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铁炉耐火砖内衬砌筑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7-15 阅读:11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工业炉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混铁炉耐火砖内衬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2.混铁炉是贮存铁水的热工设备,位于高炉和转炉之间,通过混铁炉贮存铁水,使铁水的供应与转炉的需要相平衡。混铁炉的形状为两段呈球面,侧面带有出铁口的卧式筒体,外面用钢板包覆,支在2-3个摇架上,通过弧形辊圈由基础来支撑。炉体由炉底、炉墙、出铁口、炉顶等部位组成。炉墙又分为前墙、后墙、两端墙和出铁口间墙;炉底分为罐底和出铁口底;炉顶分为混铁炉顶和出铁口顶。
3.混铁炉耐火内衬长期承受1300℃左右的铁水浸泡、冲刷,因此混铁炉耐火内衬应具有良好的耐浸润性,耐冲刷性和抗渣侵蚀性。以往混铁炉耐火内衬,包括全浇注料或耐火砖与浇注料结合的耐火内衬,都不太耐浸润、不太耐冲刷,导致生产不到一年就出现炉墙垮塌或被铁水浸润,严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抗冲刷性、便于检修,可以整体延长其耐火砖内衬使用寿命的混铁炉耐火砖内衬砌筑方法。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铁炉耐火砖内衬砌筑方法,包括混铁炉试运转合格、在水平零位锁死、测量放线、铺设绝热层、炉底永久层砌筑、炉底工作层砌筑、搭设操作平台、前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口底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沟嘴壳安装、更换拱脚板、端墙砌筑、出铁沟拱顶砌筑、支设拱顶拱胎、拱顶砌筑、拆除拱顶拱胎、嵌缝、拆除操作平台、清扫炉内垃圾、安装烘炉管、烘炉;其中,测量放线:混铁炉试运转合格、在水平零位锁死,切断电源;测量并把混铁炉的纵、横中心线及返平层线标记在炉壳上;炉底砌筑:炉底耐火内衬结构为两层厚1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板,三层粘土砖依次为厚度40mm、厚度65mm、厚度115mm,两层镁砖厚度为230mm;各砖层的砌筑方向与炉子纵中心线平行,由中间向四周方向砌筑,上下层的砖互相错缝砌筑;砌筑过程中用样板检查砌体的弧度,使辐射缝符合半径线的方向;先在炉底紧帖炉壳铺两层隔热板;然后平砌一层厚度40mm粘土砖,再平砌一层厚度65mm粘土砖,再侧砌一层厚度115mm粘土砖,粘土砖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端墙;最后以炉底纵向中心线为基准,向前后墙两侧立砌两层镁砖,厚度为460mm,每个砖缝不超过1mm;第一层镁砖与两端墙陶瓷纤维板相接,第二层镁砖砌筑时留出端墙的位置,炉底第二层镁砖砌成活底,与端墙要严密接触;炉底砌至返平层高度时,使前后墙和两端墙的相应砖层高度一致,保证前后墙与端墙能够顺利咬成一体;纵向方向每隔4块砖夹2片1mm硬纸板,横向每隔5列砖之间夹1片1mm硬纸板;砌筑完最后一层镁砖后用镁质火泥填
充砖缝;出铁口砌筑:出铁口底耐火内衬结构为两层厚1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板,一层粘土砖依次为厚度40mm;两层高铝砖,厚度65mm、厚度115mm,出铁口底部工作层采用两层铝碳化硅砖,厚度都为230mm;出铁口拱顶采用镁铝砖及粘土砖砌筑;砌筑前找好出铁口中心线,按设计尺寸和角度拉线,然后再开始铺砌保温板,粘土砖;铝碳化硅砖砌筑时先砌筑第1、2层的底,再起砌筑前墙;底和前墙穿插砌筑;出铁口底部工作层长边方向要垂直于出铁方向,出铁口拱顶里端用镁铝砖湿砌;出铁口肩墙采用大直型铝碳化硅砖和前墙交错砌筑成整体;出铁口肩墙砌筑在出铁口底的最下面两层砖上,出铁口底的工作层砖砌筑成活底,以便检修,并且该层底砖砌筑方向应垂直于铁水流动方向;出铁口肩墙左右1m范围内及出铁口底和墙不留膨胀缝;炉墙砌筑:前后炉墙耐火内衬结构为厚2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毡、厚115mm粘土砖、烧成镁砖、铝碳化硅砖。