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

未命名 07-13 阅读:6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昆虫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


背景技术:

2.梨木虱属半翅目木虱科,是中国梨树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以幼虫、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梢汁液进行直接为害,梨木虱成虫不为害,只产卵,产卵后迅速死亡。幼虫、若虫分泌黏液,招致杂菌,使叶片造成间接为害、出现褐斑而造成早期落叶,同时污染果实,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
3.目前,人们主要是通过黄板诱捕法、瓦楞纸法、目测法等调查研究方法对梨木虱种群动态进行监测与计数,但这些防治方法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多,成本较高,容易被环境条件影响,容易出现人为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利用诱虫板和led灯引诱梨木虱进入诱捕容器,并粘附在诱虫板上,通过摄像头拍摄识别梨木虱数量,对梨木虱种群动态进行监测,相比于人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更加节省防治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包括:
6.诱捕容器,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的多个三角侧板,相邻两个所述三角侧板的侧边互相连接,与所述底板组成棱锥形容器,每个所述三角侧板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棱锥形容器贯通的筛网,梨木虱能够通过所述筛网进入棱锥形容器中;
7.粘虫板,放置在所述底板上;
8.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棱锥形容器内顶部,所述摄像头能够拍摄到所述粘虫板;
9.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三角侧板的内侧壁上部;
10.树莓派开发板,设置在所述三角侧板的内侧壁上部,所述树莓派开发板能够接收所述摄像头和温湿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11.进一步地,所述诱捕容器顶端设有遮雨板,所述遮雨板上设有挂钩。
12.进一步地,所述遮雨板上还设有太阳能供电机构,所述太阳能供电机构能够为所述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和树莓派开发板供电。
13.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三角侧板的内侧壁中部设有一个led灯,能够在夜晚引诱昆虫飞入所述诱捕容器内。
14.进一步地,所述三角侧板内侧壁上部还设有与所述太阳能供电机构连接的备用电池,所述备用电池能够为所述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和树莓派开发板供电。
15.进一步地,所述粘虫板颜色可设置不同颜色,并在所述树莓派开发板编写不同害虫图像识别的程序,从而应用到不同种类害虫的防治中。
16.进一步地,所述筛网孔径为5mm。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将诱捕容器通过挂钩挂置在果园内,白天太阳能供电机
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存储至备用电池中,夜晚由备用电池供电,梨木虱在led灯和粘虫板的引诱下,经筛网进入诱捕容器内部,并落在粘虫板上,摄像头每间隔一段时间对粘虫板进行拍照,照片传输至树莓派开发板中,树莓派开发板对照片上的梨木虱数量进行识别计数,根据数量变化监测梨木虱种群动态。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1.本实用新型诱捕容器为棱锥形设计,密闭且不易变形。
20.2.本实用新型可对诱捕到的梨木虱进行自动识别拍照和计数,并将数据自动传输到用户手中,将来还可应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控。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能,通过一个电源放大电路使其工作,电压很小,长期挂在果园也很安全。
22.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梨木虱图像识别并且自动计数,对梨木虱种群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相比于人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更加节省防治成本。
