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中多种粮谷类过敏原成分同步检测的低密度膜芯片法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5 阅读:14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中多种粮谷类过敏原成分同步检测的低密度膜芯片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过敏症状目前只有避免摄入过敏原才能达到预防,无法根治。婴幼儿以及儿童相对免疫力较弱,是食源性过敏的高发人群,容易导致继发性营养不良。随着人们对食品过敏的重视程度增加,包括我国在内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因此,食品过敏原的管理和检测无疑成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
3.食源性过敏原的检测技术按其原理可成为两大阵营,一类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蛋白检测技术,另一类主要基于食品中所含有特异性基因的核酸检测技术。
4.免疫蛋白检测技术是应用免疫学上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原理而衍生出的,主要有elisa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此类方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且操作简单,但该方法通常只能检测一种过敏原,应用方面相对狭窄。另一方面,抗体生产的批间稳定性差,常产生交叉反应,从而容易导致假阳性结果。在食品加工过程和蛋白质提取过程中会使蛋白质变性,使得抗体无法通过空间结构正确识别致敏蛋白,最终引起检测值偏低,甚至是假阴性结果。蛋白质的非免疫检测技术还包括hplc、毛细管电泳等技术,但由于分离度不佳、无商品化标准品、灵敏度差等问题,一直无法应用于过敏原的检测工作中。
5.dna在多种生物样品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热具有高抗性,更适用于加工食品。主要的检测方法有pcr法、多重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基因芯片等。然而,传统经典pcr方法只能针对单一基因进行检测,存在检测通量低的局限;多重pcr虽可同时扩增多重靶标,但如何获得能够实现多个靶点之间扩增条件的兼容性的特异性引物对和特异性探针是很难的,此外多重pcr还存在很难在后续电泳检测中区分大小相近的片段的问题。基因芯片技术将许多不连续的样品分析过程整合在一个芯片上完成,实现了检测过程的自动化、规模化和微量化;较传统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判读筛查手段,成本更低廉、一次性可检测多种成分的测定,但是基因芯片的设计本身很有难度,而且需要依赖于昂贵的基因芯片实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目前存在食源性过敏原检测通量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本发明基于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dot blot,rdb)原理,将低密度膜芯片技术应用于多种食源性过敏原成分的同步多重可视化检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食品中多种粮谷类过敏原成分同步检测的低密度膜芯片法,该检测方法可同时对水稻、小麦、大豆、高粱、玉米过敏原成分进行测定,具有高通量、可视化、高特异性等特点。
7.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密度膜芯片(一般的芯片可能有几百种探针,
本发明的“低密度”是相应而言的),所述膜芯片表面固定有以下多个特异性核酸探针,所述探针序列如seq id no.3、seq id no.6、seq id no.9、seq id no.12、seq id no.15所示;其中,所述探针的5’端与6个c的氨基修饰连接。
8.具体地,探针序列(5'-3')如下:
9.a探针:acaatctacagctcagatgcaatcagatc(序列如seq id no.3)
10.b探针:ctagcacagattcctcagcagctccagtgtg(序列如seq id no.6)
11.c探针:atggaagaagagccaaatgctatta(序列如seq id no.9)
12.d探针:ataaatcagggctcattttctcgctc(序列如seq id no.12)
13.e探针:tggctccccgtgccgcatggcgc(序列如seq id no.15)
14.其中,a探针为水稻成分探针,与a引物对的pcr产物相结合;b探针为小麦成分探针,与b引物对的pcr产物相结合;c探针为大豆成分探针,与c引物对的pcr产物相结合;d探针为玉米成分探针,与d引物对的pcr产物相结合;e探针为高粱成分探针,与e引物对的pcr产物相结合。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密度膜芯片的基质是表面经过戊二醛活化处理的尼龙膜。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密度膜芯片中,还固定有序列如seq id no.16的阳性对照探针(5'-tttttttttt-3’),探针的5’端与6个c的氨基修饰连接、3'端标记生物素。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探针的固定方法:用0.5m nahco3,ph 8.2调整探针浓度至10μm,分别固定于膜上,手动点样,点样量为0.5μl。
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密度膜芯片的制备还包括:将固定好探针后的膜芯片静置、干燥;后置于0.1mol/lnaoh溶液,37℃浸泡8min,去活化处理;加入去活化清洗液(0.1%sds的2
×
sspe),60℃清洗5min;最后加入20mm的edta溶液,60℃下振荡15min,室温干燥,将制备的膜芯片置于杂交反应盒内,4℃密封保存备用。