端墙耐火内衬结构厚2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毡、粘土砖、80mm膨胀缝填充镁砂、两层铝碳化硅碳砖,厚度460mm;前后墙,端墙与出铁口同时砌筑,砖层应一致,交角处咬砌成一体,上下层错缝砌筑;前后墙标高一致,避免砌筑拱顶时出现扭曲及三角缝;前后墙返平砖与端墙找平层在同一平面,使墙四角交错砌筑为整体;端墙为弧形墙,砌体以金属炉壳为导面;工作面应以样板随时检查砌体的弧度,使辐射缝符合半径线方向;端墙工作面的上下出台要符合规定的圆弧,端墙烧嘴和看火孔周围的工作层砖应紧靠炉壳砌筑;炉顶砌筑:混铁炉顶砌筑前检查拱脚板安装角度,检查合格后支设拱胎;拱胎上用高铝砖湿砌,从两端开始,向中间砌筑,加工砖合门,每环高铝砖留3块锁砖,高铝砖上再砌筑一层粘土砖,高铝砖采用高铝火泥砌筑,粘土砖采用粘土火泥砌筑,上下层竖缝错开,炉顶最上层靠炉壳钢板处,全部采用隔热填料填充,每砌筑3-4环拱顶后进行隔热填料填塞;在端墙与拱顶之间的缝隙用高铝浇注料填充密实;出铁口顶依次砌筑一层镁铝砖和一层粘土砖,然后用隔热料填充粘土砖与小拱炉壳之间的缝隙;与炉顶拱顶连接的部位采用加工砖的方式紧密连接;烘炉:烘炉时,炉内温度在200℃以下采用木材加热,烘炉20小时;当炉内温度上升到200℃以后,采用临时煤气燃烧加热,升温速度15℃/h,炉内温度上升到600℃时,保温24小时,然后采用炉内本身烧嘴进行加热,升温速度20℃/h,升温到1280℃后,保温24小时投产使用。
6.本方法采用镁砖、铝碳化硅砌筑混铁炉耐火内衬,其耐浸润性,耐冲刷性和抗渣侵蚀性强。前后墙与端墙、炉墙与炉底每层交叉咬砌,咬成一体,保证耐浸润性;出铁口两侧的肩墙采用大直型铝碳化硅砖和前墙交错砌筑成整体,提高抗冲刷性。另外,炉底工作层镁砖及出铁口最上层铝碳化硅砖砌成活底,便于检修。与现有方法相比,施工方便,节省时间,提高混铁炉耐火内衬耐浸润性、耐冲刷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7.图1为炉体结构示意图。
8.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9.(1-炉顶,2-后墙,3-返平层,4-炉底,5-出铁口,6-出铁口拱顶,7-端墙,8-前墙,9-出铁口肩墙)。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1.如图1所示,一种混铁炉耐火砖内衬砌筑方法,包括混铁炉试运转合格、在水平零位锁死、测量放线、铺设绝热层、炉底永久层砌筑、炉底工作层砌筑、搭设操作平台、前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口底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沟嘴壳安装、更换拱脚板、端墙砌筑、出铁沟拱顶砌筑、支设拱顶拱胎、拱顶砌筑、拆除拱顶拱胎、嵌缝、拆除操作平台、清扫炉内垃圾、安装烘炉管、烘炉;其中,测量放线:混铁炉试运转合格、在水平零位锁死,切断电源;测量并把混铁炉的纵、横中心线及返平层线标记在炉壳上;炉底砌筑:炉底耐火内衬结构为两层厚1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板,三层粘土砖依次为厚度40mm、厚度65mm、厚度115mm,两层镁砖厚度为230mm;各砖层的砌筑方向与炉子纵中心线平行,由中间向四周方向砌筑,上下层的砖互相错缝砌筑;砌筑过程中用样板检查砌体的弧度,使辐射缝符合半径线的方向;先在炉底紧帖炉壳铺两层隔热板;然后平砌一层厚度40mm粘土砖,再平砌一层厚度65mm粘土砖,再侧砌一层厚度115mm粘土砖,粘土砖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端墙;最后以炉底纵向中心线为基准,向前后墙两侧立砌两层镁砖,厚度为460mm,每个砖缝不超过1mm;第一层镁砖与两端墙陶瓷纤维板相接,第二层镁砖砌筑时留出端墙的位置,炉底第二层镁砖砌成活底,与端墙要严密接触;炉底砌至返平层高度时,使前后墙和两端墙的相应砖层高度一致,保证前后墙