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疲劳提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7 阅读:14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疲劳提醒系统。


背景技术:

2.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现有技术中有提供驾驶员疲劳提醒结构,通常是对驾驶员的面部状态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驾驶员面部状态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判断出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当驾驶员疲劳提醒结构做出了驾驶员正处于疲劳驾驶的判断结果时,则驾驶员疲劳提醒结构会对驾驶员进行报警提醒。一般的,目前使用的驾驶员疲劳提醒结构一般仅采用声音报警对驾驶员进行提醒。但是,在驾驶员处于疲劳、困顿的状态时,驾驶员的大脑听觉反应是迟钝的,因而声音报警提醒的效果不佳,有时候甚至无法对驾驶员起到报警作用而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疲劳提醒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驾驶员疲劳提醒结构一般仅采用声音报警对驾驶员进行提醒,但有时候声音报警提醒的效果不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疲劳提醒系统包括:
5.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汽车车厢内;
6.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安装于固定机构;
7.监控设备,监控设备安装于固定机构,监控设备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监控设备包括监控摄像模组,监控摄像模组设置为在固定机构固定安装于汽车车厢内时朝向驾驶员以对驾驶员进行拍摄,控制模块根据监控设备拍摄的驾驶员的图像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8.报警设备,报警设备包括报警喇叭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报警喇叭安装于固定机构,第一强化报警机构用于安装至汽车方向盘上,报警喇叭及第一强化报警机构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报警喇叭和/或第一强化报警机构用于在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
9.在一种实施例中,报警设备还包括第二强化报警机构,第二强化报警机构和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第二强化报警机构用于佩戴在驾驶员身上,第二强化报警机构用于在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
10.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强化报警机构和第二强化报警机构均为振动机构,第一强化报警机构和第二强化报警机构均用于发出振动报警行为;或者,第一强化报警机构为振动机构,第一强化报警机构用于发出振动报警行为,第二强化报警机构为脉冲电流刺激机构,第二强化报警机构用于对驾驶员进行脉冲电流刺激的报警行为。
11.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强化报警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强化报警机构间隔布置在汽车方向盘上。
12.在一种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强化报警机构包括装配壳体、振动结构和两个魔术粘带,振动结构安装于装配壳体的内腔中,振动结构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两个魔术粘带分别设置于装配壳体的两端,两个魔术粘带用于将装配壳体绑缚在汽车方向盘上。
13.在一种实施例中,疲劳提醒系统还包括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在监控设备的外壁上,防护结构设有弹性形变材料制成的防护层。
14.在一种实施例中,防护结构还设有安装凸块,监控设备的壳体的外壁设有安装滑槽,安装凸块可拆卸地卡嵌于安装滑槽中。
15.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凸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型凸块,安装滑槽为与燕尾型凸块相适配的燕尾槽。
16.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固定顶板、固定架、旋钮、螺杆和锁紧板,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固定顶板的一侧,旋钮转动安装于固定架的另一端,螺杆的一端和旋钮固定连接且螺杆位于固定架中,锁紧板滑动设置于固定架,锁紧板开设有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监控设备安装于固定顶板背离固定架的一侧。
17.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固定连接于固定顶板背离固定架的一侧,监控设备安装于固定座。
18.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疲劳提醒系统,使用监控设备中的监控摄像模组对驾驶员进行拍摄,通过控制模块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当驾驶人员处于疲劳状态时,控制模块控制报警设备来对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疲劳提醒系统利用第一强化报警系统辅助报警喇叭实现强化报警效果,从而提高该疲劳提醒系统的警醒效果,使得驾驶员从疲劳、困顿的状态中得到警醒,从而继续保持头脑清醒,以使得驾驶员能够继续将车开到下一个能够停车休息的地方来休息,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疲劳提醒系统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疲劳提醒系统中监控设备和防护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疲劳提醒系统中固定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疲劳提醒系统中第一强化报警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6.1、固定座;
27.2、监控设备;21、监控摄像模组;22、壳体;221、安装滑槽;
28.3、报警喇叭;
29.4、防护结构;402、安装凸块;403、防护层;
30.5、固定机构;501、固定顶板;502、固定架;503、旋钮;504、螺杆;505、锁紧板;
31.6、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01、电连接线缆;602、装配壳体;603、魔术粘带;604、振动结构;
32.7、第二强化报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疲劳提醒系统被装配完成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疲劳提醒系统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疲劳提醒系统应用安装于汽车车厢内,例如安装在主驾驶前方的遮阳板、车厢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中间位置的后视镜的安装架或仪表盘上方,利用该疲劳提醒系统对驾驶人员的疲劳状态进行判断,并在检测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进行提醒,使得驾驶员从疲劳、困顿的状态中得到警醒,从而继续保持头脑清醒。
38.如图1至图4所示,该疲劳提醒系统包括固定机构5、控制模块(未图示)、监控设备2与报警设备。以上各部件组合成型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疲劳提醒系统。具体的,固定机构5用于将疲劳提醒系统可拆卸地安装于汽车车厢内。控制模块安装于固定机构5中。监控设备安装在固定机构5中,监控设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可选通过物理电路连接也可以通过电信号相连),监控设备2包括监控摄像模组21,监控摄像模组21设置为在固定机构5固定安装与汽车车厢内时朝向驾驶员以对驾驶员进行拍摄,控制模块根据监控设备2拍摄的驾驶员的图像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优选地,当车速大于40公里每小时时,控制模块控制监控设备2开启,并通过驾驶人员的肢体动作(例如捂眼睛)以及面部表情(例如眯眼、打
