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未命名
07-09
阅读:10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水下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江、河、湖、水库、泳池等各类天然或人工水体中,溺水事件并不罕见,发生溺水事件时,对落水者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援非常重要。目前,针对落水者的救援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救援的方式,通过向水面上抛放漂浮物供落水者抓取,或由精通水性的救援人员跳入水中实施救援。其中,抛放漂浮物的救援方式需要落水者主动抓取漂浮物,但受到风力、波浪、落水者自身反应速度及身体状态的影响,无法保证落水者一定能抓取到漂浮物。其中,救援人员跳水施救的方式受救援人员自身身体素质、水温、光线及水质的影响,潜水深度及潜水时长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保证救援人员一定能找到落水者并将落水者带出水面。
3.基于人工救援落水者可靠性差的现状,水下救援机器人应运而生,授权公告号为cn215752942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机械爪结构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工作原理是:当机器人潜入水下并靠近搜救对象后,利用舵机带动电磁铁和机械臂进行旋转,来对搜救对象进行夹紧,夹紧完成后利用自锁卡扣锁紧,然后电磁铁断电,使机械臂和电磁铁脱离机器人,机械臂上固定有自动膨胀的气囊,在机器人与机械臂脱离后,气囊迅速发生膨胀,将搜救对象带出水面。
4.上述水下救援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灵活性还有待提升,其四个推进器的布置方向均为竖直方向,虽然能实现水中上下移动和机身竖向倾斜,但水平转向和水平移动的驱动力较弱;2、安全性还有待提升,救援时先通过两个机械臂合围抱住落水者的腰部,再通过两个机械臂末端的自锁卡扣锁紧;由于机械臂本身为刚性部件,机械臂与人体接触为“硬接触”,当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存在身体碰伤擦伤的可能性;由于落水者的体型胖瘦有别,当落水者体型偏胖腰围较大时,两个机械臂合拢时存在无法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的可能性,进而导致两个机械臂末端的自锁卡扣无法锁紧,或锁紧时夹伤落水者的腰部皮肉;3、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两条机械臂为相对布置的c形构件,在张开或闭合的过程中需要占用一定的操作空间,对于体型偏胖的落水者,救援时两个机械臂张开或闭合的角度更大,所占用的操作空间将会更大,难以在狭窄水域环境中展开施救;4、可靠性还有待提升,两条机械臂夹紧者落水者后,救援机构会整体与机器人框架脱离,两条机械臂在一端通过齿轮副啮合,在另一端通自锁卡扣锁紧,即机械臂两端都是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闭合形成“包围圈”,除了必要的气囊还包含了其它较多的部件,当落水者在水中因慌乱而挣扎时,容易导致两条机械臂连接处的齿轮损坏或自锁卡扣松脱,进而造成救援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它相比现有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提升了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主机舱内部设有元器件安装腔,主机舱外部设有用于提供竖直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a和用于提供水平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b;伸缩机构在一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外壁连接,在另一侧与条形气囊可拆卸连接,其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7.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伸缩机构包括基座、活动板、内弧齿条、电机、齿轮、轴座a、轴座b和弧形剪叉支架;基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连接,基座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活动板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滚轮,活动板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滑槽上端,其可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电机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齿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相啮合,当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固定安装在基座上,轴座b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弧形剪叉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弧形剪叉支架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和轴座b铰接,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a的移动而发生变形进而折叠或展开,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相应的,条形气囊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铁磁性材料块,条形气囊通过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磁力连接,并且,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一一对应。
8.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弧形剪叉支架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30-60
°
,条形气囊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0-20
°
。
