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未命名
07-29
阅读:128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当前手持电话、穿戴设备发展迅速,产品逐渐朝着几大终端品牌聚集,同时竞品同质化严重,竞争越发激烈,成本一直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手持电话为例,高端的产品外壳材质基本为金属、玻璃、陶瓷等成本较高的材料,中低端的产品外壳基本上为低成本的塑胶材质,通过涂料装饰使塑胶材质上呈现出绚丽的效果,用更低的成本来实现更高档的外观效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在3c市场中,各终端品牌为了讨喜用户,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工艺新材料,希望用低廉的材质及工艺实现高档的视觉效果。其中在塑胶材质上做ncvm(不导电电镀)工艺一直是比较流行的方式。但作为一种喷涂工艺,特别是紫外光固化型的涂料(uv涂料),在喷涂外观上有自身的局限性,因紫外光固化型的涂料流动性好,在边缘效应的应力作用下,工件边缘都会有积漆现象,特别是直角边的中框工件尤为明显,造成喷涂后的成品工件外观不太完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中框工件边缘存在积漆现象的缺陷,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新的工艺,在中框工件(pc素材)完成真空镀膜工艺后,将工件四周边缘积漆的部份通过cnc工艺去除,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得到不积边的中框,再用涂料进行整体覆涂,干燥后用物理的方式剥离覆涂的涂层,而边缘cnc工艺露出素材的倒角部位的覆涂涂层有良好的附着力,进行剥离工序时保留下来(补边),从而得到一个不积边的有完整涂层的仿金属效果中框。
5.为达到该目的,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涂料形成该关键涂层,其对聚碳酸酯(pc)素材有很好的附着力,同时其容易从真空镀膜面漆上剥离(即对真空镀膜面漆的附着力差)。
6.而目前市面上的常规双组份涂料在面漆上的易剥离性不够,容易产生残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工序去除残留的涂层。
7.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从真空镀膜面漆上剥离、不产生残留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8.一种易剥离的涂料,按重量份计,所述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
[0009][0010][0011]
所述聚酯树脂为饱和聚酯,羟基含量为8~12wt%。
[0012]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13]
所述的聚酯树脂粘度为2000~3000mpa.s;和/或
[0014]
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tg点为45~65℃。
[0015]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16]
所述的聚酯树脂质量份为5~8份。
[0017]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18]
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流平剂0.05~0.1份;和/或
[0019]
所述稀释剂为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丁酮或二丙酮醇中的至少一种。
[0020]
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0021]
s1.将铝银浆与第一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1。
[0022]
s2.将热塑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预热,然后与第二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2。
[0023]
s3.将所述体系1加入所述体系2,混合。
[0024]
s4.将流平剂和剩余的稀释剂加入步骤s3所得体系,混合,即得所述涂料。
[0025]
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在制备电子产品外壳中的应用。
[0026]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子产品外壳为手机中框。
[0027]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包括:
[0028]
在手机中框工件完成真空镀膜工艺后,将工件四周边缘积漆的部份通过cnc工艺去除,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得到不积边的中框。
[0029]
用所述涂料进行整体覆涂并干燥,涂层覆盖真空镀膜面漆及所述倒角部位裸露的素材。
[0030]
喷涂保护面漆。
[0031]
用物理方式剥离真空镀膜面漆上覆涂的涂层,所述倒角部位的涂层不被剥离而保留,得到不积边并覆盖完整涂层的手机中框。
[0032]
在pc素材上真空镀膜,cnc工艺去除边缘积漆,在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倒角部位露出素材。覆涂本发明的涂料形成整体涂层,覆盖真空镀膜面漆以及倒角部位裸露的素材。物理的方式剥离,正面真空镀膜面漆上的涂层容易剥离,而倒角部位的涂层保留。最终形成在倒角部位的补边效果。
[0033]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34]
所述手机中框工件为聚碳酸酯素材;和/或
[0035]
所述真空镀膜面漆的主要成分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二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酯20~30份;三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5~10份;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单体5~10份;引发剂3~4份;流平剂0.2~0.8份;混合溶剂35~45份。
[0036]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0037]