哈欠)等来判断驾驶人员的疲劳程度;控制模块还可以通过灰度值的范围来判断当前是白天或者黑夜,对驾驶人员的疲劳程度有不同的判断。
39.报警设备包括报警喇叭3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报警喇叭3安装与固定机构5上,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用于安装至汽车方向盘上,报警喇叭3及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可选通过物理电路连接也可以通过电信号相连),报警喇叭3和/或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用于在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优选地,报警喇叭3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同时启动,根据驾驶员不同的疲劳程度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醒。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间隔布置在汽车方向盘上。
40.进一步地,当车速大于40公里每小时时,控制模块控制疲劳提醒系统开启,疲劳提醒系统通过监控设备2对驾驶员进行图像采集,控制模块通过处理图像来判断驾驶人员的疲劳程度。控制模块处理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判断驾驶员的眼睛睁开大小以及眨眼频率,目光是否游离、涣散;面部表情是否打哈欠;以及手部动作中,是否经常双手离开方向盘进行放松或者捂眼等动作。通过以上处理方式,该疲劳提醒系统将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分为三个不同的疲劳程度,分别为轻度疲劳、中度疲劳以及重度疲劳,三种不同的疲劳程度有着不同的警告方式。
41.另外,报警喇叭3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也可以是根据控制模块判断的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的程度来进行分段提醒。例如:当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轻微疲劳状态时则仅有报警喇叭3发出声音报警;当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中度疲劳状态时则报警喇叭3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同时进行发出报警提示,且此时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的报警强度较弱,只需对报警喇叭3进行辅助增强报警提示效果即可;当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重度疲劳状态时则报警喇叭3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同时进行发出报警提示,且此时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的报警强度比较强烈,执行对驾驶员的强烈刺激。
4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疲劳提醒系统还包含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也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可选通过物理电路连接也可以通过电信号相连),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用于佩戴在驾驶员身上,优选地与驾驶员有直接的皮肤接触,其形式可为护颈枕、头部靠枕以及手环等。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用于在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与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配合运行。
43.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与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有多种不同形式。可选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和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均为振动机构,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和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均用于发出振动报警行为。或者,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为振动机构,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用于发出振动报警行为,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为脉冲电流刺激机构,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用于对驾驶员进行脉冲电流刺激的报警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脉冲电流刺激既能够起到刺激提醒的功能,而且对驾驶员的身体是无害的,甚至有助于对驾驶员进行脉冲电流刺激按摩、提神。进一步的,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还可以为振动机构与闪光警示机构结合的形式,其闪光机构与振动机构共同间隔布置在汽车方向盘上,闪光机构的颜色不宜使用强力白光,这样在夜间会影响驾驶人员的驾驶状态,危害驾驶人员的安全,闪光机构优选地选择红色等具有警醒作用的颜色,且其亮度不宜过高。
44.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与报警喇叭3共同工作,用于轻度疲劳以及中度疲劳的提醒,不同程度的疲劳其震动力度频率以及闪光频率不同。当重度疲劳时,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与报警喇叭3共同作用,因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与驾驶员有直接接触,固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不论是振动机构还是释放脉冲电流刺激驾驶人员,其报警效果均优于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当然,报警喇叭3、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及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的协同工作方式还可以是:不论驾驶员处于何种疲劳程度,只需控制模块检测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则报警喇叭3、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及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三者便同时执行报警提示工作。
45.如图4所示,各个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均包括装配壳体602、振动结构604与两个魔术粘带603。振动结构604安装于装配壳体602的内腔中,振动结构604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两个魔术粘带603分别设置于装配壳体602的两端,两个魔术粘带603用于将装配壳体602绑缚在汽车方向盘上。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还可选地包括电连接线缆601,当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与控制模块选择物理电缆连接时,即可加入电连接线缆601。电连接线缆601的一端与振动结构604相连,另一端与控制模块相连,电连接线缆601可以同时传递电信号与电能。
4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疲劳提醒系统还包含防护结构4,防护结构4可拆卸地连接在监控设备2的外壁上,防护结构4设有弹性形变材料制成的防护层403。防护层403用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追尾、磕碰等情况发生时,以及疲劳提醒系统从车辆固定位置脱落时,保护疲劳提醒系统与驾驶员,防止坚硬的设备外壳对驾驶人员造成砸伤等二次伤害。防护结构4中还设有安装凸块402,监控设备2的壳体22的外壁设有安装滑槽221,安装凸块402可拆卸地卡嵌于安装滑槽221中。安装凸块402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燕尾形凸块,安装滑槽221为与燕尾型凸块相适配的燕尾槽。
