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4 阅读:78 评论:0

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地浸采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


背景技术:

2.地浸铀矿山的浸出液铀浓度低、流量大,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铀。
3.树脂饱和后,需采用适当的淋洗剂把树脂上的铀淋洗下来,淋洗是吸附的逆过程。对于酸法地浸,常用的淋洗剂有:酸性氯化物溶液(nacl-h2so4, nh4cl-h2so4)、酸性硝酸盐溶液(hno
3-nano3,hno
3-nh4no3,h2so
4-nh4no3, h2so
4-nano3)、稀硝酸和稀硫酸等。对于碱法地浸,常用的淋洗剂有: nacl-nahco3,nacl-na2co3,nano
3-nahco3等。国内酸法矿山一般采用酸性硝酸盐淋洗,碱法或中性矿山一般采用食盐添加少量碳酸氢钠淋洗。美国淋洗剂为nacl+na2co3,其中highland矿为1mol/lnacl+0.4mol/lna2co3采用热水淋洗工艺,而crow butte矿为1.1mol/lnacl+0.24mol/lna2co3。采用淋洗剂为酸性硝酸盐(或氯化钠)溶液,如1mol/lnano3+0.1mol/lhno3,或 1mol/lnacl+0.05mol/lh2so4等。
4.为提高铀饱和树脂淋洗合格液浓度,酸法地浸液铀水冶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饱和树脂再吸附技术,进一步提高铀饱和树脂的铀容量和淋洗合格液的铀浓度。此技术需塔器设备多(共8个:饱和再吸附塔1个,回收吸附塔1个,淋洗塔3个,转型塔3个),树脂倒运频繁(每1-3小时倒运一周,每一周需倒动 8次),树脂磨损难以避免,消耗大。为扬长避短,相关研究机构研发出u形塔淋洗技术:集多工序(淋洗、再吸附、回收吸附以及部分转型与漂洗)于1个u 形塔内之内,不但树脂磨损降低,而且巧妙地利用密度流提高传质效率,淋洗合格液铀浓度可以翻番。但u形塔内固液相的相对运移、布液方式及相应参数控制等关键技术并未公开,且存在体积巨大、维修困难、树脂梯度一旦打乱后重新形成梯度费时长等缺点。
5.碱法或中性地浸采铀饱和树脂铀容量相对酸法地浸采铀饱和树脂铀容量高,一般认为不需要进行饱和树脂的再吸附,通常设计成固定床三塔串联上进液淋洗。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co2+o2中性浸出,设计流程为: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三塔固定床串联淋洗-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浆体打板框后出“111”产品。采用该工艺,淋洗合格液的铀浓度约为35g/l。如何在淋洗剂组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淋洗效率、降低淋洗剂消耗,以及如何提高淋洗合格液中的铀浓度以减少合格液沉淀过程中碱的单耗量,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出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在淋洗剂组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淋洗效率、降低淋洗剂消耗,以及提高淋洗合格液中的铀浓度,以减少合格液沉淀过程中碱的单耗量。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8.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采用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一塔饱和树脂漂洗
ꢀ‑
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浆体打板框后出“111”产品设计;
9.其中,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工序包括以下饱和再吸附流程、淋洗流程;
10.步骤s1
