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未命名 08-01 阅读:175 评论:0

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不受控制的外伤和出血是战争、事故等各种灾难中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外伤死亡发生在受伤后的最初几个小时,通常是在受伤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约40%的死亡发生在入院前。此外,相比于健康人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导致的死亡风险更高。例如,慢性肝病通常会伴随凝血功能障碍,因为大多数凝血因子(因子i、ii、v、viii、ix、x、xi、xii和xiii以及组织因子)都在肝脏中合成。柳叶刀的一项研究表明,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很可能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其死亡率可高达86%。服用抗凝药物同样可能导致大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增加,受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使用正在增加。华法林对维生素k的抑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功能,肝素对抗凝血酶的活化,都将导致延迟凝血。因此,为了减少出血量、延长院前时间,采用快速有效的止血材料对伤口进行立即干预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并且具有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市场潜力。时至今日,我国军方配备的止血材料仍旧是传统的止血绷带、三角巾。而自2008年以来,使用高岭土浸渍的纱布combat gauze一直是美国军方使用的唯一止血敷料。然而,这种使用无机颗粒浸渍的纱布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剥落,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也不适用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和战斗纱布,它们采用蒙脱石、高岭石等无机粘土颗粒浸渍,可通过快速吸收水分来浓缩血液、形成凝块,以达到止血的效果。
3.现有技术中大多止血材料的止血机制都是通过加入或激活凝血因子以激发凝血级联反应来促进凝血。然而,当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时,传统凝血途径受阻,这使得常规止血材料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人身上的止血效果有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止血极具挑战性。临床上大多通过输液递送维生素k、凝血酶或其他凝血因子以恢复自身的止血机制。但这种治疗起效较慢(4-6小时),且仅限于院内临床应用,不适用于紧急突发情况下的止血。纤维蛋白胶、水凝胶等组织粘合剂可通过其优异的组织粘附性对伤口进行物理封堵而止血。然而在大出血时,组织和粘合剂界面的血液阻止了它们的接触和作用,粘合剂很可能因无法及时除去伤口的血液和渗出液导致粘性下降而脱落。此外,这些组织粘合剂仅依靠单纯的物理封堵实现伤口止血,缺乏与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无法从凝血途径上促进血液凝固。这些不足使得它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针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止血,使用不依赖于传统凝血途径的新型止血材料对伤口进行立即干预,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具有巨大的临床需求和市场潜力。
4.可见,现有技术中止血材料基本都是以传统凝血酶来促进凝血,从而实现快速止血,而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这种止血方式效果不明显,即使采用纤维蛋白胶、水凝胶等组织粘合剂进行封堵来止血,由于凝血作用差,效果也不显著。如何获得一种针对凝血功能障
碍患者的快速止血材料目前仍是非常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不同于传统的凝血途径,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层与疏水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层形成导水效果好的止血海绵,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快速吸收血液与渗出液为伤口提供相对干燥的环境;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与血清蛋白快速复合形成血蛋白屏障,对伤口进行快速封闭,实现伤口内腔快速止血,提供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海绵为两面异质的双层结构,与皮肤接触的一面为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远离皮肤的一面为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
8.进一步的,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层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层的厚度比为2~3.5:1。
9.进一步的,在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层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层交界处形成部分相互渗透。
10.进一步的,所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选自3,4-二羟基苯甲醛,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11.进一步的,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选自羧甲基纤维素棉,羧甲基纤维素钠棉,明胶海绵或丝素蛋白海绵。优选的,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为部分甲基化的脱脂棉纤维。
1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3.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与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层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ccs溶液和pcmc溶液;将pcmc溶液在模具中预冻,然后加入ccs溶液后冷冻干燥,得到所述止血海绵。
14.进一步的,所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得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快速加入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进行席夫碱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nabh4,反应完成后过滤、纯化得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