所述涂料在使用时添加占涂料质量3wt%~5wt%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及占涂料质量100-150wt%的稀释液;和/或
[0038]
所述干燥是在70~75℃下烘烤12~15min;和/或
[0039]
所述物理方式剥离是采用胶纸剥离。
[0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41]
本发明采用的低粘度饱和聚酯树脂,可以很好的提高漆膜的韧性,其羟值较高,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反应时间较长,延长了漆膜的固化时间,因此在剥离时因漆膜强度还不高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剥离而无残留。
[0042]
热塑丙烯酸树脂对pc素材有良好的附着力。同时,高羟基饱和聚酯与中等tg点的热塑丙烯酸树脂搭配,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补边部分保留的涂层通过加烤完全固化后,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化学性能,可以对素材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使工件正面与侧面能保持一致性的装饰效果(仿电镀)。
[0043]
因此,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涂料,能很好的实现ncvm工艺中框cnc后边缘补漆工艺,无需设计遮喷夹具,正面飞漆部分极易剥离,无残留,具备量产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0045]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易剥离的双组份涂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
[0047][0048]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tg点(玻璃化温度)在45~65℃。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选自dic zhl-1063、长兴化学7117-ts-45、同德化工的ac1260、博立尔的mb-9-b中的一种或几种,其tg点在45~65℃范围内。
[0049]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聚酯树脂为低粘度饱和聚酯,粘度为2000~3000mpa.s,羟基含量为8~12wt%。羟值低于上述范围,会使漆膜干燥加快,不利于后期剥离。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聚酯树脂为5~8份,在此重量份下水煮附着力和振动耐磨性更好。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聚酯树脂选自worleepol的1181/03,其为水油通用型,粘度在2000~3000mpa.s范围内,羟基含量在8~12wt%范围内。
[005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铝银浆选自日本旭化成的fd-5060,以实现仿金属效果。
[0051]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稀释剂为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丁酮和二丙酮醇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稀释剂组成
为:
[0052][0053]
稀释剂需要有挥发梯度,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导致漆膜缺陷,上述稀释剂的组合使得挥发不会太快或者太慢。
[005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平剂为聚丙烯酸酯或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流平剂为购自德国byk公司,型号为byk358n的流平剂。所述流平剂可降低所述双组份涂料的表面张力,因此可提升其对基体表面的润湿性,防止缩孔和油窝。
[005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所述双组份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56]
s1.将所述铝银浆与第一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1(组分a)。
[0057]
s2.将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预热,然后与第二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2(组分b)。
[0058]
s3.将所述体系1加入所述体系2,混合。
[0059]
s4.将流平剂和剩余的稀释剂加入步骤s3所得体系,混合,即得所述双组份涂料。
[006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铝银浆与第一部分稀释剂的质量比例为(0.8~1.2):1,优选约为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混合条件为搅拌20~30min。
[006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预热,温度为40~50℃,时间为1~2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稀释剂占稀释剂总体积的1/4~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所述混合,温度为40~50℃,搅拌20~30min。
[0062]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所述双组份涂料在制备电子产品(包括3c产品,例如手机)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电子产品外壳(例如手机中框)中的应用。以解决中框工件边缘存在积漆现象的缺陷。
[0063]
主要原理是:在中框素材(pc材质)注塑设计阶段,将宽度尺寸增大,例如增加20~30%,按正常ncvm工艺流程喷涂,完成后通过cnc工艺将边缘积漆的部分去除,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得到不积边的高流平金属效果中框,再用本发明所述的双组份涂料进行整体覆涂,干燥后用物理的方式剥离覆涂的涂层,而边缘cnc工艺露出素材的倒角部位,覆涂涂层有良好的附着力,进行剥离工序时保留下来,从而得到一个不积边的有完整涂层的仿金属效果中框。