9.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条形气囊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用于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高压气瓶的瓶口处连接有拉绳,拉绳末端与条形气囊上的铁磁性材料块连接;当条形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拉绳松弛,高压气瓶未放气,当条形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拉绳绷紧,高压气瓶触发放气。
10.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设在在伸缩机构与主机舱之间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接的端板a、底座、中心杆、端板b和弹簧;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端板a的外表面与主机舱的外壁固定连接,端板b的外表面与伸缩机构的基座固连;底座固定安装在端板a的内表面中心处,其内设有球窝,其上设有开口,开口连通至球窝;中心杆一端设有与球窝形状相吻合的球头,中心杆一端通过球头活动安装在底座的球窝内,另一端从底座的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在端板b的内表面中心处;多根弹簧围绕中心杆呈环形均布在端板a与端板b之间,弹簧一端与端板a连接,另一端与端板b连接,弹簧通过弹力使中心杆与底座之间产生相互脱离的趋势,然而,中心杆的球头无法通过开口离开球窝。
11.本发明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端板a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a,端板b的
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b,凸台a与凸台b相对布置并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凸台a和凸台b分别供一根弹簧的两端插入,从而实现弹簧两端分别与端板a和端板b连接。
12.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机舱外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固设有耳板;推进器a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a两两对称布置在两块耳板上,推进器b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b呈矩形布置在主机舱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推进器b提供的推进力相互垂直。
13.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视觉支持机构;视觉支持机构包括摄像头和照明模块;摄像头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获取主机舱周边视野;照明模块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照亮主机舱周边区域。
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执行救援方法之前,条形气囊处于折叠和未充气状态,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方法如下:s0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将机器人放入水中,通过摄像头和照明模块辅助搜寻落水人员,搜寻到落水人员后,遥控机器人向靠近落水人员的方向移动,靠近落水人员后,调节机器人的姿态使条形气囊对准并贴住落水人员的腰部;s0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展开,进而带动条形气囊展开,使条形气囊环抱落水人员的腰部,随着条形气囊的展开,拉绳由松弛变为绷紧,拉绳绷紧后立即触发高压气瓶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s0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a、高压气瓶放气的过程中,电磁铁断电,使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条形气囊随即在浮力作用下带着落水人员上浮;b、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后,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折叠;然后在摄像头和照明模块的辅助下,遥控机器人向水面上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至岸边,通过岸边的工作人员回收机器人。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主机舱通过四个推进器a提供竖直方向的推进力,实现机器人上升、下降和竖向倾斜,通过四个推进器b提供水平方向的推进力,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和水平转向。
16.2、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机器人的所有部件中,仅条形气囊与落水者身体发生接触,条形气囊展开和充气后,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并将落水者的腰部抱住;一方面,条形气囊与人体接触为“柔性接触”,当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不会碰伤或擦伤身体,另一方面,条形气囊会根据落水者的腰围自适应变形(对于腰围较小的落水者,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后形成的c形开口角度相对较小,对于腰围较大的落水者,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后形成的c形开口角度相对较大),不会出现夹伤落水者腰部皮肉的现象。
17.3、适用范围相对更广泛:救援落水者时,未充气且处于折叠状态的条形气囊与落水者的腰部相接触,在条形气囊充气和展开的过程中,能贴着落水者的腰部轮廓发生变形,直至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整个救援过程所需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更有利于在狭窄水域开展救援任务。