47.如图3所示,固定机构5还包括固定顶板501、固定架502、旋钮503、螺杆504和锁紧板505,固定架50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固定顶板501的一侧,旋钮503转动安装与固定架502的另一端,螺杆504的一端和旋钮503固定连接并且螺杆位于固定架502中,锁紧板505滑动设置于固定架502,锁紧板505开设有与螺杆504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监控设备2安装于固定顶板501背离固定架502的一侧。固定机构5中还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固定连接于固定顶板501背离固定架502的一侧,监控设备2安装于固定座1。
48.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疲劳提醒系统,通过监控设备2与控制模块配合分析工作,对驾驶员不同的疲劳程度进行多种类有效的提醒,防止驾驶员在疲劳过程中因大脑听觉反应迟钝,导致声音报警效果不佳甚至无法起到报警作用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疲劳提醒系统,通过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与报警喇叭3配合提高该疲劳提醒系统的警醒效果,使得驾驶员从疲劳、困顿的状态中得到警醒,从而继续保持头脑清醒,以使得驾驶员能够继续将车开到下一个能够停车休息的地方来休息,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4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疲劳提醒系统,包括: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汽车车厢内;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5);监控设备(2),所述监控设备(2)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5),所述监控设备和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监控设备(2)包括监控摄像模组(21),所述监控摄像模组(21)设置为在所述固定机构(5)固定安装于汽车车厢内时朝向驾驶员以对驾驶员进行拍摄,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监控设备(2)拍摄的驾驶员的图像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疲劳提醒系统还包括:报警设备,所述报警设备包括报警喇叭(3)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所述报警喇叭(3)安装于所述固定机构(5),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用于安装至汽车方向盘上,所述报警喇叭(3)及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喇叭(3)和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设备还包括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所述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和所述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用于佩戴在驾驶员身上,所述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和所述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均为振动机构,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和所述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均用于发出振动报警行为;或者,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为振动机构,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用于发出振动报警行为,所述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为脉冲电流刺激机构,所述第二强化报警机构(7)用于对驾驶员进行脉冲电流刺激的报警行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间隔布置在汽车方向盘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强化报警机构(6)包括装配壳体(602)、振动结构(604)和两个魔术粘带(603),所述振动结构(604)安装于所述装配壳体(602)的内腔中,所述振动结构(604)和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两个魔术粘带(603)分别设置于所述装配壳体(602)的两端,所述两个魔术粘带(603)用于将所述装配壳体(602)绑缚在汽车方向盘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疲劳提醒系统还包括防护结构(4),所述防护结构(4)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监控设备(2)的外壁上,所述防护结构(4)设有弹性形变材料制成的防护层(4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4)还设有安装凸块(402),所述监控设备(2)的壳体(22)的外壁设有安装滑槽(221),所述安装凸块(402)可拆卸地卡嵌于所述安装滑槽(221)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块(402)的横截面形状为燕尾型凸块,所述安装滑槽(221)为与所述燕尾型
凸块相适配的燕尾槽。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顶板(501)、固定架(502)、旋钮(503)、螺杆(504)和锁紧板(505),所述固定架(50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顶板(501)的一侧,所述旋钮(503)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502)的另一端,所述螺杆(504)的一端和所述旋钮(503)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杆(504)位于所述固定架(502)中,所述锁紧板(505)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502),所述锁紧板(505)开设有与所述螺杆(504)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监控设备(2)安装于所述固定顶板(501)背离所述固定架(502)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疲劳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还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板(501)背离所述固定架(502)的一侧,所述监控设备(2)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疲劳提醒系统,包括:固定机构、控制模块、监控设备与报警设备。固定机构用于将疲劳提醒系统安装于汽车车厢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疲劳提醒系统并判断驾驶人员的疲劳程度;监控设备用于拍摄驾驶员图像;报警设备用于在控制模块判断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相应的报警行为,其中报警设备通过报警喇叭和第一强化报警机构来加强对驾驶员进行报警提示。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在一般情况下,疲劳提醒结构仅采用声音报警对驾驶员进行提醒,但单一的声音报警提醒的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的声音报警提醒的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的声音报警提醒的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蒋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3/6/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