15.进一步的,壳聚糖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8~2.0。优选的,壳聚糖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2~1.8。
16.进一步的,所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选用3,4-二羟基苯甲醛,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为羧甲基纤维素棉,羧甲基纤维素钠棉,明胶海绵或丝素蛋白海绵。
17.进一步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中去离子水与甲醇的体积比为2:1。
18.进一步的,席夫碱反应时间为3~5h。
19.进一步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纯化过程为:将过滤得到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溶解于hcl溶液中,然后依次在hcl溶液、乙酸溶液、去离子水中透析除去
杂质得到纯化后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
20.进一步的,所述hcl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5mol/l,乙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在hcl溶液、乙酸溶液、去离子水中透析的时间分别为5~8h、1~3h、20~30h。
21.进一步的,制成止血海绵时pcmc溶液的浓度为1.0~3.0%w/v,ccs溶液的浓度为0.2~0.6%w/v。
22.进一步的,冷冻干燥的过程为:先将pcmc溶液在模具中预冻5~10min,然后加入ccs溶液并在室温下放置25~40min后,放入-80℃环境中预冻20~30h,然后再在-80℃环境中冷冻干燥48h,得到所述止血海绵。
23.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janus结构止血海绵作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紧急止血材料的应用。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25.本发明止血海绵的止血效果不依赖于传统的凝血途径,采用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壳聚糖作为伤口接触层,不添加任何化学交联剂,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壳聚糖与血清蛋白快速复合形成血蛋白屏障,封堵伤口实现止血,同时通过与血清蛋白形成血蛋白络合物,促进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的聚集、粘附和活化,从而导致凝血因子在伤口部位的产生和富集,重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原始缺陷凝血途径。用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作为基底,与疏水的ccs层形成虹吸效应,避免伤口处血液流出影响对伤口的封堵。本发明将pcmc与ccs形成双层janus结构,不但利于血液在两层间渗透,而且具有强吸收液体性能的pcmc层远离伤口,更好的保证了伤口环境,避免感染;比单独ccs层的粘附性更好,有利于封堵出血点、对伤口部位更好的粘附。本发明止血海绵在接触血液后,ccs层迅速与血液中的血清蛋白结合,激活并导致凝血因子的在伤口部位的生成和聚集,形成纤维蛋白屏障,促进凝血;pcmc层加速对血液的吸收,保持更好的粘附性。并且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及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改性的壳聚糖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和组织炎症。
26.本发明止血海绵具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止血材料应具备的几个重要特征:(1)止血机制独立于传统的凝血途径,(2)优异的组织粘附性与密封性,(3)较强的吸水/血性能,(4)促进红细胞和血小板在伤口的聚集和活化,(5)便携、使用方便。
2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流程图。
29.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中pcmc/ccs双层止血海绵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图。
30.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粘附性能图。
31.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中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的壳聚糖对血浆蛋白的吸附图。
32.图5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中血浆蛋白聚集体的质谱分析图。
33.图6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止血时间图。
34.图7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36.另外,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均可通过市场购买获得或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37.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s1、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的制备
39.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得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快速加入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进行席夫碱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nabh4,反应完成后过滤、纯化得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
40.s2、止血海绵的制备
41.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与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ccs溶液和pcmc溶液;将pcmc溶液在模具中预冻,然后加入ccs溶液后冷冻干燥,得到止血海绵。
42.与皮肤接触的一面为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远离皮肤的一面为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层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层的厚度比为2~3.5:1。
43.在步骤s1中,壳聚糖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8~2.0。
4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邻苯二酚类化合物选用3,4-二羟基苯甲醛,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为羧甲基纤维素棉,羧甲基纤维素钠棉,明胶海绵或丝素蛋白海绵。