23.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容器外部材料用孔径大小为5mm的筛网,可避免其他对颜色有趋向性的天敌昆虫或害虫进入设备内,起到过滤昆虫的作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诱捕容器、11-底板、12-三角侧板、13-筛网、14-遮雨板、141-挂钩、15-led灯、2-粘虫板、3-摄像头、4-温湿度传感器、5-树莓派开发板、6-太阳能供电机构、7-备用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7.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容器1、粘虫板2、摄像头3、温湿度传感器4和树莓派开发板5。其中,诱捕容器1,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底板11边缘的多个三角侧板12,相邻两个三角侧板12的侧边互相连接,与底板11组成棱锥形容器,每个三角侧板12的下部设有与棱锥形容器贯通的筛网13,筛网13孔径为5mm,梨木虱能够通过筛网13进入棱锥形容器中;诱捕容器1顶端设有遮雨板14,遮雨板14上设有挂钩141;遮雨板14上还设有太阳能供电机构6,太阳能供电机构6能够为摄像头3、温湿度传感器4和树莓派开发板5供电;每个三角侧板12的内侧壁中部设有一个led灯15,能够在夜晚引诱昆虫飞入诱捕容器1内;粘虫板2放置在底板11上,粘虫板2颜色可设置不同颜色,并在树莓派开发板5编写不同害虫图像识别的程序,从而应用到不同种类害虫的防治中;摄像头3设置在棱锥形容器内顶部,摄像头3能够拍摄到粘虫板2;温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三角侧板12的内侧壁上部;树莓派开发板5设置在三角侧板12的内侧壁上部,树莓派开发板5能够接收摄像头3和温湿度传感器4的监测数据;三角侧板12内侧壁上部还设有与太阳能供电机构6连接的备用电池7,备用电池7能够为摄像头3、温湿度传感器4、树莓派开发板5和led灯15供电。
28.上述实施例的工作方法是:将诱捕容器1通过挂钩141挂置在果园内,白天太阳能
供电机构6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存储至备用电池7中,夜晚由备用电池7供电,梨木虱在led灯15和粘虫板2的引诱下,经筛网13进入诱捕容器1内部,并落在粘虫板2上,摄像头3每间隔一段时间对粘虫板2进行拍照,照片传输至树莓派开发板5中,树莓派开发板5对照片上的梨木虱数量进行识别计数,根据数量变化监测梨木虱种群动态。
29.上述电子元件的具体型号未作特殊指定,均可以选用市售的普通产品,只要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需求即可。
30.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容器(1),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1)边缘的多个三角侧板(12),相邻两个所述三角侧板(12)的侧边互相连接,与所述底板(11)组成棱锥形容器,每个所述三角侧板(12)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棱锥形容器贯通的筛网(13),梨木虱能够通过所述筛网(13)进入棱锥形容器中;粘虫板(2),放置在所述底板(11)上;摄像头(3),设置在所述棱锥形容器内顶部,所述摄像头(3)能够拍摄到所述粘虫板(2);温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三角侧板(12)的内侧壁上部;树莓派开发板(5),设置在所述三角侧板(12)的内侧壁上部,所述树莓派开发板(5)能够接收所述摄像头(3)和温湿度传感器(4)的监测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容器(1)顶端设有遮雨板(14),所述遮雨板(14)上设有挂钩(14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14)上还设有太阳能供电机构(6),所述太阳能供电机构(6)能够为所述摄像头(3)、温湿度传感器(4)和树莓派开发板(5)供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三角侧板(12)的内侧壁中部设有一个led灯(15),能够在夜晚引诱昆虫飞入所述诱捕容器(1)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侧板(12)内侧壁上部还设有与所述太阳能供电机构(6)连接的备用电池(7),所述备用电池(7)能够为所述摄像头(3)、温湿度传感器(4)、树莓派开发板(5)和led灯(15)供电。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13)孔径为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梨木虱自动计数设备,包括诱捕容器、粘虫板、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树莓派开发板,诱捕容器包括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边缘的多个三角侧板,相邻两个三角侧板的侧边互相连接,与底板组成棱锥形容器,每个三角侧板的下部设有与棱锥形容器贯通的筛网,梨木虱能够通过筛网进入棱锥形容器中;粘虫板放置在底板上;摄像头设置在棱锥形容器内顶部,摄像头能够拍摄到粘虫板;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诱捕容器内侧壁上;树莓派开发板设置在三角侧板内表面。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高效等优点。安全高效等优点。安全高效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娜 赵龙龙 赵志国 吕颖弘 张利军 贺晓红 霍宇恒 王永鑫 马晓辉 王甜利 刘景凯 纪心如 马瑞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13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