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
未命名
07-27
阅读:10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大豆培养鉴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板式模块化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大豆一般株高为30-90厘米,蛋白质含量为35%~40%,主茎型,茎粗壮,直立。
3.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东北大豆产区受害较为严重。大豆胞囊线虫病是由大豆胞囊线虫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根部的病害。被害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黄早落,结荚少而小,甚至不结荚;病株根系不发达,支根减少,细根增多,根瘤稀少,发病初期病株根上附有白色或黄褐色如小米粒大小颗粒,减产明显。大豆品种间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差异较大,鉴定大豆品种的抗性,一般在户外或开放的培养箱中进行,鉴定环境不够密封,鉴定过程中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条件不一致,且补水和补肥需要人工进行,补水和补肥量不均匀。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板式模块化栽培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板式模块化栽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一般在户外或开放的培养箱中培养,出现的环境不够密封,侵染条件不一致,补水和补肥需要人工进行,补水和补肥量不均匀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板式模块化栽培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上方设置有升降顶板,所述培养箱的四个端角外侧均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与升降顶板的底面连接,所述升降顶板与培养箱的中间设置有水分补充机构;
6.所述水分补充机构包括储存水箱、水泵、连接水管、出水筒、u形滑动支架、移动滑块、移动丝杆和驱动电机,所述储存水箱安装在升降顶板的表面且水泵位于储存水箱的上方,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升降顶板的内部且通过输出轴与移动丝杆连接,所述移动滑块被移动丝杆贯穿与移动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筒固定在移动滑块的底端且两端均贯穿升降顶板的底面,所述u形滑动支架安装在出水筒的两端中间且两端分别贯穿出水筒的端部,所述u形滑动支架的其中一个与水泵之间通过连接水管连接;
7.所述u形滑动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动转盘、摆动连杆、旋转转盘、同步轴杆、传动齿轮和固定齿轮条,所述摆动转盘固定在u形滑动支架的端面且与旋转转盘处于同一竖向平面上,所述旋转转盘与摆动转盘之间通过摆动连杆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位于固定齿轮条的下方与固定齿轮条啮合并与旋转转盘同轴,所述同步轴杆贯穿旋转转盘和传动齿轮且一端插接在升降顶板内壁中,同步轴杆的另一端与出水筒连接。
8.所述培养箱的内侧设置有悬空的隔板,所述隔板的表现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排水孔,所述培养箱的外侧设置有防尘透光围挡,所述防尘透光围挡包括透气透明挡板、升降透光挡板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所述升降透光挡板的顶端与升降顶板固定,所述透气透明挡板与升降透光挡板相互平行且升降透光挡板的内壁与透气透明挡板的外壁贴合,所述透气透明挡板、升降透光挡板具有四个且分别分布在四个相邻的支撑立柱的中间。
9.优选的,所述透气透明挡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透明挡板固定在两个相邻的支撑立柱中间,所述边角连接透光挡板的两侧与两个相邻的升降透光挡板的外表面贴合并通过玻璃胶粘接,所述透气透明挡板、升降透光挡板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均采用透明钢化玻璃制成。
10.所述储存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收整机构,所述水管收整机构包括立板、水管绷紧旋转圆柱、导向滑块、水管收紧弹簧和导向杆,所述立板固定在升降顶板的上表面且外侧设置有三个导向槽;
11.优选的,所述导向滑块滑动设置有导向槽的内侧且一端与导向槽的内端中间设置有水管收紧弹簧,所述水管绷紧旋转圆柱有四个,其中一个所述水管绷紧旋转圆柱固定在立板的对外表面,另外三个所述水管绷紧旋转圆柱分别安装在导向滑块的外表面且可以围绕水管绷紧旋转圆柱的轴线进行旋转,所述水管收紧弹簧的中间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滑块的两端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导向杆从插接孔的中间穿过且两端均固定在导向槽的内端端面上。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水管与u形滑动支架连接的端部从升降顶板的一侧插接进入升降顶板中,所述连接水管与升降顶板的中间设置有支撑块;