45.在步骤s1中,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中去离子水与甲醇的体积比为2:1。
46.在步骤s1中,席夫碱反应时间为3~5h。
47.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纯化过程为:将过滤得到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溶解于hcl溶液中,然后依次在hcl溶液、乙酸溶液、去离子水中透析除去杂质得到纯化后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
48.在步骤s1中,hcl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5mol/l,乙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在hcl溶液、乙酸溶液、去离子水中透析的时间分别为5~8h、1~3h、20~30h。
49.制成止血海绵时pcmc溶液的浓度为1.0~3.0%w/v,ccs溶液的浓度为0.2~0.6%w/v。
50.在步骤s2中,冷冻干燥的过程为:先将pcmc溶液在模具中预冻5~10min,然后加入ccs溶液并在室温下放置25~40min后,放入-80℃环境中预冻20~30h,然后再在-80℃环境中冷冻干燥48h,得到止血海绵。
51.实施例1:
52.s1、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的制备
53.将壳聚糖1g溶于乙酸溶液(1%,40ml)中,将0.8g3,4-二羟基苯甲醛溶于去离子水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水、醇的体积比为2:1,60ml)中,并快速加入到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1ml冰醋酸以促溶,然后向反应液中通入氮气,在常温下反应3.5h。
54.席夫碱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溶液中加入nabh4,同时进行高速机械搅拌(1500rpm),形成白色悬浮液,同时产生大量气泡,继续加入nabh4直到不再有气泡产生。将反应后的悬浮液减压抽滤,收集白色沉淀,将沉淀物溶于盐酸(0.5mol/l,100ml)中,得到澄清的淡黄色溶液。然后将该溶液在0.5mol/l盐酸中透析6h,再于0.5%的乙酸溶液中透析2h,最后在去离子水中透析24h,经冷冻干燥后得到ccs。
55.s2、止血海绵的制备
56.选用部分羧甲基化的脱脂棉纤维作为pcmc层,首先将pcmc(1.0g)和ccs(0.2g)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pcmc溶液(2.0%,w/v)和ccs溶液(0.4%,w/v)。pcmc溶液先在矩形聚四氟乙烯模具(10cm
×
10cm
×
0.5cm)中预冻5min,然后将ccs溶液加入成型的pcmc并在室温下放置30min。最后,在冰箱(-80℃)中预冻24h后,冷冻干燥48h。得到的pcmc层与ccs层的厚度比为2:1。
57.与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相比,部分羧甲基化的脱脂棉纤维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吸水性好。与羧甲基化的脱脂棉纤维相比,部分羧甲基化后的脱脂棉纤维中形成部分超亲水的纤维管束,更有利于血液中水分的吸附与运输,与疏水的ccs层形成虹吸效应,避免伤口处血液流出影响对伤口的封堵。
58.实施例2:
59.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加入3,4-二羟基苯甲醛的质量为1.2g,得到的pcmc层与ccs层的厚度比为3.5:1。
60.实施例3:
61.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加入3,4-二羟基苯甲醛的质量为1.6g,得到的pcmc层与ccs层的厚度比为3:1。
62.实施例4:
63.与实施例3所不同的是,用多巴胺替换3,4-二羟基苯甲醛,用明胶海绵替换部分羧甲基化的脱脂棉纤维。
64.对比例:
65.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加入3,4-二羟基苯甲醛的质量,以及得到的pcmc层与ccs层的厚度比。
66.本发明中各实施例加入壳聚糖、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pcmc、ccs的厚度比见表1。
67.表1
68.实施例壳聚糖(g)邻苯二酚类化合物(g)pcmc:ccs厚度比
实施例11g0.8g2:1实施例21g1.2g3.5:1实施例31g1.6g3:1对比例11g2.0g1:1对比例21g0.4g4:1
69.实验例1:
70.对实施例1-3、对比例1、对比例2在不同厚度比下止血海绵的粘附效果通过搭接剪切试验进行验证,各实施例与对比例中止血海绵的厚度均为0.5cm。本发明各实施例都具有较好的粘附效果,当pcmc与ccs厚度比为3:1时,止血海绵的粘附强度最高。对比例1粘附强度最低,主要由于ccs的机械强度远远低于pcmc,ccs层较厚,而两层界面处相互渗透作用有限,使ccs层在粘附过程中断裂。对比例2的粘附强度也较弱,由于ccs层过薄,粘附作用降低。
71.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为疏水层,当该层厚度过厚时,吸水效果差,血液在伤口处堆积,影响ccs层对伤口的封堵,降低粘附性。
72.壳聚糖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影响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接枝率,当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投料量较低、反应时间较短时,邻苯二酚类化合物在壳聚糖上的接枝率较低;当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投料达到一定量后、反应时间增加到一定时间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接枝达到饱和,继续增加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投料量和反应时间不会导致接枝率的提高。同时,相比反应时间,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投料量对ccs的接枝率影响较大,接枝率影响ccs层的粘附性及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的聚集能力。当壳聚糖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8~2.0时赋予止血海绵更强的粘附性,促进与血液的作用,形成血蛋白络合物实现止血。壳聚糖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6,反应时间为3.5h时,接枝率最佳。
73.实验例2:
74.对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止血海绵进行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参见附图2,可以看出,止血海绵具有层次分明的双层结构,两层的形貌、结构、孔径均不相同。部分羧甲基化的pcmc层中存在部分脱脂棉纤维与气凝胶多孔骨架,脱脂棉纤维穿插在多孔骨架内部,部分羧甲基化保留了部分纤维结构,呈现超亲水的纤维管束,更有利于血液的吸附与运输,并使材料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ccs层表现出更多、更密集的孔洞结构,小而密的孔洞结构有利于血液的过滤和浓缩。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片可以看出,pcmc层与ccs层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这使得两层在界面处物理缠结在一起不易分离,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两层之间相互渗透主要由于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在pcmc层预冻后与ccs层在室温下静置形成的。
