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7-20
阅读:113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风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回流式风洞是一种首尾相接具有封闭回路的风洞,气流在风洞中循环回流,能够节省能量且不受外界干扰。拐角段是回流式风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入口筒体、出口筒体、椭圆环、导流片等组成,风洞运行过程中气流通过导流片可以实现90
°
转向。
3.回流式风洞导流片安装在椭圆环内,下端插在导套内,导套焊接在椭圆环内壁上,上端直接焊接在椭圆环内壁上,相邻导流片之间焊接有导流片连接板。现有的导流片安装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导流片、导套、导流片连接板安装在椭圆环内,然后将椭圆环和入口筒体、出口筒体进行组装、焊接,最后将拐角段整体吊装上位;二是将导流片、导套、导流片连接板安装在椭圆环内,然后将椭圆环吊装上位,最后将入口筒体和出口筒体分别吊装上位。
4.现有两种安装方法中,导流片安装在椭圆环内时可以保证安装角度,但是入口筒体、出口筒体与椭圆环、拐角段前、后部段焊接时的收缩和变形会使椭圆环发生移位,导致导流片安装角度发生偏差。回流式风洞导流片安装角度存在偏差,气流在90
°
转向时会产生激波,降低风洞压缩机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风洞导流片的安装精度较低的问题。
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将各个导流片依次插入到导套内并固定在椭圆环内;
9.s2,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片的上端的外壁面之间点焊两个相间隔的第一固定钢块,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钢块点焊于所述椭圆环的内壁面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套的外壁面之间点焊两个第二固定钢块,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钢块点焊于所述椭圆环的内壁面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片之间点焊多组相间隔的固定钢条;
10.s3,将固定有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的所述椭圆环吊装上位,然后分别吊装入口筒体和出口筒体,完成所述入口筒体、所述出口筒体与所述椭圆环之间的焊接,再完成所述入口筒体与拐角段前段之间的焊接、所述出口筒体与所述拐角段后段之间的焊接;
11.s4,画出所述导流片的上端外壁轮廓线在所述椭圆环内壁上的第一投影线,画出所述导套的外壁轮廓线在所述椭圆环内壁上的第二投影线;
12.s5,拆除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钢块、所述第二固定钢块和所述固定钢条,使用机械千斤顶顶压移动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套以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使用机械千斤顶顶压移动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的上端以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最后将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
套、所述导流片分别与所述椭圆环进行点焊固定;重复上述步骤由外至内的依次拆除所述拐角段上的其他位置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钢块、所述第二固定钢块和所述固定钢条,直至所有所述导套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并与所述椭圆环依次点焊固定、所有所述导流片的上端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并与所述椭圆环点焊固定;
13.s6,安装导流片连接板,完成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与所述椭圆环之间的焊接,最后完成所述导流片连接板与所述导流片之间的焊接。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多组所述固定钢条沿着所述导流片的母线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每组所述固定钢条均为两个,每个所述固定钢条均处于垂直于所述导流片的母线所在的平面上。
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s4中,采用激光跟踪仪建立回流式风洞的笛卡尔坐标系,利用回流式风洞的三维模型计算出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的多点的坐标值,使用所述激光跟踪仪的智能探头确定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的多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最后画出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
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s5中,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均靠近回流式风洞整个回路的外部,且所述拐角段最内端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均靠近所述回流式风洞整个回路的内部;沿着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到最内端处的所述导流片的顺序逐个调整所述导流片的位置,以使所述导套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所述导流片的上端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
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s5中,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焊点焊所述固定钢条,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所述导流片连接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其在拐角段吊装上位并完成入口筒体、出口筒体与椭圆环、拐角段前、后部段的合拢缝焊接后,最后安装导流片、导流片连接板,其解决了合拢焊缝焊接时的收缩变形并能够降低已安装导流片的安装精度的难题,提高了风洞压缩机的功效,节约了成本。同时,该方法通过采用第一固定钢块、第二固定钢块、固定钢条将导流片临时固定在椭圆环内进行整体吊装上位,从而避免了入口筒体、出口筒体与椭圆环焊接后再单独吊装的问题,进而降低了导流片的安装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
20.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椭圆环与导流片、导套的连接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片、导套固定在椭圆环内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片安装第一过程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片安装第二过程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片安装第三过程示意图。
26.图标:1-椭圆环;2-导流片;3-导套;4-导流片连接板;5-第二固定钢块;6-固定钢
条;7-入口筒体;8-出口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
35.请参照图1,多个导流片2平行间隔地安装在椭圆环1内,每个导流片2的下端均插在椭圆环1的内壁底部上的导套3内,多个导套3分别平行间隔的焊接在椭圆环1内壁上,每个导流片2的上端直接焊接在椭圆环1的内壁顶部上,且相邻的两个导流片2之间焊接有导流片连接板4。
36.如图2所示,将导流片2插入到导套3内并临时固定在椭圆环1内,在相邻的两个导流片2的上端外壁面与椭圆环1的内壁面之间点焊两个第一固定钢块,在相邻的两个导套3的外壁面与椭圆环1的内壁面之间点焊两个第二固定钢块5,且在相邻的导流片2之间采用
钨极气体保护焊点焊多组固定钢条6;同时,多组固定钢条6沿着导流片2的母线方向间隔布置,且每组固定钢条6共两个并处于垂直于导流片2的母线的平面上。
37.如图3所示,将固定有导流片2、导套3的椭圆环1吊装上位,然后分别吊装入口筒体7和出口筒体8,完成入口筒体7、出口筒体8与椭圆环1的焊接,完成入口筒体7与拐角段前部段之间的焊接,完成出口筒体8与拐角段后部段之间的焊接。