18.4、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1、救援落水者时,当条形气囊环抱住落水者的腰部后,仅条形气囊这一个部件与机器人脱离,条形气囊与机器人脱离后通过浮力带着落水者上浮,不存在落水者挣扎而损坏刚性连接件的情况,相比于现有的水下救援机器人,上浮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4.2、为满足条形气囊充气后与机器人完整脱离的设计要求,选用了气瓶拉绳式气囊结构,通过弧形剪叉支架的变形带动条形气囊从折叠变为展开,条形气囊展开后将拉绳绷紧,进而触发气瓶放气;也就是说,条形气囊的展开和充气这两个动作存在联动机制,不会出现充气时未展开,或展开后不充气的情况;4.3、条形气囊充气后会立即产生浮力,从而给伸缩机构施加一个向上的弯矩,这会使伸缩机构产生相对于主机舱向上偏转的趋势,此时设置在伸缩机构与主机舱之间的缓冲机构可产生适应性弯曲(弹簧弯曲和中心杆球头在底座球窝内转动),将弯矩抵消,从而保证了伸缩机构与主机舱连接的可靠性。
19.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机舱的仰视图;图3为主机舱的俯视图;图4为伸缩机构与条形气囊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装配图(视角1);图5为伸缩机构与条形气囊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装配图(视角2);图6为条形气囊充气后的状态图;图7为伸缩机构在弧形剪叉支架折叠时的状态图图8为伸缩机构在弧形剪叉支架展开时的状态图;图9为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例说明:主机舱1;推进器a11;推进器b12;耳板13;端板a21;凸台a211;底座22;中心杆23;端板b24;凸台b241;弹簧25;基座31;滑槽311;活动板32;滚轮321;内弧齿条33;电机34;齿轮35;轴座a36;轴座b37;弧形剪叉支架38;电磁铁39;条形气囊4;铁磁性材料块41;高压气瓶42;排气口44。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如图1-9所示,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1、缓冲机构、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4。
23.主机舱1内部设有元器件安装腔,元器件安装腔用于提供给各类电器元件密闭防水的安装环境,主机舱1外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固设有耳板13。主机舱1外部设有用于提供竖直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a11和用于提供水平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b12。推进器a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a11两两对称布置在两块耳板13上,推进器b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b12呈矩形布置在主机舱1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推进器b12提供的推进力相互垂直。
24.伸缩机构包括基座31、活动板32、内弧齿条33、电机34、齿轮35、轴座a36、轴座b37和弧形剪叉支架38。基座31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311。活动板32下端设有与滑槽311相配合的滚轮321,活动板32通过滚轮321滑动安装在滑槽311上端,其可沿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33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33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1。电机34固定安装在活动板32上。齿轮35固定安装在电机34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33相啮合,当齿轮35在电机34的驱动下沿内弧齿条33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32沿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36固定安装在基座31上,轴座b37固定安装在活动板32上。弧形剪叉支架38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39,弧形剪叉支架38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36和轴座b37铰接,弧形剪叉支架38随着轴座b37的移动而发生变形,进而折叠或展开,当弧形剪叉支架38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弧形剪叉支架38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25.缓冲机构包括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接的端板a21、底座22、中心杆23、端板b24和弹簧25。端板a21的外表面与主机舱1外壁固定连接,端板b24的外表面与伸缩机构的基座31固定连接,设定端板a21与端板b24分别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设定端板a21与端板b24分别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底座22固定安装在端板a21的内表面中心处,其内设有球窝,其上设有开口,开口连通至球窝。中心杆23一端设有与球窝形状相吻合的球头,中心杆23一端通过球头活动安装在底座22的球窝内,另一端从底座22的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在端板b24的内表面中心处。多根弹簧25围绕中心杆23呈环形均布在端板a21与端板b24之间,弹簧25一端与端板a21连接,另一端与端板b24连接,弹簧25通过弹力迫使中心杆23与底座22之间产生相互脱离的趋势,然而,中心杆23的球头无法通过开口离开球窝。
26.条形气囊4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铁磁性材料块41,条形气囊4通过铁磁性材料块41与电磁铁39磁力连接,并且,铁磁性材料块41与电磁铁39一一对应。条形气囊4随着弧形剪叉支架38的变形而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4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4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
27.优选,条形气囊4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气瓶42,高压气瓶42用于向条形气囊4内部充气,高压气瓶42的瓶口处连接有拉绳(图中未示出),拉绳末端与条形气囊4上的铁磁性材料块41连接。当条形气囊4处于折叠状态时,拉绳松弛,高压气瓶42未放气,当条形气囊4处于展开状态时,拉绳绷紧,高压气瓶42触发放气。基于该结构,条形气囊4可在展开过程中自动充气,充分满足了条形气囊4充气后与机器人完整脱离的设计要求。
