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点火单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8 阅读:8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尤指一种适用于使用燃油引擎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环保法规的严格要求与能源危机的问题,因此各汽摩托车制造厂积极地研发低污染、低油耗与高性能的引擎,而中国台湾就属速克达摩托车为最大宗。过去,引擎的一汽缸头使用一个点火单元进行点火,但在各操作与负载下已无法应付未来愈来愈严格的法规,以致于油耗与污染无法兼顾。
3.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创作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点火单元的车辆,通过在动力单元上配置多个点火单元,使动力单元于燃烧作动行程下提升燃烧效率。此外,多个点火单元的配置可有效解决在操作部份油门开度时,混合气不均匀,需要燃烧得更有效率,以避免排气污染严重,进而减少排气后处理的触媒转换器中的贵金属使用量,因此可降低动力单元的油耗与污染。
5.再者,将点火单元配置于汽缸头的两侧,可提供组装或维修便利性。当安装链条室侧的点火单元时,只需要外力压迫套筒上的凸缘板,将不会造成套筒变形的问题。当维修拆卸时,只需要在凸缘板与汽缸头的间的凹槽处使用工具(例如一字起子)轻松扳动,即可进行拆卸,有助于改善组装或维修方便性。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包括有一车架、一动力单元、多个点火单元、一套筒、一固定板以及一锁固件。其中,车架包括一主车架及一副车架,主车架包括一左侧主车架及一右侧主车架,用以承载动力单元,副车架包括一左侧副车架及一右侧副车架,用以承载一排气单元与动力单元。动力单元组设于车架上,用以提供一驱动动力,包括一与一第一汽缸连接的第一汽缸头、一与一第二汽缸连接的第二汽缸头及一邻近第一汽缸头的链条室,其中第一汽缸头开设有一第一主通孔及一第一副通孔,第二汽缸头开设有一第二主通孔及一第二副通孔,链条室配置有一正时链条,由以驱使一凸轮轴正常运作。此外,动力单元所提供的一驱动动力带动一曲轴作动后,经一无段变速器传递至一驱动轮。多个点火单元包括一插设于第一主通孔的第一主点火单元、一插设于第一副通孔的第一副点火单元、一插设于第二主通孔的第二主点火单元以及一插设于第二副通孔的第二副点火单元,用以点燃动力单元内部的混合油气。
7.上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中:第一主通孔开设于第一汽缸头沿第一汽缸的一第一汽缸轴线上,第一副通孔开设于第一汽缸头的链条室侧,套筒固设于第一副通孔,用以容纳第二副点火单元,第二主通孔开设于第二汽缸头沿第二汽缸的一第二汽缸轴线上,第
二副通孔开设于第二汽缸头的链条室的相对侧。通过将第一副点火单元及第二副点火单元分别设置于第一汽缸及第二汽缸的外侧,可提供足够的维修与拆卸空间,以提升组装或维修便利性,且在每一汽缸头配置双点火单元可改善燃烧效率,减少排气污染,进而降低引擎油耗与污染。
8.上述的左侧主车架可包括一第一左侧主车架及一第二左侧主车架,上述的右侧主车架可包括一第一右侧主车架及一第二右侧主车架,上述的左侧副车架可包括一第一左侧副车架及一第二左侧副车架,且上述的右侧副车架可包括一第一右侧副车架及一第二右侧副车架。此外,由车辆的侧视观察,上述的第一副点火单元可配置于第一左侧主车架与第二左侧主车架所包围的区域内,上述的第二副点火单元可配置于第一右侧主车架与第二右侧主车架所包围的区域内。由此,由车辆的侧视观察,第一副点火单元不与第一左侧主车架及第二左侧主车架重叠,第二副点火单元不与第一右侧主车架及第二右侧主车架重叠,使的具有足够的维修与拆卸空间。
9.上述套筒的外壳可具有一凸缘板,固定板与凸缘板相对应前后毗邻设置,固定板可具有一贯孔,锁固件穿设贯孔以压迫固定板与凸缘板,进而压迫套筒固设于第一副通孔。
10.上述套筒可套设有一第一环形密封件,该第一环形密封件位于第一副点火单元的锁固端;上述套筒可套设有第二环形密封件,该第二环形密封件位于套筒的凸缘板的下方。
11.上述凸缘板的下缘可具有一凹槽,于拆卸引擎时,仅需简单工具轻松搬动凸缘板下缘的凹槽,即可轻松拆卸套筒。