11.对于第n轮饱和再吸附流程,四个饱和树脂塔分别为(n+1)#塔、(n+2)# 塔、(n+3)#塔、(n+4)#塔,其中,n=n-1;淋洗剂以上进液的方式由(n+1)# 塔的塔顶流入,其出液由塔底流出;之后,以上进液的方式由(n+2)#塔的塔顶流入,其出液由塔底流出;之后,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3)#塔的塔底流入,其出液由塔顶流出;之后,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4)#塔的塔底流入,其出液由塔顶流出;(n+4)#塔的出液即为低铀浓度、低氯根浓度的再吸附尾液;
12.当(n+4)#塔的出液的铀浓度高于xg/l时,断开(n+4)#塔,让其处于浸泡式的再吸附状态,(n+1)#塔、(n+2)#塔、(n+3)#塔进入淋洗流程;
13.步骤s2
14.淋洗流程中,保持(n+1)#塔、(n+2)#塔上进液的进液方式不变,将(n+3) #塔的进液方式由下进液改为上进液,即(n+2)#塔的出液流入(n+3)#塔的塔顶,进行三塔串联淋洗,(n+3)#塔的出液流入合格液贮槽;
15.步骤s3
16.当(n+1)#塔的出液的铀浓度低于yg/l时,切掉(n+1)#塔去转型,同时, (n+3)#塔的出液不再流入合格液贮槽、而是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4)#塔的塔底流入,(n+4)#塔的出液以下进液的方式流入新接的饱和树脂塔——(n+5) #塔的塔底,此时(n+2)#塔、(n+3)#塔、(n+4)#塔、(n+5)#塔这四个饱和树脂塔开始新一轮的饱和再吸附流程和淋洗流程,即返回步骤s1,直至(n+2) #塔、(n+3)#塔、(n+4)#塔这三个饱和树脂塔内树脂相、液相各项指标吻合现场水冶工艺参数。
17.作为优选方案:对于步骤s1,x=3,即当(n+4)#塔的出液的铀浓度高于 3g/l时,断开(n+4)#塔。
18.作为优选方案:对于步骤s3,y=0.8,即当(n+1)#塔的出液的铀浓度低于 0.8g/l时,切掉(n+1)#塔去转型。
19.作为优选方案:淋洗线速度为0.25m/h。
20.作为优选方案: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 dn3000
×
8500。
21.作为优选方案:一塔饱和树脂漂洗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 dn2000
×
5500。
22.作为优选方案: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 dn2000
×
5500。
23.作为优选方案: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dn2000
×
5500。
24.作为优选方案: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工序中,终点酸度ph=4.0。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6.(1)本发明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采用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一塔饱和树脂漂洗-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浆体打
板框后出“111”产品工艺,在淋洗剂组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淋洗效率、降低淋洗剂消耗,以及提高淋洗合格液中的铀浓度,以减少合格液沉淀过程中碱的单耗量。
27.(2)本发明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利用饱和树脂再吸附技术进一步提高饱和树脂的铀容量,淋洗合格液铀浓度能够达到约70g/l,与现有技术的 35g/l实现翻番;由于淋洗合格液浓度升高,淋洗合格液酸化用酸、沉淀碱用量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试验测得单位耗酸、单位耗碱的降低幅度在20%以上。
28.(3)本发明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在碱法或中性地浸采铀中,引入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的u形塔淋洗技术,提高淋洗、饱和树脂再吸附效率,淋洗等量的铀饱和树脂,较现有技术所用的淋洗剂用量降低34%。即利用密度流,淋洗的时候采用上进液,淋的过程中铀从树脂上解吸下来,借助密度流(重力作用),会同淋洗剂的流速相对快速地离开树脂和从塔底流出,而不是相反 (若淋洗的时候采用下进液,从树脂上淋出来的铀一部分会因重力作用不能及时离开树脂或出塔);而饱和再吸附的时候则采用下进液方式,浓度高的淋洗合格液在从下至上的再吸附过程中,大部分铀会被树脂吸附,少部分未被吸附的铀也会因重力作用相对水分子而慢下来,使得单位体积的饱和树脂在相同的情况下,能再吸附更多的合格液而其尾液不跑高,而不是相反(若饱和树脂再吸附的时候也采用上进液,则一部分未被吸附的铀分子会因重力的作用跑在水分子的前面,提前出塔,使再吸附的尾液提前跑高,再吸附的效果差)。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u形塔体积巨大、维修困难、树脂梯度一旦打乱后重新形成梯度费时长的问题。