13.所述支撑块固定在升降顶板的外表面且与连接水管接触的端部为圆弧面,所述支撑块与连接水管接触的端部设置有u形卡槽,所述u形卡接的横截面且半圆形,所述u形卡槽的半径与连接水管的半径一致且u形卡槽的边缘经过倒圆角处理。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将需要鉴定的大豆胞囊线虫品种的放入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下进行培养,并且可以大豆生长过程中控制水分的补充,同时保持充足的光照,并保证空气的流通,在夜晚环境下可以保证相对密封避免水分流失,给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更加有利于培育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大豆品种;
16.2、本发明通过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过程中,大豆补充水分或肥料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补充水分或补肥的出水筒进行往复摆动,使得水或肥在培养箱中分布的更加均匀,保证大豆植株的均匀生长;
17.3、本发明通过在升降顶板上设置有可以对连接水管进行收整的水管收整机构,可以保证装置在对大豆植株补水或补肥时,保证水管始终处于整齐、紧绷的状态下,保证水管不会出现松动而导致水管相互之间缠绕。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水分补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2.图5为本发明水分补充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移动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25.图8为本发明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培养箱;2、支撑立柱;3、电动伸缩杆;4、防尘透光围挡;401、透气透明挡板;402、升降透光挡板;403、边角连接透光挡板;5、水管收整机构;501、立板;502、导向槽;503、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4、导向滑块;505、水管收紧弹簧;506、导向杆;6、水分补充机构;601、储存水箱;602、水泵;603、连接水管;604、出水筒;605、u形滑动支架;606、移动滑块;607、移动丝杆;608、驱动电机;7、摆动机构;701、摆动转盘;702、摆动连杆;703、旋转转盘;704、同步轴杆;705、传动齿轮;706、固定齿轮条;8、升降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本发明所提到的水泵(型号为f22n)、电动伸缩杆(型号为zwmd0023)和驱动电机(型号为5ik60rgn-cf)均可从市场采购或私人定制获得。
29.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大豆胞囊线虫板式模块化栽培装置,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顶板8,培养箱1的四个端角外侧均设置有支撑立柱2,支撑立柱2的顶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且电动伸缩杆3的顶端与升降顶板8的底面连接,升降顶板8与培养箱1的中间设置有水分补充机构6;
30.水分补充机构6包括储存水箱601、水泵602、连接水管603、出水筒604、u形滑动支架605、移动滑块606、移动丝杆607和驱动电机608,储存水箱601安装在升降顶板8的表面且水泵602位于储存水箱601的上方,驱动电机608位于升降顶板8的内部且通过输出轴与移动丝杆607连接,移动滑块606被移动丝杆607贯穿与移动丝杆607螺纹连接,出水筒604固定在移动滑块606的底端且两端均贯穿升降顶板8的底面,u形滑动支架605安装在出水筒604的两端中间且两端分别贯穿出水筒604的端部,u形滑动支架605的其中一个与水泵602之间通过连接水管603连接;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定期或者在大豆不同生长阶段中对大豆生长所需的水分进行非持续性的水分补充,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排出人工添加时水量不同对大豆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32.u形滑动支架605的另一端设置有摆动机构7,摆动机构7包括摆动转盘701、摆动连杆702、旋转转盘703、同步轴杆704、传动齿轮705和固定齿轮条706,摆动转盘701固定在u形滑动支架605的端面且与旋转转盘703处于同一竖向平面上,旋转转盘703与摆动转盘701之间通过摆动连杆702连接,传动齿轮705位于固定齿轮条706的下方与固定齿轮条706啮合并与旋转转盘703同轴,同步轴杆704贯穿旋转转盘703和传动齿轮705且一端插接在升降顶板8内壁中,同步轴杆704的另一端与出水筒604连接。
33.储存水箱601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收整机构5,水管收整机构5包括立板501、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导向滑块504、水管收紧弹簧505和导向杆506,立板501固定在升降顶板8的
上表面且外侧设置有三个导向槽502;
34.导向滑块504滑动设置有导向槽502的内侧且一端与导向槽502的内端中间设置有水管收紧弹簧505,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有四个,其中一个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固定在立板501的对外表面,另外三个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分别安装在导向滑块504的外表面且可以围绕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的轴线进行旋转,水管收紧弹簧505的中间贯穿设置有导向杆506,导向滑块504的两端设置有插接孔,导向杆506从插接孔的中间穿过且两端均固定在导向槽502的内端端面上。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连接水管603进行整理并收紧,保证u形滑动支架605在移动过程中连接水管603可以进行随着u形滑动支架605伸长或复位,保证连接水管603不会出现松动而导致连接水管603自身出现缠绕。