19.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利用所述低密度膜芯片对食品中多种粮谷类过敏原成分同步检测的方法。
20.所述方法包括:
21.(1)对待测样品提取其基因组dna;
22.(2)使用经过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对样品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及产物变性;其中引物包括用于检测水稻过敏原成分的a引物对、用于检测小麦过敏原成分的b引物对、用于检测大豆过敏原成分的c引物对、用于检测玉米过敏原成分的d引物对,用于检测高粱过敏原成分的e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如下:
23.a上游引物:tggtgaagattggtccgtgg(序列如seq id no.1)
24.a下游引物:ctctgtagaggtgccttcgc(序列如seq id no.2)
25.b上游引物:tgatctggccacaaagcgat(序列如seq id no.4)
26.b下游引物:tgctgcatgatgatggaatgt(序列如seq id no.5)
27.c上游引物:cggaaaatgcagggaagctg(序列如seq id no.7)
28.c下游引物:cactaggcactagcactaccaa(序列如seq id no.8)
29.d上游引物:tcgtttcccatctcttcctcc(序列如seq id no.10)
30.d下游引物:actccgagaccctcagtcc(序列如seq id no.11)
31.e上游引物:ccaacagacactcccaaccc(序列如seq id no.13)
32.e下游引物:cgctgcaccgagaacaacta(序列如seq id no.14);
33.其中,下游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进行标记;
34.(5)将上一步杂交产物与低密度膜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洗涤、酶孵育、显色;
35.(6)根据膜芯片上是否显色、显色所对应的探针位置,确认食品中是否含有过敏原以及过敏原的种类;所述过敏原为水稻、小麦、大豆、高粱、玉米。
3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
37.多重pcr反应体系的体积为25μl:multiplex pcr mix 12.5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1μl;模板dna 100ng左右;其余不足用灭菌双蒸水补齐;
38.反应循环参数为:37℃/10min;95℃/10min;95℃/30s,55℃/30s,72℃/15s,进行35个循环;72℃下10min充分延伸;保存:4℃;
39.扩增反应结束后,95℃/5min对pcr产物进行变性处理,变性后产物放置在冰上,备用。
4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产物变性后,采用华汉三创公司的自动膜芯片杂交仪进行芯片杂交实验。
4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将变性后的杂交产物与200μl杂交液(2
×
sspe/0.1%sds)混合,作为样品待测液,然后经预清洗、杂交、杂交清洗、酶孵育、孵育清洗、显色、显色清洗,与固定有目标基因探针的膜芯片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判读结果。
4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包括
43.(1)将多重pcr扩增产物与低密度膜芯片上进行杂交处理;
44.(2)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与芯片进行杂交;
45.(3)用碱性磷酸脂酶的反应底物对芯片进行处理和显色。
4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膜芯片显色后,可以直接用肉眼直接读取检测结果,也可以用芯片阅读器进行扫描和分析。点样处显示蓝色斑点说明杂交阳性,如果没有显色,则代表阴性杂交信号。
4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样品中可以含有花生、榛子、芝麻、杏仁、核桃、牛乳粉等。
48.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适用于水稻、小麦、大豆、高粱、玉米三种过敏原成分同时检测的多重pcr引物对,所述多重pcr引物对中含有5对特异性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序列如下(5'-3'):
49.a上游引物:tggtgaagattggtccgtgg
50.a下游引物:ctctgtagaggtgccttcgc
51.b上游引物:tgatctggccacaaagcgat
52.b下游引物:tgctgcatgatgatggaatgt
53.c上游引物:cggaaaatgcagggaagctg
54.c下游引物:cactaggcactagcactaccaa
55.d上游引物:tcgtttcccatctcttcctcc
56.d下游引物:actccgagaccctcagtcc
57.e上游引物:ccaacagacactcccaaccc
58.e下游引物:cgctgcaccgagaacaacta
59.其中下游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进行标记;其中a引物对用于检测水稻过敏原成分,b引物对用于检测小麦过敏原成分,c引物对用于检测大豆过敏原成分,d引物对用于检测玉米过敏原成分,e引物对用于检测高粱过敏原成分。
60.本发明以食品样品的基因组dna为待测模板,以5个特异性引物对组合进行多重pcr扩增,多重pcr扩增产物可以与低密度膜芯片上的探针相结合。与探针杂交的扩增产物标记有生物素,洗涤后加入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相结合,用碱性磷酸脂酶的反应底物对芯片进行处理和显色。根据是否显色以及显色对应的探针位置,确定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对应的过敏原。