[006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组份涂料在制备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65]
d1.在所述电子产品表面喷涂primer,并流平。
[0066]
d2.在流平后的所述primer表面喷涂真空镀膜底漆(pvd底漆),并干燥。
[0067]
d3.在干燥后的所述真空镀膜底漆上进行真空镀膜工艺。
[0068]
d4.在镀膜后的所述真空镀膜底漆表面喷涂真空镀膜中漆,并干燥。
[0069]
d5.在干燥后的所述真空镀膜中漆上喷涂真空镀膜面漆(pvd面漆),并干燥。
[0070]
d6.工件进行cnc工序,去除边缘2~3mm积漆的部分,形成45-50
°
倒角。
[0071]
d7.清洁工件后喷涂本发明所述的双组份涂料,并干燥。
[0072]
d8.喷涂保护面漆,并干燥。
[0073]
d9.物理方式剥离正面涂料。
[007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1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primer的主要成分包括:溶剂型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8~15份;热塑丙烯酸树脂:5~15份;聚碳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10~30份;184光引发剂:1~2份;tpo光引发剂:0.5~1份;流平剂:0.05~0.1份;聚乙烯蜡浆:3~10份;改性二氧化硅:1~3份;稀释剂:40~60份。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rimer型号为松井pap30737a。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1中,所述primer,漆膜厚度为15~25μm。
[007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1中,所述流平,具体是在50~60℃温度范围,流平5~8min。
[007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2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真空镀膜底漆的主要成分包括:二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5~30份;三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5~10份;活性单体:5~15份;改性环氧树脂:3~10份;光引发剂:3~4份;流平剂:0.2~0.8份;混合溶剂:35~45份。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镀膜底漆,型号为松井sp110-1000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镀膜底漆,漆膜厚度为22~28μm。
[007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2中,所述干燥,包括流平和固化。优选的,所述流平为在50~60℃温度范围内流平5~8min;所述固化,为在600~800mj/cm2能量的紫外灯下固化。
[0078]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d3中,所述真空镀膜,镀膜材料为铟。
[0079]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4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真空镀膜中漆的主要成分包括:二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3~5份;二官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5~35份;活性单体:3~5份;六官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3份;光引发剂:3~4份;流平剂:0.2~0.5份;特殊助剂:0.5~1份;混合溶剂:55~65份。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镀膜中漆,型号为松井sp120-2000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镀膜中漆,涂层厚度为6~8μm。
[008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4中,所述干燥包括流平和固化。优选的,所述流平为在60~65℃温度范围内流平5~8min;所述固化,为在300~500mj/cm2能量的紫外灯下固化。
[008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5中,按重量份计,所述真空镀膜面漆的主要成分包括:二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酯:20~30份;三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5~10份;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单体:5~10份;引发剂:3~4份;流平剂:0.2~0.8份;混合溶剂:35~45份。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镀膜面漆,型号为松井pet00524a。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镀膜面漆,漆膜厚度为20~25μm。
[008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5中,所述干燥,具体为先在60~70℃下流平5~8min,后在1000~1200mj/cm2能量的紫外灯下固化。
[008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7中,所述双组份涂料,使用时添加占涂料质量3wt%~5wt%的固化剂,占涂料质量100-150wt%的稀释液。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稀释液,按重量份计,包括20~30份的乙酸乙酯;40~50份的乙酸丁酯;和20~30份的丁酮。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液型号为gw333a。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剂型号为拜耳n-3390。
