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2
阅读:12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瞭望台,具体涉及一种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
背景技术:
2.极地海域气候环境较恶劣,经常出现大雾或冰雪天气。同时极地海域冰况复杂,往往存在当年冰、多年冰、冰脊及冰山等。极地船舶在冰区航行时,需时刻保持良好的航行视线,否则将有可能撞上冰山或与航道上的商船相撞。为了提高船舶航行视线,通常做法包括将驾驶室布置在更靠近船首或更高的位置。但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iacs以及各大主流船级社的规范均对极地航行船舶的稳性提出较高要求,如驾驶室位置较高会导致重心垂直位置升高,影响船舶的稳性指标,甚至出现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此外,极地船舶在冰区航行时,船首破冰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如驾驶室太靠近船首会严重影响居住和工作的舒适性。另一方面,极地船舶存在尾向航行的工况,除了向前的视线外,向后的视线要求也较高,而驾驶室后方通常布置烟囱,对向后视线有一定遮挡。综上所述,极地船舶的航行视线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传统做法对于航行视线的改善极为有限,影响极地船舶在冰区航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极地船舶由于驾驶室布置位置受限带来的航行视线较差并影响冰区航行安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布置在驾驶室顶部以上一定高度,可有效改善船舶各航向的视线;同时,瞭望室顶部可以安装雷达和天线,极大降低雷达被建筑物遮挡的盲区;此外,瞭望室具有应急报警和船舶急停等功能,可提高极地船舶在应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4.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具体包括:
6.瞭望室,所述瞭望室为封闭式舱室,具有防寒以及防冰雪功能;所述瞭望室内部设有控制台和磁力仪,具有报警和控制船舶急停功能;
7.立柱,所述立柱为封闭式筒体结构,安装在船舶罗经甲板上,支撑上方所述瞭望室,所述立柱设置门和内部直梯可通往所述瞭望室;
8.所述冰区瞭望台,用于替代雷达桅,顶部安装雷达和天线通讯设备。
9.进一步,所述瞭望室布置高度在船舶驾驶室顶部以上5~10米,所述瞭望室位于驾驶室前窗后方5%~8%船长以内。
10.进一步,所述瞭望室底部长度和宽度为3~4米,高度为2.5~3.5米。
11.进一步,所述瞭望室前壁和侧壁均设置若干窗户,窗户带一定倾角以防止反光,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呈10
°
~20
°
;所述瞭望室后壁为直立式,设置一扇风雨密门可通往外部,并设置窗户以提高向后的视线。
12.进一步,所述瞭望室外部设置护栏,防止值班船员跌落;所述瞭望室顶部设有倾斜
式屋檐,减小窗户上的雨雪;瞭望室底部设置小舱盖,两面均可开启,可通往下方所述立柱。
13.进一步,所述瞭望室采用电加热玻璃,前窗设置旋转视窗或雨刮器,提高在冰雪天气下的航行视线。
14.进一步,所述瞭望室内设置空调加热或热吹风,保证在低温环境下舱室的防寒要求。
15.进一步,所述瞭望室的控制台和磁力仪布置在正前方,电缆采用底部进线方式,从驾驶室穿过立柱进入瞭望室的控制台。
16.进一步,所述立柱为上窄下宽的封闭式结构,后壁设置风雨密门,内部设置直梯,可通往瞭望室的底部小舱盖。
17.进一步,所述立柱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防火绝缘层,保证驾驶室和所述瞭望室的防火要求。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发明通过在驾驶室顶部设置冰区瞭望台,有效改善极地船舶在冰区航行的视线(包括向后的视线),同时将船舶重心垂向位置控制在合理范围。整个瞭望台为封闭式结构,内部设置加热措施,满足在低温环境下舱室的防寒要求。瞭望室窗户具有防冰雪功能,保证在极地航行具有清晰的视野。瞭望台的应急报警和急停等功能为船舶在冰区航行提供安全保障。瞭望台顶部可安装雷达和天线等通讯设备,可替代雷达桅,有效减小雷达盲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的侧视布置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的正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的后视图。
