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9
阅读:9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船底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
背景技术:
2.船舶是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通过船舶能够方便人群在湖泊、大海的水面上进行货物运输等活动,因此船舶被广泛的进行应用。
3.如公开号为cn212047819u的一种防止船舶侧翻的稳定装置,其中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船体的内腔且位于凹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推板的两侧分别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推板远离电动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块。
4.其中上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船舶出现侧翻、沉没的现象,其在船舶两侧安装了对应的提高稳定性的结构,然而虽然能够提高船舶的抗侧翻能力,但随着外界较大的风力作用使其水面激起较大的浪花打入船底时,容易导致水源在船底的内部积聚,进而在船舶行进的过程中增加了船舶整体的自重,并且水源在船底内部汇聚后也容易给船舶内部的人员造成不便。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船舶出现侧翻、沉没的现象,其在船舶两侧安装了对应的提高稳定性的结构,然而虽然能够提高船舶的抗侧翻能力,但随着外界较大的风力作用使其水面激起较大的浪花打入船底时,容易导致水源在船底的内部积聚,进而在船舶行进的过程中增加了船舶整体的自重,并且水源在船底内部汇聚后也容易给船舶内部的人员造成不便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包括船体和挡板,所述船体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船体上端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侧边安装有两个管道连接口;吸水管,用于连接所述船体的船底内部和抽水泵上的一个管道连接口,所述抽水泵上的另一个管道连接口与出水管端部相互连接,且出水管通过衔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船体的上端,用于保证出水管的稳定性,所述船体的上端连接有倾角传感器;侧护板,安装在所述船体的两侧,所述侧护板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柱,且移动柱通过限位块和侧护板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柱通过调节弹簧和船体的侧边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柱
的边侧安装有二次缓冲机构;两个稳定气囊,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侧护板上,两个稳定气囊之间通过连通管相互连接,所述稳定气囊通过输气管和固定块相互连接,且两侧的输气管上均安装有阀门;引向杆,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和引向杆的一端通过弹簧相连接,且引向杆的另一端通过拉绳和配重块相互连接,所述配重块安装在容纳罩的内部,且配重块通过辅助弹簧和容纳罩的内部相互连接。
8.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为开口结构,用于向外排出船底内部的水源,且出水管的中部下端与抽水泵上方的管道连接口通过法兰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水管和抽水泵上方管道连接口的法兰连接,从而能够保证出水管与抽水泵安装时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柱在侧护板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侧护板侧边的移动柱能够在船体上滑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侧挡板在船体两侧的设置,能够对浪花的冲击进行缓冲,避免浪花直接冲击船体的两侧。
12.优选的,所述二次缓冲机构由推进杆、衔接杆、滑块和复位弹簧组成,且推进杆固定在侧护板上,所述推进杆通过衔接杆和滑块相互连接,且滑块通过复位弹簧和船体的侧边内部相互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衔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推进杆和滑块为铰接连接,且滑块通过复位弹簧和船体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进杆移动能够利用铰接连接的衔接杆劳动滑块在船体的侧边滑动。
15.优选的,所述引向杆能够在固定块的内部滑动,且固定块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并且固定块通过输气管和稳定气囊相互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气囊受到外界压力后能够使其内部的气流进入至固定块的内部。
17.优选的,左右两侧的所述引向杆端部均通过拉绳和配重块的侧边相互连接,且配重块位于容纳罩的中部位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配重块位于容纳罩的中间位置,从而能够方便维持船体的平衡。
