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6 阅读:93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和能源供给,电池装置的零排放作为新能源是首当其冲的选择。
3.但是,目前电池装置内的单体电池的防爆阀安全性较低。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防爆阀安全性较低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爆阀安全性较高的电池装置。
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7.箱体,包括底板;
8.单体电池,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和电池极柱,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极柱设于所述电池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防爆阀靠近所述电池极柱的边沿与所述电池极柱靠近所述防爆阀的边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与所述单体电池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
9.本公开的电池装置,一方面,防爆阀与底板相对设置,使得从防爆阀喷出的过热气体不会喷向相邻的单体电池,不会对相邻的单体电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防爆阀靠近所述电池极柱的边沿与所述电池极柱靠近所述防爆阀的边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与所述单体电池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使得防爆阀与电池极柱之间的距离足够,从防爆阀喷出的过热气体不会喷射至电池极柱,不会引发高压起火,保证安全性;而且,不会由于电池远离电池极柱的端部储气和强度不足存在异常爆开的风险。
1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1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公开电池装置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公开电池装置另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1中电池与固定结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电池与固定结构配合的中间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箱体;11、底板;12、保护盖;13、第一侧边框;14、第二侧边框;
19.2、单体电池;
20.21、电池外壳;211、大侧面;2111、凹陷部;212、小侧面;213、大面;214、防爆阀;
21.22、电芯;22a、第一电芯;22b、第二电芯;
22.23、电池极柱;231、第一电池极柱;232、第二电池极柱;
23.3、固定结构;31、第一固定框;32、第二固定框;
24.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26.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27.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9.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参照图1-图5所示,该电池装置可以包括箱体1以及单体电池2;箱体1可以包括底板11;单体电池2设于箱体1内,单体电池2可以包括电池外壳21和电池极柱23,电池外壳21上设置有防爆阀214,防爆阀214与底板11相对设置,电池极柱23设于电池外壳21的长度方向x的中部,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与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
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
30.本公开的电池装置,一方面,防爆阀214与底板11相对设置,使得从防爆阀214喷出的过热气体不会喷向相邻的单体电池2,不会对相邻的单体电池2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与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使得防爆阀214与电池极柱23之间的距离足够,从防爆阀214喷出的过热气体不会喷射至电池极柱23,不会引发高压起火,保证安全性;而且,不会由于单体电池2远离电池极柱的端部储气和强度不足存在异常爆开的风险。
31.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电池装置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因此,箱体1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具体地,箱体1可以包括底板11、保护盖12、两个第一侧边框13和两个第二侧边框14,底板11和保护盖12可以设置为矩形。在底板11的四周设置有两个第一侧边框13和两个第二侧边框14,两个第一侧边框13和两个第二侧边框14首尾连接形成矩形框,第一侧边框13沿长度方向x延伸,第二侧边框14沿宽度方向y延伸,在两个第一侧边框13和两个第二侧边框14的与底板11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保护盖12,使得保护盖12与底板11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框13和两个第二侧边框14连接于保护盖12与底板11之间。底板11、保护盖12、两个第一侧边框13和两个第二侧边框14围绕形成箱体1的容纳腔。
