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7-23 阅读:8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电压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储能行业也发展迅速,逆变器是储能行业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核心技术。在北美家用配电网中,广泛采用两相三线的电网型式,即由相位相差180
°
的双火线和零线组成,而当前我国逆变器主流产品为单相以及三相逆变器,因此针对北美的两相三线制,需要有相对应的逆变器产品,以满足行业需求。
3.针对北美的两相三线制电网型式,当前采用最多的是隔离型的逆变器,即利用单相逆变器逆变出一相电压后,再经过一个串联的隔离变压器,生成需要的两相相差180度的双火线,相似技术见专利cn 103457480 a《具有用于产生单相交流电的逆变器的供电装置》,该方案使得逆变器系统变得庞大,显著增加了系统成本,且在系统安装、维护上都较为困难。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特殊的拓扑直接通过逆变生成两相相差180度的电压,而无需再串联两绕组变压器,相似技术见专利cn 111327081 b《一种两相三线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案由于采用两相分开控制,导致ab两相需要分别生成一路调制波,以实现各相开关管的控制,pwm(pulse width modula,脉冲宽度调制)调制方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包括:电容支路、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第一半桥支路、第一输出电感、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第二半桥支路、第二输出电感、第一相电压和第二相电压;其中,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连接于所述第一相电压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相电压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输出电感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输出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相电压的一端;所述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相电压的一端。
6.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进一步地,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点连接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桥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和所述第一输出电感的一端之间,所述第四开关管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和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点连接支路,包括: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桥支路,包括: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和所述第八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电压和所述第二相电压的相位相差180度。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未使用变压器,采用非隔离拓扑,即通过电容支路、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第一半桥支路、第一输出电感、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第二半桥支路、第二输出电感、第一相电压和第二相电压构成两相三线制逆变器,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未使用变压器,逆变之后直接连接电网,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同时其调制方法简单,且具有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1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所述调制方法包括:在第一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四开关管断开,控制第三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互补导通;在所述第一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控制所
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互补导通。
15.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6.进一步地,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还包括:在第二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五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八开关管断开,控制第七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六开关管与所述第七开关管互补导通;在所述第二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所述第六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八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管与所述第八开关管互补导通。
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采用t型三电平拓扑技术,具有比两电平拓扑谐波小、损耗低、效率高的优势。
18.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所述调制方法包括:在第三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四开关管断开,控制第三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互补导通;以及,控制第七开关管断开,控制第六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八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第五开关管与所述第八开关管互补导通;在第三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互补导通;以及,控制所述第八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所述第六开关管与所述第七开关管互补导通。
1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采用t型三电平拓扑技术,具有比两电平拓扑谐波小、损耗低、效率高的优势。
20.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相电压ua的调制方法流程图;
24.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的充电电流回路示意图;
25.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的续流电流回路示意图;
26.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的充电电流回路示意图;
27.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的续流电流回路示意图;
28.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相电压ub的调制方法流程图;
29.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流程图;
30.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充电电流回
路示意图;
31.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续流电流回路示意图;
32.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充电电流回路示意图;
33.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续流电流回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5.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36.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包括:电容支路10、第一中点连接支路20、第一半桥支路30、第一输出电感la、第二中点连接支路40、第二半桥支路50、第二输出电感lb、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其中,电容支路1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一端和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一端之间,电容支路1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二端和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二端之间,电容支路10的中点连接于第一相电压ua的另一端和第二相电压ub的另一端之间;第一中点连接支路20的一端连接电容支路10的中点,第一中点连接支路2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中点;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支路10的第一端和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一端之间,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二端连接于电容支路10的第二端和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二端之间;第一输出电感la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中点,第一输出电感la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相电压ua的一端;第二中点连接支路40的一端连接电容支路10的中点,第二中点连接支路4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半桥支路50的中点;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支路10的第一端和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二端连接于电容支路10的第二端和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二端之间;第二输出电感lb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第二输出电感lb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相电压ub的一端。其中,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是两相电感。
37.具体而言,本发明不串联变压器,采用非隔离拓扑,即通过电容支路10、第一中点连接支路20、第一半桥支路30、第一输出电感la、第二中点连接支路40、第二半桥支路50、第二输出电感lb、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构成两相三线制逆变器,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未使用变压器,逆变之后直接连接电网,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同时其调制方法简单,且具有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3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容支路10,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一端和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一端之间,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
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二端和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二端之间;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的连接点作为电容支路10的中点。
3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中点连接支路20,包括:第一开关管ta4和第二开关管ta2,第一开关管ta4和第二开关管ta2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第一开关管ta4的第一端连接电容支路10的中点,第一开关管ta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ta2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ta2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中点,第二开关管ta2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ta4的第二端。
4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半桥支路30,包括:第三开关管ta1和第四开关管ta3,第三开关管ta1和第四开关管ta3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第三开关管ta1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支路10的第一端和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一端之间,第三开关管ta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ta3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ta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半桥支路30的中点和第一输出电感la的一端之间,第四开关管ta3第二端连接于电容支路10的第二端和与第二半桥支路50的第二端之间;第三开关管ta1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ta3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作为第一半桥支路30的中点。
4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中点连接支路40,包括:第五开关管tb4和第六开关管tb2,第五开关管tb4和第六开关管tb2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第五开关管tb4的第一端连接电容支路10的中点,第五开关管tb4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开关管tb2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tb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半桥支路50的中点,第六开关管tb2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开关管tb4的第二端。