61.本发明的引物对通过合理的设计,上述5种引物对可以在同一个pcr反应体系种完成多种pcr扩增,实现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过敏原成分的同步检测。
62.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同一样品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过敏原成分的同时检测。本发明的检测准确性强,本方法仅对靶标食源性过敏原有特异性反应,非靶标物检测均为阴性。本发明的检测灵敏度高,对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过敏原成分的检测限可达0.1%(质量分数)。
63.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64.本发明是一种可视化的低密度膜芯片技术,基于“反向斑点杂交(rdb)”原理,可将核酸分子间特异性的结合转变成肉眼可见的信号,使结果直观形象。低密度膜芯片的基质是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尼龙膜,尼龙膜经活化处理后将待测靶标基因中的特异性序列作为探针固定在上面。操作时结合多重pcr技术,利用多对带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对待测靶标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特定杂交,接着加入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可与生物素标记产物相结合,洗去未杂交的链后用碱性磷酸脂酶的反应底物对芯片进行处理,通过酶-底物显色,产生肉眼可辨的信号。根据是否显色以及显色对应的探针位置,确定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对应的过敏原。本发明既具有基因芯片快速、准确、高效、高通量的特点,又可脱离昂贵的基因芯片实验设备的限制,达到了可视化、快速、准确的鉴别食品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这5种常见粮谷类过敏原。
65.本发明涉及多重pcr检测,针对多个过敏原采用特异性的引物对和特异性的探针,可同时检测出同一食品中的多个过敏原,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时间,降低检测成本。针对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这5种常见粮谷类过敏原的单重pcr已有一些相应的研究,但多重pcr并不是简单地将多对特异性引物混合成一个反应体系,需要考虑多个靶点之间扩增条件的兼容性,每个靶点都需要旁边其他的引物配合。因此特异性引物对和特异性探针的选择是本发明的难点。本发明经过合理的设计,克服了该难点,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过敏原成分的多重pcr反应兼容性好,可以特异性扩增相对应的过敏原基因序列。
66.本发明较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较传统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成本更低廉,且一次性可检测多种成分的测定,是一种高通量的判读筛查手段,同时操作简便快速,可节省时间,降低检测成本,具有极高的商业潜力。
附图说明
67.图1为各探针在芯片上的布局图;其中pc代表阳性对照,用于监控显色反应是否正
常,nc代表阴性对照,不进行点样。
68.图2为实施例2中单靶标特异性杂交实验检测结果图;膜芯片上面含有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对应的靶点位置,在相应的靶点和阳性质量控制点显色清晰;花生、榛子和核桃在芯片上无靶点位置,除阳性质量控制点,杂交点不显色。
69.图3为实施例3中多靶标适用性检测结果图;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的dna混合物经反应在同一芯片上的相应杂交点和阳性质量控制点均显色清晰,可以适用于多靶标的共同检测。
70.图4为实施例4中水稻成分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图。
71.图5为实施例5中小麦成分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图。
72.图6为实施例6中大豆成分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图。
73.图7为实施例7中玉米成分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图。
74.图8为实施例8中高粱成分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75.实施例1:引物探针的设计和低密度膜芯片
76.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获得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过敏原特异性基因,针对水稻gos9基因、小麦gliadin基因、大豆gly m bd 28k基因、玉米adh1基因、高粱ssu rrna,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以及探针。致敏蛋白基因信息及引物探针序列见表1。
77.表1过敏原特异性基因信息及引物探针序列
[0078][0079][0080]
注:f为上游引物,r为下游引物,p为探针。探针的5’端与6个c的氨基修饰连接,下
游引物的5’端标记生物素。
[0081]
为了避免杂交体系中出现假阴性,芯片设置了一个阳性对照,阳性对照为一段由10个胸腺嘧啶组成的序列,5’端与6个c的氨基修饰连接,3'端标记生物素。同时该阳性对照亦可用作探针阵列的定位点。若杂交后阳性对照有信号说明反应正常,若无信号则表明杂交失败。
[0082]
低密度膜芯片的基质是表面经过戊二醛活化处理的尼龙膜,将活化后尼龙膜裁剪成1cm
×
1cm左右的尺寸,用0.5m nahco3,ph 8.2调整上述探针浓度至10μm,分别固定于膜上,手动点样,点样量为0.5μl,探针点样位置图见图1。图1中nc代表阴性对照,不进行点样,pc代表阳性对照,用于监控显色反应是否正常。