32.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底板11和保护盖12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侧边框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且围绕形成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使得箱体1形成为圆柱状、椭圆柱状、棱柱状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没有保护盖12,箱体1直接装配至汽车底盘,箱体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33.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箱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单体电池2,单体电池2可以包括电池外壳21、电芯22、第一电池极柱231以及第二电池极柱232等等。
34.参照图2和图3所示,单体电池2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因此,电池外壳21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具体地,电池外壳21可以包括两个端面和四个侧面;四个侧面两两相对设置;四个侧面依次首尾连接形成长方体的筒状。在四个侧面的一侧连接有一个端面,在四个侧面的相对另一侧连接有另一个端面。两个端面、四个侧面围绕形成容纳空间。
35.需要说明的是,四个侧面可以包括一对大侧面211和一对小侧面212,大侧面211的面积大于小侧面212的面积,两个端面的面积大于大侧面211的面积,因此,两个端面的面积最大,两个端面为电池外壳21的大面213。而且,一个大侧面211与底板11相对设置。
36.电池外壳21的材质可以铝、钢或其他金属和合金材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质,在此不一一说明。
37.需要说明的是,长度方向x可以为单体电池2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y可以为单体电池2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z可以为单体电池2的高度方向,长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z均与大面213平行,高度方向z与长度方向x垂直,宽度方向y与大面213垂直,使得宽度方向y与长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z均垂直。
38.单体电池2在长度方向x的长度较长,具体地,单体电池2在长度方向x的长度大于等于350毫米且小于等于1250毫米,例如,单体电池2在长度方向x的长度可以是380毫米、420毫米、480毫米、500毫米、530毫米、580毫米、600毫米、620毫米、660毫米、700毫米、730毫米、780毫米、800毫米、910毫米、970毫米、1000毫米、1020毫米、1080毫米、1100毫米、1130毫
米、1190毫米、1200毫米、1230毫米等等。
39.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较大,具体地,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大于等于150ah,例如,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可以是180ah、200ah、250ah、300ah等等。
40.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电池外壳2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电芯22,电芯22可以为卷绕式电芯或叠片式电芯,电芯22可以包括主体部,为了与长方体结构的电池外壳21配合,主体部也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主体部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当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时,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当然,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可以互换,即第一极片可以为负极片,第二极片可以为正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涂布有活性物质。将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形成的层叠结构卷绕即形成卷绕式电芯。下面以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片为例进行说明。
41.两个电芯22可以为第一电芯22a和第二电芯22b,第一电芯22a还可以包括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第一正极耳连接于第一电芯22a的主体部的第一极片,第一负极耳连接于第一电芯22a的主体部的第二极片。第二电芯22b可以包括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第二正极耳连接于第二电芯22b的主体部的第一极片,第二负极耳连接于第二电芯22b的主体部的第二极片。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没有涂布活性物质。
42.至少两个电芯22沿长度方向x排列于电池外壳21内,而且,至少两个电芯22的主体部在大面213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即至少两个电芯22的主体部并排设于大面213靠近容纳空间的一侧,而且,第一电芯22a的第一正极耳与第二电芯22b的第二正极耳相对设置,第一电芯22a的第一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b的第二负极耳相对设置;或者,第一电芯22a的第一正极耳与第二电芯22b的第二正极耳相对设置且连接,第一电芯22a的第一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b的第二负极耳相对设置且连接。
