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未命名 10-19 阅读:263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反相胶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反胶束体系,类似于w/o的微乳,是由表面活性剂或其他两亲性分子在有机溶液中达到适宜浓度后,在有机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亲水基团向内、疏水基团向外的体系。在反胶束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基团则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反胶束体系因其独特的结构,常用于萃取纯化生物大分子、酶催化反应介质和药物载体。反胶束作为药物载体,能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升药物的稳定性及提高生物利用度。进一步,反胶束作为经皮药物系统载体时,能够促进药物的透皮转运。
3.常用于构筑反相胶束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卵磷脂、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表面活性剂与细胞间脂质的相互作用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渗透能够加剧对皮肤屏障的破坏。一般情况下,与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相对较低。卵磷脂是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是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毒性和极佳的生理相容性,因此卵磷脂胶束体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4.卵磷脂反胶束的制备通常采用薄膜蒸发法、高速搅拌法、超声辅助等,这些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成本较高。同时,虽然卵磷脂能够自发形成反相蠕虫凝胶,但是需要大量有机溶剂,比如正烷烃、环烷烃或肉豆蔻酸异丙酯等,且结构不稳定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稳定性好,制备过程能耗低且不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从而降低了制备成本。
6.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其制备原料包括:氢化卵磷脂4-10重量份、油脂6-20重量份、神经酰胺1-10重量份、双丙甘醇1-10重量份、甘油40-60重量份、1,3丙二醇20-40重量份。
8.本发明以具有低皮肤刺激性的氢化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将其和剩余原料复配使用并进行适合的重量配比,特别是内源性物质神经酰胺的添加能够极大地促进反相胶束的形成。进而使得能够在不需要使用大量正烷烃、环烷烃或肉豆蔻酸异丙酯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通过直接分散法得到稳定的反相胶束体系。这解决了传统直接分散法制备卵磷脂反胶束容易出现有机溶剂用量大且结构不稳定易被破坏的问题,易于实现绿色高效的、稳定的反相胶束体系的制备。
9.根据本发明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的制备
原料包括:氢化卵磷脂5-8重量份、油脂8-18重量份、神经酰胺3-4.8重量份、双丙甘醇2-6重量份、甘油48-55重量份、1,3丙二醇20-32重量份。在上述配比下,能够得到具有较佳稳定性的反相胶束体系。
10.根据本发明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所述氢化卵磷脂中,氢化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大于60%。该含量范围可起到最佳的乳化稳定作用。
11.根据本发明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所述油脂选自角鲨烷、白油、c15-c19烷烃或异构十六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这些油脂均为日化领域常用的皮肤润肤剂组分,具有较佳的皮肤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
12.根据本发明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所述神经酰胺选自神经酰胺ns、神经酰胺np或神经酰胺ap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不同亚型的神经酰胺均存在于皮肤角质层,不同亚型的神经酰胺在皮肤角质层中的比例不同,神经酰胺np为22.1%,神经酰胺ns为7.4%,神经酰胺ap为8.8%,其作为内源性物质,参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1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氢化卵磷脂、神经酰胺、油脂和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并加热至80-85℃,得a相;s2、向a相中依次加入甘油、1,3丙二醇,搅拌,得b相;s3、将b相降温至65℃并进行保温搅拌,优选搅拌0.5h,继续降温后,即得。
14.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直接分散法,与卵磷脂反胶束的传统制备方法,例如薄膜蒸发法、高速搅拌法、超声辅助等相比,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能耗低,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步骤s1中的加热温度控制在80-85℃范围以内时,制备的样品薄涂玻璃杯后呈泛蓝色半透明,而低于80℃或高于85℃以后,薄涂玻璃杯后呈不泛蓝色半透明。步骤s3中,去掉保温搅拌这一处理以后,制备的氢化卵磷脂反胶束促进腺苷透皮转运作用明显下降。
15.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经皮递送系统,其包含:

)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和

)皮肤修护活性组分。
16.所述皮肤修护活性组分主要是指易降解、氧化的水溶/醇溶成分,包括但不限于维生素c、胶原蛋白或玫瑰提取物,这类成份保存条件要求高,易于受到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失活,将其加入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体系,其活性能够得到较佳的保护。具体的,可在步骤s2中,在加入甘油以及1,3丙二醇的任一前后阶段加入即可。
