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19
阅读:13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城市空间需求的增长,各种环境场地逐渐被开发利用。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主要是往“深”、“大”方向发展,使得地下室的面积、空间非常之大,因此地下室抗浮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在沿河沿江区域,常年地下水位居高不下,地下室底板所受浮力巨大。通常地下室底板的后浇带敞开时间较长,封闭时间需要等主体(包括二次结构)全部完成后进行。特别是在雨季,地下室在封顶后、顶板覆土前抗浮压力巨大。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浇筑封闭后,底板泄水带被封闭、顶板大量土方回填前(即压重未完成),地下室底板将受到巨大的上浮压力,水压通过底板传至立柱直至顶板,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设计考虑经济性最佳性价比,一般都不会采用非常大尺寸厚度的底板,而是非常依赖后续回填土的压重。因此由于土方回填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地下室结构上浮,底板及顶板顶裂、立柱混凝土碎开的事故时有发生。通常的抗浮设计是为底板设计结构抗浮(抗拔)措施,例如设置抗浮桩基、增加基础体积和埋深等措施,但其投入多,施工复杂,造价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本方法解决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封闭后、回填覆土前,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上浮的破坏影响,有效降低地下室的上浮压力,且投入的设备设施少,施工作业方便,对主体结构造价几乎无影响。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时,在底板后浇带中埋设导水管接至就近集水井内,集水井内设置具有水位控制的自动抽水泵,抽水泵连接的水管从地下室顶板预留洞伸出,将水抽至地面排水沟;步骤二、在基坑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最后浇筑的沉降后浇带及集水井的位置,在沉降后浇带内设置降水井,通过水泵抽水经导水管流入集水井,直至最后主体结构封顶、二次结构完成、地下室顶板回填土结束;步骤三、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即刻清理后浇带,采用废旧木模板加工后覆盖在后浇带上,保证后浇带内无泥土、泥渣及废弃混凝土,使水流能在后浇带中顺畅流动,并通过埋设的导水管进入集水井;设置的降水井距离集水井较远时,将降水井内积水抽入就近后浇带内,通过相连贯通的后浇带,抽入后浇带的地下水通过导水管进入集水井;步骤四、待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地下室顶板覆土能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逐渐陆续对降水井进行封井,封井采用间隔跳跃式,使地下水压能够分散,减少集中封井短时间内水压集中对地下室底板的破坏。
5.进一步,所述降水井在挖土前即进行设置,挖土期间作为基坑疏干或减压井之用;
随着结构施工的进行,结构逐渐形成,降水井管壁位于地下室底板位置处设置一圈止水钢板,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后,降水井根据地质条件环境的不同,选择逐步停止降水或间断降水;待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逐步封闭后,地下水只能从降水井中外泄时,降水井再逐步重启水泵抽水。
6.进一步,所述导水管为直径1.5~2.5cm的薄壁不易生锈、有一定强度的管材;导水管两端用塑料袋裹紧扎牢,防止水泥浆进入堵塞;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对导水管两端清理、疏通管道,确保通水;并将埋设在后浇带内的导水管管端包扎密目滤网,防止石子、泥块杂物进入。
7.进一步,所述导水管埋设位置设置在靠近集水井最近的部位,并设置两到三根,间距500mm以上;导水管埋设位置在相邻地下室底板位置采用油漆标记记号,按记号对导水管进行定期清理,查看导水管排水情况。
8.进一步,在靠近降水井处的导水管,将导水管与降水井管壁侧面直接连通,保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封闭后,降水井内的上返水能从导水管流入集水井。
9.进一步,如果降水井距离集水井较远,导水管设置困难或长度过大时,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沿降水井管壁外围砌筑方形溢水池,方形溢水池池壁埋设套管,套管经明敷的接水带连接至集水井。
10.进一步,所述降水井是薄壁钢管或波纹管,降水井内设置浮球自启动水泵,根据水位自动抽水,并采用回灌混凝土和沙石料进行封井。由于本发明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方法在底板后浇带中埋设导水管接至就近集水井内,集水井内设置具有水位控制的自动抽水泵,抽水泵连接的水管从地下室顶板预留洞伸出,将水抽至地面排水沟;在沉降后浇带内设置降水井,通过水泵抽水经导水管流入集水井;设置的降水井距离集水井较远时,将降水井内积水抽入就近后浇带内,通过相连贯通的后浇带,抽入后浇带的地下水通过导水管进入集水井;待地下室顶板覆土能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逐渐陆续对降水井进行封井,减少集中封井短时间内水压集中对地下室底板的破坏。本方法解决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封闭后、回填覆土前,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上浮的破坏影响,有效降低地下室的上浮压力,且投入的设备设施少,施工作业方便,对主体结构造价几乎无影响。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地下室底板1施工时,在底板后浇带2中埋设导水管3接至就近集水井4内,集水井4内设置具有水位控制的自动抽水泵,抽水泵连接的水管从地下室顶板预留洞伸出,将水抽至地面排水沟;步骤二、在基坑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最后浇筑的沉降后浇带及集水井4的位置,在沉降后浇带内设置降水井5,通过水泵抽水经导水管3流入集水井4,直至最后主
体结构封顶、二次结构完成、地下室顶板回填土结束;步骤三、地下室底板1施工完成后,即刻清理后浇带,采用废旧木模板加工后覆盖在后浇带上,保证后浇带内无泥土、泥渣及废弃混凝土,使水流能在后浇带中顺畅流动,并通过埋设的导水管3进入集水井;设置的降水井5距离集水井4较远时,将降水井5内积水抽入就近后浇带内,通过相连贯通的后浇带,抽入后浇带的地下水通过导水管3进入集水井4;步骤四、待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地下室顶板覆土能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逐渐陆续对降水井5进行封井,封井采用间隔跳跃式,使地下水压能够分散,减少集中封井短时间内水压集中对地下室底板的破坏。