38.如图4所示,采用激光跟踪仪建立回流式风洞的笛卡尔坐标系,利用回流式风洞的三维模型分别计算出导流片2上端外壁轮廓线在椭圆环1内壁上的第一投影线和导套3外壁轮廓线在椭圆环1内壁上的第二投影线的多点的坐标值,使用激光跟踪仪的智能探头确定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的多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最后画出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
39.如图4所示,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流片2、导套3靠近回流式风洞整个回路的外部,拐角段最内端处的导流片2、导套3靠近回流式风洞整个回路的内部。先拆除处于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流片2、导套3的第一固定钢块、第二固定钢块5以及固定钢条6,使用机械千斤顶顶压移动处于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套3,以使得其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使用机械千斤顶顶压移动处于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流片2的上端,以使得其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最后将处于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套3、导流片2与椭圆环1点焊固定。顺着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流片2到最内端处的导流片2的顺序依次拆除,重复上述步骤,逐个调整导流片2的位置使导套3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并使导流片2的上端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直至所有导套3分别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并与椭圆环1点焊固定,导流片2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并与椭圆环1点焊固定。
40.如图5所示,安装导流片连接板4,然后完成导流片2、导套3与椭圆环1的焊接,最后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焊完成导流片连接板4与导流片2的焊接。
41.综上可知,该方法开发了一种将拐角段吊装上位并完成所有合拢缝焊接后再安装导流片2的技术,解决了合拢焊缝焊接时的收缩变形降低已安装导流片的安装精度的难题,提高了风洞压缩机的功效,节约了成本。同时,其采用了一种将导流片2临时固定在椭圆环1内进行整体吊装上位再精准安装的工艺,解决了拐角段吊装上位后单独吊装导流片2难度大、效率低的难题,进而降低了导流片2的安装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省时省力。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各个导流片依次插入到导套内并固定在椭圆环内;s2,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片的上端的外壁面之间点焊两个相间隔的第一固定钢块,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钢块点焊于所述椭圆环的内壁面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套的外壁面之间点焊两个第二固定钢块,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钢块点焊于所述椭圆环的内壁面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片之间点焊多组相间隔的固定钢条;s3,将固定有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的所述椭圆环吊装上位,然后分别吊装入口筒体和出口筒体,完成所述入口筒体、所述出口筒体与所述椭圆环之间的焊接,再完成所述入口筒体与拐角段前段之间的焊接、所述出口筒体与所述拐角段后段之间的焊接;s4,画出所述导流片的上端外壁轮廓线在所述椭圆环内壁上的第一投影线,画出所述导套的外壁轮廓线在所述椭圆环内壁上的第二投影线;s5,拆除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钢块、所述第二固定钢块和所述固定钢条,使用机械千斤顶顶压移动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套以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使用机械千斤顶顶压移动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的上端以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最后将处于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套、所述导流片分别与所述椭圆环进行点焊固定;重复上述步骤由外至内的依次拆除所述拐角段上的其他位置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钢块、所述第二固定钢块和所述固定钢条,直至所有所述导套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并与所述椭圆环依次点焊固定、所有所述导流片的上端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并与所述椭圆环点焊固定;s6,安装导流片连接板,完成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与所述椭圆环之间的焊接,最后完成所述导流片连接板与所述导流片之间的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多组所述固定钢条沿着所述导流片的母线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每组所述固定钢条均为两个,每个所述固定钢条均处于垂直于所述导流片的母线所在的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采用激光跟踪仪建立回流式风洞的笛卡尔坐标系,利用回流式风洞的三维模型计算出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的多点的坐标值,使用所述激光跟踪仪的智能探头确定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的多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最后画出第一投影线、第二投影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均靠近回流式风洞整个回路的外部,且所述拐角段最内端处的所述导流片、所述导套均靠近所述回流式风洞整个回路的内部;沿着所述拐角段最外端处的所述导流片到最内端处的所述导流片的顺序逐个调整所述导流片的位置,以使所述导套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所述导流片的上端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焊点焊所述固定钢条,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所述导流片连接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流式风洞导流片的安装方法,包括在相邻导流片上端的外壁面点焊两个第一固定钢块;在相邻导套的外壁面点焊两个第二固定钢块;在相邻导流片点焊多组相间隔的固定钢条;完成入口筒体、出口筒体与椭圆环的焊接,完成入口筒体与拐角段前段的焊接、出口筒体与拐角段后段的焊接;画出导流片的上端外壁轮廓线在椭圆环内壁上的第一投影线,画出导套的外壁轮廓线在椭圆环内壁上的第二投影线;移动处于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套以与第二投影线相重合,移动处于拐角段最外端处的导流片的上端以与第一投影线相重合,将导套、导流片与椭圆环进行点焊固定;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导套、所有导流片与椭圆环点焊固定。该方法提高了导流片的安装精度。了导流片的安装精度。了导流片的安装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闵晓峰 黄耀和 侯华东 张春芳 潘伍覃 郭则明 林德钰 鲁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3/7/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