[0083]
固定好好探针后膜芯片室温静置10min,放入真空干燥箱,吸干水分。后置于0.1mol/l naoh溶液,37℃浸泡8min,去活化处理;加入去活化清洗液(0.1%sds的2
×
sspe),60℃清洗5min;最后加入20mm的edta溶液,60℃下振荡15min,室温干燥,将制备的膜芯片置于杂交反应盒内,4℃密封保存备用。
[0084]
对待测样品提取其基因组dna,然后使用经过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对样品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多重pcr反应体系的体积为25μl:multiplex pcrmix 12.5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1μl;模板dna 100ng左右;其余不足用灭菌双蒸水补齐。反应循环参数为:37℃/10min;95℃/10min;95℃/30s,55℃/30s,72℃/15s,进行35个循环;72℃下10min充分延伸;保存:4℃。扩增反应结束后,95℃/5min对pcr产物进行变性处理,变性后产物放置在冰上,备用。
[0085]
将变性后的杂交产物与200μl杂交液(2
×
sspe/0.1%sds)混合,作为样品待测液。采用mf-8自动杂交仪进行检测,设定杂交程序,依次自动完成预清洗、杂交、洗涤、酶孵育、显色等步骤,与固定有目标基因探针的膜芯片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具体过程以及反应溶液如表2所示。
[0086]
表2杂交测定过程
[0087][0088][0089]
膜芯片显色后,可以直接用肉眼直接读取检测结果,也可以用芯片阅读器进行扫
描和分析。点样处显示蓝色斑点说明杂交阳性,如果没有显色,则代表阴性杂交信号。
[0090]
下面实施例2-6分别对本发明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等进行测试。
[0091]
实施例2:
[0092]
取已知样品包括花生、玉米、水稻、核桃、大豆、高粱、榛子以及小麦等,根据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分别提取它们的基因组dna。根据实施例1的方案采用梯度pcr仪进行多重pcr扩增以及产物变性,采用华汉三创公司的自动膜芯片杂交仪进行芯片杂交实验。如图2所示,水稻、小麦、大豆、玉米以及高粱有对应的靶点位置,在相应的靶点和阳性质量控制点显色清晰。花生、榛子、芝麻、杏仁和核桃为阴性对照,无靶点位置,除阳性质量控制点,杂交点不显色。说明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
[0093]
实施例3:
[0094]
将水稻、小麦、大豆以及玉米的dna模板进行混合,按照实施例1的方案,进行多重pcr、变性,然后进行膜芯片杂交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对应靶标位点和阳性质控位点均有明显的信号响应,说明芯片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同时可以适用于多靶标的共同检测。
[0095]
实施例4:
[0096]
以牛乳粉为基调制备了水稻含量1.0%、0.5%以及0.1%(质量分数)的混合样本,按照实施方案采用mf-8膜芯片杂交法对其进行测定。如图4所示,在1.0%、0.5%以及0.1%(质量分数)下,随着目标成分含量逐渐减少,目标靶点显色逐渐变浅,代表杂交信号逐渐减弱,但目标靶点仍然正常显色,说明该方法对水稻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质量分数)。
[0097]
实施例5
[0098]
以牛乳粉为基调制备了小麦含量1.0%、0.5%以及0.1%(质量分数)的混合样本,按照实施方案采用mf-8膜芯片杂交法对其进行测定。如图5所示,在1.0%、0.5%以及0.1%(质量分数)下,随着目标成分含量逐渐减少,目标靶点显色逐渐变浅,代表杂交信号逐渐减弱,但目标靶点仍然正常显色,说明该方法对小麦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质量分数)。
[0099]
实施例6
[0100]
以牛乳粉为基调制备了大豆含量1.0%、0.5%以及0.1%(质量分数)的混合样本,按照实施方案采用mf-8膜芯片杂交法对其进行测定。如图6所示,在1.0%、0.5%以及0.1%(质量分数)下,随着目标成分含量逐渐减少,目标靶点显色逐渐变浅,代表杂交信号逐渐减弱,但目标靶点仍然正常显色,说明该方法对大豆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质量分数)。
[0101]
实施例7
[0102]
以牛乳粉为基调制备了玉米含量1.0%、0.5%以及0.1%(质量分数)的混合样本,按照实施方案采用mf-8膜芯片杂交法对其进行测定。如图7所示,在1.0%、0.5%以及0.1%(质量分数)下,随着目标成分含量逐渐减少,目标靶点显色逐渐变浅,代表杂交信号逐渐减弱,但目标靶点仍然正常显色,说明该方法对玉米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质量分数)。
[0103]
实施例8
[0104]
以牛乳粉为基调制备了高粱含量1.0%、0.5%以及0.1%(质量分数)的混合样本,
按照实施方案采用mf-8膜芯片杂交法对其进行测定。如图8所示,在1.0%、0.5%以及0.1%(质量分数)下,随着目标成分含量逐渐减少,目标靶点显色逐渐变浅,代表杂交信号逐渐减弱,但目标靶点仍然正常显色,说明该方法对高粱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质量分数)。
