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的方向感:如何在天空中“找北”?

资讯 12-20 阅读:1446 评论:0

  前几日,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消息:一项关于现代年轻女性希望男朋友具有何种才能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女性希望男朋友有方向感。她们执拗地认为,男孩子可以不帅、不富、不会说英语,但一定要有方向感,这样的男人才可以依靠。虽然她们的结论未必科学,但可以看出方向感对我们的重要性。

  其实,飞行员也有自己的“方向感”,我们称之为情景意识,即飞行员在飞行中对飞机、环境、机组成员和自己身心状态的准确认知。作为航空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是飞行员在高空密闭的驾驶舱环境中对时间、空间、方向和位置的感知。再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在飞行运行中,当某一特定正常或非正常情况发生时,飞行员能迅速应用自身储备的运行知识、飞机理论、飞行操纵知识等,清醒地认识到保障飞行安全所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飞行员也有自己的“方向感”

  在天空中“找北”

  当我们出去玩时,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提高警觉:我们的位置在哪里?回去的路怎么走?前面如果修路,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意识。其实,飞行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对安全有着最高要求的工作,飞行员保持清晰警觉的情景意识尤其重要。

  飞机是一个多学科尖端科技的共同结晶,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相互关联。飞行是一个时间、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飞机周围的环境变化多端,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飞行。作为飞行安全的第一操纵者,飞行员要对情景有全面的认识和预见,即知道自己在哪里、将要去哪里、正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记得我第一次飞上蓝天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操纵飞机。师傅坐在我右边,看我飞得很认真,就问我:“北在哪边?”我没搭理他,说:“现在飞机都飞不好,我哪里知道北在哪里?”结果,他拎着我的耳朵,指着仪表上罗盘N(北)的位置说:“记住没有?这就是北边。”我一下就记住了,也懂得了保持飞机状态重要,但知道飞机的位置和方向同样重要的道理。有时飞机在云中失去目视参考,或产生错觉丢失了方向,飞机仪表会给出准确的参考。

  有一次在西安机场,我作为机长在操纵飞机滑行。当副驾驶请示进跑道时,管制员的回答是:“进跑道起飞稍等。”这句不规范的回答产生了歧义。我和大家交流,认为是飞机可以进跑道,起飞要稍等,并准备加油门进跑道。但副驾驶刚才监听了塔台的通话,并打开应答机确认了五边有飞机准备落地。他并没有盲从机长的指令,而是向管制员求证,我们应该在跑道外等待。一会儿,一架飞机从云中穿出来落地。副驾驶优秀的情景意识和我们的驾驶舱交流避免了一次危险的跑道入侵。

保持着警惕的情景意识

  还有一次在常州机场落地,地面通报的天气标准是能见度800米,但跑道视程(RVR)只有500米。飞机已经过了远台,我们选择继续进近,飞机在决断高度,跑道灯光清晰可见。100英尺,50英尺……突然,飞机进入了一层平流雾中,我们看不清跑道的边灯和中线灯,失去了目视参考。飞机开始摇晃起来,机长大喊一声:“复飞。”飞机加大马力,抬头拉升,备降上海。正是我们飞行机组对低能见度的天气情况作了充分准备,保持着警惕的情景意识,才保证了飞行安全。

  丢失情景意识

  当年,我们要离开航校时,问教员:“能否给以后的飞行生涯提个醒?”教员斟酌半天,说了两个字:高度。当时的我们未必理解其中的深意,但经过20年的飞行,我结合情景意识和他人的事故教训,慢慢理解了高度(立体空间的高度感)对飞行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听到的可控飞行撞地是指飞行机组在飞机可以控制的情况下造成飞机撞地。这意味着飞行机组失去了高度这个情景意识。人类长期生活在地面上,已经习得了对平面距离的判断能力,但对立体空间中垂直距离的判断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许多“出事”的飞行员对飞机位置所对应的高度不敏感,对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判断不准确。在将来的飞行训练中,对飞行员垂直位置意识/垂直距离判断能力的训练应该作为一个重点。

  失去对高度的感知、失去目视参考、对管制员的指令理解存在偏差、身体疲劳导致对环境变化不敏感等问题,都可能造成情景意识的下降甚至丧失。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征候和事故大都是飞行员在一种非意料情况发生后顾此失彼,丧失情景意识造成的。完整的情景意识应包括:对飞机性能、状态和轨迹的自我意识,对外界天气、地理和管制等的环境意识,对飞行运行的标准程序意识,问题处置的原则意识,资源管理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识是统一的,而且贯穿于整个飞行过程中。

  认真分析一些案例会发现,飞行员在遇到某个意外事件后,会对事件所涉及并刺激到的那部分意识非常清醒并给予极大的关注,而淡化甚至丢掉另外一些同样需要保持的意识,最后正是这些被忽略的情景出现了安全漏洞。例如,航班延误时,机长过多关注起飞时间,而忽略了大雪对飞机性能造成的影响;夜间大雨,飞行机组关注了天气,而忽视了进错跑道、跑道在施工等危险。这些情况说明,单一的特殊情况并不可怕,综合的情景意识缺一不可。

飞行员在落地过程中容易进入“隧道效应”

  飞行员在落地过程中容易进入“隧道效应”,其实就是失去了情景意识。我们知道,长时间在黑暗的隧道内行走,一旦看到明亮的隧道口,我们就会忽略黑暗中隐藏的危险,而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隧道口。落地过程和这个状态很像,我们一旦有强烈的落地意识,就会忽略身边各种不断变化的危险因素,而只关注落地。这种强烈的落地心理是情景意识的大敌,我们需要标准程序、规范的对话交流和注意力转移来改变这种“注意力固着”、丢失情景意识的现象。

  保持对飞行的警觉

  一般来说,影响飞行员情景意识的五个因素包括:飞行员的飞行技术、飞行员的飞行经验与训练水平、空间定向能力、健康和态度、驾驶舱资源管理。良好的情景意识并非一时养成的。飞行员应该在进入驾驶舱后就一直保持对飞行的警觉,保持情景意识的获得和情景意识的更新。

  例如,中国飞行员和管制员的沟通并没有国际通行的那么顺畅,有些情景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飞行。如果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空域程序设计不科学、陆空通信繁忙且不规范、一些非标准程序的干扰等因素上,我们就可能失去正常的情景意识,如飞错高度、听错指令或在飞行中发火等。此时,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保持以安全为中心的情景意识。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飞行环境也不例外。在飞行中,机组要保持良好的情景意识,就必须不断对原有的情景意识进行更新。诱发航线飞行员失误的主要因素是突发事件,如目的地机场天气不好。此时,我们可以通过驾驶舱资源管理和交流来作出决断:飞机的续航能力如何?目的地机场的天气如何?备降机场的天气如何?现在的自动飞行系统采用的是什么方式?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们一直在评估变化的环境”: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么做?

  当然,飞行员的系统训练(模拟机训练)是全面培养情景意识的最重要手段。所以,每年两次的模拟机训练是飞行员培养情景意识最重要的保障。由于模拟机能模拟各种复杂变化的环境状况,飞行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飞机性能、飞机故障、天气特征、地理条件的情况等问题分析透彻,得出最佳方案,并通过训练得以实施。这是飞行员积累经验的关键。例如,我们可以模拟飞机在落地过程中非常低的高度上突遇降雨和阵风,让飞行员摆脱“落地心理”和“隧道效应”的干扰,迅速决断复飞。

  有飞机的地方就有情景,有飞行员的地方就有情景意识。良好的情景意识,需要精心系统的训练和长期的砺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