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线缆固定装置和燃油计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1 阅读:17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线缆固定装置以及一种相应的燃油计量组件。


背景技术:

2.高压共轨系统通常用于向柴油发动机供应柴油燃料并且具有控制精度高的优点。一种典型的高压共轨系统包括供油泵、高压泵和共轨,其中,供油泵将低压燃油输送至高压泵,高压泵将所述低压燃油压缩成高压燃油并且将高压燃油供应到共轨中,所述共轨中的高压燃油通过喷油器喷射到柴油发动机中,从而将燃油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完全分开。在此,在供油泵和高压泵之间设置有燃油计量单元,所述燃油计量单元是机电一体化部件并且构造用于通过开度变化来控制高压泵的进油量,从而实现共轨中的轨压的精确控制。
3.在此,燃油计量单元又被称为油量计量阀并且通常集成在高压泵上。燃油计量单元的阀芯在不同的供应电流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行程,从而改变燃油计量单元的油路通道面积并且实现不同的开度,所述供应电流由电子控制单元基于所采集的轨压信号和喷油量来控制。为此,燃油计量单元通过电连接部与供电线缆电连接,以接收受控制的供应电流。
4.然而,在柴油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在燃油计量单元和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供电线缆之间存在异步振动,所述异步振动引起作用在燃油计量单元的电连接部上的应力并且导致电连接部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移,这容易造成电连接部的薄弱部位的断裂并且使燃油计量单元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线缆固定装置,通过所述线缆固定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燃油计量单元和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供电线缆之间的异步振动,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作用在电连接部上的应力,由此有效地降低电连接部的断裂可能性并且明显提升燃油计量单元的电连接部的使用寿命,以确保燃油计量单元在发动机运行过程正常工作。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线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线缆固定装置至少包括:
[0007]-线缆接收部,所述线缆接收部被配置成适于接收连接至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电连接部的供电线缆;和
[0008]-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线缆接收部固定连接并且被配置成适于固定装配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壳体上。
[0009]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线缆固定装置中,通过线缆接收部接收供电线缆并且通过与线缆接收部固定连接的装配部将供电线缆间接地固定在燃油计量单
元的壳体上,由此在柴油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实现供电线缆和燃油计量单元的同步振动,这能够尽可能地缩小供电线缆和燃油计量单元之间的振动相位和幅值差,从而有效地减小布置在燃油计量单元和供电线缆之间的电连接部所承受的应力极值,这能够避免电连接部的薄弱部位发生断裂并且可靠地提升电连接部的使用寿命,由此防止频繁地更换燃油计量单元的电连接部并且确保燃油计量单元在发动机运行过程正常工作。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装配部设置有至少一对相对置的夹紧臂,所述装配部能够通过所述夹紧臂以夹紧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装配部具有多对彼此平行间隔开布置的夹紧臂;和/或,所述装配部的相对置的夹紧臂共同形成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直径在未装配状态下小于所述壳体的直径。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缆固定装置以一体式注塑件的形式构造;或者,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多件组合式地构造。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装配部的背离所述线缆接收部的一端设置有导入结构,所述导入结构相对于所述夹紧臂向外扩开地延伸。
[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缆接收部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供电线缆的紧固孔,所述紧固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供电线缆的直径。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油计量组件,所述燃油计量组件至少包括:
[0016]-燃油计量单元;
[0017]-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具有用于与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插片电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置的第二端部;
[0018]-供电线缆,所述供电线缆与所述第二端部电连接;和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固定装置,所述线缆固定装置的线缆接收部接收所述供电线缆并且所述线缆固定装置的装配部固定装配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壳体上。
[0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环绕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所述壳体上。
