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1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过程如下,首先将多个机柜运输至施工现场,调整多个机柜的平面度,再将多个机柜进行并柜处理,再分段将热通道窗固定在机柜的顶部,相邻的热通道窗之间连接加固,在热通道窗与机柜顶部之间做支撑加固,再安装热通道端门顶部热通道窗,左、右排热通道窗中间横梁加固连接,再安装热通道端门,最后设备调试完成安装。
3.然而,随着数据中心行业的发展需求,如何实现数据中心机房的模块化建设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上述传统的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4.1、将零部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再组装形成热通道以及数据中心机房,零部件的尺寸固定无法调整且施工效率低。
5.2、热通道的搭建依赖于机柜作为固定锚点,机柜需要对热通道进行支撑,对机柜的强度的要求较高,使得机柜处的安全性较差。
6.3、不能达到数据中心机房的模块化、分段、分层建设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9.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包括,
10.至少一个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中搭设有由至少一个机柜组成的机组;
11.至少一个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柜的顶部相对应;所述第二框架处搭设有长度与所述机组的宽度相对应的热通道;
12.相邻的所述第一框架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框架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
13.作为优选,所述热通道固定连接于机房墙体和/或所述第二框架上。
14.作为优选,所述热通道包括承重龙骨、热通道窗和热通道端门,
15.所述承重龙骨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处;
16.所述热通道窗的数量为至少一对且设于所述承重龙骨的两侧;
17.所述热通道端门设于所述承重龙骨处且两端均与所述热通道窗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配合。
18.作为优选,所述承重龙骨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房墙体和/或所述第二框架上。
19.作为优选,所述热通道窗的长度与所述机组的宽度相对应。
2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框架还包括承重钢梁,
21.所述承重钢梁与所述机柜的顶部相对应且沿所述机组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热通道设于所述承重钢梁上,以实现对所述热通道的支撑。
2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1、由于相邻的第一框架以及相邻的第二框架可以是并排连接和/或首尾连接,故而,建设而成的数据中心机房的体积和形状均不固定,也即可以是变化的,从而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的环境。
24.2、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框架和至少一个第二框架的设置,使得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实现模块化、分段以及分层建设的需求,提前工厂预制,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25.3、热通道设置在第二框架上,热通道不与机柜相接触,能够较佳地避免热通道对机柜造成损伤,通过第二框架对热通道进行支撑,一方面使得对机柜的强度的要求降低,另一方面安全性更高。
26.4、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使用时,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尺寸,通过增加或减少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数量,从而与实际需要相适应,也即,机柜的数量以及热通道的尺寸均可以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框架、机组、第二框架和热通道的第一种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框架、机组、第二框架和热通道的第二种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中热通道的示意图。
30.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31.110、第一框架;120、机组;121、机柜;130、第二框架;131、承重钢梁;140、热通道;141、承重龙骨;142、热通道窗;143、热通道端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3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包括,
34.至少一个第一框架110,所述第一框架110中搭设有由至少一个机柜121组成的机组120;
35.至少一个第二框架130,所述第二框架130设于所述第一框架110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柜121的顶部相对应;所述第二框架130处搭设有长度与所述机组120的宽度相对应的热通道140;
36.相邻的所述第一框架110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框架130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
37.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中心机房在建设时,首先在工厂中进行提前的预制,具体包括,预制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30和热通道140,将至少一个机柜121进行并柜组成机组120,并将机组120集成设于第一框架110中,将热通道140集成设于第二框架130处;
38.再将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30运输至施工现场,将第一框架110放置在下层,将第二框架130落在第一框架110上进行固定,最后调试设备完成安装。
39.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提前预制有至少一个第一框架110和至少一个第二框架130,故而,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使用时,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尺寸,通过增加或减少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30的数量,从而与实际需要相适应,也即,本实施例中的机柜121的数量以及热通道140的尺寸均可以进行调整。
40.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的数据中心中直接将热通道140设置在机柜121上,通过机柜121对热通道140进行支撑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热通道140设置在第二框架130上,热通道140不与机柜121相接触,能够较佳地避免热通道140对机柜121造成损伤,通过第二框架130对热通道140进行支撑,一方面使得对机柜121的强度的要求降低,另一方面安全性更高。
4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框架110和至少一个第二框架130的设置,使得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实现模块化、分段以及分层建设的需求,提前工厂预制,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4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由于相邻的第一框架110以及相邻的第二框架130可以是并排连接和/或首尾连接,故而,建设而成的数据中心机房的体积和形状均不固定,也即可以是变化的,从而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的环境。
