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9 阅读:106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自电机,传统燃油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由于工作原理的因素,电机的的振动和噪声比发动机要小很多,但安静的纯电动车却将以往不太明显也不太被关注的一些噪音凸显了出来。当今市场上很多电动汽车的电机悬置还是建立在发动机悬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悬置系统是驱动电机振动传递路径过程中最重要的减振构件之一,其直接影响驱动电机振动的传递和车内的舒适性;因此市场上的电动汽车普遍具有某些转速范围内车内冲击感强,舒适性差和高频噪音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及车辆。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用于将驱动电机安装于副车架,包括:
5.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副车架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端设有第一连接孔;
6.第一隔振组件,所述第一隔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一隔振组件中心设有第三连接孔;
7.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端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内;
8.第二隔振组件,所述第二隔振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远离所述第一隔振组件端,所述第二隔振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端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振组件包括:
10.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一隔振部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壁,所述第一隔振部中心设有第二连接孔;
11.第二隔振部,所述第二隔振部外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紧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端外壁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内壁紧贴。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隔振部包括:
13.第一隔振件,所述第一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所述第一隔振件中心设有第四连接孔;
14.第二隔振件,所述第二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内壁,其中心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孔。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振部及所述第二隔振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隔振件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隔振组件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远离所述第一隔振组件端设有三个第五连接孔,三个所述第二隔振组件分别对应设于三个所述第五连接孔内。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包括:
18.第三隔振部,所述第三隔振部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五连接孔内壁,所述第三隔振部中心设有第六连接孔;
19.第四隔振部,所述第四隔振部的外壁与所述第六连接孔的内壁紧贴;所述第四隔振部中心设有第七连接孔;
20.所述驱动电机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端设有三个可分别伸入各所述第七连接孔的第一连接件。
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隔振部包括:
22.第三隔振件,所述第三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六连接孔的内壁,所述第三隔振件中心设有第八连接孔;
23.第四隔振件,所述第四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八连接孔的内壁,其中心设有所述第七连接孔。
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隔振部及所述第四隔振件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三隔振件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外套设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端接触,所述防护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侧与所述驱动电机接触。
2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
2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及车辆,其中二级隔振电机悬置用于将驱动电机安装于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一隔振组件、第二连接支架及第二隔振组件,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一端连接于副车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于第一连接部远离副车架端且设有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部,中心设有第三连接孔的第一隔振组件设于第一连接孔内,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设于第三连接孔内,另一端连接有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隔振组件;其中第一隔振组件提高了第一连接支架与第二连接支架之间的隔振效果,第二隔振组件提高了第二连接支架与驱动电机之间的隔振效果,经过第二隔振组件及第一隔振组件共同起到的二级隔振效果优化了驱动电机在部分转速范围内的啸叫问题。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30.1、第一连接支架;10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竖向部;112、第一横向部;113、第一螺纹孔;114、第二螺纹孔;102、第二连接部;121、第一连接孔;2、第一隔振组件;3、第二连接支架;4、第二隔振组件;401、第三隔振部;402、第三隔振件;403、第四隔振件;431、第七连接孔;5、防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3.实施例1
34.诚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及车辆,其中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用于将驱动电机安装于副车架,如图1所示,包括:
35.第一连接支架1,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部101,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远离所述副车架端的第二连接部102,所述第二连接部10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端设有第一连接孔12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为弯折件,其由第一横向部112和第一竖向部111两部分组成,所述第一横向部1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竖向部11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竖向部11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13,可通过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13相配的螺栓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01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横向部112远离所述第一竖向部111端设有第二螺纹孔114,可通过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14相配的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螺纹孔114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0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横向部112的延伸方向;
36.第一隔振组件2,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中心设有第三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为一级衬套,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
37.第二连接支架3,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端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内;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端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内;另外,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的形状可根据整车的形状以及所述驱动电机的位置进行设计;
38.第二隔振组件4,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远离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端,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端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为二级衬套,可选地,所述悬置可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所述驱动电机可螺接于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端;
39.本方案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提高了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之间的隔振效果,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提高了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的隔振效果;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汽车行驶过程中,能量由所述驱动电机端传递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所连接的所述副车架端,经过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及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共同起到的二级隔振效果实现能量的衰减,即实现震动的衰减,从而优化所述驱动电机在部分转速范围内的啸叫问题,以缓解行驶过程中所述驱动电机转速在该转速范围内时车内乘员由于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问题导致的不适。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包括:
41.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一隔振部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壁,所述第一隔振部中心设有第二连接孔;
42.第二隔振部,所述第二隔振部外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紧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端外壁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内壁紧贴;
43.其中,所述第一隔振部为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壁,所述第一套管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故可保障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连接的牢固性,从而避免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4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振部包括:
45.第一隔振件,所述第一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所述第一隔振件中心设有第四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一隔振件为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具有弹性,其外径等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径,故可保障所述第一隔振件与所述第一隔振部的紧密贴合,从而确保两者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46.第二隔振件,所述第二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内壁,其中心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二隔振件为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的外径等于所述第四连接孔的内径,故可保障所述第二隔振件与所述第一隔振件的紧密贴合,保障了两者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因此,保障了所述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一隔振件及所述第二隔振件共同组成的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隔振性能,从而改善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某些转速范围内所述驱动电机的啸叫问题。