与端墙能够顺利咬成一体;纵向方向每隔4块砖夹2片1mm硬纸板,横向每隔5列砖之间夹1片1mm硬纸板;砌筑完最后一层镁砖后用镁质火泥填充砖缝;出铁口砌筑:出铁口底耐火内衬结构为两层厚1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板,一层粘土砖依次为厚度40mm;两层高铝砖,厚度65mm、厚度115mm,出铁口底部工作层采用两层铝碳化硅砖,厚度都为230mm;出铁口拱顶采用镁铝砖及粘土砖砌筑;砌筑前找好出铁口中心线,按设计尺寸和角度拉线,然后再开始铺砌保温板,粘土砖;铝碳化硅砖砌筑时先砌筑第1、2层的底,再起砌筑前墙;底和前墙穿插砌筑;出铁口底部工作层长边方向要垂直于出铁方向,出铁口拱顶里端用镁铝砖湿砌;出铁口肩墙采用大直型铝碳化硅砖和前墙交错砌筑成整体;出铁口肩墙砌筑在出铁口底的最下面两层砖上,出铁口底的工作层砖砌筑成活底,以便检修,并且该层底砖砌筑方向应垂直于铁水流动方向;出铁口肩墙左右1m范围内及出铁口底和墙不留膨胀缝;炉墙砌筑:前后炉墙耐火内衬结构为厚2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毡、厚115mm粘土砖、烧成镁砖、铝碳化硅砖。端墙耐火内衬结构厚2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毡、粘土砖、80mm膨胀缝填充镁砂、两层铝碳化硅碳砖,厚度460mm;前后墙,端墙与出铁口同时砌筑,砖层应一致,交角处咬砌成一体,上下层错缝砌筑;前后墙标高一致,避免砌筑拱顶时出现扭曲及三角缝;前后墙返平砖与端墙找平层在同一平面,使墙四角交错砌筑为整体;端墙为弧形墙,砌体以金属炉壳为导面;工作面应以样板随时检查砌体的弧度,使辐射缝符合半径线方向;端墙工
作面的上下出台要符合规定的圆弧,端墙烧嘴和看火孔周围的工作层砖应紧靠炉壳砌筑;炉顶砌筑:混铁炉顶砌筑前检查拱脚板安装角度,检查合格后支设拱胎;拱胎上用高铝砖湿砌,从两端开始,向中间砌筑,加工砖合门,每环高铝砖留3块锁砖,高铝砖上再砌筑一层粘土砖,高铝砖采用高铝火泥砌筑,粘土砖采用粘土火泥砌筑,上下层竖缝错开,炉顶最上层靠炉壳钢板处,全部采用隔热填料填充,每砌筑3-4环拱顶后进行隔热填料填塞;在端墙与拱顶之间的缝隙用高铝浇注料填充密实;出铁口顶依次砌筑一层镁铝砖和一层粘土砖,然后用隔热料填充粘土砖与小拱炉壳之间的缝隙;与炉顶拱顶连接的部位采用加工砖的方式紧密连接;烘炉:烘炉时,炉内温度在200℃以下采用木材加热,烘炉20小时;当炉内温度上升到200℃以后,采用临时煤气燃烧加热,升温速度15℃/h,炉内温度上升到600℃时,保温24小时,然后采用炉内本身烧嘴进行加热,升温速度20℃/h,升温到1280℃后,保温24小时投产使用。
12.本方法采用镁砖、铝碳化硅砌筑混铁炉耐火内衬耐浸润性,耐冲刷性和抗渣侵蚀性强。前后墙与端墙、炉墙与炉底每层交叉咬砌,咬成一体,保证耐浸润性;出铁口两侧的肩墙采用大直型铝碳化硅砖和前墙交错砌筑成整体,提高抗冲刷性。另外,炉底工作层镁砖及出铁口最上层铝碳化硅砖砌成活底,便于检修。与现有方法相比,施工方便,节省时间,提高混铁炉耐火内衬耐浸润性、耐冲刷性,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混铁炉耐火砖内衬砌筑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混铁炉试运转合格、在水平零位锁死、测量放线、铺设绝热层、炉底永久层砌筑、炉底工作层砌筑、搭设操作平台、前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口底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沟嘴壳安装、更换拱脚板、端墙砌筑、出铁沟拱顶砌筑、支设拱顶拱胎、拱顶砌筑、拆除拱顶拱胎、嵌缝、拆除操作平台、清扫炉内垃圾、安装烘炉管、烘炉;其中,测量放线:混铁炉试运转合格、在水平零位锁死,切断电源;测量并把混铁炉的纵、横中心线及返平层线标记在炉壳上;炉底砌筑:炉底耐火内衬结构为两层厚1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板,三层粘土砖依次为厚度40mm、厚度65mm、厚度115mm,两层镁砖厚度为230mm;各砖层的砌筑方向与炉子纵中心线平行,由中间向四周方向砌筑,上