23.附图中:1、瞭望室;2、立柱;3、驾驶室;4、主船体;5、倾斜式屋檐;6、窗户;7、护栏;8、瞭望室风雨密门;9、小舱盖;10、内部直梯;11、立柱风雨密门;a、罗经甲板;b、驾驶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包括瞭望室1和立柱2,瞭望室1为封闭式瞭望室,具有防寒以及防冰雪功能,内部设有控制台和磁力仪,具有报警和控制船舶急停等功能,顶部可安装雷达和天线等通讯设备;封闭式结构的立柱2,安装在船舶驾驶室3上方,支撑瞭望室1,并设置门8和内部直梯10,可通往瞭望室1。
26.具体的,瞭望室1布置高度在船舶驾驶室3顶部以上7米,瞭望室1位于驾驶室3前窗后方7%船长位置处。
27.具体的,瞭望室1底部长度和宽度为3.5米,高度为3.0米。
28.具体的,瞭望室1前壁和侧壁窗户6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呈15
°
。
29.具体的,瞭望室1外部设置护栏7,防止值班船员跌落。
30.具体的,瞭望室1顶部设有倾斜式屋檐5,减小窗户6上的雨雪。
31.具体的,瞭望室1底部设置小舱盖9,两面均可开启,可通往下方立柱2。
32.具体的,瞭望室1采用电加热玻璃,前窗设置旋转视窗,侧窗设置雨刮器,瞭望室1内部设置空调加热。
33.具体的,立柱2为上窄下宽的封闭式结构,后壁设置风雨密门11,内部设置直梯10,中间可换乘,可通往瞭望室1的底部小舱盖9。
34.具体的,立柱2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一定的防火绝缘,保证驾驶室3和瞭望室1的防火要求。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瞭望室,所述瞭望室为封闭式舱室,具有防寒以及防冰雪功能;所述瞭望室内部设有控制台和磁力仪,具有报警和控制船舶急停功能;立柱,所述立柱为封闭式筒体结构,安装在船舶罗经甲板上,支撑上方所述瞭望室,所述立柱设置门和内部直梯可通往所述瞭望室;所述冰区瞭望台,用于替代雷达桅,顶部安装雷达和天线通讯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瞭望室布置高度在船舶驾驶室顶部以上5~10米,所述瞭望室位于驾驶室前窗后方5%~8%船长以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瞭望室底部长度和宽度为3~4米,高度为2.5~3.5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瞭望室前壁和侧壁均设置若干窗户,窗户带一定倾角以防止反光,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呈10
°
~20
°
;所述瞭望室后壁为直立式,设置一扇风雨密门可通往外部,并设置窗户以提高向后的视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瞭望室外部设置护栏,防止值班船员跌落;所述瞭望室顶部设有倾斜式屋檐,减小窗户上的雨雪;瞭望室底部设置小舱盖,两面均可开启,可通往下方所述立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瞭望室采用电加热玻璃,前窗设置旋转视窗或雨刮器,提高在冰雪天气下的航行视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瞭望室内设置空调加热或热吹风,保证在低温环境下舱室的防寒要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瞭望室的控制台和磁力仪布置在正前方,电缆采用底部进线方式,从驾驶室穿过立柱进入瞭望室的控制台。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上窄下宽的封闭式结构,后壁设置风雨密门,内部设置直梯,可通往瞭望室的底部小舱盖。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防火绝缘层,保证驾驶室和所述瞭望室的防火要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地船舶的冰区瞭望台,该冰区瞭望台包括瞭望室和立柱,所述瞭望室为封闭式舱室,具有防寒以及防冰雪功能,内部设有控制台和磁力仪,具有报警和控制船舶急停等功能,顶部可安装雷达和天线通讯设备;所述立柱为封闭式筒体结构,安装在船舶罗经甲板上,支撑上方所述瞭望室,设置风雨密门和内部直梯可通往所述瞭望室,本发明解决了极地船舶由于驾驶室布置位置受限带来的航行视线较差并影响冰区航行安全的技术问题。冰区航行安全的技术问题。冰区航行安全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 吴刚 张东江 徐义刚 李坤 苏晓鹏 陆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3/7/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用于甲状腺穿刺治疗的定位装置 下一篇:智能货架、重量计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