[00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所述壳体具有卡锁突出部,所述保护罩具有相应于所述卡锁突出部的卡锁缺口,所述卡锁突出部能够穿过所述卡锁缺口伸出;和/或,所述保护罩具有按压变形部,通过所述按压变形部能够实现所述保护罩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装配和拆卸;和/或,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所述壳体和所述保护罩之间布置有减振元件;和/或,在所述保护罩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布置有摩擦元件。
[002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供电线缆从所述电连接部出发经由回转区段延伸至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和/或,所述供电线缆在所述电连接部和所述线缆固定装置之间具有冗余长度,使得所述供电线缆在所述电连接部和所述线缆固定装置之间处于松弛状态。
[00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所述壳体具有相应于所述装配部的装配凹槽;和/或,所述燃油计量组件构造用于高压共轨系统。
附图说明
[0024]
下面,通过参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特点和优点。附图包括:
[0025]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油计量组件的立体视图;
[0026]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线缆固定装置的立体视图;
[0027]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油计量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8]
图4示出了图3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益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0]
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每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附图中每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
[0031]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0032]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油计量组件100的立体视图。在此,燃油计量组件100构造用于车辆的柴油发动机的高压共轨系统并且布置在供油泵和高压泵之间,尤其集成在高压泵上。
[0033]
如图1所示,燃油计量组件100包括燃油计量单元10,所述燃油计量单元又被称为油量计量阀并且包括壳体11以及由所述壳体包围的阀芯、电磁线圈和柱塞,其中,电磁线圈通过插片12接收供应电流并且产生磁力,阀芯在所述磁力的作用下产生行程并且推动柱塞运动,从而改变燃油计量单元10的油路通道面积并且实现期望的开度,以控制向高压泵输送的油量并且进一步调节共轨中的轨压。在此,电磁线圈示例性地布置在壳体11中。
[0034]
如图1所示,燃油计量组件100包括电连接部20和供电线缆30,所述电连接部布置在燃油计量单元10和供电线缆30之间并且构造用于实现燃油计量单元10和供电线缆30的电连接,其中,电连接部20的第一端部21与燃油计量单元10的插片12电连接,而电连接部20的与第一端部21相对置的第二端部22与供电线缆30电连接,由此实现供电线缆30与燃油计量单元10的电磁线圈之间的电流传输,具体参见图4。在此,供电线缆30中的供应电流由高压共轨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所采集的轨压信号和喷油量调节供电线缆30中的供应电流,从而精确地控制燃油计量单元10的开度,以相应地控制从高压泵输送到共轨中的燃油量并且达到共轨中的期望轨压。示例性地,燃油计量组件100包括两个供电线缆30,这两个供电线缆中的一个用于供应电源电压,另一个用于供应信号电压。与此相应地,燃油计量单元10具有两个插片12,以分别与相应的供电线缆电连接。
[0035]
如图1所示,燃油计量组件100包括线缆固定装置40,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具有线缆接收部41和装配部42,所述线缆接收部构造用于接收供电线缆30,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线缆接收部固定连接并且构造用于固定装配在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上。由此通过线缆固定装置40可以将供电线缆30固定在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上。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供电线缆30和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相对彼此固定,使得引起的振动在供电线缆30和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之间保持同步,这能够有效地避免在供电线缆30和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之间的振动相位差,从而减小供电线缆30和壳体11的相对彼此的振动位移量,以降低布置在供电线缆30和燃油计量单元10之间的电连接部20的变形程度和由电连接部20承受的应力,由此尽可能地避免电连接部2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并且可靠地提升电连接部20的使用寿命。
[0036]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供电线缆30从电连接部20出发经由回转区段31延伸至线缆固定装置40,所述回转区段具有尤其大于180
°
的弯曲角度,使得供电线缆30在电连接部20处的延伸方向与供电线缆30在线缆固定装置40处的延伸方向相反,由此减小从线缆固定装置40通过供电线缆30传递至电连接部20的振动。尤其地,供电线缆30在电连接部20和线缆固定装置40之间具有冗余长度,使得供电线缆30在电连接部20和线缆固定装置40之间处于松弛状态,由此通过供电线缆30的冗余长度实现传递至电连接部20的振动缓冲,从而进一步降低电连接部20在使用过程中的断裂可能性。
[0037]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燃油计量单元10的线缆固定装置40的立体视图。
[0038]
