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

未命名 07-16 阅读:12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板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


背景技术:

2.黑板擦是一种用于擦除黑板上粉笔印记的工具,在大部分学校中成为了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对于传统黑板擦而言,在使用黑板擦时,存在一定的缺陷,当黑板擦擦除粉笔灰时会出现粉笔灰飘散污染上课讲台,危害教师身体健康;此外,现有的黑板擦也存在擦除不干净存在残留的问题。因此,为满足教师的上课需求,减少粉笔灰对老师的危害,提高上课效率,保持良好的上课环境,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提高黑板擦的清洁性能。
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所述黑板擦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顶面设有接线盒以及扣合在接线盒上的盒盖,且壳体底面开设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由扣板水平分隔两层,且安装腔体上层设有至少一组电机座;所述扣板上与电机座下端对应设有风扇位孔;
6.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设于电机座内的驱动电机、设于驱动电机轴端的风扇以及卡接在风扇位孔内的防尘网;
7.储灰盒,所述储灰盒对应扣合在扣板下的安装腔体内,且储灰盒与外界空气连通;
8.擦拭海绵,所述擦拭海绵固定连接在所述储灰盒底端;
9.智能控制组件,所述智能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接线盒内的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蓄电池、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且壳体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吸尘按钮和数显屏。
10.优选的,所述储灰盒包括外盒和内盒,且内盒与外盒之间形成粉尘通道,所述粉尘通道底端通过沿着内盒四周设置的多个连接块与外盒内壁固定连接,且粉尘通道顶端设有向内盒翻转的u型导风槽。
11.优选的,所述储灰盒一端设有连通外盒和内盒的出灰端口;
12.所述壳体一端与出灰端口对应设有排灰口,且壳体前侧插接有封堵排灰口的粉尘挡板。
13.优选的,还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超声加湿模块和储水槽;
14.所述内盒和擦拭海绵中央设有安装位孔,所述超声加湿模块固定连接在安装位孔内;
15.所述储水槽固定设有扣板上的安装腔体内;所述储水槽底部设有与超声加湿模块连通的出水管,且储水槽通过进水管与壳体一侧设置的注水口连通;
16.所述注水口通过封堵塞进行封堵。
17.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控制超声加湿模块开启或停止的雾化按钮,且雾化按钮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18.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体两端对称设有两组电机座。
19.优选的,所述电机座顶端开设有通风过孔,且接线盒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布有通风格栅。
20.优选的,所述壳体一端的设有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充电端口。
21.优选的,所述壳体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有流纹形凹槽。
22.优选的,所述擦拭海绵底面为波浪结构。
2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24.1、本实用新型的黑板擦,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不仅可实现对黑板擦拭过程中粉尘的吸收存储,而且可通过对擦拭海绵打湿以提高对黑板印记的清理效果;
25.2、该黑板擦采用可充电蓄电池,可降低干电池使用,节省了电池开支和电池再回收的费用;
26.3、该黑板擦吸尘或打湿功能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适用性好,可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27.4、该黑板擦环保性好,可避免师生长时间的处于灰尘环境下,有利于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28.5、该黑板擦采用流线型外形,易于抓握,不易脱手,具有更加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黑板擦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黑板擦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2中壳体纵向剖视图;
32.图4为图2中储灰盒部分结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
34.100、黑板擦;
35.1、壳体;101、流纹形凹槽;102、接线盒;103、通风格栅;104、通风过孔;105、电机座;106、储水槽;107、出水管;108、进水管;109、安装腔体;110、注水口;111、排灰口;112、盒盖;