下层的砖互相错缝砌筑;砌筑过程中用样板检查砌体的弧度,使辐射缝符合半径线的方向;先在炉底紧帖炉壳铺两层隔热板;然后平砌一层厚度40mm粘土砖,再平砌一层厚度65mm粘土砖,再侧砌一层厚度115mm粘土砖,粘土砖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端墙;最后以炉底纵向中心线为基准,向前后墙两侧立砌两层镁砖,厚度为460mm,每个砖缝不超过1mm;第一层镁砖与两端墙陶瓷纤维板相接,第二层镁砖砌筑时留出端墙的位置,炉底第二层镁砖砌成活底,与端墙要严密接触;炉底砌至返平层高度时,使前后墙和两端墙的相应砖层高度一致,保证前后墙与端墙能够顺利咬成一体;纵向方向每隔4块砖夹2片1mm硬纸板,横向每隔5列砖之间夹1片1mm硬纸板;砌筑完最后一层镁砖后用镁质火泥填充砖缝;出铁口砌筑:出铁口底耐火内衬结构为两层厚1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板,一层粘土砖依次为厚度40mm;两层高铝砖,厚度65mm、厚度115mm,出铁口底部工作层采用两层铝碳化硅砖,厚度都为230mm;出铁口拱顶采用镁铝砖及粘土砖砌筑;砌筑前找好出铁口中心线,按设计尺寸和角度拉线,然后再开始铺砌保温板,粘土砖;铝碳化硅砖砌筑时先砌筑第1、2层的底,再起砌筑前墙;底和前墙穿插砌筑;出铁口底部工作层长边方向要垂直于出铁方向,出铁口拱顶里端用镁铝砖湿砌;出铁口肩墙采用大直型铝碳化硅砖和前墙交错砌筑成整体;出铁口肩墙砌筑在出铁口底的最下面两层砖上,出铁口底的工作层砖砌筑成活底,以便检修,并且该层底砖砌筑方向应垂直于铁水流动方向;出铁口肩墙左右1m范围内及出铁口底和墙不留膨胀缝;炉墙砌筑:前后炉墙耐火内衬结构为厚2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毡、厚115mm粘土砖、烧成镁砖、铝碳化硅砖;端墙耐火内衬结构厚20mm的隔热陶瓷纤维毡、粘土砖、80mm膨胀缝填充镁砂、两层铝碳化硅碳砖,厚度460mm;前后墙,端墙与出铁口同时砌筑,砖层应一致,交角处咬砌成一体,上下层错缝砌筑;前后墙标高一致,避免砌筑拱顶时出现扭曲及三角缝;前后墙返平砖与端墙找平层在同一平面,使墙四角交错砌筑为整体;端墙为弧形墙,砌体以金属炉壳为导面;工作面应以样板随时检查砌体的弧度,使辐射缝符合半径线方向;端墙工作面的上下出台要符合规定的圆弧,端墙烧嘴和看火孔周围的工作层砖应紧靠炉壳砌筑;炉顶砌筑:混铁炉顶砌筑前检查拱脚板安装角度,检查合格后支设拱胎;拱胎上用高铝砖湿砌,从两端开始,向中间砌筑,加工砖合门,每环高铝砖留3块锁砖,高铝砖上再砌筑一层粘土砖,
高铝砖采用高铝火泥砌筑,粘土砖采用粘土火泥砌筑,上下层竖缝错开,炉顶最上层靠炉壳钢板处,全部采用隔热填料填充,每砌筑3-4环拱顶后进行隔热填料填塞;在端墙与拱顶之间的缝隙用高铝浇注料填充密实;出铁口顶依次砌筑一层镁铝砖和一层粘土砖,然后用隔热料填充粘土砖与小拱炉壳之间的缝隙;与炉顶拱顶连接的部位采用加工砖的方式紧密连接;烘炉:烘炉时,炉内温度在200℃以下采用木材加热,烘炉20小时;当炉内温度上升到200℃以后,采用临时煤气燃烧加热,升温速度15℃/h,炉内温度上升到600℃时,保温24小时,然后采用炉内本身烧嘴进行加热,升温速度20℃/h,升温到1280℃后,保温24小时投产使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是一种混铁炉耐火砖内衬砌筑方法;包括混铁炉试运转合格、在水平零位锁死、测量放线、铺设绝热层、炉底永久层砌筑、炉底工作层砌筑、搭设操作平台、前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口底与墙工作层砌筑、出铁沟嘴壳安装、更换拱脚板、端墙砌筑、出铁沟拱顶砌筑、支设拱顶拱胎、拱顶砌筑、拆除拱顶拱胎、嵌缝、拆除操作平台、清扫炉内垃圾、安装烘炉管、烘炉。本方法采用镁砖、铝碳化硅砌筑混铁炉耐火内衬,其耐浸润性,耐冲刷性和抗渣侵蚀性强。前后墙与端墙、炉墙与炉底每层交叉咬砌,咬成一体,保证耐浸润性;出铁口两侧肩墙采用大直型铝碳化硅砖和前墙交错砌筑成整体,提高抗冲刷性。炉底工作层镁砖及出铁口最上层铝碳化硅砖砌成活底,便于检修。修。修。


技术研发人员:任社安 李志芬 雷智慧 王朝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