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7-09
阅读:9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清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采用机械化清漂船作业是提高三峡水库坝前清漂作业效率的重要方法,机械化清漂船省时省力,但船上容量有限,打捞上来的漂浮物需要及时转运,传统的作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当漂浮物装满清漂船之后,清漂船靠岸卸载,然后再返回至清漂作业水域继续作业;另一种是在清漂船作业的同时,清漂水域旁一只转运船(转漂船)待命,待清漂船装满漂浮物后,清漂船驶离清漂水域,转漂船启动并与清漂船对接,及时转运漂浮物,接着清漂再返回清漂水域作业,转漂船靠岸转运完成后再次返回待命。这两种作业方式效率较低,且第二种方式中清漂船与转运船对接时没有进行绑靠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转漂船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发动机反复启停,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及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系统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降低能耗的前提下,提升了清漂船的作业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它包括清漂船,清漂船上设置有用于转运漂浮物的横移皮带机;所述清漂船的船艏一侧设置有第一系缆绞盘,位于第一系缆绞盘同侧的船尾一侧设置有第二系缆绞盘,在船尾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系缆绞盘;还包括转漂船,转漂船的船艏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系缆桩和第二系缆桩,转漂船的尾部并与第一系缆桩同侧位置设置有第三系缆桩;所述第一系缆绞盘与第二系缆桩之间通过艏缆相连;所述第二系缆绞盘与第一系缆桩之间通过腰缆相连;所述第三系缆绞盘与第三系缆桩之间通过尾缆相连。
5.所述艏缆自清漂船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
6.所述尾缆自清漂船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
7.所述夹角a的取值为45
°
。
8.所述夹角b的取值为45
°
。
9.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漂船和转漂船的连接作业:当转漂船驶近清漂船后,清漂船依次带上艏缆、腰缆和尾缆,各缆绳带上绞盘;艏缆自清漂船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出向转漂船船艏外弦侧第二系缆桩;腰缆自清漂船船尾出向转漂船船艏内舷侧第一系缆桩;尾缆自清漂船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出向转漂船船尾内舷侧第三系缆桩;应随时观察清漂船与转漂船间各缆绳受力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驾驶台;
步骤二,清漂船上漂浮物转运作业:收绞清漂船的腰缆,直至清漂船上横移皮带机的横移皮带中心线对准转漂船船舱尾部装载区域后,艏缆、腰缆和尾缆收紧,使两船紧密相靠,采取自后向前的方式装载漂浮物;步骤三,转漂船的移位作业:当转漂船上第一堆漂浮物装载足量时,清漂船应停止打捞并收回横移皮带机,启动第二系缆绞盘收紧腰缆使转漂船后移,直至转运装置对准转漂船船舱已装载漂浮物前方的临近空档处,收紧各条缆绳,固定在缆桩上,伸出横移皮带机,继续装载;装载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转漂船浮态,防止重心偏移;步骤四,转漂船的满载作业:待转漂船满载后,清漂船收回所有清漂装置,并退出作业区域至宽阔平缓水域,稳定船位;步骤五,转漂船的解绑作业:清漂船解除尾缆并在水面以上将尾缆收回,不得将尾缆缆绳头抛入水中;尾缆安全收回后,清漂船解开并收回艏缆和腰缆,转漂船和清漂船分离,绑靠作业完成。
10.所述步骤二中,在清漂船的船艏、船尾各出一根缆绳分别系于两船的缆桩上,收紧系牢,做为保险缆,辅助操纵。
11.本发明有益效效果:1、通过采用上述的系统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降低能耗的前提下,提升了清漂船的作业效率。
12.2、通过采用45
°