28.优选,条形气囊4外壁上设有排气口44,排气口44上螺纹连接有堵头。
29.优选,端板a21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a211,端板b24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b241,凸台a与凸台b相对布置并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凸台a和凸台b分别供一根弹簧的两端插入,从而实现弹簧25两端分别与端板a21和端板b241连接。
30.优选,其还包括姿态控制机构,姿态控制机构包括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深度传感器和单片机。单片机的型号可选用stm32-f405f/f407,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和深度传感器电连接,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推进器a11和推进器b12电连接。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和单片机均安装在主机舱1的元器件安装腔内,深度传感器安装在主机舱1外部。姿态控制机构的
工作原理如下:机器人入水后,单片机实时获取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四元数解算以获取实时融合姿态,融合姿态包含了三轴速度(包含x、y、z轴)、三轴角度和位移信息。深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深度信息和z轴速度信息,通过单片机将z轴速度信息更新至三轴速度信息中。单片机结合三轴速度信息,控制四个推进器a11的推力分配,实现机器人上升、下降和竖向倾斜,控制四个推进器b12的推力分配,实现机器人前进、后退和水平转向。
31.优选,弧形剪叉支架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30-60
°
,条形气囊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0-20
°
,基于此开口角度,可使拉伸后的条形气囊4大致呈环形,能够较好地“夹持”住落水者的腰部。
32.优选,其还包括摄像头、照明模块和蓄电池。摄像头安装在主机舱1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获取主机舱1周边视野;照明模块安装在主机舱1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照亮主机舱1周边区域。
33.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执行救援方法之前,条形气囊处于折叠和未充气状态,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
34.救援方法如下:s0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将机器人放入水中,通过摄像头和照明模块辅助搜寻落水人员,搜寻到落水人员后,遥控机器人向靠近落水人员的方向移动,靠近落水人员后,调节机器人的姿态使条形气囊对准并贴住落水人员的腰部。
35.s0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启动电机34,驱动齿轮35沿内弧齿条33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32和轴座b37沿基座31的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38随着轴座b37的移动而展开,进而带动条形气囊4展开,使条形气囊4环抱落水人员的腰部,随着条形气囊4的展开,拉绳由松弛变为绷紧,拉绳绷紧后立即触发高压气瓶41向条形气囊4内部充气。
36.s0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a、高压气瓶41放气的过程中,电磁铁39断电,使条形气囊4与弧形剪叉支架38分离,条形气囊4随即在浮力作用下带着落水人员上浮;b、条形气囊4与弧形剪叉支架38分离后,启动电机34,驱动齿轮35沿内弧齿条33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32和轴座b37沿基座31的滑槽311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38随着轴座b37的移动而折叠;然后在摄像头和照明模块的辅助下,遥控机器人向水面上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至岸边,通过岸边的工作人员回收机器人。
技术特征:
1.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主机舱内部设有元器件安装腔,主机舱外部设有用于提供竖直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a和用于提供水平方向推进力的推进器b;伸缩机构在一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外壁连接,在另一侧与条形气囊可拆卸连接,其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伸缩机构包括基座、活动板、内弧齿条、电机、齿轮、轴座a、轴座b和弧形剪叉支架;基座直接或间接与主机舱连接,基座上端设有呈弧形轨迹的滑槽;活动板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滚轮,活动板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滑槽上端,其可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内弧齿条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其一侧为内弧形边,另一侧为外弧形边,内弧齿条的内弧形边朝向主机舱;电机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齿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机轴上,并与内弧齿条相啮合,当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时,带动活动板沿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轴座a固定安装在基座上,轴座b固定安装在活动板上;弧形剪叉支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菱形单元,每两个相邻的菱形单元之间设有一根铰接轴,每根铰接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弧形剪叉支架中部两个相邻的铰接轴分别与轴座a和轴座b铰接,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a的移动而发生变形进而折叠或展开,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弧形剪叉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相应的,条形气囊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多个铁磁性材料块,条形气囊通过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磁力连接,并且,铁磁性材料块与电磁铁一一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弧形剪叉支架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30-60
