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机制造业:如何在大浪淘沙中获取一席地

资讯 12-20 阅读:374 评论:0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诸多挑战,而转型升级是其必然选择。民机制造业如何调整自身,实现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型制造向客户价值为核心的服务型制造转变,已经成为中国民机制造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中国大型民机产业需加快实施体制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借助智能制造,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实现民机产业升级,使我国大型民机产业未来能够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本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国家在金融危机后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在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下,我国政府为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在《中国制造2025》中,航空装备制造被列入了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然而,仅在单通道民机领域,空客A320neo、波音737MAX和中国商飞C919均属“同质化”产品。如何在此环境下发展我国的航空装备制造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全球民机市场竞争激烈】

  2010-2020年期间,在全球大型民机市场,波音、空客装配新型发动机的737MAX和A320neo,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等单通道干线飞机将相继投入市场。而双通道远程宽体客机中,波音787“梦幻客机”、空客A350-900已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投入运营。未来,波音更改设计的777X、空客换发的A330neo、A350XWB系列的延长机型A350-1000等也将在2020年前陆续交付客户。波音、空客即将进入市场的737MAX、A320neo、777X都是在原有已成功运营的机型上进行改进或换发的机型,且737MAX与A320neo、C919,777X、787与A350XWB在载客量、航程等技术指标上比较接近。一系列同质化的民机产品先后投入市场,将加剧全球民机市场的竞争。

  【新材料和工艺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民机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新材料和工艺技术在民机产业中广泛应用。复合材料(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大型民机机体结构上的大量应用是现代大型民机的显著特点之一,复合材料用量占机体结构重量的百分比从空客A380的22%到波音787的50%,再到空客A350XWB的52%。近年来,随着金属直接增材制造技术的成熟度逐渐提高,特别是金属直接增材制造装备的商用化,采用金属直接增材制造技术进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成形制造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发动机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新型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和“数字工厂”等先进制造技术将在领先的航宇企业中推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深】

  近年来,随着德国工业4.0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概念被提出,各发达国家均把智能制造作为促进本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航空工业处于制造业的尖端,全新的航空工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制造系统、制造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其主要特征和主要途径是加工过程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以及整个制造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在此形势下,传统的航空制造企业组织模式与制造方法已难以满足航空工业发展的需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世界先进航空制造企业在实施新的战略规划时,高度重视智能工厂的建设,认为智能制造代表着未来航空工业制造技术和制造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供应链系统成为竞争主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型民机制造商的竞争日益激烈。为缩短产品生命周期,面对需求多样化的市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进服务,飞机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逐渐从“主机与配套”模式演变成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供应商与主制造商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主制造商不再是传统的产品制造商,而是“大规模供应链的集成商”,供应商则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产品的联合设计、研制中,成为资源互补、风险共担、集成合作、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随着供应商能力的提升,全球民机产业集中度达到新的高度。民机产业中,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成以主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的竞争,全球协同和供应链管控能力逐渐成为民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服务贯穿全寿命周期】

  在传统民机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中,服务业务属于价值链的下游,“服务”是产品的附属品,企业对服务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随着民机行业对产品支持及售后服务的重视,民机企业对飞机服务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客户服务不仅仅包括飞机交付后的运营、修理、改装、退役等支持工作,还涉及产品调研阶段、分析阶段、预发展阶段、工程发展阶段、批产与交付阶段、运营阶段全寿命周期内的各项服务。

  【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识】

  节能减排已在全球航空业内达成共识,世界上很多航空企业已经在履行其社会责任,关注环保。据统计,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量占全球总排量的18%。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正在积极呼吁引导全球航空公司及政府通过投资新技术、制定更多节能措施、基础措施和积极的经济措施来实现环保运营。且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全球航空公司、机场、空中航行服务供应商和制造商齐声呼吁,通过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来减少航空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一致承诺:到2020年,年均燃效提高1.5%;从2020年开始,稳定碳排放,达到碳中和增长;到2050年,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净减少50%。欧盟提出,自2012年起,全球所有进出欧盟及运营欧盟内部航线的航空公司,都将为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付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