夹角,保证了最佳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15.图中:清漂船1、横移皮带机2、第三系缆绞盘3、尾缆4、第三系缆桩5、第二系缆绞盘6、转漂船7、腰缆8、第一系缆桩9、第二系缆桩10、艏缆11、第一系缆绞盘12、横移皮带中心线13。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17.请参阅图1,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它包括清漂船1,清漂船1上设置有用于转运漂浮物的横移皮带机2;所述清漂船1的船艏一侧设置有第一系缆绞盘12,位于第一系缆绞盘12同侧的船尾一侧设置有第二系缆绞盘6,在船尾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系缆绞盘3;还包括转漂船7,转漂船7的船艏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系缆桩9和第二系缆桩10,转漂船7的尾部并与第一系缆桩9同侧位置设置有第三系缆桩5;所述第一系缆绞盘12与第二系缆桩10之间通过艏缆11相连;所述第二系缆绞盘6与第一系缆桩9之间通过腰缆8相连;所述第三系缆绞盘3与第三系缆桩5之间通过尾缆4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的系统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降低能耗的前提下,提升了清漂船的作业效率。具体清漂作业过程中,首先,将转漂船7通过相应的
艏缆11、腰缆8和尾缆4与清漂船1进行可靠的连接。然后,通过清漂装置配合横移皮带机2将漂浮物转运到转漂船7进行装载和收集,待收集完成之后,再解除转漂船7和清漂船1之间的绑定。
18.进一步的,所述艏缆11自清漂船1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通过设置一定的夹角,保证了两者之间捆绑固定的可靠性。
19.进一步的,所述尾缆4自清漂船1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通过设置一定的夹角,保证了两者之间捆绑固定的可靠性。
20.进一步的,所述夹角a的取值为45
°
。通过采用45
°
夹角,保证了最佳连接效果。
21.进一步的,所述夹角b的取值为45
°
。通过采用45
°
夹角,保证了最佳连接效果。
22.实施例2: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漂船1和转漂船7的连接作业:当转漂船7驶近清漂船1后,清漂船1依次带上艏缆11、腰缆8和尾缆4,各缆绳带上绞盘;艏缆11自清漂船1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出向转漂船7船艏外弦侧第二系缆桩10;腰缆8自清漂船1船尾出向转漂船7船艏内舷侧第一系缆桩9;尾缆4自清漂船1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出向转漂船7船尾内舷侧第三系缆桩5;应随时观察清漂船1与转漂船7间各缆绳受力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驾驶台;步骤二,清漂船1上漂浮物转运作业:收绞清漂船1的腰缆8,直至清漂船1上横移皮带机2的横移皮带中心线13对准转漂船7船舱尾部装载区域后,艏缆11、腰缆8和尾缆4收紧,使两船紧密相靠,采取自后向前的方式装载漂浮物;步骤三,转漂船7的移位作业:当转漂船7上第一堆漂浮物装载足量时,清漂船1应停止打捞并收回横移皮带机2,启动第二系缆绞盘6收紧腰缆8使转漂船7后移,直至转运装置对准转漂船7船舱已装载漂浮物前方的临近空档处,收紧各条缆绳,固定在缆桩上,伸出横移皮带机2,继续装载;装载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转漂船7浮态,防止重心偏移;步骤四,转漂船7的满载作业:待转漂船7满载后,清漂船1收回所有清漂装置,并退出作业区域至宽阔平缓水域,稳定船位;步骤五,转漂船7的解绑作业:清漂船1解除尾缆4并在水面以上将尾缆4收回,不得将尾缆4缆绳头抛入水中;尾缆4安全收回后,清漂船1解开并收回艏缆11和腰缆8,转漂船7和清漂船1分离,绑靠作业完成。
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在清漂船1的船艏、船尾各出一根缆绳分别系于两船的缆桩上,收紧系牢,做为保险缆,辅助操纵。通过增加缆绳,保证了清漂船1和转漂船7在装载过程中的连接可靠性,进而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
24.进一步的,以收集、打捞、转运为作业方式的清漂船的漂浮物转运工作应采用与转