29.(4)本发明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在现有技术工艺环境的基础上利用阀门和相应管道方便固定床淋洗塔的进液方式的改变,使其既可以上进液,又可以下进液。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饱和再吸附流程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淋洗流程示意图;
32.图3为饱和再吸附尾液梯度样;
33.图4为1
#
生产线合格液铀浓度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进行详细说明。
35.本发明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采用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一塔饱和树脂漂洗-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浆体打板框后出“111”产品设计。
36.所述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采用现有技术。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可以为dn3000
×
8500。
37.所述一塔饱和树脂漂洗采用现有技术。现有技术的每条生产线有移动床吸附塔3个,淋转塔6个,由于吸附周期足够长,故可以在不增加淋转塔的情况下,可以改造1个淋转塔专用于饱和树脂的漂洗,剩下的5个淋转塔还能实现四塔淋洗和两塔转型。一塔饱和树脂漂洗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可以为dn2000
×
5500。
38.所述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采用现有技术。两塔固定
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可以为dn2000
×
5500,终点酸度优选ph=4.0。
39.所述浆体打板框后出“111”产品采用现有技术。
40.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工序包括饱和再吸附流程、淋洗流程。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可以为dn2000
×
5500。
41.步骤s1
42.饱和再吸附流程如图1所示。对于第n轮饱和再吸附流程,四个饱和树脂塔分别为(n+1)#塔、(n+2)#塔、(n+3)#塔、(n+4)#塔,其中,n=n-1。淋洗剂以上进液的方式由(n+1)#塔的塔顶流入,其出液由塔底流出;之后,以上进液的方式由(n+2)#塔的塔顶流入,其出液由塔底流出;之后,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3)#塔的塔底流入,其出液由塔顶流出;之后,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4)#塔的塔底流入,其出液由塔顶流出。(n+4)#塔的出液即为低铀浓度、低氯根浓度的再吸附尾液。
43.当(n+4)#塔的出液的铀浓度高于xg/l时,断开(n+4)#塔,让其处于浸泡式的再吸附状态,(n+1)#塔、(n+2)#塔、(n+3)#塔进入淋洗流程。对于步骤s1,优选x=3,即当(n+4)#塔的出液的铀浓度高于3g/l时,断开(n+4)# 塔。
44.步骤s2
45.淋洗流程如图2所示。保持(n+1)#塔、(n+2)#塔上进液的进液方式不变,将(n+3)#塔的进液方式由下进液改为上进液,即(n+2)#塔的出液流入(n+3) #塔的塔顶,进行三塔串联淋洗,(n+3)#塔的出液流入合格液贮槽。
46.步骤s3