[008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7中,所述双组份涂料,漆膜厚度为8~12μm。
[008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7中,所述干燥,具体为在70~75℃下烘烤12~15min。d7中烘烤时间较短,固化剂没有反应完全,漆膜强度还不高,需要在剥离工序之后再进行加烤操作保证反应完全,完全固化。
[008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8中,按重量份计,所述保护面漆的主要成分包括:二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酯:20~30份;三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5~10份;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单体:5~10份;引发剂:3~4份;流平剂:0.2~0.8份;混合溶剂:35~45份。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面漆,型号为松井et370-5000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面漆,漆膜厚度为20~25μm。
[008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8中,所述干燥,具体为先在60~70℃下流平5~8min,后在1000~1200mj/cm2能量的紫外灯下固化。
[008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d9中,所述物理剥离正面涂料,具体为用专用胶纸粘在喷涂工件表面,直接扯起即可剥离覆涂部分涂层(双组份涂料加保护面漆涂层)。
[0089]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0090]
若无特殊说明,具体实施例部分,所用试剂信息如表1所示。
[0091]
表1:实施例中所用试剂信息
[0092][0093][0094]
实施例1
[0095]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双组份涂料,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96]
s1.将铝银浆浸泡于等质量的稀释剂中30min;并在室温(约25℃)下搅拌20~30min,搅拌速度500~600rpm,得体系1。
[0097]
s2.将热塑丙烯酸树脂和聚酯树脂在40~50℃下预热1~2h,取1/3体积的稀释剂添加至以上预热后的体系中,并以1000~1500rpm的转速,于40~50℃搅拌20~30min,得体系2。
[0098]
s3.将体系1缓慢加入体系2中,加入的过程中伴随500~600rpm转速的搅拌。
[0099]
s4.将流平剂和剩余的稀释剂加入步骤s3所得体系,并以500~600rpm转速搅拌10~20min,并用300目滤布过滤得到双组份涂料。
[0100]
本实施例所用的制备原料如表2所示。
[0101]
实施例2~6分别制备了一种双组份涂料,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制备原料的组成不同,具体组成如表2所示。
[0102]
表2:按重量份计,实施例1~6所用制备原料组成(质量份)
[0103][0104]
实施例1~6中,部分参数为范围值,经验证,在上述范围内均可实现相同结果,按范围参数控制制备过程,不影响制得产品的品质。
[0105]
对比例1
[0106]
本对比例制备了一种双组份涂料,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0107]
本对比例将以5重量份的羟基丙烯酸树脂(商品牌号新颖元nl-8657),替换实施例6的5重量份的聚酯树脂。
[0108]
对比例2
[0109]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双组份涂料,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0110]
本对比例将以15重量份的饱和聚酯(商品牌号东洋纺gk-888,固含30%,溶剂为mek),替换实施例6的5重量份的聚酯树脂。
[0111]
对比例3
[0112]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双组份涂料,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0113]
本对比例将以10重量份的醋酸纤维素(商品牌号cab381-2,溶剂为醋酸丁酯,固含量为20%),替换实施例6的5重量份的热塑丙烯酸树脂。
[0114]
本对比例中固含量与实施例6相等。
[0115]
应用例
[0116]
本应用例将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3所得双组份涂料涂覆于智能手机中框表面,涂覆方式为叠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17]
d1.将primer喷涂于手机中框基材(pc材质)上,涂装膜厚为20μm,并在55℃下流平6分钟。
[0118]
d2.在步骤d1所得primer漆膜表面喷涂真空镀膜底漆(pvd底漆),涂装膜厚28μm,并在55℃下流平6min后,在700~900mj/cm2的能量下固化。
[0119]
d3.在固化后的底漆上进行真空镀膜工艺,镀膜材料为铟,镀层厚度约20~40纳米。
[0120]
d4.在镀膜层上喷涂真空镀膜中漆(pvd中漆),涂装膜厚7μm,并在65℃下流平6min后,在400~600mj/cm2的能量下固化。
[0121]
d5.在真空镀膜中漆表面喷涂真空镀膜面漆(pvd面漆),涂装膜厚25μm,在65℃流平6min后,在1000-1200mj/cm2的能量下固化。
[0122]
d6.工件下线进行cnc工艺,去除工件边缘1-2mm积漆的部分材质。
[0123]
d7.在cnc好的工件上分别喷涂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3所得双组份涂料,(喷涂前添加5wt%的固化剂n-3390,150wt%的稀释液),涂装膜厚10μm,并在75℃下流平12min。
[0124]
d8.喷涂保护面漆,涂装膜厚25μm,在65℃流平6min后,在1000-1200mj/cm2的能量下固化。
[0125]
d9.剥离正面覆涂的双组份涂料加保护面漆涂层,工件侧边双组份涂料加保护面漆涂层因与素材附着而不被剥离,即得不积边高质感高流平金属效果手机中框。
[0126]
试验例
[0127]