漂船绑靠的方式进行,作业过程中应明确甲板指挥、系缆绞盘操作、缆绳绑系等人员分工。与转漂船的绑靠及脱离应在水流相对平稳及无漂浮物聚集的水域进行,采取同向靠泊方式进行绑靠。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清漂船(1),清漂船(1)上设置有用于转运漂浮物的横移皮带机(2);所述清漂船(1)的船艏一侧设置有第一系缆绞盘(12),位于第一系缆绞盘(12)同侧的船尾一侧设置有第二系缆绞盘(6),在船尾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系缆绞盘(3);还包括转漂船(7),转漂船(7)的船艏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系缆桩(9)和第二系缆桩(10),转漂船(7)的尾部并与第一系缆桩(9)同侧位置设置有第三系缆桩(5);所述第一系缆绞盘(12)与第二系缆桩(10)之间通过艏缆(11)相连;所述第二系缆绞盘(6)与第一系缆桩(9)之间通过腰缆(8)相连;所述第三系缆绞盘(3)与第三系缆桩(5)之间通过尾缆(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艏缆(11)自清漂船(1)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缆(4)自清漂船(1)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的取值为45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b的取值为45
°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漂船(1)和转漂船(7)的连接作业:当转漂船(7)驶近清漂船(1)后,清漂船(1)依次带上艏缆(11)、腰缆(8)和尾缆(4),各缆绳带上绞盘;艏缆(11)自清漂船(1)船艏向后与船舶纵向成夹角a,出向转漂船(7)船艏外弦侧第二系缆桩(10);腰缆(8)自清漂船(1)船尾出向转漂船(7)船艏内舷侧第一系缆桩(9);尾缆(4)自清漂船(1)船尾中部与船舶纵向成夹角b,出向转漂船(7)船尾内舷侧第三系缆桩(5);应随时观察清漂船(1)与转漂船(7)间各缆绳受力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驾驶台;步骤二,清漂船(1)上漂浮物转运作业:收绞清漂船(1)的腰缆(8),直至清漂船(1)上横移皮带机(2)的横移皮带中心线(13)对准转漂船(7)船舱尾部装载区域后,艏缆(11)、腰缆(8)和尾缆(4)收紧,使两船紧密相靠,采取自后向前的方式装载漂浮物;步骤三,转漂船(7)的移位作业:当转漂船(7)上第一堆漂浮物装载足量时,清漂船(1)应停止打捞并收回横移皮带机(2),启动第二系缆绞盘(6)收紧腰缆(8)使转漂船(7)后移,直至转运装置对准转漂船(7)船舱已装载漂浮物前方的临近空档处,收紧各条缆绳,固定在缆桩上,伸出横移皮带机(2),继续装载;装载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转漂船(7)浮态,防止重心偏移;步骤四,转漂船(7)的满载作业:待转漂船(7)满载后,清漂船(1)收回所有清漂装置,并退出作业区域至宽阔平缓水域,
稳定船位;步骤五,转漂船(7)的解绑作业:清漂船(1)解除尾缆(4)并在水面以上将尾缆(4)收回,不得将尾缆(4)缆绳头抛入水中;尾缆(4)安全收回后,清漂船(1)解开并收回艏缆(11)和腰缆(8),转漂船(7)和清漂船(1)分离,绑靠作业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清漂船(1)的船艏、船尾各出一根缆绳分别系于两船的缆桩上,收紧系牢,做为保险缆,辅助操纵。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漂船绑靠作业系统及方法,它包括清漂船,清漂船上设置有用于转运漂浮物的横移皮带机;所述清漂船的船艏一侧设置有第一系缆绞盘,位于第一系缆绞盘同侧的船尾一侧设置有第二系缆绞盘,在船尾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系缆绞盘;还包括转漂船,转漂船的船艏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系缆桩和第二系缆桩,转漂船的尾部并与第一系缆桩同侧位置设置有第三系缆桩;所述第一系缆绞盘与第二系缆桩之间通过艏缆相连;所述第二系缆绞盘与第一系缆桩之间通过腰缆相连;所述第三系缆绞盘与第三系缆桩之间通过尾缆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的系统能够在保证安全和降低能耗的前提下,提升了清漂船的作业效率。船的作业效率。船的作业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简铁柱 王奇 王海 邢龙 赵明亮 李帅 申赵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3/4/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藤壶捕捞储存装置、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滚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