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历史上点歪了的科技线 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寄生战斗机

军事 05-05 阅读:825 评论:0

寄生性战斗机是战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共同分支,我们今天除了在博物馆里,已经看不到还在使用的寄生性战斗机了,尽管如此,寄生性战斗机也不是一种非常冷门的兵器系列,它已经连续使用了大约半个世纪,种类繁多。

寄生性战机呈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前期受航空技术的制约,战机难以统一作战能力和大航程。一战期间,英国现在已经把寄生战斗机用于实战,只不过是带着一架较大体积的水上飞机,带着一架小型快速侦察机,通过这种“送它一程”的方式来扩大侦察机的规模。

事实上,一战时期各交战国都已经认识到护卫的重要性,所谓护卫就是用战斗机来维持行动迟缓的轰炸机或战斗机,顺利地完成轰炸任务,可问题是轰炸机和飞艇往往具有较大的航程,一般战斗机不能全程护卫。

寄生战斗机在20世纪2、30年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各国先后拿出一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装备,这个时期的寄生战斗机就是以其寄生载具为基础,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划分为飞船寄生战斗机和轰炸机寄生战斗机。

飞船寄生战斗机同样起源于一战时期,只是其时间都在探索阶段,这种装备简单来说,就是在飞船腹部装一个挂钩结构,战斗机就这样悬在那里,当飞船飞到一定高度后,需要战斗机战斗的时候就放它出去,能起到护卫或攻击的作用,然而开释飞机也需要飞船保持稳定的飞行速度,否则就直接从低速甚至停顿的飞船上脱离,战斗机就只能掉下来。

其前身为23型飞艇、梅肯号飞艇等,曾搭载过寄生战斗机,但大多是后期改装,真正的空中飞艇航空母舰应该是阿克伦号硬壳氦气飞艇,服役于30年代早期,是专门设计的空中航母,能装上5架飞机,参加过更多的训练,可惜其坠毁于1933年4月,风浪猛烈,坠毁于海上。

相较之下,轰炸机挂载I-16战斗机开展的时间要长得多,前期比较成功的是TB-3轰炸机改装的空中航母,这种大型轰炸机可以携带最多5架I-16战斗机,而这些I-16战斗机不仅可以在空中开火,还可以返回母机重新对接挂载,甚至可以通过管道从母机上补充燃料进行二次战斗准备,当然,这种操作也充满了危险性,不经过专门训练的飞行人员很难完成对接工作。有趣的是,这一系列的寄生战机都参与了实战,在苏德战争初期就已经执行了轰炸任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艇已经与军事领域基本告别(后来还出现了少量的军用飞艇),虽然寄生战斗机并未消失,但常规飞机的作战航程却大大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箭式战斗机出现了,这种飞机有很好的爆炸能力,但引擎的持续工作时间过短,滞空期以分钟计算,为了使这种飞机发挥其作战价值,人们提出了一种设想,即把这种飞机设计成一种寄生战斗机,这样它就可以在母机携带下飞向更远的空间作战,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开释”战斗机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燃料消耗,这种飞机的代表之一是Me32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寄生战斗机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许多国家抛弃了。XF-85是一款小型喷气战斗机,搭载B-36轰炸机,其设计可追溯到二战末期,戎行希望它能为大型战略轰炸机提供空中维修,相关研发工作于1949年秋天完成。

此后还展示了改装的F-84寄生战斗机,以及一些装备,如母机携带的无人侦查机,这种类型的侦查机并不能操控战斗机,而且可以将其分为一类寄生飞机。

寄生性战斗机虽然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但其本质只不过是人类在追求更高航空技术的过程中所无法达成的妥协,即当分人无法有效地扩展战斗机的作战航程时,就只能用寄生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寄生战斗机受母机承载才能要求控制尺度重量,这等于削弱了战斗机的战斗力,母机在携带寄生战斗机之后增加了负担,反过来又削弱了它的其它功能(如弹药携带量)。

正因为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才吸引到寄生战斗机,不但作战飞机的航程不断增加,轰炸机本身也着重强调突防能力,即依靠自己的功能打破敌方的防御防线,随后又点亮了隐身战斗机的科技防线,在这种多方面的压力下,寄生战斗机自然丧失了使用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