有控制环(5),所述导水管(3)包括固定管(31)和滑移管(32),所述固定管(31)上端面开设有供滑移管(32)竖直方向滑移的第一透水槽(311),所述滑移管(32)上端面开设有第二透水槽(321),所述安装环(11)上开设有当滑移管(32)脱离出固定管(31)外时,供滑移管(32)水平方向滑移的滑移槽(111);所述滑移管(32)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引水槽(3231),所述滑移管(32)于引水槽(3231)处设置有转动板,所述滑移管(32)上设置有当滑移管(32)脱离处固定管(31)外时,控制转动板朝远离引水槽(3231)方向移动的控制组件(9),所述安装环(11)上开设有连接槽(115),所述滑移管(32)位于滑移槽(111)内时,所述连接槽(115)的一端与第一透水槽(311)相连通,所述连接槽(115)的另一端与第二透水槽(32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管(32)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导向块(322),所述第一透水槽(311)槽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322)竖直方向滑移的导向槽(312),所述滑移槽(111)槽壁上开设有供导向块(322)水平方向滑移的移动槽(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322)靠近第一透水槽(311)的一侧设有倒角(32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具有将引水槽(3231)遮挡住的遮挡状态和未将引水槽(3231)遮挡住的引水状态,所述控制组件(9)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遮挡板(10)两侧的转动轴(91),所述引水槽(3231)槽壁上开设有供转动轴(91)旋转的转动槽(3232),所述转动轴(91)位于遮挡板(10)下端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5)能够竖直方向滑移在滑移管(32)上,所述控制环(5)上设置有固定固定环(1)滑移状态的固定组件(6),所述滑移管(32)包括支撑部(323)和旋转部(324),所述旋转部(324)转动连接在支撑部(323)上端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若干个滑移在控制环(5)一侧的固定杆(61),靠近固定杆(61)的所述滑移管(32)外周侧开设有若干个供固定杆(61)插入的固定槽(32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5)远离滑移管(3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7),所有所述固定杆(61)均设置在连接杆(7)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5)上端面开设有供旋转部(324)卡入的卡接槽(5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环(5)上设置有当滑移管(32)位于滑移槽(111)内时,将滑移管(32)固定在滑移槽(111)内的稳固组件(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组件(8)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控制环(5)下端面的稳固杆(81),所述滑移槽(111)上开设有稳固杆(81)插入的稳固槽(113),所述滑移管(32)抵接在滑移槽(111)远离固定管(31)的一侧槽
壁上时,所述稳固杆(81)与稳固槽(113)相对准。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廊道网格导管透水道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改善了导水管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问题的问题,其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固定环、设置在若干个固定环之间的导水管以及位于导水管下端的安装座,位于最上端的固定环为安装环,安装环上端处设置有控制环,导水管包括固定管和滑移管,固定管上端面开设有供滑移管竖直方向滑移的第一透水槽,滑移管上端面开设有第二透水槽,安装环上开设有当滑移管脱离出固定管外时,供滑移管水平方向滑移的滑移槽;滑移管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引水槽,滑移管于引水槽处设置有转动板,滑移管上设置有控制组件,安装环上开设有连接槽。本申请能够使导水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请能够使导水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蔡素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凡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