[0105]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低密度膜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芯片表面固定有以下多个特异性核酸探针,所述探针序列如seq id no.3、seq id no.6、seq id no.9、seq id no.12、seq id no.15所示;其中,所述探针的5’端与6个c的氨基修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膜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包括:水稻成分探针、小麦成分探针、大豆成分探针、玉米成分探针、高粱成分探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膜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膜芯片中,还固定有序列如seq id no.16的阳性对照探针,探针的5’端与6个c的氨基修饰连接、3'端标记生物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膜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膜芯片的基质是表面经过戊二醛活化处理的尼龙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膜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固定方法:调整探针浓度,手动点样,分别固定于膜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膜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膜芯片的制备还包括:将固定好探针后的膜芯片静置、干燥;后去活化处理;加入去活化清洗液清洗;最后加入edta溶液,振荡,干燥,将制备的膜芯片置于杂交反应盒内,备用。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低密度膜芯片对食品中多种粮谷类过敏原成分同步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对待测样品提取其基因组dna;(2)使用经过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对样品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及产物变性;其中引物包括用于检测水稻过敏原成分的a引物对、用于检测小麦过敏原成分的b引物对、用于检测大豆过敏原成分的c引物对、用于检测玉米过敏原成分的d引物对,用于检测高粱过敏原成分的e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如下:a上游引物:tggtgaagattggtccgtgga下游引物:ctctgtagaggtgccttcgcb上游引物:tgatctggccacaaagcgatb下游引物:tgctgcatgatgatggaatgtc上游引物:cggaaaatgcagggaagctgc下游引物:cactaggcactagcactaccaad上游引物:tcgtttcccatctcttcctccd下游引物:actccgagaccctcagtcce上游引物:ccaacagacactcccaaccce下游引物:cgctgcaccgagaacaacta其中,下游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进行标记;(3)将上一步杂交产物与低密度膜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洗涤、酶孵育、显色;(4)根据膜芯片上是否显色、显色所对应的探针位置,确认食品中是否含有过敏原以及过敏原的种类;所述过敏原为水稻、小麦、大豆、高粱、玉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2)中,多重pcr反应体系的体积为25μl:multiplexpcrmix12.5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1μl;模板dna100ng左右;其余不足用灭菌双蒸水补齐;
反应循环参数为:37℃/10min;95℃/10min;95℃/30s,55℃/30s,72℃/15s,进行35个循环;72℃下10min充分延伸;保存:4℃;扩增反应结束后,95℃/5min对pcr产物进行变性处理。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3),包括(1)将多重pcr扩增产物与低密度膜芯片上进行杂交处理;(2)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与芯片进行杂交;(3)用碱性磷酸脂酶的反应底物对芯片进行处理和显色。10.适用于水稻、小麦、大豆、高粱、玉米五种过敏原成分同时检测的多重pcr引物对,所述多重pcr引物对中含有5对特异性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序列如下(5'-3'):a上游引物:tggtgaagattggtccgtgga下游引物:ctctgtagaggtgccttcgcb上游引物:tgatctggccacaaagcgatb下游引物:tgctgcatgatgatggaatgtc上游引物:cggaaaatgcagggaagctgc下游引物:cactaggcactagcactaccaad上游引物:tcgtttcccatctcttcctccd下游引物:actccgagaccctcagtcce上游引物:ccaacagacactcccaaccce下游引物:cgctgcaccgagaacaacta。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中多种粮谷类过敏原成分同步检测的低密度膜芯片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低密度膜芯片,针对水稻、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这5种常见粮谷类过敏原,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对和特异性的探针。本发明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基于多重PCR同时检测出同一食品中的多个过敏原,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时间,降低检测成本,具有极高的商业潜力。具有极高的商业潜力。具有极高的商业潜力。


技术研发人员:金萍 丁洪流 叶湖 陈英 金晓红 沈麒亮 方志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