本试验例测试了应用例和对比例所得智能手机中框覆涂漆膜的易剥离性和整体的振动耐磨性能,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0128]
其中,附着力测试参考编号为gb 9286~1998的标准文件进行,附着力等级按astm计,测试涂层对pc的附着力;易剥离性是指用专用胶纸(粘结力3.9-5n/10mm)粘离覆涂涂层后,pvd面漆上是否有残留的双组份涂料涂层。
[0129]
振动耐磨测试按oppo终端的测试标准,测试仪器是rosler振动耐磨试验机。条件:装机或配重测试,时间2h,每1小时检查。判定标准:
[0130]
1小时检查:
[0131]
1)r角、棱角、分模线尖角允许宽度1.0mm以内线性磨损。
[0132]
2)大面允许点磨损不超过1*1mm。
[0133]
2小时检查:
[0134]
1)r角、棱角、分模线尖角允许宽度1.5mm以内线性或锯齿状磨损。
[0135]
2)大面允许点磨损不超过1.5*1.5mm不超3处,1*1mm以下不计。
[0136]
智能手机中框以其所用双组份涂料的获取实施例编号,例如若智能手机中框所用双组份涂料来自实施例1,则智能手机中框编号为实施例1。
[0137]
表3:应用例所得手机中框的性能结果
[0138][0139]
表3结果说明:实施例1~6所得漆膜的附着性能和可剥离性满足量产要求;实施例1~2水煮附着力和外观相对较差的原因是聚酯树脂的含量较高,此树脂属于亲水型树脂,配方中比例高时耐水煮性能不佳。
[0140]
对比例1和实施例6相比,将部分羟基丙烯酸树脂(商品牌号新颖元nl-8657),替换实施例6的部分聚酯树脂,使pu涂层与pvd面漆的附着力变好,影响了可剥离性。
[0141]
对比例2和实施例6相比,将部分饱和聚酯替换了实施例6的部分聚酯树脂,其组分使pu涂层与pvd面漆的附着力变好,影响了可剥离性。
[0142]
对比例3和实施例6相比,将部分醋酸纤维素换了实施例6的部分热塑丙烯酸树脂,其组分加速了漆膜干燥,pu涂层与pvd面漆的附着力变好,影响了可剥离性。
[0143]
对比例1添加了低羟值类型的树脂,使漆膜干燥加快,pu涂层在pvd面漆涂层上的附着力变好,不利于后期剥离,对比例3添加了cab类型树脂,同样起到了促进干燥的作用,同时使漆膜变脆,不利于后期剥离。
[0144]
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所述聚酯树脂为饱和聚酯,羟基含量为8~12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树脂粘度为2000~3000mpa.s;和/或所述热塑丙烯酸树脂tg点为45~6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树脂质量份为5~8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流平剂0.05~0.1份;和/或所述稀释剂为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丁酮或二丙酮醇中的至少一种。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的步骤:s1.将铝银浆与第一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1;s2.将热塑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预热,然后与第二部分稀释剂混合,得体系2;s3.将所述体系1加入所述体系2,混合;s4.将流平剂和剩余的稀释剂加入步骤s3所得体系,混合,即得所述涂料。6.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易剥离的涂料在制备电子产品外壳中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产品外壳为手机中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手机中框工件完成真空镀膜工艺后,将工件四周边缘积漆的部份通过cnc工艺去除,素材边缘形成倒角,得到不积边的中框;用所述涂料进行整体覆涂并干燥,涂层覆盖真空镀膜面漆及所述倒角部位裸露的素材;喷涂保护面漆;用物理方式剥离真空镀膜面漆上覆涂的涂层,所述倒角部位的涂层不被剥离而保留,得到不积边并覆盖完整涂层的手机中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中框工件为聚碳酸酯素材;和/或所述真空镀膜面漆的主要成分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二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溶剂型聚氨酯丙烯酸酯20~30份;三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5~10份;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份;单体5~10份;引发剂3~4份;流平剂0.2~0.8份;混合溶剂35~45份。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料在使用时添加占涂料质量3wt%~5wt%的异氰酸酯固化剂,及占涂料质量100-150wt%的稀释液;和/或所述干燥是在70~75℃下烘烤12~15min;和/或所述物理方式剥离是采用胶纸剥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剥离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重量份计,所述涂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热塑丙烯酸树脂65~75份;聚酯树脂5~10份;铝银浆4~6份;稀释剂15~25份;流平剂0.05~0.1份。本发明采用低粘度饱和聚酯树脂,可以很好的提高漆膜的韧性,其羟值较高,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反应时间较长,延长了漆膜的固化时间,在剥离时因漆膜强度还不高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剥离而无残留。热塑丙烯酸树脂对PC素材有良好的附着力,高羟基饱和聚酯与热塑丙烯酸树脂搭配,加入固化剂,补边部分保留的涂层通过加烤完全固化后,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化学性能,可以对素材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使工件正面与侧面能保持一致性的装饰效果。与侧面能保持一致性的装饰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亏山 官建勇 肖汉林 黄巨波 符绕生 缪培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0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