°
,条形气囊被拉伸成c形时的开口角度为0-20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条形气囊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用于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高压气瓶的瓶口处连接有拉绳,拉绳末端与条形气囊上的铁磁性材料块连接;当条形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拉绳松弛,高压气瓶未放气,当条形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拉绳绷紧,高压气瓶触发放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其还包括设在在伸缩机构与主机舱之间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连接的端板a、底座、中心杆、端板b和弹簧;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设定端板a与端板b分别相背的表面为外表面,端板a的外表面与主机舱的外壁固定连接,端板b的外表面与伸缩机构的基座固连;底座固定安装在端板a的内表面中心处,其内设有球窝,其上设有开口,开口连通至球窝;中心杆一端设有与球窝形状相吻合的球头,中心杆一端通过球头活动安装在底座的球窝内,另一端从底座的开口伸出后,固定连接在端板b的内表面中心处;多根弹簧围绕中心杆呈环形均布在端板a与端板b之间,弹簧一端与端板a连接,另一端与端板b连接,弹簧通过弹力使中心杆与底座之间产生相互脱离的趋势,然而,中心杆的球头无法通过开口离开球窝。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端板a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a,端板b的内表面上设有呈环形均布的凸台b,凸台a与凸台b相对布置并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凸台a和凸台b分别供一根弹簧的两端插入,从而实现弹簧两端分别与端板a和端板b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主机舱外部相对的两侧壁上固设有耳板;推进器a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a两两对称布置在两块耳板上,推进器b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器b呈矩形布置在主机舱底部,任意两个相邻的推进器b提供的推进力相互垂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其还包括视觉支持机构;视觉支持机构包括摄像头和照明模块;摄像头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获取主机舱周边视野;照明模块安装在主机舱上端和/或下端和/或侧壁上,其用于照亮主机舱周边区域。9.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是:执行救援方法之前,条形气囊处于折叠和未充气状态,弧形剪叉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方法如下:s0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将机器人放入水中,通过摄像头和照明模块辅助搜寻落水人员,搜寻到落水人员后,遥控机器人向靠近落水人员的方向移动,靠近落水人员后,调节机器人的姿态使条形气囊对准并贴住落水人员的腰部;s0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展开,进而带动条形气囊展开,使条形气囊环抱落水人员的腰部,随着条形气囊的展开,拉绳由松弛变为绷紧,拉绳绷紧后立即触发高压气瓶向条形气囊内部充气;s0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a、高压气瓶放气的过程中,电磁铁断电,使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条形气囊随即在浮力作用下带着落水人员上浮;b、条形气囊与弧形剪叉支架分离后,启动电机,驱动齿轮沿内弧齿条啮合滚动,带动活动板和轴座b沿基座的滑槽做弧形轨迹移动,弧形剪叉支架随着轴座b的移动而折叠;然后在摄像头和照明模块的辅助下,遥控机器人向水面上移动,使机器人移动至岸边,通过岸边的工作人员回收机器人。
技术总结
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及救援方法,涉及水下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机舱、伸缩机构和条形气囊,伸缩机构用于控制条形气囊折叠或展开,当条形气囊折叠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呈一字型,当条形气囊展开时,其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成C形。一种水下救援方法,基于具有伸缩式气囊的水下救援机器人,方法如下:1、搜寻并接近落水人员;2、条形气囊展开并充气;3、条形气囊脱离及机器人返航。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性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性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肖章 黄景东 杨云涛 曾泽铨 曾建铭 韩奈泽 吴智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3/3/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新型船用机械臂止荡设备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船桨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