47.当(n+1)#塔的出液的铀浓度低于yg/l时,切掉(n+1)#塔去转型,同时, (n+3)#塔的出液不再流入合格液贮槽、而是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4)#塔的塔底流入,(n+4)#塔的出液以下进液的方式流入新接的饱和树脂塔——(n+5) #塔的塔底,此时(n+2)#塔、(n+3)#塔、(n+4)#塔、(n+5)#塔这四个饱和树脂塔开始新一轮的饱和再吸附流程和淋洗流程,即返回步骤s1,直至(n+2) #塔、(n+3)#塔、(n+4)#塔这三个饱和树脂塔内树脂相、液相各项指标基本吻合现场水冶工艺参数。对于步骤s3,优选y=0.8,即当(n+1)#塔的出液的铀浓度低于0.8g/l时,切掉(n+1)#塔去转型。
48.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工序的室内台架试验如下。
49.(1)试验条件
50.饱和树脂:来自某厂房1
#
生产线,容量69.69mg/ml
湿r
51.淋洗剂:来自某厂房1
#
生产线淋洗剂配制槽,密度ρ(u):50.9mg/l,ρ (cl-):96.46g/l,ρ(hco
3-):20.57g/l,ph:9.18。
52.(2)试验设备及参数
53.①
树脂装柱体积
54.根据生产现场淋洗塔的高径比,试验用淋洗塔规格为dn110
×
310,树脂层高度为200mm,装柱体积为计量准确,试验装柱前,需用清水把饱和树脂漂洗干净。
55.②
液相流速
56.溶液与树脂接触时间单塔在400min左右,计算淋洗流量q
瞬时
=1600
×ꢀ
0.4/400=1.6ml/min。
57.(3)试验步骤
58.①
等梯度树脂相制备
59.将三塔以上进液方式串联,按要求控制淋洗剂加入量,在相应的淋洗线速度下进行淋洗,当首塔出液铀浓度达到0.64g/l时切去首塔,相应的二塔作为淋洗首塔、三塔作为二塔、新并入的饱和树脂塔作为三塔开始新一轮的淋洗。经过22个塔次的淋洗后三塔内树脂相、液相各项指标基本吻合现场水冶工艺参数。
60.②
饱和再吸附试验
61.继续使用前段淋洗工序的20
#
、21
#
、22
#
塔,接入新的淋洗塔23
#
,淋洗剂下进上出,1.6ml/min流速进液。淋洗剂以上进液方式经过20
#
、21
#
淋洗塔后,改为下进液方式进入22
#
、23
#
,进行饱和再吸附工序,如图1所示。饱和再吸附尾液铀浓度达到5g/l时切去末塔,按照上个工序“等梯度树脂相制备”操作进行淋洗,淋洗结束后并入新的饱和树脂塔开始饱和再吸附,以此类推。23
#
树脂铀容量由69.69mg/ml湿树脂涨到89.39mg/ml湿树脂,说明碳酸铀酰型树脂有一定的再吸附能力。
62.(4)试验结果
63.经过5个塔次的饱和再吸附及淋洗运行,淋洗合格液各项指标见表1。
64.表1淋洗合格液各项指标
[0065][0066]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从56.29g/l持续涨至68g/l左右并稳定,所以饱和再吸附工艺在中性浸出矿山固定床水冶工艺中具有很可观的运用价值。
[0067]
实施例
[0068]
某水冶厂房共有4条生产线,其中1
#
生产线及2
#
生产线共用一期原液,3
#
生产线及4
#
生产线共用二期原液,经过研究决定选择饱和树脂容量较低的1
#
生产线开展扩大试验。历时36天完成对1
#
生产线工艺改造,随即进行了四塔淋洗的试运行。
[0069]
1 工艺改造与试运行准备
[0070]
1.1 工艺改造
[0071]
在不增加塔器设备的情况下,利用阀门和相应管道改变固定床淋洗塔的进液方式,使其既可以上进液,又可以下进液,以实现四塔淋洗工艺。
[0072]
现场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塔器下进液管线安装、塔顶视镜安装、饱和再吸附尾液视镜、再吸附尾液排液管路安装、自动排气阀的安装、饱和再吸附尾液储槽的准备。
[0073]
本次改造每个塔器消耗4个dn40pvc球阀、1个dn50pvc球阀、10米 dn50pvc管、20米dn40pvc管,另加其他费用200元,每个塔共计1195元,合计5975元。
[0074]
1.2试运行准备
[0075]
选取原排淋液槽504作为饱和再吸附尾液储槽,101吸附塔连续两天排两次饱和树脂存入淋洗塔备用。
[0076]
2工艺参数的优化及试验数据
[0077]
2.1工艺参数优化
[0078]
刚开始试验时,树脂床层高度、淋洗终点首塔出液铀浓度指标和淋洗剂流量均采用某厂水冶工艺参数,经过14个塔次的运行总结,为充分发挥本工艺先进性,对各项指标进行了优化。
[0079]
首先,延长吸附周期。因增加饱和再吸附工序,树脂处理时间必将增加,这就会导致吸附工序发生积压铀的现象。综合考虑吸附流量与处理树脂的时间,将饱和树脂排放量由原来的11m3左右调整到16m3,既充分利用了淋转塔的空间,又因每塔每次排放的饱和树脂量增加,吸附周期延长,此举给饱和树脂的漂洗、饱和树脂的再吸附以及淋洗与转型提供了时间保障,系统运行平稳。
[0080]
其次,提高淋洗终点铀浓度。因树脂床层体积的增加,淋洗终点的首塔出液铀浓度若还是按照原先的1.0g/l的话,会导致淋洗效率增加,同时淋洗剂体积也随之增加,合格液铀浓度随之降低,综合权衡得失后决定将淋洗终点首塔出液用浓度由1.0g/l调整为1.5g/l。