19.优选的,所述配重块设置为矩形结构,且配重块的外壁和容纳罩的内壁相互贴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的外壁和容纳罩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能够保证配重块在容纳罩内部移动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配重块通过辅助弹簧和容纳罩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容纳罩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辅助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得在容纳罩内部移动后的配重块复位回弹。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能够在面对大风大浪情况时提高船底的抗侧翻、抗沉能力,同时能够将进入船底内部的水源向外排出;
1、设置有出水管,当船底内部积水过多时,通过抽水泵的开启能够利用吸水管对船底内部的水源吸取,并通过出水管将吸水管抽取的水源向船体的左右两侧排出,由此防止船底内部出现积水过多的现象,方便对船底内部的积水自动排放;2、设置有移动柱,当湖面的水浪冲击船体时,通过船体侧边的侧护板能够对浪花进行阻挡,浪花对侧护板冲击后能够使得移动柱在船体的侧边滑动,当移动柱滑动能够利用调节弹簧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侧护板移动后能够利用推进杆和衔接杆使得滑块在船体的侧边移动,利用滑块的移动能够进一步的利用复位弹簧的弹性形变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水浪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船体的侧边;3、设置有稳定气囊,当外界的风浪过大导致船体发生倾斜时,倾角传感器感知船体的倾斜角度,通过倾角传感器从而来关闭较低一侧输气管上的阀门,船体较高一侧的侧护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船体上移动,通过侧护板的滑动能够使其下端的稳定气囊与船体发生挤压,较高一侧的稳定气囊受到挤压后能够使其内部的气流通过连通管进入至较低一侧的稳定气囊中,通过较低一侧稳定气囊充气后的膨胀能够防止船体发生侧翻,同时较高一侧的稳定气囊受到挤压后内部的气流通过输气管进入至固定块内部,利用固定块内部充入的气体能够通过引向杆移动并利用拉绳拉动配重块朝向较高船体的一侧进行移动,利用配重块的向较高船体一侧的移动能够平衡左右两侧船体,进一步的避免船体失衡发生侧翻。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推进杆和挡板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稳定气囊和连通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推进杆和衔接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侧护板和稳定气囊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配重块和容纳罩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拉绳和容纳罩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固定块和引向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船体;2、抽水泵;3、底座;4、管道连接口;5、吸水管;6、出水管;7、衔接座;8、倾角传感器;9、侧护板;10、移动柱;11、限位块;12、调节弹簧;13、挡板;14、二次缓冲机构;141、推进杆;142、衔接杆;143、滑块;144、复位弹簧;15、稳定气囊;16、连通管;17、输气管;18、阀门;19、固定块;20、引向杆;21、拉绳;22、配重块;23、容纳罩;24、辅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如下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现有技术中船舶在行进的过程中,随着外界较大的风力作用使其水面激起较大的浪花打入船底时,容易导致水源在船底的内部积聚,进而在船舶行进的过程中增加了船舶整体的自重,并且水源在船底内部汇聚后也容易给船舶内部的人员造成不便,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包括船体1和挡板13,船体1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3;船体1的上端固定有底座3,底座3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抽水泵2,且抽水泵2的侧边安装有两个管道连接口4;吸水管5,用于连接船体1的船底内部和抽水泵2上的一个管道连接口4,抽水泵2上的另一个管道连接口4与出水管6端部相互连接,且出水管6通过衔接座7固定安装在船体1的上端,用于保证出水管6的稳定性,出水管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为开口结构,用于向外排出船底内部的水源,且出水管6的中部下端与抽水泵2上方的管道连接口4通过法兰连接。
2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船体1在湖面上行驶的过程中遇到风浪激起浪花进入至船体1的底部造成积水时,开启船体1上端的抽水泵2,通过抽水泵2的开启能够利用吸水管5对船底内部的积水进行抽取,同时利用抽水泵2上安装的出水管6将吸水管5抽取的水源向外排出,由此来防止外界的风浪过大导致船底内部的积水过多,且出水管6通过衔接座7固定安装在船体1上,利用衔接座7的设置能够保证出水管6在排水时的稳定性。