43.另外,在电池外壳21内可以设置三个或四个电芯22,设置三个电芯22的情况下,三个电芯22沿长度方向x排列于电池外壳21内,而且,三个电芯22的主体部在大面213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第三个电芯22为第三电芯,第三电芯可以与第一电芯22a并联连接,具体地,第一电芯22a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设置有极耳,第三电芯的正极耳和第一电芯22a的正极耳连接,第三电芯的负极耳和第一电芯22a的负极耳连接。当然,第三电芯可以与第二电芯22b并联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44.设置四个电芯22的情况下,四个电芯22沿长度方向x排列于电池外壳21内,而且,四个电芯22的主体部在大面213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第三个电芯22为第三电芯,第三电芯可以与第一电芯22a并联连接。第四个电芯22为第四电芯,第四电芯可以与第二电芯22b并联连接,具体地,第二电芯22b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设置有极耳,第四电芯的正极耳和第二电芯22b的正极耳连接,第四电芯的负极耳和第二电芯22b的负极耳连接。
45.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电池外壳21的一个大面213上设置有两个通孔,而且两个通孔位于大面213的中部。单体电池2还可以包括电池极柱23,电池极柱23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池极柱231和第二电池极柱232,第二电池极柱232的极性与第一电池极柱231的极性相反。第一电池极柱231贯穿大面213上的一个通孔伸出至电池外壳21外,使得第一电池极柱231位于电池外壳21的大面213的中部。第二电池极柱232贯穿大面213上的另一个通孔伸出至电池外壳21外,使得第二电池极柱232位于电池外壳21的大面213的中部。而且,第一电池极柱231位于第二电池极柱232靠近底板11的一侧,即第一电池极柱231相对于第二电
池极柱232更靠近底板11。
46.第一电池极柱231可以为单体电池2的正极柱,连接于第一电芯22a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二电芯22b的第二正极耳;同时,第二电池极柱232也可以是单体电池2的负极柱,连接于第一电芯22a的第一负极耳和第二电芯22b的第二负极耳。当然,也可以相反设置,即第一电池极柱231也可以是单体电池2的负极柱,连接于第一电芯22a的第一负极耳和第二电芯22b的第二负极耳;同时,第二电池极柱232可以为单体电池2的正极柱,连接于第一电芯22a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二电芯22b的第二正极耳。
47.需要说明的是,大面213的中部并不仅仅是大面213的正中位置,而是相对中间的位置;例如,可以将大面213沿长度方向x平均分成三部分,位于中间的一部分为大面213的中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分隔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使得第一电池极柱231以及第二电池极柱232的中心线可以但不限于与单体电池2的沿高度方向z延伸的中心线重合,第一电池极柱231以及第二电池极柱232可以设置在单体电池2的沿高度方向z延伸的中心线的一侧。
48.在电池外壳21上设置有防爆阀214,防爆阀214可以是设置在电池外壳21上的薄弱结构,在电芯22发生热失控后,高温气体、火星和高温固体颗粒物可以将电池外壳21上的防爆阀214冲破,从防爆阀214处喷出,避免单体电池2发生爆炸。
49.由于至少两个电芯22沿长度方向x排列于电池外壳21内,使得单体电池2在长度方向x的长度较长。防爆阀214的位置影响电池组整体的安全。如果将防爆阀214设置在电池外壳21长度方向x两端的小侧面212的话,位于远离防爆阀214一侧的电芯22发生热失控的话,过热气体传输路径过长,导致过热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导致单体电池2爆炸,引发安全事故。如果将防爆阀214设置在电池外壳21的大面213的话,由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2的大面213相互贴合,使得防爆阀214无法爆开,容易导致单体电池2爆炸,引发安全事故;即使防爆阀214能够爆开,过热气体会喷向相邻的单体电池2,对相邻的单体电池2产生影响。
50.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防爆阀214与底板11相对设置,具体地,防爆阀214设于电池外壳21的大侧面211,使得从防爆阀214喷出的过热气体不会喷向相邻的单体电池2,不会对相邻的单体电池2产生影响。
51.但是,如果防爆阀214设置在与底板11相对的大侧面211的中部的话,从防爆阀214喷出的过热气体会喷射至电池极柱23,特别是容易喷射至靠近底板11设置的第一电池极柱231,从而引发高压起火,导致安全事故。
52.因此,防爆阀214没有设置在与底板11相对的大侧面211的中部,而是防爆阀214与电池极柱23在长度方向x上间隔设置,具体地,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k1与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即防爆阀214与电池极柱23在长度方向x上的间隔k1与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例如,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k1与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可以是0.08mm/ah、0.1mm/ah、0.15mm/ah、0.2mm/ah、0.25mm/ah、0.3mm/ah、0.35mm/ah、0.4mm/ah、0.45mm/ah、0.5mm/ah、0.55mm/ah、0.6mm/ah、0.65mm/ah、0.7mm/ah、0.75mm/ah、0.8mm/ah、0.85mm/ah、0.9mm/ah、0.95mm/ah、1mm/ah、1.05mm/ah、1.1mm/ah、1.15mm/ah、1.2mm/ah、1.25mm/ah、1.3mm/ah、1.35mm/ah、1.4mm/ah、1.45mm/ah、1.5mm/ah、1.55mm/ah、1.6mm/ah、1.65mm/ah、1.7mm/ah、1.75mm/ah、1.8mm/ah、1.85mm/ah、1.9mm/ah、