4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振部及所述第二隔振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隔振件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具体地,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材质均为铜,所述第二套管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一隔振件设于所述第一隔振部与所述第二隔振件之间,三者紧密贴合共同组成的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从而有效改善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某些转速范围内所述驱动电机的啸叫问题。
4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远离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端设有三个第五连接孔,三个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分别对应设于三个所述第五连接孔内;其中,为保证安装的便捷性以及所述悬置在整车结构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的数量不宜过多,故在某种特定情境下,选择设置三个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三个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中心位置连线形成的图形为三角形,因此,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三个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连接至所述悬置的连接结构更具有稳定性。
49.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包括:
50.第三隔振部401,所述第三隔振部401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五连接孔内壁,所述第三隔振部401中心设有第六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三隔振部401为第四套管,所述第四套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五连接孔内壁,所述第四套管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孔内,故可保障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连接的牢固性,从而避免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51.第四隔振部,所述第四隔振部的外壁与所述第六连接孔的内壁紧贴;所述第四隔振部中心设有第七连接孔431;
52.所述驱动电机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端设有三个可分别伸入各所述第七连接孔431的第一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七连接孔431内壁设有螺纹,各所述第一连接件外壁设有与所述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故可将所述驱动电机螺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使所述悬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装配更加便捷。
53.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隔振部包括:
54.第三隔振件402,所述第三隔振件402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六连接孔的内壁,所述第三隔振件402中心设有第八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三隔振件402为第五套管,所述第五套管具有弹性,其外径等于所述第六连接孔的内径,故可保障所述第三隔振件402与所述第三隔振部401的紧密贴合,从而确保两者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55.第四隔振件403,所述第四隔振件403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八连接孔的内壁,其中心设有所述第七连接孔431;其中,所述第四隔振件403为第六套管,所述第六套管的外径等于所述第八连接孔的内径,故可保障所述第四隔振件403与所述第三隔振件402的紧密贴合,保障了两者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因此,保障了所述第三隔振部401、所述第三隔振件402及所述第四隔振件403共同组成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与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共同作用可更好的改善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某些转速范围内所述驱动电机的啸叫问题。
5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隔振部401及所述第四隔振件403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三隔振件402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具体地,所述第四套管和所述第六套管材质均为铜,所述第五套管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三隔振件402设于所述第三隔振部401与所述第四隔振件403之间,三者紧密贴合共同组成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
57.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外套设有防护组件5,所述防护组件5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端接触,所述防护组件5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侧与所述驱动电机接触;具体的,所述防护组件5为橡胶垫,其套设于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外可避免当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悬置装配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悬置产生碰撞发出撞击噪声,同时又可避免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悬置由于撞击受到损伤;同时,所述防护组件5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及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相配合,更好的改善汽车行驶过程中的nvh问题。
58.实施例2
5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具体的,所述悬置装配于所述车辆上,可有效解决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部分转速范围内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啸叫问题;同时,所述悬置可根据整车的形状和所述驱动电机的位置来设置各部件的结构,从而使所述悬置与所述车辆的装配更加便捷,降低了装配的难度。
60.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用于将驱动电机安装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支架(1),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部(101),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远离所述副车架端的第二连接部(102),所述第二连接部(10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端设有第一连接孔(121);第一隔振组件(2),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中心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支架(3),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端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内;第二隔振组件(4),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远离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端,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端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包括: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一隔振部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壁,所述第一隔振部中心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隔振部,所述第二隔振部外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紧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端外壁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内壁紧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部包括:第一隔振件,所述第一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所述第一隔振件中心设有第四连接孔;第二隔振件,所述第二隔振件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四连接孔内壁,其中心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部及所述第二隔振件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隔振件的材质为橡胶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远离所述第一隔振组件(2)端设有三个第五连接孔,三个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分别对应设于三个所述第五连接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包括:第三隔振部(401),所述第三隔振部(401)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五连接孔内壁,所述第三隔振部(401)中心设有第六连接孔;第四隔振部,所述第四隔振部的外壁与所述第六连接孔的内壁紧贴;所述第四隔振部中心设有第七连接孔(431);所述驱动电机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端设有三个可分别伸入各所述第七连接孔(431)的第一连接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振部包括:第三隔振件(402),所述第三隔振件(402)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六连接孔的内壁,所述第三隔振件(402)中心设有第八连接孔;第四隔振件(403),所述第四隔振件(403)的外壁紧贴于所述第八连接孔的内壁,其中心设有所述第七连接孔(4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振部(401)及所述第四隔振件(403)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三隔振件(402)的材质为橡胶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隔振组件(4)外套设有防护组件(5),所述防护组件(5)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端接触,所述防护组件(5)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侧与所述驱动电机接触。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级隔振电机悬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级隔振电机悬置及车辆,其中二级隔振电机悬置用于将驱动电机安装于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一隔振组件、第二连接支架及第二隔振组件,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一端连接于副车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于第一连接部远离副车架端且设有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部,中心设有第三连接孔的第一隔振组件设于第一连接孔内,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设于第三连接孔内,另一端连接有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隔振组件;其中第一隔振组件提高了第一连接支架与第二连接支架之间的隔振效果,第二隔振组件提高了第二连接支架与驱动电机之间的隔振效果,经过第二隔振组件及第一隔振组件共同起到的二级隔振效果优化了驱动电机在部分转速范围内的啸叫问题。围内的啸叫问题。围内的啸叫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骆大国 刘盼 梁宗峰 常健 代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