12.上述第一主点火单元及第一副点火单元可分别电连接一第一主点火线圈及一第一副点火线圈,上述的第二主点火单元及第二副点火单元可分别电连接一第二副点火线圈及一第二副点火线圈,用以提供点火单元所需的工作电压。此外,上述的第一主点火单元、第一副点火单元、第二主点火单元以及第二副点火单元可为火星塞。
13.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的主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的右侧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的左侧视图。
17.图4是图2的a-a剖面图。
18.图5是图2的b-b剖面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1ꢀꢀꢀꢀꢀꢀꢀꢀꢀ
车架
ꢀꢀꢀꢀꢀꢀꢀꢀꢀꢀꢀꢀ
11
ꢀꢀꢀꢀꢀꢀ
主车架
[0021]
111
ꢀꢀꢀꢀꢀꢀꢀ
左侧主车架
ꢀꢀꢀꢀꢀꢀ
1111
ꢀꢀꢀꢀ
第一左侧主车架
[0022]
1112
ꢀꢀꢀꢀꢀꢀ
第二左侧主车架112
ꢀꢀꢀꢀꢀ
右侧主车架
[0023]
1121
ꢀꢀꢀꢀꢀꢀ
第一右侧主车架1122
ꢀꢀꢀꢀ
第二右侧主车架
[0024]
12
ꢀꢀꢀꢀꢀꢀꢀꢀ
副车架
ꢀꢀꢀꢀꢀꢀꢀꢀꢀꢀ
121
ꢀꢀꢀꢀꢀ
左侧副车架
[0025]
1211
ꢀꢀꢀꢀꢀꢀ
第一左侧副车架1212
ꢀꢀꢀꢀ
第二左侧副车架
[0026]
122
ꢀꢀꢀꢀꢀꢀꢀ
右侧副车架
ꢀꢀꢀꢀꢀꢀ
1221
ꢀꢀꢀꢀ
第一右侧副车架
[0027]
1222
ꢀꢀꢀꢀꢀꢀ
第二右侧副车架13
ꢀꢀꢀꢀꢀꢀ
车架连接固定处
[0028]2ꢀꢀꢀꢀꢀꢀꢀꢀꢀ
动力单元
ꢀꢀꢀꢀꢀꢀꢀꢀ
20
ꢀꢀꢀꢀꢀꢀ
曲轴
[0029]
21
ꢀꢀꢀꢀꢀꢀꢀꢀ
第一汽缸
ꢀꢀꢀꢀꢀꢀꢀꢀ
22
ꢀꢀꢀꢀꢀꢀ
第一汽缸头
[0030]
221
ꢀꢀꢀꢀꢀꢀꢀ
第一主通孔
ꢀꢀꢀꢀꢀꢀ
222
ꢀꢀꢀꢀꢀ
第一副通孔
[0031]
23
ꢀꢀꢀꢀꢀꢀꢀꢀ
第二汽缸
ꢀꢀꢀꢀꢀꢀꢀꢀ
24
ꢀꢀꢀꢀꢀꢀ
第二汽缸头
[0032]
241
ꢀꢀꢀꢀꢀꢀꢀ
第二主通孔
ꢀꢀꢀꢀꢀꢀ
242
ꢀꢀꢀꢀꢀ
第二副通孔
[0033]
25
ꢀꢀꢀꢀꢀꢀꢀꢀ
链条室
ꢀꢀꢀꢀꢀꢀꢀꢀꢀꢀ
26
ꢀꢀꢀꢀꢀꢀ
套筒
[0034]
261
ꢀꢀꢀꢀꢀꢀꢀ
凸缘板
ꢀꢀꢀꢀꢀꢀꢀꢀꢀꢀ
27
ꢀꢀꢀꢀꢀꢀ
固定板
[0035]
28
ꢀꢀꢀꢀꢀꢀꢀꢀ
锁固件
ꢀꢀꢀꢀꢀꢀꢀꢀꢀꢀ
291
ꢀꢀꢀꢀꢀ
第一环形密封件
[0036]
292
ꢀꢀꢀꢀꢀꢀꢀ
第二环形密封件3
ꢀꢀꢀꢀꢀꢀꢀ
点火单元
[0037]
31
ꢀꢀꢀꢀꢀꢀꢀꢀ
第一主点火单元32
ꢀꢀꢀꢀꢀꢀ
第一副点火单元
[0038]
33
ꢀꢀꢀꢀꢀꢀꢀꢀ
第二主点火单元34
ꢀꢀꢀꢀꢀꢀ
第二副点火单元
[0039]4ꢀꢀꢀꢀꢀꢀꢀꢀꢀ
点火线圈
ꢀꢀꢀꢀꢀꢀꢀꢀ
41
ꢀꢀꢀꢀꢀꢀ
第一主点火线圈
[0040]
42
ꢀꢀꢀꢀꢀꢀꢀꢀ
第一副点火线圈43
ꢀꢀꢀꢀꢀꢀ
第二主点火线圈
[0041]
44
ꢀꢀꢀꢀꢀꢀꢀꢀ
第二副点火线圈5
ꢀꢀꢀꢀꢀꢀꢀ
排气单元
[0042]6ꢀꢀꢀꢀꢀꢀꢀꢀ
无段变速器
ꢀꢀꢀꢀꢀꢀ7ꢀꢀꢀꢀꢀꢀꢀ
后轮
[0043]
100
ꢀꢀꢀꢀꢀꢀꢀ
车辆
[0044]
l1
ꢀꢀꢀꢀꢀꢀꢀꢀ
第一汽缸轴线
ꢀꢀꢀꢀ
l2
ꢀꢀꢀꢀꢀꢀ
第二汽缸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的主视图、右侧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图中出示一种具点火单元的车辆100,包括有一车架1、一动力单元2、多个点火单元3(如图4所示)、多个点火线圈4、一套筒26、一固定板27以及一锁固件28。其中,车架1包括一主车架11、一副车架12及一连接主车架11与副车架12的车架连接固定处13,主车架11用以承载动力单元2且包括一左侧主车架111及一右侧主车架112,其中左侧主车架111包括一第一左侧主车架1111及一第二左侧主车架1112,右侧主车架112包括一第一右侧主车架1121及一第二右侧主车架1122;副车架12用以承载一排气单元5及动力单元2且包括一左侧副车架121及一右侧副车架122,其中左侧副车架121包括一第一左侧副车架1211及一第二左侧副车架1212,右侧副车架122包括一第一右侧副车架1221及一第二右侧副车架1222。