[0081]
最后,降低淋洗线速度,延长淋洗剂与树脂的接触时间。在最初的运行过程中,合格液铀浓度的提升并不明显,参考室内试验参数后发现是因为淋洗剂与树脂层接触时间不够,历经1.7m3/h、1.2m3/h、1.0m3/h、0.8m3/h的对比后,0.8m3/h 的效果最佳,故淋洗剂流量定为0.8m3/h、淋洗线速度为0.25m/h。
[0082]
关于饱和再吸附尾液的去向,有必要进行研究。饱和再吸附尾液铀浓度约在1.0g/l左右,氯根浓度约在3.0g/l左右,达不到直接外排蒸发池的条件。如果条件允许,增加回收吸附塔专门处理饱和再吸附尾液是最优的选择,因为某厂固定床铀水冶工艺中无回收吸附工序,这意味着只能寻求其他方法处理饱和再吸附尾液。最初,这些尾液设想是向饱和树脂塔内打循环,处理至外排水平,通过几次试验,循环后饱和再吸附尾液铀浓度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0.6g/l),氯根浓度变化不大。通过研究饱和再吸附尾液曲线发现,大部分均处于0.3g/l以下水平具体见图3。
[0083]
针对这种情况,决定采取分段处理,低于0.3g/l部分直接外排(体积约8m3,平均浓度为0.16g/l左右),0.3g/l至3g/l部分进饱和再吸附尾液槽暂存(约5m3),待下一次饱和再吸附前用泵打入末塔,经过5个塔次的运行,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0084]
2.2试验数据
[0085]
优化参数后经过9个塔次的饱和再吸附及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从最初的 45.23g/l提高至74.23g/l,平均值为57.45g/l,具体见表2。
[0086]
表2树脂饱和再吸附后淋洗数据
[0087]
淋洗合格液铀浓度变化趋势见图4。
[0088]
同期2
#
生产线淋洗合格液铀浓度维持在40g/l左右,平均值为42.83g/l,具体见表3。
[0089]
表3树脂未经过饱和再吸附淋洗数据
[0090][0091][0092]
由表2及表3数据看出:
①1#
生产线合格液铀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并能稳定在 60g/l以上;

同比2
#
生产线,1
#
生产线每淋一方树脂淋洗剂耗量减少42%;
③ꢀ1#
生产线合格液铀浓度较2
#
生产线提高34%。
[0093]
2.3合格液酸化耗碱试验
[0094]
随机抽取1
#
、2
#
现场生产中的合格液1l,分析其铀浓度,各取400ml于烧坏中并放置两磁力搅拌器上,启动磁力搅拌器,用分析纯盐酸滴定,使其ph为4.0,测定并记录所消耗的盐酸体积。然后,改用20%的烧碱溶液滴定,使其ph为12.5,测定并记录所消耗的烧碱体积,详见表4。
[0095]
表4合格液酸化与沉淀数据记录表
[0096]
项目1
#
生产线合格液2
#
生产线合格液备注合格液铀浓度(g/l)49.3636.4 酸化终点ph值4.04.0 盐酸消耗体积(ml)41.738.2 沉淀终点ph值12.512.5 烧碱消耗体积(ml)4240 [0097]
从表4可以计算出1
#
生产线合格液单位质量的耗酸为0.84ml/g,2
#
生产线合格液单位质量的耗酸为1.09ml/g,1
#
生产线的耗酸量是2
#
生产线的77.06%,节约 22.96%;同理,1
#
生产线合格液单位质量的耗碱为0.85ml/g,2
#
生产线合格液单位质量的耗碱为1.098ml/g,1
#
生产线的耗碱量是2
#
生产线的77.4%,节约22.6%,即:单位耗酸、单位耗碱的降低幅度在20%以上。
[0098]
3.试验结果
[0099]
室内试验及生产线扩大试验的结果表明,四塔淋洗工艺——固定床u形塔淋洗技术是可行的,而且不需要太大的设备设施改造,无需增加合格液贫液槽,只需将四个饱和树脂塔通过不同的进液方式串起来即四塔淋洗就可以。
[0100]
由于饱和树脂的再吸附和其铀容量的提高,淋洗合格液铀浓度能达到70g/l 左
右,与改进前比近翻番。由于u形塔淋洗技术使淋洗效率、饱和再吸附效率均有所提高,淋等量的铀饱和树脂,淋洗剂用量降低34%。由于合格液浓度的升高,合格液酸化用酸、沉淀碱用量都相对降低。通过室内小试验,测得单位耗酸、单位耗碱的降低幅度在20%以上。
[0101]
下面提供中性浸出矿山,铀饱和树脂固定床四塔淋洗工艺生产参数,以供参考。
[0102]
树脂装塔体积:16m3;塔内空高:50-60cm;淋洗流量:0.8m3/h;淋洗线速度:0.25m/h;淋洗剂组分浓度:cl-(90-95g/l);hco
3-(15-20g/l);饱和再吸附终点尾液铀浓度:3g/l;饱和再吸附尾液分液标准:0.3g/l以下外排,0.3g/l至3g/l 进饱和再吸附尾液储槽;
[0103]