36.其中,培养箱1的内侧设置有悬空的隔板,隔板的表现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排水孔,培养箱1的外侧设置有防尘透光围挡4,防尘透光围挡4包括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升降透光挡板402的顶端与升降顶板8固定,透气透明挡板401与升降透光挡板402相互平行且升降透光挡板402的内壁与透气透明挡板401的外壁贴合,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具有四个且分别分布在四个相邻的支撑立柱2的中间;
37.透气透明挡板40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透气孔,透气透明挡板401固定在两个相邻的支撑立柱2中间,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的两侧与两个相邻的升降透光挡板402的外表面贴合并通过玻璃胶粘接,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均采用透明钢化玻璃制成。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将培养箱1和升降顶板8周围进行遮挡,且可以保证阳光正常穿过照射在培养箱1中的隔板上,而透气透明挡板401表面的透气孔可以保证培养箱1与升降顶板8之间的气流正常进行流通。
39.其中,连接水管603与u形滑动支架605连接的端部从升降顶板8的一侧插接进入升降顶板8中,连接水管603与升降顶板8的中间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固定在升降顶板8的外表面且与连接水管603接触的端部为圆弧面,支撑块与连接水管603接触的端部设置有u形卡槽,u形卡接的横截面且半圆形,u形卡槽的半径与连接水管603的半径一致且u形卡槽的边缘经过倒圆角处理。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块对连接水管603进行支撑,保证连接水管603与升降顶板8的边缘不会出现摩擦,使得连接水管603的端部可以水平的进入升降顶板8中并在升降顶板8中随着u形滑动支架605滑动。
41.该抗大豆胞囊线虫板式模块化栽培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培养土铺设在培养箱1内侧的隔板上,随后将大豆栽培在培养土中,然后将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进行组装,随后将水泵602与u形滑动支架605连接的连接水管603缠绕在四个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的外侧,使得连接水管603处于紧绷状态,此时接通装置电源,电源接通后并在外界处于白天时,电动伸缩杆3会启动并推动升降顶板8上移,使得升降透光挡板402贴合透气透明挡板401的外壁向上移动,使得升降顶板8与培养箱1之间的间距增加并且阳光可以穿过透气透明挡板401和升降透光挡板402对培养土进行全面照射,在光
照环境下可以启动水泵602将储存水箱601中储存的药水或水吸收通过连接水管603输送至u形滑动支架605中,然后通过u形滑动支架605底面的喷水嘴喷洒在培养土上;
42.大豆生长周期中定期或者根据大豆的生长时期对大豆进行生长所需的水分进行充分时,可以启动驱动电机608驱动移动丝杆607进行旋转,移动丝杆607旋转时会通过和移动滑块606之间的螺纹传动,使得移动滑块606顺着移动丝杆607的轴线进行线性移动,移动滑块606在移动时会带动出水筒604和u形滑动支架605同步移动,此时出水筒604会带动同步轴杆704同步移动,使得传动齿轮705贴合固定齿轮条706的底面滑动,这时的传动齿轮705会带动同步轴杆704和旋转转盘703围绕同步轴杆704的轴线进行旋转,旋转中的旋转转盘703会通过带动摆动连杆702使得摆动转盘701出现往复摆动,此时u形滑动支架605会随着摆动转盘701同步摆动,摆动中的u形滑动支架605会使得喷出的药水和水铺盖的区域更大,可以保证培养土全部接受药水和水,保证大豆可以均匀的生长,在夜间时电动伸缩杆3带动升降顶板8复位,使得升降透光挡板402下移将透气透明挡板401表面的透气孔封闭,可以在液面避免培养土中的水分向外界流失,给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的大豆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更加有利于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大豆的培育、生长。
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包括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顶板(8),所述培养箱(1)的四个端角外侧均设置有支撑立柱(2),所述支撑立柱(2)的顶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且电动伸缩杆(3)的顶端与升降顶板(8)的底面连接,所述升降顶板(8)与培养箱(1)的中间设置有水分补充机构(6);所述水分补充机构(6)包括储存水箱(601)、水泵(602)、连接水管(603)、出水筒(604)、u形滑动支架(605)、移动滑块(606)、移动丝杆(607)和驱动电机(608),所述储存水箱(601)安装在升降顶板(8)的表面且水泵(602)位于储存水箱(601)的上方,所述驱动电机(608)位于升降顶板(8)的内部且通过输出轴与移动丝杆(607)连接,所述移动滑块(606)被移动丝杆(607)贯穿与移动丝杆(607)螺纹连接,所述出水筒(604)固定在移动滑块(606)的底端且两端均贯穿升降顶板(8)的底面,所述u形滑动支架(605)安装在出水筒(604)的两端中间且两端分别贯穿出水筒(604)的端部,所述u形