17.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在制备经皮递送系统中的应用,所述经皮递送系统可以是化妆品的乳、膏霜等。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发明提供的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通过采用氢化卵磷脂、油脂、神经酰胺、双丙甘醇、甘油、1,3丙二醇为原料并进行适合的重量配比,使得最终制备的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稳定性好,促皮肤渗透性好,且制备过程低能耗,低成本,绿色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氢化卵磷脂中的氢化磷脂酰胆
碱的含量大于60%。
21.实施例1
22.将8g氢化卵磷脂、4.8g神经酰胺np、8g角鲨烷、3.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0℃,得到透明液体。再将52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4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得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
23.实施例2
24.将5g氢化卵磷脂、3g神经酰胺ns、10g白油、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5℃,得到透明液体。再将48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32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得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
25.实施例3
26.将8g氢化卵磷脂、3g神经酰胺ap、18g角鲨烷、3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5℃,得到透明液体。再将40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8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即得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
27.实施例4
28.将5g氢化卵磷脂、4g神经酰胺np、10g角鲨烷、6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5℃,得到透明液体。再将55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0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即得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
29.实施例5
30.将4g氢化卵磷脂、1g神经酰胺np、6g异构十六烷、1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5℃,得到透明液体。再将40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0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即得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
31.实施例6
32.将10g氢化卵磷脂、10g神经酰胺np、20g c15-c19烷烃、10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5℃,得到透明液体。再将60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40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即得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
33.实施例7
34.将8g氢化卵磷脂、4.8g神经酰胺np、8g角鲨烷、3.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0℃,得到透明液体。再将50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4g 1,3-丙二醇和2g荧光标记的腺苷(将腺苷用fitc进行荧光标记,形成fitc-腺苷结合物),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得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
35.比较例1
36.将8g氢化卵磷脂、4.8g神经酰胺np、8g角鲨烷、3.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70
℃,再将52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4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即得。
37.比较例2
38.将8g氢化卵磷脂、4.8g神经酰胺np、8g角鲨烷、3.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90℃,再将52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4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即得。
39.比较例3
40.将8g氢化卵磷脂、4.8g神经酰胺np、8g角鲨烷、3.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0℃,再将52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4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35℃,即得。
41.比较例4
42.将8g氢化卵磷脂、4.8g神经酰胺np、8g角鲨烷、3.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0℃,得到透明液体。将50g甘油缓慢加入,再缓慢加入24g 1,3-丙二醇和2g荧光标记的腺苷,搅拌降温至35℃,即得。
43.比较例5
44.将8g氢化卵磷脂、8g角鲨烷、3.2g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加热至80℃,得到透明液体。再将52g甘油缓慢加入,得到浑浊凝胶。然后缓慢加入24g 1,3-丙二醇,得到半透明凝胶。将半透明凝胶降温至65℃,保温搅拌0.5h后,得到透明凝胶。继续降温至35℃,即得。
45.试验例一