36.2、吸尘按钮;3、数显屏;4、雾化按钮;5、粉尘挡板;6、擦拭海绵;7、封堵塞;8、充电端口;
37.9、储灰盒;901、外盒;902、内盒;903、安装位孔;904、出灰端口;905、粉尘通道;906、u型导风槽;
38.10、超声加湿模块;11、扣板;12、防尘网;13、风扇;14、驱动电机;15、风扇位孔;16、电路板;17、控制芯片;18、蓄电池;19、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
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黑板擦100包括壳体1、吸尘组件、储灰盒9、擦拭海绵6和智能控制组件。壳体1顶面设有接线盒102以及扣合在接线盒上的盒盖112,壳体1底面开设有安装腔体109,安装腔体109由扣板11水平分隔两层,安装腔体109的上层设有至少一组电机座105,扣板11上与电机座下端对应设有风扇位孔1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机座105包括两组,对称设有安装腔体109两端。吸尘组件包括设于电机座105内的驱动电机14、设于驱动电机轴端的风扇13以及卡接在风扇位孔内的防尘网12,电机座105顶端开设有通风过孔104,且接线盒102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布有通风格栅103;吸尘组件工作时,驱动电机驱动风扇高速旋转,产生抽吸动力,抽吸的空气则通过通风过孔104排出,进而经由通风格栅103排出黑板擦100。
41.如图3-4所示,储灰盒9对应扣合在扣板11下的安装腔体109内,储灰盒9包括外盒901和内盒902,外盒901包括四边围挡且上下均为敞口结构,内盒902与外盒901之间形成粉尘通道905,粉尘通道905底端通过沿着内盒四周设置的多个连接块与外盒内壁固定连接,粉尘通道905顶端设有向内盒902翻转的u型导风槽906。工作时,在吸尘组件的抽吸作用下,含尘气流首先在粉尘通道905下端进入并通过u型导风槽906进入内盒902,而后含尘气流在防尘网12过滤下,粉尘留存在内盒902中,而过滤气流则通过通风过孔104和通风格栅103排出黑板擦100。
42.擦拭海绵6固定连接在储灰盒9底端,且擦拭海绵6可采用记忆海绵,具有良好的恢复性能。擦拭海绵6底面为波浪结构,可与黑板起到良好的擦拭效果。擦拭海绵的尺寸应当与内盒902底面尺寸一致,或稍小于内盒902底面尺寸,从而避开内盒与外盒之间的粉尘通道905的进风口,该种设置的粉尘通道结构,可在擦拭黑板的第一时间可高效的实现对擦拭粉尘的吸取,降低粉尘的逸散。
43.如图3-4所示,储灰盒9一端设有连通外盒901和内盒902的出灰端口904;壳体1一端与出灰端口904对应设有排灰口111,壳体前侧插接有封堵排灰口111的粉尘挡板5。当储灰盒9内灰尘集满,将粉尘挡板5自壳体1拔出,将储灰盒9向拔出粉尘挡板5一端倾斜,即可通过排灰口111和出灰端口904在将储灰盒内收集的粉尘排出;完成排灰后,将粉尘挡板5重新插入到壳体相应位置,使得储灰盒重新恢复存储状态。
44.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黑板擦100还包括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超声加湿模块10和储水槽106;储灰盒的内盒902和擦拭海绵6中央设有安装位孔903,超声加湿模块10固定连接在安装位孔903内。安装腔体109在扣板上方位于两组电机座105固定设有储水槽106,储水槽106底部设有出水管107,出水管107下端依次穿过扣板11、储灰盒9中央并与超声加湿模块10连通的,储水槽106通过进水管108与壳体1一侧设置的注水口110连通,注水口110通过封堵塞7进行封堵。壳体1上还设有控制超声加湿模块10开启或停止的雾化按钮4,且雾化按钮4与控制芯片17电性连接。工作时,通过雾化按钮4可控制超声加湿模块10的开启,雾化水存储在储水槽106内,可通过出水管107流入超声加湿模块10中并以雾化形成自擦拭海绵6中央排出,打湿擦拭海绵以便于擦拭海绵对黑板的清洁。其中,超声加湿模块10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雾化喷水功能。
45.如图2所示,黑板擦100还包括智能控制组件,智能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接线盒内的
电路板16和蓄电池18,电路板16上集成有控制芯片17,控制芯片17与蓄电池18、驱动电机14和超声加湿模块10电性连接,且壳体1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吸尘按钮2、雾化按钮4和数显屏3,吸尘按钮2、雾化按钮4可分别控制黑板擦100进行吸尘、雾化打湿等功能,数显屏可显示蓄电池电量;电路板16通过固定螺钉19固定连接在接线盒102内。在壳体1一端的设有蓄电池18电性连接的充电端口8,当数显屏显示电量不足时,可通过充电端口8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智能控制组件通过吸尘按钮2、雾化按钮4可分别控制风扇转速、超声加湿模块的喷雾大小。
46.如图1所示,壳体1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有流纹形凹槽101,黑板擦外形采用流线型,更适合被手掌心包裹;壳体1两侧设置的流纹形凹槽101便于使用者抓持,增大黑板擦的摩擦力在擦拭过程中不易掉落。
47.本实用新型的黑板擦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方法:
48.工作时,数显屏3显示电量可了解蓄电池18电量,如果蓄电池电量过低时,可将外接充电器插入充电口进行充电。储水槽106蓄水量可通过擦拭海绵湿润程度进行判断,如擦拭海绵湿润不足时,可将封堵塞7拔出并通过进水管108注入清水,进而完成黑板擦的日常维护。