43.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通道140固定连接于机房墙体和/或所述第二框架130上。
44.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对于热通道140的固定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况:
45.1)热通道140设置在第二框架130上,但是第二框架130仅仅起到支撑热通道140的作用,热通道140实际固定在机房墙体上,使得机房墙体和第二框架130共同起到对热通道140的支撑作用。
46.2)热通道140设置在第二框架130上且与第二框架130固定连接,热通道140不与机房墙体连接,使得第二框架130同时起到对热通道140的固定和支撑作用。
47.3)热通道140设置在第二框架130上且与第二框架130固定连接,同时,热通道140还与机房墙体之间固定连接,使得机房墙体和第二框架130共同起到对热通道140的固定和支撑作用。
4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三种热通道140的设置方式,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热通道140的固定以及支撑,避免与机柜121的直接接触,避免热通道140对机柜121的压迫,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49.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通道140包括承重龙骨141、热通道窗142和热通道端门143,
50.所述承重龙骨141设于所述第二框架130处;
51.所述热通道窗142的数量为至少一对且设于所述承重龙骨141的两侧;
52.所述热通道端门143设于所述承重龙骨141处且两端均与所述热通道窗142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配合。
5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热通道140也是提前在工厂中预制好,再将预制好的热通道140与第二框架130相连接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的;
54.需要注意的是,在工厂中进行热通道140和第二框架130的组装过程中,将承重龙骨141安装在第二框架130中,再将热通道窗142安装在承重龙骨141上,此时,热通道端门143可以先不进行安装;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承重龙骨141上的热通道
窗142的数量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以此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最后再将热通道端门143进行安装。
55.相邻的热通道窗142之间固定连接,由于相邻的热通道窗142之间相互独立,故而能够通过数量上的增减从而调节热通道140的尺寸,既能够实现对尺寸的调整也能够实现模块化的快速安装。
56.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龙骨141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房墙体和/或所述第二框架130上。
57.通过本实施例中将承重龙骨141固定于机房墙体和/或第二框架130上,从而实现由承重龙骨141、热通道窗142和热通道端门143组成的热通道140在机房墙体和/或第二框架130上的固定连接,进而避免热通道140对机柜121的压迫。
58.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通道窗142的长度与所述机组120的宽度相对应。
59.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使得热通道窗142的长度与机组120的宽度相对应,由于机组120由至少一个机柜121组成,故而可以理解的是,热通道窗142的长度为单个机柜121的整数倍,在本实施例中,热通道窗142的长度为单个机柜121的宽度,从而使得在工厂中预制的热通道窗142能够较佳地与机柜121相配合,且即使在施工现场对热通道140的尺寸进行调整也即对热通道窗142的数量进行调整后,热通道140的尺寸仍然能够与机柜121的宽度相适配,从而满足对数据中心机房的模块化建设的需求,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
6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130还包括承重钢梁131,
61.所述承重钢梁131与所述机柜121的顶部相对应且沿所述机组12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热通道140设于所述承重钢梁131上,以实现对所述热通道140的支撑。
62.通过本实施例中承重钢梁131的设置,将热通道140设置在承重钢梁131上,能够进一步对热通道140进行支撑,提高热通道140使用的安全性。
6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连接方式均为螺栓固定连接,当然采用卡接连接的形式也可以,只要能够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即可。
64.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中搭设有由至少一个机柜组成的机组;至少一个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柜的顶部相对应;所述第二框架处搭设有长度与所述机组的宽度相对应的热通道;相邻的所述第一框架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框架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通道固定连接于机房墙体和/或所述第二框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通道包括承重龙骨、热通道窗和热通道端门,所述承重龙骨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处;所述热通道窗的数量为至少一对且设于所述承重龙骨的两侧;所述热通道端门设于所述承重龙骨处且两端均与所述热通道窗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龙骨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房墙体和/或所述第二框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通道窗的长度与所述机组的宽度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还包括承重钢梁,所述承重钢梁与所述机柜的顶部相对应且沿所述机组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热通道设于所述承重钢梁上,以实现对所述热通道的支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框架,第一框架中搭设有由至少一个机柜组成的机组;至少一个第二框架,第二框架设于第一框架的一侧且与机柜的顶部相对应;第二框架处搭设有长度与机组的宽度相对应的热通道;相邻的第一框架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相邻的第二框架并排拼接和/或首尾拼接;建设而成的数据中心机房的体积和形状均不固定,从而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的环境;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框架和至少一个第二框架的设置,使得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实现模块化、分段以及分层建设的需求,提高施工效率;热通道设置在第二框架上,一方面使得对机柜的强度的要求降低,另一方面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德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