如图2所示,线缆固定装置40的线缆接收部41设置有用于接收供电线缆30的紧固孔411,所述紧固孔以形状适配的方式接收供电线缆30。在此,紧固孔411的直径尤其小于供电线缆30的直径,从而紧固孔411以过盈的方式接收供电线缆30并且避免供电线缆30在线缆接收部41中移动。在此,紧固孔411的数量相应于供电线缆30的数量。
[0039]
如图2所示,线缆固定装置40的装配部42设置有至少一对相对置的夹紧臂421,所述夹紧臂相对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并且能弹性变形地构造,由此在成对的夹紧臂421之间形成夹紧区域。装配部42能够通过夹紧臂421以夹紧的方式固定在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上。但也可以考虑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固定方式,例如装配部42以形状锁合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1上。
[0040]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装配部42具有多对彼此平行间隔开布置的夹紧臂421,由此能够使装配部42更稳固地夹紧在壳体11上。
[0041]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装配部42的相对置的夹紧臂421共同形成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直径在未装配状态下稍小于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的直径,由此能够实现装配部42在壳体11上的可靠夹紧。在此,由夹紧臂421形成的圆弧结构尤其具有超过180
°
的弧度,从而能够实现夹紧臂421的大的夹紧面积。
[0042]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装配部42的背离线缆接收部41的一端设置有导入结构422,所述导入结构由与壳体11的弯曲方向相反的弧或倒角形成并且相对于夹紧臂421向外扩开地延伸。通过导入结构422能够简化夹紧臂421的张开过程并且使装配部42容易地装配到壳体11上。尤其地,在夹紧臂421和导入结构422之间平滑地过渡。
[0043]
示例性地,线缆固定装置40以一体式注塑件的形式构造。这能够减小零部件数量,
确保线缆接收部41和装配部42的固定连接并且简化线缆固定装置40的装配过程。但也可以考虑,线缆固定装置40多件组合式地构造,例如线缆接收部41具有相互组合的子部件,以更容易地接收供电线缆30。
[0044]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油计量组件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局部视图。
[0045]
如图3和图4所示,电连接部20的第一端部21与燃油计量单元10的插片12电连接,所述插片连接至燃油计量单元10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被壳体11包围,而电连接部20的第二端部22与供电线缆30电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电连接部20将供电线缆30的供应电流输送到燃油计量单元10的电磁线圈中,以驱动燃油计量单元10的阀芯运动。在此,供电线缆30通过线缆固定装置40固定在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上。
[0046]
如图4所示,电连接部20包括环绕的保护罩23,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与所述保护罩相对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保护罩中,以避免电连接部20受外部影响。在此,保护罩23可拆卸地固定在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上,由此确保电连接部20与燃油计量单元10的可靠电连接。
[0047]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具有卡锁突出部111,而电连接部20的保护罩23具有相应于卡锁突出部111的卡锁缺口231,其中,卡锁突出部111能够穿过卡锁缺口231伸出,以实现保护罩23在壳体11上的固定布置。但也可以考虑,保护罩23与壳体11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方式相互固定,例如壳体11具有卡锁缺口并且保护罩具有相应的卡锁突出部。
[0048]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保护罩23可弹性变形地构造并且具有按压变形部232,在按压所述按压变形部时能够实现保护罩23的变形,从而容易地将壳体11的卡锁突出部111插入到保护罩23的卡锁缺口231中或者将保护罩23的卡锁缺口231从壳体11的卡锁突出部111脱出,由此实现保护罩23相对于壳体11的装配和拆卸。
[0049]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在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和保护罩23之间布置有减振元件24,通过所述减振元件可以减小壳体11传递到电连接部20上的振动,从而减小电连接部20的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之间的相对位移。
[0050]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在保护罩23和电连接部20的第二端部22之间布置有摩擦元件25,通过所述摩擦元件可以减小由供电线缆30施加到电连接部20上的拉力。在此,电连接部20受到的拉力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
[0051]fp
=f
v-ff[0052]
其中,f
p
是电连接部20受到的拉力,fv是由供电线缆30施加的振动力,ff是存在于第二端部22和保护罩23之间的摩擦力。在此,基于电连接部20受到的拉力f
p
以及电连接部20的薄弱部位的尺寸可以获取电连接部20承受的最大应力。振动力fv由供电线缆30和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之间的相对振动引起,当供电线缆30和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处于同步振动中时,振动力fv在相对较小的幅值范围中变化,使得电连接部20承受的最大应力明显小于电连接部20的抗拉强度,由此可靠地避免电连接部20在薄弱部位处断裂并且提升电连接部20的使用寿命。
[0053]
示例性地,在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中设置有相应于装配部42的装配凹槽,通过所述装配凹槽能够实现装配部42在壳体11上的可靠固定并且避免线缆固定装置40沿壳