滑动支架(605)的其中一个与水泵(602)之间通过连接水管(603)连接;所述u形滑动支架(605)的另一端设置有摆动机构(7),所述摆动机构(7)包括摆动转盘(701)、摆动连杆(702)、旋转转盘(703)、同步轴杆(704)、传动齿轮(705)和固定齿轮条(706),所述摆动转盘(701)固定在u形滑动支架(605)的端面且与旋转转盘(703)处于同一竖向平面上,所述旋转转盘(703)与摆动转盘(701)之间通过摆动连杆(702)连接,所述传动齿轮(705)位于固定齿轮条(706)的下方与固定齿轮条(706)啮合并与旋转转盘(703)同轴,所述同步轴杆(704)贯穿旋转转盘(703)和传动齿轮(705)且一端插接在升降顶板(8)内壁中,同步轴杆(704)的另一端与出水筒(60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1)的内侧设置有悬空的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排水孔,所述培养箱(1)的外侧设置有防尘透光围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透光围挡(4)包括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所述升降透光挡板(402)的顶端与升降顶板(8)固定,所述透气透明挡板(401)与升降透光挡板(402)相互平行且升降透光挡板(402)的内壁与透气透明挡板(401)的外壁贴合,所述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具有四个且分别分布在四个相邻的支撑立柱(2)的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透明挡板(40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透明挡板(401)固定在两个相邻的支撑立柱(2)中间,所述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的两侧与两个相邻的升降透光挡板(402)的外表面贴合并通过玻璃胶粘接,所述透气透明挡板(401)、升降透光挡板(402)和边角连接透光挡板(403)均采用透明钢化玻璃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水箱(601)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收整机构(5),所述水管收整机构(5)包括立板(501)、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导向滑块(504)、水管收紧弹簧(505)和导向杆(506),所述立板(501)固定在升降顶板(8)的上表面且外侧设置有三个导向槽(50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块(504)滑动设置有导向槽(502)的内侧且一端与导向槽(502)的内端中间设置
有水管收紧弹簧(505),所述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有四个,其中一个所述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固定在立板(501)的对外表面,另外三个所述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分别安装在导向滑块(504)的外表面且可以围绕水管绷紧旋转圆柱(503)的轴线进行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收紧弹簧(505)的中间贯穿设置有导向杆(506),所述导向滑块(504)的两端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导向杆(506)从插接孔的中间穿过且两端均固定在导向槽(502)的内端端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管(603)与u形滑动支架(605)连接的端部从升降顶板(8)的一侧插接进入升降顶板(8)中,所述连接水管(603)与升降顶板(8)的中间设置有支撑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固定在升降顶板(8)的外表面且与连接水管(603)接触的端部为圆弧面,所述支撑块与连接水管(603)接触的端部设置有u形卡槽。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卡接的横截面且半圆形,所述u形卡槽的半径与连接水管(603)的半径一致且u形卡槽的边缘经过倒圆角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模块化栽培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上方设置有升降顶板,所述培养箱的四个端角外侧均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与升降顶板的底面连接,所述升降顶板与培养箱的中间设置有水分补充机构。本发明将需要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的大豆种子放入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下进行培养,并且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补充所需的水分、保持充足的阳光光照,并在光照环境下保证空气的流通,在夜晚环境下可以保证相对密封避免水分流失,给大豆植株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更加有利于准确地鉴定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冬伟 袁明 朱治佳 张笛 王振 孙浩月 曲忠诚 王连霞 赵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3/7/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