1.95mm/ah等等。
53.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上述比值过小,使得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k1过小,即防爆阀214与电池极柱23在长度方向x上的间隔k1过小,从防爆阀214喷出的过热气体还是会喷射至电池极柱23,特别是容易喷射至靠近底板11设置的第一电池极柱231,从而引发高压起火,导致安全事故。如果上述比值过大,使得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k1过大,即防爆阀214与电池极柱23在长度方向x上的间隔k1过大,使得防爆阀214更靠近单体电池2的小侧面212,由于电池2远离电池极柱的端部储气和强度不足存在异常爆开的风险。当然,在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较大的情况下,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k1可以适当增加;在单体电池2的额定容量较小的情况下,防爆阀214靠近电池极柱23的边沿与电池极柱23靠近防爆阀214的边沿在长度方向x上的距离k1可以适当减小。
54.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图5所示,电池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结构3,固定结构3固定连接于电池极柱23,固定结构3与防爆阀214间隔设置。单体电池2在长度方向x的长度较长,而且在长度方向x的中部仅仅设置有两个电芯22的极耳,因此,单体电池2在长度方向x的中部的强度较弱,通过固定结构3可以增加单体电池2的强度;而且可以避免电池外壳21中部强度较弱而产生的异常爆开的风险。
55.具体而言,在设置有两个电池极柱23的情况下,设置有两个固定结构3,一个固定结构3与第一电池极柱231连接,另一个固定结构3与第二电池极柱232连接。固定结构3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框31以及第二固定框32;固定结构3与第一电池极柱231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固定框31设于电池外壳21靠近底板11的一面,即第一固定框31贴合于电池外壳21靠近底板11的大侧面211;固定结构3与第二电池极柱232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固定框31设于电池外壳21背离底板11的一面,即第一固定框31贴合于电池外壳21背离底板11的大侧面211。第一固定框31设置为框体结构,可以减小第一固定框31的重量。
56.第二固定框32连接于第一固定框31的中部,且卡合于电池极柱的外周,即第二固定框32卡合于第一电池极柱231的外周,或第二固定框32卡合于第二电池极柱232的外周。
57.由于在过热气体将电池外壳21上的防爆阀214冲破的过程中,电池外壳21必然会发生膨胀,膨胀程度越大,防爆阀214更容易被冲破;相反地,膨胀程度越小,防爆阀214更不容易被冲破,但是固定结构3对电池外壳21具有束缚作用,因此,固定结构3会妨碍防爆阀214的爆开。通过将固定结构3与防爆阀214间隔设置可以避免固定结构3妨碍防爆阀214的爆开。
58.固定结构3靠近防爆阀214的一面与防爆阀214靠近固定结构3的边沿之间的间距k2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0mm,例如,固定结构3靠近防爆阀214的一面与防爆阀214靠近固定结构3的边沿之间的间距k2可以是10mm、25mm、50mm、80mm、100mm、125mm、150mm、180mm、200mm、225mm、250mm、280mm等等。如果固定结构3与防爆阀214之间的间隔太小,使得固定结构3还是会对防爆阀214的爆开产生影响,在应该爆开的时候无法爆开,导致单体电池2内部过热而爆炸。如果固定结构3与防爆阀214之间的间隔太大,使得防爆阀214更靠近单体电池2的小侧面212,由于电池2远离电池极柱的端部储气和强度不足存在异常爆开的风险。
59.参照图2和图4所示,防爆阀21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于电池极柱23的
两侧,即两个防爆阀214以两个电池极柱23在高度方向z上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电池极柱23两侧的不同电芯22发生过热时,过热气体可以快速流动至防爆阀214,可以快速通过防爆阀214喷出,避免对同一电池外壳21内的其他电芯22产生影响,避免更多的电芯22发生过热。
60.另外,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防爆阀214的数量与电芯22的数量可以一致,例如,电芯22设置为两个,防爆阀214也设置为两个;电芯22设置为三个,防爆阀214也设置为三个;电芯22设置为四个,防爆阀214也设置为四个。
61.而且,防爆阀214一一对应地设于电芯22靠近底板11的一侧,即一个电芯22靠近底板11的一侧对应设置一个防爆阀214。
62.一般情况下,一个电芯22发生过热的可能性较大,如此设置,使得不同电芯22发生过热时,过热气体可以快速流动至防爆阀214,可以快速通过防爆阀214喷出,避免对同一电池外壳21内的其他电芯22产生影响,避免更多的电芯22发生过热。
63.进一步地,防爆阀214在底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与其相对的电芯22的长度方向x的中部在底板11上的正投影内,电芯22的中部在底板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要大于防爆阀214在底板1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使得防爆阀214与电芯22的中部相对设置,无论电芯22的那一部分发生过热,过热气体流动至防爆阀214的距离差距不会太大,保证过热气体可以快速喷出。