75.实验例:3:
76.将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止血海绵裁成1cm
×
1cm面积的块后,将其粘贴在猪皮上加水润湿粘合30min,然后将1kg重的水瓶悬挂在止血海绵上,水瓶不发生滑移或脱落,可见止血海绵强大的粘附性。为了更好的测试止血海绵的粘附能力,将实施例4制备的止血海绵分别在水界面和血液界面上进行搭接剪切试验,搭接剪切试验采用搭接剪切试验机来完成。将止血海绵分别在猪皮和猪肝上粘贴润湿30min,各分别用水或猪血润湿,经过检测,止血海绵对水湿润的猪皮、猪肝的粘附强度分别约为30kpa和10kpa。而止血海绵对血液润湿
的粘附强度均大于水润湿的粘附强度,止血海绵对血液湿润的猪皮、猪肝的粘附强度分别约为60kpa和20kpa,这主要是由于ccs与血液作用,在ccs层表面形成血蛋白络合物,使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在ccs表面聚集,促进了ccs的粘附性;水与ccs层不发生作用,由于pcmc强的吸液能力,吸收的水分快速被pcmc吸收,与血液润湿相比粘附性低,试验结果见附图3。
77.实验例4:
78.将人源血浆进行柠檬化处理后,向盛放有人源血浆的玻璃杯中滴加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ccs溶液,进行观察,参见附图4。可以看出,ccs溶液与人源血浆接触后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在人源血浆表面生成不溶的血浆蛋白聚集物(ppa);用全血替代人源血浆后实验结果相似,同样会生成不溶的血浆蛋白聚集物(ppa)。因此,ppa的形成不依赖于传统的凝血途径,ccs可以诱导血浆蛋白迅速聚集并快速形成固体析出,即使在抗凝的血液条件下仍然会发生凝血现象。
79.参见附图5,将上述人源血浆表面生成的血浆蛋白聚集物(ppa)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用未经处理的柠檬酸化贫血小板血浆(ppp)作为对照。可以看出,ppa中补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然高于它们在血浆中的含量,可见在凝血过程中补体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优先被凝固吸附到ccs的表面。ppa中的凝血相关蛋白的含量(4.7%)也高于它们在血浆中的含量(3.3%)。其中,ppa中富含的凝血因子(如fvii、fxiii和凝血酶原)的含量是血浆中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抗凝血浆中几乎没有检测到fv、fix和fx的存在。相比抗凝的血浆,ppa中检测到了fv、fix和fx的存在,这表明ccs可以诱导血浆生成fv、fix和fx,使得原本阻断的凝血通路变得完整。
80.实验例5:
81.用华法林口服给药的方法构建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兔子模型,并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兔子肝脏出血进行止血,分别选用普通纱布、本发明实施例3止血海绵、市场上购买的贴在伤口上进行止血,同时用空白样进行对照。通过观察,半小时后使用纱布的伤口仍然无法实现止血;商用在16min后实现止血,本发明止血海绵在1min就完成了止血。
82.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8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海绵为两面异质的双层结构,与皮肤接触的一面为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远离皮肤的一面为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选自3,4-二羟基苯甲醛,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选自羧甲基纤维素棉,羧甲基纤维素钠棉,明胶海绵或丝素蛋白海绵。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与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层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ccs溶液和pcmc溶液;将pcmc溶液在模具中预冻,然后加入ccs溶液后冷冻干燥,得到所述止血海绵。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得到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将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溶液快速加入壳聚糖的乙酸溶液中进行席夫碱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nabh4,反应完成后过滤、纯化得到邻苯二酚接枝壳聚糖。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壳聚糖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8~2.0。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纯化过程为:将过滤得到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溶解于hcl溶液中,然后依次在hcl溶液、乙酸溶液、去离子水中透析除去杂质得到纯化后的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8.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成止血海绵时pcmc溶液的浓度为1.0~3.0%w/v,ccs溶液的浓度为0.2~0.6%w/v。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冻干燥的过程为:先将pcmc溶液在模具中预冻5~10min,然后加入ccs溶液并在室温下放置25~40min后,放入-80℃环境中预冻20~30h,然后再在-80℃环境中冷冻干燥48h,得到所述止血海绵。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作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紧急止血材料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的Janus结构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止血海绵为两面异质的双层结构,与皮肤接触的一面为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远离皮肤的一面为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所述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层与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层的厚度比为2~3.5:1。本发明通过含亲水性基团的纤维膜快速吸收血液与渗出液为伤口提供相对干燥的环境;邻苯二酚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对伤口进行快速封闭,实现伤口内腔快速止血。实现伤口内腔快速止血。实现伤口内腔快速止血。


技术研发人员:蓝广芊 陈哲畅 胡恩岭 陆飞 谢瑞琪 余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