29.实施例二:本实施公开的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一中通过相应的排水结构将船底内部的水源向外排出,然而在面对大风大浪的天气时,浪花以及大风对船舶冲击后,容易导致船舶出现侧翻、沉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3-9所示:船体1的上端连接有倾角传感器8;侧护板9,安装在船体1的两侧,侧护板9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0,且移动柱10通过限位块11和侧护板9相互连接,移动柱10通过调节弹簧12和船体1的侧边相互连接,移动柱10的边侧安装有二次缓冲机构14;两个稳定气囊15,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护板9上,两个稳定气囊15之间通过连通管16相互连接,稳定气囊15通过输气管17和固定块19相互连接,且两侧的输气管17上均安装有阀门18;引向杆20,安装在固定块19上,固定块19的内部和引向杆20的一端通过弹簧相连接,且引向杆20的另一端通过拉绳21和配重块22相互连接,配重块22安装在容纳罩23的内部,且配重块22通过辅助弹簧24和容纳罩23的内部相互连接。移动柱10在侧护板9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侧护板9侧边的移动柱10能够在船体1上滑动。二次缓冲机构14由推进杆141、衔接杆142、滑块143和复位弹簧144组成,且推进杆141固定在侧护板9上,推进杆141通过衔接杆142和滑块143相互连接,且滑块143通过复位弹簧144和船体1的侧边内部相互连接。衔接杆142的两端分别与推进杆141和滑块143为铰接连接,且滑块143通过复位弹簧144和船体1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引向杆20能够在固定块19的内部滑动,且固定块19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并且固定块19通过输气管17和稳定气囊15相互连通。左右两侧的引向杆20端部均通过拉绳21和配重块22的侧边相互连接,且配重块22位于容纳罩23的中部位置。配重块22设置为矩形结构,且配重块22的外壁和容纳罩23的内壁相互贴合。配重块22通过辅助弹簧24和容纳罩2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容纳罩23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
3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船体1在行驶的过程中浪花冲击船体1的侧边时,因移动柱10以及推进杆141伸入船体1内部的一端与挡板13之间存在活动空间,此时浪花对船体1侧边的侧护板9冲击时,侧护板9受力后能够使其移动柱10在船体1的侧边移动,当移动柱10朝向船体1的内侧移动后能够使其调节弹簧12进行拉伸,由此利用调节弹簧12的弹性形变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浪花的冲击力相对较小,在推动侧护板9移动的过程中并不会使其侧护板9下端固定连接的稳定气囊15与船体1的侧边发生接触挤压,同时当侧护板9移动后能够使得其上固定连接的推进杆141也在船体1的侧边移动,因推进杆141与滑块143均与衔接杆142的端部为活动连接,此时推进杆141移动后能够通过活动连接的衔接杆142推动左右两侧的滑块143在船体1的侧边进行相对移动,同时滑块143又是通过复位弹簧144与船体1的侧边相互连接,当滑块143在船体1侧边的移动后能够利用复位弹簧144的弹性形变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船体1内部左右两侧的挡板13与船体1为固定连接,且挡板13位于船体1左右两侧的移动柱10和推进杆141内侧,此时通过挡板13能够防止在船体1内部的人员被移动后的移动柱10和推进杆141所触碰,当风浪较大,导致船体1发生倾斜,船体1上端的倾角传感器8感知倾斜角度,当倾角传感器8感知倾斜角度后,控制船体1较高一侧输气管17上的阀门18打开,船体1较低一侧输气管17上的阀门18关闭,船体1在倾斜后,船体1较高一侧的侧护板9倾斜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其移动柱10朝向船体1内侧方向移动,因侧护板9自身重力较大从而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其下端侧边的稳定气囊15与船体1的侧边发生接触、挤压,较高一侧船体1侧边的稳定气囊15受到挤压后从而能够使其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管16进入至船体1较矮一侧的稳定气囊15中,通过较矮一侧稳定气囊15充气后的膨胀从而能够避免船体1发生侧翻、沉没的现象,同时当较高船体1一侧的稳定气囊15受到挤压后能够使其内部部分的气流通过输气管17进入至固定块19的内部,固定块19的内部充入气体后从而能够推动引向杆20向固定块19的内侧进行移动,通过引向杆20的移动能够利用拉绳21拉动容纳罩23内部的配重块22朝向较高船体1的一侧进行移动,利用配重块22向较高船体1一侧的移动从而能够将较高船体1的一侧下压,由此利用配重块22的位置变化能够进一步的平衡船体1,避免船体1受到风浪影响出现严重失衡现象,而在外界风力较小的情况下船体1正常行驶时,配重块22位于容纳罩23的中间位置,同时两侧的稳定气囊15也保持同样的大小,由此从而能够保证船体1正常行驶时的稳定性。