[0046]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其分别为图2的a-a剖面图以及图2的b-b剖面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2为一引擎且组设于车架1上,包括一第一汽缸21、一第一汽缸头22、一第二汽缸23、一第二汽缸头24及一链条室25,其中第一汽缸头22与第一汽缸21连接并开设有一第一主通孔221及一第一副通孔222,第二汽缸头24与第二汽缸23连接并开设有一第二主通孔241及一第二副通孔242,链条室25邻近第一汽缸头22且配置有一正时链条(图未示),由以驱使凸轮轴正常运作。此外,动力单元2所提供的一驱动动力带动一曲轴20作动后,经一无段变速器6传递至一后轮7(如图2及图3所示)。
[0047]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个点火单元3包括一第一主点火单元31、一第一副点火单元32、一第二主点火单元33及一第二副点火单元34,其中第一主点火单元31及第一
副点火单元32分别插设于第一主通孔221及第一副通孔222内,并分别电连接一第一主点火线圈41及一第一副点火线圈42(如图1所示);第二主点火单元33及第二副点火单元34分别插设于第二主通孔241及第二副通孔242内,并分别电连接一第二主点火线圈43及一第二副点火线圈44(如图1所示),由此点燃动力单元2内部的混合油气,并通过在每一汽缸头内配置双点火单元以提升燃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点火单元31、第一副点火单元32、第二主点火单元33以及第二副点火单元34为火星塞。
[0048]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4所示,由车辆100的左侧观的,插设于第一副通孔222内的第一副点火单元32配置于第一左侧主车架1111与第二左侧主车架1112所包围的区域内,换句话说,第一副点火单元32不与第一左侧主车架1111及第二左侧主车架1112重叠;如图2及图4所示,由车辆100的右侧观的,插设于第二副通孔242内的第二副点火单元34配置于第一右侧主车架1121与第二右侧主车架1122所包围的区域内,换句话说,第二副点火单元34不与第一右侧主车架1121与第二右侧主车架1122重叠。由此,可提供足够的维修或拆卸空间。
[0049]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主通孔221开设于第一汽缸头22沿第一汽缸21的一第一汽缸轴线l1上,第二主通孔241开设于第二汽缸头24沿第二汽缸23的一第二汽缸轴线l2上,也就是说,第一主通孔221及第二主通孔241是分别设置于第一汽缸头22及第二汽缸头24的中心点;第一副通孔222开设于第一汽缸头22的链条室25侧,第二副通孔242开设于该第二汽缸头24的链条室25的相对侧,也就是说,第一副通孔222及第二副通孔242是分别设置于第一汽缸头22及第二汽缸头24的相对侧。由此,分别插设于第一副通孔222及第二副通孔242中的第一副点火单元32及第二副点火单元34为错开设置,可提供足够的维修或拆卸空间。
[0050]
如图4及图5所示,套筒26固设于第一副通孔222,其中,套筒26的外壳具有一凸缘板261,固定板27与凸缘板261相对应前后毗邻设置,固定板27具有一贯孔(图未示),锁固件28穿设贯孔以压迫一固定板27与凸缘板261,进而压迫套筒26固设于第一副通孔222。套筒26可套设有一第一环形密封件291,该第一环形密封件291位于第一副点火单元32的锁固端;套筒26可套设有一第二环形密封件292,该第二环形密封件292位于套筒26的凸缘板261的下方。上述凸缘板261的下缘可具有一凹槽(图未示),于拆卸引擎时,仅需简单工具轻松搬动凸缘板261下缘的凹槽,即可轻松拆卸套筒26,不会造成套筒26产生变形的问题,也不会造成有第一及第二环形密封件291,292无法密封。
[0051]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在更换或维修点火单元时,可提供足够的维修或拆卸空间,改善维修便利性。此外,通过在每一汽缸头内配置双点火单元,使动力单元于燃烧作动行程下提升燃烧效率,可降低动力单元的油耗与污染。