淋洗塔压力:0.1-0.15mpa;合格液铀浓度:65g/l左右;淋洗终点:1.5g/l;淋后贫树脂铀容量:小于1.0mg/ml湿r;溶液与树脂单塔接触时间:7.4h。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一塔饱和树脂漂洗-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浆体打板框后出“111”产品设计;其中,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工序包括以下饱和再吸附流程、淋洗流程;步骤s1对于第n轮饱和再吸附流程,四个饱和树脂塔分别为(n+1)#塔、(n+2)#塔、(n+3)#塔、(n+4)#塔,其中,n=n-1;淋洗剂以上进液的方式由(n+1)#塔的塔顶流入,其出液由塔底流出;之后,以上进液的方式由(n+2)#塔的塔顶流入,其出液由塔底流出;之后,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3)#塔的塔底流入,其出液由塔顶流出;之后,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4)#塔的塔底流入,其出液由塔顶流出;(n+4)#塔的出液即为低铀浓度、低氯根浓度的再吸附尾液;当(n+4)#塔的出液的铀浓度高于xg/l时,断开(n+4)#塔,让其处于浸泡式的再吸附状态,(n+1)#塔、(n+2)#塔、(n+3)#塔进入淋洗流程;步骤s2淋洗流程中,保持(n+1)#塔、(n+2)#塔上进液的进液方式不变,将(n+3)#塔的进液方式由下进液改为上进液,即(n+2)#塔的出液流入(n+3)#塔的塔顶,进行三塔串联淋洗,(n+3)#塔的出液流入合格液贮槽;步骤s3当(n+1)#塔的出液的铀浓度低于yg/l时,切掉(n+1)#塔去转型,同时,(n+3)#塔的出液不再流入合格液贮槽、而是以下进液的方式由(n+4)#塔的塔底流入,(n+4)#塔的出液以下进液的方式流入新接的饱和树脂塔——(n+5)#塔的塔底,此时(n+2)#塔、(n+3)#塔、(n+4)#塔、(n+5)#塔这四个饱和树脂塔开始新一轮的饱和再吸附流程和淋洗流程,即返回步骤s1,直至(n+2)#塔、(n+3)#塔、(n+4)#塔这三个饱和树脂塔内树脂相、液相各项指标吻合现场水冶工艺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1,x=3,即当(n+4)#塔的出液的铀浓度高于3g/l时,断开(n+4)#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3,y=0.8,即当(n+1)#塔的出液的铀浓度低于0.8g/l时,切掉(n+1)#塔去转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淋洗线速度为0.25m/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dn3000
×
85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一塔饱和树脂漂洗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dn2000
×
55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dn2000
×
550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工序中,采用的饱和树脂塔型号为dn2000
×
55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其特征在于: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工序中,终点酸度ph=4.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地浸采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U形塔淋洗工艺。本发明采用三塔移动床并联吸附-一塔饱和树脂漂洗-四塔固定床串联淋洗-两塔固定床转型和淋后合格液盐酸酸化后加碱沉淀-浆体打板框后出“111”产品工艺,在淋洗剂组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淋洗效率、降低淋洗剂消耗,以及提高淋洗合格液中的铀浓度,以减少合格液沉淀过程中碱的单耗量。以减少合格液沉淀过程中碱的单耗量。以减少合格液沉淀过程中碱的单耗量。


技术研发人员:龙红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3/7/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