64.需要说明的是,电芯22的中部并不仅仅是电芯22的正中位置,而是相对中间的位置;例如,可以将电芯22沿长度方向x平均分成三部分,位于中间的一部分为电芯22的中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分隔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65.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示,在电池外壳21上设置有凹陷部2111,具体地,在电池外壳21靠近底板11的大侧面211上设置有凹陷部2111,凹陷部2111可以仅设置为一部分,并没有贯穿整个大侧面211。防爆阀214设于凹陷部2111,具体地,防爆阀214设于凹陷部2111的底面;如此设置,使得防爆阀214与底板11没有接触,即凹陷部2111为防爆阀214提供爆开空间,有利于防爆阀214快速爆开,使得过热气体快速排出,避免电池发生爆炸。
66.凹陷部2111的深度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30mm,例如,凹陷部2111的深度可以是5mm、8mm、10mm、13mm、15mm、17mm、20mm、22mm、25mm、28mm等等。
67.本技术中提及的“平行”、“垂直”,并不是完全平行、垂直,而是有一定的误差的;例如,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
°
且小于等于5
°
,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85
°
且小于等于95
°
,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垂直。
6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包括底板;单体电池,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和电池极柱,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极柱设于所述电池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防爆阀靠近所述电池极柱的边沿与所述电池极柱靠近所述防爆阀的边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与所述单体电池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电池极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防爆阀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靠近所述防爆阀的一面与所述防爆阀靠近所述固定结构的边沿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框,至少设于所述电池外壳靠近所述底板的一面;第二固定框,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中部,且卡合于所述电池极柱的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至少两个电芯,至少两个电芯沿长度方向排列于所述电池外壳内,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的极耳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极柱连接于所述极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电池极柱的两侧;或者,所述防爆阀的数量与所述电芯的数量一致,且所述防爆阀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电芯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与其相对的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内。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具有大面,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的主体部在所述大面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所述电池极柱设于所述大面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部。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凹陷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30mm。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包括箱体以及单体电池;箱体包括底板;单体电池设于箱体内,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和电池极柱,电池外壳上设置有防爆阀,防爆阀与底板相对设置,电池极柱设于电池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中部,防爆阀靠近电池极柱的边沿与电池极柱靠近防爆阀的边沿在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与单体电池的额定容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05mm/Ah且小于等于2mm/Ah。该电池装置从防爆阀喷出的过热气体不会喷向相邻的单体电池,不会对相邻的单体电池产生影响;而且从防爆阀喷出的过热气体不会喷射至电池极柱,不会引发高压起火,保证安全性。保证安全性。保证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3/7/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