46.考察了乳化温度和保温搅拌对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外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47.表1各样品对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外观性能的影响
[0048][0049][0050]
比较例1在实施例1基础上降低了乳化温度(实施例1为80℃,比较例1为70℃),比较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提高了乳化温度(实施例1为80℃,比较例2为90℃),比较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去掉了保温搅拌处理。从表1可以看出,各实施例样品均为蓝色半透明凝胶状态,而各比较例样品均为乳白色乳液状态。以上结果说明了,本发明限定的乳化温度和保温搅拌的处理,有利于得到结构稳定的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
[0051]
试验例二
[0052]
考察了本发明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对腺苷经皮渗透的影响
[0053]
透皮实验方法:首先将模型(批号:es221103,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固定于franzcell扩散池的供给室和接收室之间,模型角质层面向供给室,真皮层一侧朝向接收室。将模型绷紧固定好后,通过取样器向接收室中添加8ml pbs缓冲溶液,排净空气,使皮肤真皮层面与接收液紧密接触。向供给室中皮肤表面加入2ml实施例7和比较例4制备的样品,皮肤有效渗透面积约为3.14cm2。将样品添加至模型表面,将样品自皮肤中心部位辐射状向边缘均匀涂开。每种样品3个重复与平行(三个重复采用独立供体特定部位的皮肤)。开启电磁搅拌器以300rpm的速度搅拌,保持(32
±
1)℃恒温水浴,并确保水浴夹层无气泡。于24h采集皮肤样本,吸取pbs清洗皮肤表面5次,用棉签将表面残留液体擦干,用刀片环切皮肤,浸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固定30min后,冷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显微镜下拍照观察,采集图片并分析荧光强度。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被认为具有差异显著性。荧光显微镜荧光强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0054]
表2 荧光强度统计结果汇总表
[0055][0056][0057]
比较例4在实施例7基础上去掉了保温搅拌处理,冰冻切片的荧光显微镜的荧光强度值表明,实施例7和比较例4在3d表皮模型上作用24h后,均发生了渗透行为。且实施例7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比较例4的荧光强度(p<0.05)。说明本发明制备过程中保温搅拌的处理进一步提升了最终制备的氢化卵磷脂反胶束凝胶促进腺苷透皮转运的作用。
[0058]
试验例三
[0059]
考察神经酰胺添加或不添加对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性能的影响
[0060]
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5样品分别薄涂玻璃杯进行观察,并进行水溶性试验。结果显示,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5样品薄涂玻璃杯后,均能够观察到泛蓝光的半透明,但是实施例1样品不溶于水,而比较例5样品能够溶于水,说明比较例5并非形成反相胶束。比较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去掉了神经酰胺,以上结果说明了,神经酰胺的添加可促进反相胶束的形成。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氢化卵磷脂4-10重量份、油脂6-20重量份、神经酰胺1-10重量份、双丙甘醇1-10重量份、甘油40-60重量份、1,3丙二醇20-40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氢化卵磷脂5-8重量份、油脂8-18重量份、神经酰胺3-4.8重量份、双丙甘醇2-6重量份、甘油48-55重量份、1,3丙二醇20-32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化卵磷脂中,氢化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大于6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选自角鲨烷、白油、c15-c19烷烃或异构十六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酰胺选自神经酰胺ns、神经酰胺np或神经酰胺ap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6.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氢化卵磷脂、神经酰胺、油脂和双丙甘醇混合搅拌并加热至80-85℃,得a相;s2、向a相中依次加入甘油、1,3丙二醇,搅拌,得b相;s3、将b相降温至65℃并进行保温搅拌,继续降温后,即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保温搅拌的时间为0.5h。8.一种经皮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和

)皮肤修护活性组分。9.根据权利要求8所经皮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修护活性组分选自维生素c、胶原蛋白或玫瑰提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10.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在制备经皮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反相胶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的制备原料包括:氢化卵磷脂4-10重量份、油脂6-20重量份、神经酰胺1-10重量份、双丙甘醇1-10重量份、甘油40-60重量份、1,3丙二醇20-40重量份。本发明通过采用氢化卵磷脂、油脂、神经酰胺、双丙甘醇、甘油、1,3丙二醇为原料并进行适合的重量配比,使得最终制备的氢化卵磷脂反相胶束凝胶,稳定性好,促皮肤渗透性好,且制备过程低能耗,低成本,绿色高效。绿色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胡嘉奂 樊雨梅 滕畅 李金华 孙培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时垠(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