49.当需要使用黑板擦时,按下吸尘按钮2、雾化按钮4,使得驱动电机14和超声加湿模块10工作,通过风扇13抽吸含尘空气沿着u型导风槽906进入储灰盒中并实现粉尘与空气分离。储水槽106中的清水通过出水管107输送给超声加湿模块10并润湿擦拭海绵6,进而实现对黑板白色粉笔印记消除的目的。
50.当储灰盒9收集满时,将粉尘挡板5拔出,将储灰盒9向拔出粉尘挡板一端倾斜,即可通过排灰口111和出灰端口904在将储灰盒内收集的粉尘排出。完成排灰后,将粉尘挡板5重新插入到壳体相应位置,使得储灰盒重新恢复存储状态。
51.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板擦(100)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面设有接线盒(102)以及扣合在接线盒上的盒盖(112),且壳体(1)底面开设有安装腔体(109),所述安装腔体(109)由扣板(11)水平分隔两层,且安装腔体(109)上层设有至少一组电机座(105);所述扣板(11)上与电机座下端对应设有风扇位孔(15);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设于电机座(105)内的驱动电机(14)、设于驱动电机轴端的风扇(13)以及卡接在风扇位孔内的防尘网(12);储灰盒(9),所述储灰盒(9)对应扣合在扣板(11)下的安装腔体(109)内,且储灰盒(9)与外界空气连通;擦拭海绵(6),所述擦拭海绵(6)固定连接在所述储灰盒(9)底端;智能控制组件,所述智能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接线盒内的电路板(16)和蓄电池(18),所述电路板(16)上集成有控制芯片(17),所述控制芯片(17)与蓄电池(18)、驱动电机(14)电性连接,且壳体(1)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的吸尘按钮(2)和数显屏(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盒(9)包括外盒(901)和内盒(902),且内盒(902)与外盒(901)之间形成粉尘通道(905),所述粉尘通道(905)底端通过沿着内盒四周设置的多个连接块与外盒内壁固定连接,且粉尘通道(905)顶端设有向内盒(902)翻转的u型导风槽(9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灰盒(9)一端设有连通外盒(901)和内盒(902)的出灰端口(904);所述壳体(1)一端与出灰端口(904)对应设有排灰口(111),且壳体前侧插接有封堵排灰口(111)的粉尘挡板(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超声加湿模块(10)和储水槽(106);所述内盒(902)和擦拭海绵(6)中央设有安装位孔(903),所述超声加湿模块(10)固定连接在安装位孔(903)内;所述储水槽(106)固定设有扣板上的安装腔体(109)内;所述储水槽(106)底部设有与超声加湿模块(10)连通的出水管(107),且储水槽(106)通过进水管(108)与壳体(1)一侧设置的注水口(110)连通;所述注水口(110)通过封堵塞(7)进行封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控制超声加湿模块(10)开启或停止的雾化按钮(4),且雾化按钮(4)与控制芯片(17)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109)两端对称设有两组电机座(10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105)顶端开设有通风过孔(104),且接线盒(102)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分布有通风格栅(10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端的设有蓄电池(18)电性连接的充电端口(8)。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有流纹形凹槽(1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海绵(6)底面为波浪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吸尘黑板擦,包括壳体、吸尘组件、储灰盒、擦拭海绵和智能控制组件;壳体顶面设有接线盒,壳体底面开设有安装腔体,安装腔体由扣板水平分隔两层,安装腔体上层设有至少一组电机座;扣板上对应设有风扇位孔;吸尘组件包括设于电机座内的驱动电机、设于驱动电机轴端的风扇以及卡接在风扇位孔内的防尘网;储灰盒扣合在扣板下的安装腔体内,擦拭海绵固定连接在所述储灰盒底端;智能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蓄电池,电路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蓄电池、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黑板擦,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不仅可实现对黑板擦拭过程中粉尘的吸收存储,而且可通过对擦拭海绵打湿以提高对黑板印记的清理效果。的清理效果。的清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顿亚鹏 蔡唐 王云涛 蒋文超 罗举 秦海雯 彭彪 黄青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3/7/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