13.优选的,所述降水井5在挖土前即进行设置,挖土期间作为基坑疏干或减压井之用;随着结构施工的进行,结构逐渐形成,降水井5管壁位于地下室底板1位置处设置一圈止水钢板,地下室底板1浇筑完成后,降水井5根据地质条件环境的不同,选择逐步停止降水或间断降水;待地下室底板1后浇带逐步封闭后,地下水只能从降水井5中外泄时,降水井5再逐步重启水泵抽水。
14.优选的,所述导水管3为直径1.5~2.5cm的薄壁不易生锈、有一定强度的管材;导水管3两端用塑料袋裹紧扎牢,防止水泥浆进入堵塞;地下室底板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对导水管3两端清理、疏通管道,确保通水;并将埋设在后浇带2内的导水管3管端包扎密目滤网,防止石子、泥块杂物进入。
15.优选的,所述导水管3埋设位置设置在靠近集水井4最近的部位,并设置两到三根,间距500mm以上;导水管3埋设位置在相邻地下室底板1位置采用油漆标记记号,按记号对导水管3进行定期清理,查看导水管3排水情况。
16.优选的,在靠近降水井5处的导水管,将导水管3与降水井5管壁侧面直接连通,保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封闭后,降水井5内的上返水能从导水管3流入集水井4。
17.优选的,如果降水井5距离集水井4较远,导水管3设置困难或长度过大时,在地下室底板1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沿降水井5管壁外围砌筑方形溢水池6,方形溢水池6池壁埋设套管61,套管61经明敷的接水带62连接至集水井4。降水井内的溢水流入方形溢水池中也可以解决部分地下室临时用水。
18.优选的,所述降水井5是薄壁钢管或波纹管,降水井5内设置浮球自启动水泵,根据水位自动抽水,并采用回灌混凝土和沙石料进行封井。
19.本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地下室的上浮压力,降低高水位地区地下室在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由于施工工序安排不当(如后浇带封闭时间选择不当、土方回填不规范等)造成地下室结构受浮力破坏的可能性,减少施工风险和损失。相比传统抗浮措施方式,本方法投入的设备设施少,施工作业方便,对主体结构造价几乎无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时,在底板后浇带中埋设导水管接至就近集水井内,集水井内设置具有水位控制的自动抽水泵,抽水泵连接的水管从地下室顶板预留洞伸出,将水抽至地面排水沟;步骤二、在基坑土方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最后浇筑的沉降后浇带及集水井的位置,在沉降后浇带内设置降水井,通过水泵抽水经导水管流入集水井,直至最后主体结构封顶、二次结构完成、地下室顶板回填土结束;步骤三、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即刻清理后浇带,采用废旧木模板加工后覆盖在后浇带上,保证后浇带内无泥土、泥渣及废弃混凝土,使水流能在后浇带中顺畅流动,并通过埋设的导水管进入集水井;设置的降水井距离集水井较远时,将降水井内积水抽入就近后浇带内,通过相连贯通的后浇带,抽入后浇带的地下水通过导水管进入集水井;步骤四、待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地下室顶板覆土能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逐渐陆续对降水井进行封井,封井采用间隔跳跃式,使地下水压能够分散,减少集中封井短时间内水压集中对地下室底板的破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在挖土前即进行设置,挖土期间作为基坑疏干或减压井之用;随着结构施工的进行,结构逐渐形成,降水井管壁位于地下室底板位置处设置一圈止水钢板,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后,降水井根据地质条件环境的不同,选择逐步停止降水或间断降水;待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逐步封闭后,地下水只能从降水井中外泄时,降水井再逐步重启水泵抽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为直径1.5~2.5cm的薄壁不易生锈、有一定强度的管材;导水管两端用塑料袋裹紧扎牢,防止水泥浆进入堵塞;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对导水管两端清理、疏通管道,确保通水;并将埋设在后浇带内的导水管管端包扎密目滤网,防止石子、泥块杂物进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埋设位置设置在靠近集水井最近的部位,并设置两到三根,间距500mm以上;导水管埋设位置在相邻地下室底板位置采用油漆标记记号,按记号对导水管进行定期清理,查看导水管排水情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降水井处的导水管,将导水管与降水井管壁侧面直接连通,保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封闭后,降水井内的上返水能从导水管流入集水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降水井距离集水井较远,导水管设置困难或长度过大时,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沿降水井管壁外围砌筑方形溢水池,方形溢水池池壁埋设套管,套管经明敷的接水带连接至集水井。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是薄壁钢管或波纹管,降水井内设置浮球自启动水泵,根据水位自动抽水,并采用回灌混凝土和沙石料进行封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抗浮方法,本方法在底板后浇带中埋设导水管接至就近集水井内,集水井内设置具有水位控制的自动抽水泵,抽水泵连接的水管从地下室顶板预留洞伸出,将水抽至地面排水沟;在沉降后浇带内设置降水井,通过水泵抽水经导水管流入集水井;设置的降水井距离集水井较远时,将降水井内积水抽入就近后浇带内,通过相连贯通的后浇带,抽入后浇带的地下水通过导水管进入集水井;待地下室顶板覆土能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逐渐陆续对降水井进行封井,减少集中封井短时间内水压集中对地下室底板的破坏。本方法有效降低地下室的上浮压力,且投入的设备设施少,施工作业方便,对主体结构造价几乎无影响。对主体结构造价几乎无影响。对主体结构造价几乎无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施群凯 张文山 崔芳 黄华 范作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3/10/1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