[0052]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包括有:一车架,包括一主车架及一副车架,该主车架包括一左侧主车架及一右侧主车架,该副车架包括一左侧副车架及一右侧副车架;以及一动力单元,组设于该车架上,包括一与一第一汽缸连接的第一汽缸头、一与一第二汽缸连接的第二汽缸头及一邻近该第一汽缸头的链条室,该第一汽缸头开设有一第一主通孔及一第一副通孔,该第二汽缸头开设有一第二主通孔及一第二副通孔;多个点火单元,包括一插设于该第一主通孔的第一主点火单元、一插设于该第一副通孔的第一副点火单元、一插设于该第二主通孔的第二主点火单元以及一插设于该第二副通孔的第二副点火单元;一套筒,固设于该第一副通孔,用以容纳该第一副点火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通孔开设于该第一汽缸头沿该第一汽缸的一第一汽缸轴线上,该第一副通孔开设于该第一汽缸头的该链条室侧,该第二主通孔开设于该第二汽缸头沿该第二汽缸的一第二汽缸轴线上,该第二副通孔开设于该第二汽缸头的该链条室的相对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左侧主车架包括一第一左侧主车架及一第二左侧主车架,该右侧主车架包括一第一右侧主车架及一第二右侧主车架,该左侧副车架包括一第一左侧副车架及一第二左侧副车架,且该右侧副车架包括一第一右侧副车架及一第二右侧副车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由该车辆的侧视观察,该第一副点火单元配置于该第一左侧主车架与该第二左侧主车架所包围的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由该车辆的侧视观察,该第二副点火单元配置于该第一右侧主车架与该第二右侧主车架所包围的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外壳上具有一凸缘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固定板及一锁固件,该固定板与该凸缘板相对应前后毗邻设置,该固定板具有一贯孔,该锁固件穿设该贯孔以压迫该固定板与该套筒上的该凸缘板,进而压迫该套筒固设于该第一副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套筒设有一第一环形密封件,该第一环形密封件位于该第一副点火单元的锁固端。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套筒设有一第二环形密封件,该第二环形密封件位于该套筒的该凸缘板的下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点火单元及该第一副点火单元分别电连接一第一主点火线圈及一第一副点火线圈,该第二主点火单元及该第二副点火单元分别电连接一第二主点火线圈及一第二副点火线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点火单元、该第一副点火单元、该第二主点火单元以及该第二副点火单元为火星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点火单元的车辆,包括有一车架、一动力单元、多个点火单元、一套筒、一固定板以及一锁固件,车架包括一主车架及一副车架;动力单元组设于车架上,包括一第一汽缸头、一第二汽缸头及一链条室,第一汽缸头开设有一第一主通孔及一第一副通孔,第二汽缸头开设有一第二主通孔及一第二副通孔;多个点火单元包括一第一主点火单元、一第一副点火单元、一第二主点火单元及一第二副点火单元,其中,第一主通孔开设于一第一汽缸轴线上,第一副通孔开设于链条室侧,第二主通孔开设于一第二汽缸轴线上,第二副通孔开设于链条室的相对侧,其中,套筒的外壳具有一凸缘板,固定板与凸缘板相对应前后毗邻设置,固定板具有一贯孔,锁固件穿设贯孔以压迫固定板与凸缘板,进而压迫套筒固设于第一副通孔。由此,可提升燃烧效率,并提供维修便利性。并提供维修便利性。并提供维修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贤 张书晢 陈钰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3/7/2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