31.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包括船体(1)和挡板(13),所述船体(1)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船体(1)上端的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抽水泵(2),且抽水泵(2)的侧边安装有两个管道连接口(4);吸水管(5),用于连接所述船体(1)的船底内部和抽水泵(2)上的一个管道连接口(4),所述抽水泵(2)上的另一个管道连接口(4)与出水管(6)端部相互连接,且出水管(6)通过衔接座(7)固定安装在所述船体(1)的上端,用于保证出水管(6)的稳定性,所述船体(1)的上端连接有倾角传感器(8);侧护板(9),安装在所述船体(1)的两侧,所述侧护板(9)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0),且移动柱(10)通过限位块(11)和侧护板(9)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柱(10)通过调节弹簧(12)和船体(1)的侧边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柱(10)的边侧安装有二次缓冲机构(14);两个稳定气囊(15),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侧护板(9)上,两个稳定气囊(15)之间通过连通管(16)相互连接,所述稳定气囊(15)通过输气管(17)和固定块(19)相互连接,且两侧的输气管(17)上均安装有阀门(18);引向杆(20),安装在所述固定块(19)上,所述固定块(19)的内部和引向杆(20)的一端通过弹簧相连接,且引向杆(20)的另一端通过拉绳(21)和配重块(22)相互连接,所述配重块(22)安装在容纳罩(23)的内部,且配重块(22)通过辅助弹簧(24)和容纳罩(23)的内部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为开口结构,用于向外排出船底内部的水源,且出水管(6)的中部下端与抽水泵(2)上方的管道连接口(4)通过法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柱(10)在侧护板(9)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侧护板(9)侧边的移动柱(10)能够在船体(1)上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缓冲机构(14)由推进杆(141)、衔接杆(142)、滑块(143)和复位弹簧(144)组成,且推进杆(141)固定在侧护板(9)上,所述推进杆(141)通过衔接杆(142)和滑块(143)相互连接,且滑块(143)通过复位弹簧(144)和船体(1)的侧边内部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杆(142)的两端分别与推进杆(141)和滑块(143)为铰接连接,且滑块(143)通过复位弹簧(144)和船体(1)构成弹性伸缩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杆(20)能够在固定块(19)的内部滑动,且固定块(19)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并且固定块(19)通过输气管(17)和稳定气囊(15)相互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引向杆(20)端部均通过拉绳(21)和配重块(22)的侧边相互连接,且配重块(22)位于容纳罩(23)的中部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
块(22)设置为矩形结构,且配重块(22)的外壁和容纳罩(23)的内壁相互贴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22)通过辅助弹簧(24)和容纳罩(2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容纳罩(23)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沉性能好的自排水式船底结构,属于船底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船底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抗侧翻、抗沉能力差,浪花打入船底时,容易导致水源在船底的内部积聚增加了船舶整体自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船体和挡板,所述船体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挡板;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船体上端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抽水泵;侧护板,安装在所述船体的两侧,所述侧护板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柱,且移动柱通过限位块和侧护板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柱通过调节弹簧和船体的侧边相互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在面对大风大浪情况时提高船底的抗侧翻、抗沉能力,同时能够将进入船底内部的水源向外排出。排出。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亚宁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3/3/2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