4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半桥支路50,包括:第七开关管tb1和第八开关管tb3,第七开关管tb1和第八开关管tb3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第七开关管tb1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支路10的第一端和第一半桥支路30的第一端之间,第七开关管tb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半桥支路50的中点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一端之间;第七开关管tb1的第二端与第八开关管tb3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作为第二半桥支路50的中点。
4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的相位相差180度。具体地,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的幅值可以为120v、100v或150v,其相位相差180度,以满足不同国家的电网需求。
4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未使用变压器,采用非隔离拓扑,即通过电容支路10、第一中点连接支路20、第一半桥支路30、第一输出电感la、第二中点连接支路40、第二半桥支路50、第二输出电感lb、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构成两相三线制逆变器,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未使用变压器,逆变之后直接连接电网,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同时其调制方法简单,且具有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45.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该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具体而言,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既可以采用线电压控制,也可以采用相电压控制。当采用相电压控制时,采用单极性pwm(pulse width modula,脉冲宽度调制)调制方法,其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分开控制,即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的开关管分别由不同的调制波进行控制。由于将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分开进行控制,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相当于两个独立的半桥三电平,以第一相电压ua的控制方法为例,如图2所示,第一相电压ua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s1:如图1所示,在第一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一开关管ta4导通,控制第四开关管ta3断开,控制第三开关管ta1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二开关管ta2与第三开关管ta1互补导通;在逆变时,第一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第一输出电感la的充电电流回路和续流电流回路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由此,该第一输出电流是流经第一输出电感la的电流。
47.步骤s2:在第一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二开关管ta2导通,控制第三开关管ta1断开,控制第四开关管ta3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一开关管ta4与第四开关管ta3互补导通;在逆变时,第一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第一输出电感la的充电电流回路和续流电流回路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由此,该第一输出电流是流经第一输出电感la的电流。
48.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开关管ta1的输入占空比和第四开关管ta3的输入占空比根据电网频率的不同,分别以定步长在0%~100%~0之间规律变化。
4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采用相电压控制时,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的控制可以当成两个独立的t型三电平,由于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相差180度,进而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ta1~ta4与第五开关管至第八开关管tb1~tb4的驱动也分别错开180度,即第二相电压ub的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s3:如图1所示,在第二输出电流(即流经第二输出电感lb的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五开关管tb4导通,控制第八开关管tb3断开,控制第七开关管tb1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六开关管tb2与第七开关管tb1互补导通。
51.步骤s4:在第二输出电流(即流经第二输出电感lb的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六开关管tb2导通,控制第七开关管tb1断开,控制第八开关管tb3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五开关管tb4与第八开关管tb3互补导通。
52.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七开关管tb1的输入占空比和第八开关管tb3的输入占空比根据电网频率的不同,分别以定步长在0%~100%~0之间规律变化。
53.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即采用线电压,即采用单极性pwm调制方法,其将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进行联合控制,其中第二相电压ub的调制波是第一相电压ua调制波的反相。由于将第一相电压ua和第二相电压ub进行联合控制,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相当于两个串联的半桥三电平,此时,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54.步骤s5:在第三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一开关管ta4导通,控制第四开关管ta3断开,控制第三开关管ta1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第二开关管ta2与第三开关管ta1互补导通;以及,控制第七开关管tb1断开,控制第六开关管tb2导通,控制第八开关管tb3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第五开关管tb4与第八开关管tb3互补导通;在逆变时,第三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充电电流回路和续流电流回路分别如图9和图10所示,由此,该第三输出电流是同时流经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电流。
55.步骤s6:在第三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二开关管ta2导通,控制第三开关管ta1断开,控制第四开关管ta3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
第一开关管ta4与第四开关管ta3互补导通;以及,控制第八开关管tb3断开,控制第五开关管tb4导通,控制第七开关管tb1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第六开关管tb2与第七开关管tb1互补导通;在逆变时,第三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充电电流回路和续流电流回路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由此,该第三输出电流是同时流经第一输出电感la和第二输出电感lb的电流。
56.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采用t型三电平拓扑技术,具有比两电平拓扑谐波小、损耗低、效率高的优势。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支路、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第一半桥支路、第一输出电感、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第二半桥支路、第二输出电感、第一相电压和第二相电压;其中,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连接于所述第一相电压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相电压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输出电感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输出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相电压的一端;所述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相电压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点连接支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二开关管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一
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和所述第一输出电感的一端之间,所述第四开关管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二端和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中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点连接支路,包括: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的中点,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包括: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和所述第八开关管均带有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容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半桥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和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二半桥支路的中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电压和所述第二相电压的相位相差180度。8.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所述调制方法包括:在第一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四开关管断开,控制第三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互补导通;在所述第一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互补导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二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五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八开关管断开,控制第七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第六开关管与所述第七开关管互补导通;在所述第二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所述第六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八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管与所述第八开关管互补导通。10.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的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所述调制方法包括:在第三输出电流大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四开关管断开,控
制第三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互补导通;以及,控制第七开关管断开,控制第六开关管导通,控制第八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第五开关管与所述第八开关管互补导通;在第三输出电流小于零的半个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互补导通;以及,控制所述第八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五开关管导通,控制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占空比以0%~100%~0规律变化,控制所述第六开关管与所述第七开关管互补导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所述两相三线制逆变器包括:电容支路、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第一半桥支路、第一输出电感、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第二半桥支路、第二输出电感、第一相电压和第二相电压,本发明未使用变压器,采用非隔离拓扑,即通过电容支路、第一中点连接支路、第一半桥支路、第一输出电感、第二中点连接支路、第二半桥支路、第二输出电感、第一相电压和第二相电压构成两相三线制逆变器,该两相三线制逆变器未使用变压器,逆变之后直接连接电网,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同时其调制方法简单,且具有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维护方便的优点。维护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尹韶文 孙嘉品 莫旭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闻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4
技术公布日:2023/7/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