体11的轴向方向移动。
[0054]
面对于实施方式的阐释仅在所述示例的框架下描述本实用新型。当然,只要在技术上有意义,实施方式的各个特征能够自由地相互组合,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框架。
[0055]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替代性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就其更宽泛的意义而言并不局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代表性结构和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燃油计量单元(10)的线缆固定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装置(40)至少包括:-线缆接收部(41),所述线缆接收部被配置成适于接收连接至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电连接部(20)的供电线缆(30);和-装配部(42),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线缆接收部(41)固定连接并且被配置成适于固定装配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42)设置有至少一对相对置的夹紧臂(421),所述装配部(42)能够通过所述夹紧臂以夹紧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42)具有多对彼此平行间隔开布置的夹紧臂(421);和/或所述装配部(42)的相对置的夹紧臂(421)共同形成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直径在未装配状态下小于所述壳体(11)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装置(40)以一体式注塑件的形式构造;或者所述线缆固定装置(40)多件组合式地构造。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42)的背离所述线缆接收部(41)的一端设置有导入结构(422),所述导入结构相对于所述夹紧臂(421)向外扩开地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接收部(41)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供电线缆(30)的紧固孔(411),所述紧固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供电线缆(30)的直径。7.一种燃油计量组件(100),所述燃油计量组件至少包括:-燃油计量单元(10);-电连接部(20),所述电连接部具有用于与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插片(12)电连接的第一端部(21)和与所述第一端部(21)相对置的第二端部(22);-供电线缆(30),所述供电线缆与所述第二端部(22)电连接;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40),所述线缆固定装置的线缆接收部(41)接收所述供电线缆(30)并且所述线缆固定装置的装配部(42)固定装配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壳体(11)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油计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20)包括环绕的保护罩(23),所述保护罩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所述壳体(11)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计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所述壳体(11)具有卡锁突出部(111),所述保护罩(23)具有相应于所述卡锁突出部(111)的卡锁缺口(231),所述卡锁突出部(111)能够穿过所述卡锁缺口(231)伸出;和/或所述保护罩(23)具有按压变形部(232),通过所述按压变形部能够实现所述保护罩(23)相对于所述壳体(11)的装配和拆卸;和/或
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所述壳体(11)和所述保护罩(23)之间布置有减振元件(24);和/或在所述保护罩(23)和所述第二端部(22)之间布置有摩擦元件(25);和/或所述供电线缆(30)从所述电连接部(20)出发经由回转区段(31)延伸至所述线缆固定装置(40);和/或所述供电线缆(30)在所述电连接部(20)和所述线缆固定装置(40)之间具有冗余长度,使得所述供电线缆(30)在所述电连接部(20)和所述线缆固定装置(40)之间处于松弛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计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计量单元(10)的所述壳体(11)具有相应于所述装配部(42)的装配凹槽;和/或所述燃油计量组件(100)构造用于高压共轨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燃油计量单元的线缆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线缆固定装置至少包括:线缆接收部,所述线缆接收部被配置成适于接收连接至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电连接部的供电线缆;和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线缆接收部固定连接并且被配置成适于固定装配在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壳体上。还涉及一种相应的燃油计量组件。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作用在燃油计量单元的电连接部上的应力,由此有效地降低电连接部的断裂可能性并且明显提升燃油计量单元的电连接部的使用寿命。电连接部的使用寿命。电连接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武鹏 冯晓 叶圣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伯特
技术研发日:2023.02.14
技术公布日:2023/7/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