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01 阅读:22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地震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


背景技术:

2.地震资料层位解释是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油藏描述研究的基础。不论勘探早期的盆地形态分析、地史演化、构造特征分析、相态认识,还是勘探后期的低幅度圈闭解释、储层展布描述、油气检测、属性提取、叠前叠后反演等等一系列工作都离不开层位解释工作。
3.目前,目前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包括人工解释、自动追踪、智能解释等3种方法,这些解释方法通常是基于地震资料波组的波形、能量特征相似性开展工作。地震层位解释横向变化判别依据主要依靠地震资料同相轴能量、连续性的变化,地震层位解释纵向变化判别依据通常是一定时窗范围内地震资料波组的相似性,纵横向变化判别总体上依据较少。
4.此外,以上的地震地层解释方法应用在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性相对较好目的层段较为合适,但是在某些目的层段或者区块,如深层、浅层、山前带等,地震资料响应杂乱或者同相轴连续性差,以上地震层位解释方法适用性较差,往往解释效率极其低下,影响勘探开发进程。
5.在申请号:cn201910161351.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属于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从待研究区域的多套地震数据体中选取一套地震数据体作为基准数据体,且各套地震数据体中的多个地震剖面一一对应;对基准数据体的第一地震剖面的第一同相轴和第二同相轴进行追踪,分别得到第一地震剖面的目的层层位和标准层层位;根据第一地震剖面的目的层层位和标准层层位,确定目标数据体的第二地震剖面的目的层层位,目标数据体为该多套地震数据体中除基准数据体之外任一地震数据体,第二地震剖面为目标数据体的该多个地震剖面中与第一地震剖面相对应的地震剖面。该申请可以提高地震层位解释效率和解释精度。
6.在申请号:cn202010124308.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层地震反射层位的标定结果和目的层的时间域地震层位解释结果;获取层速度数据体;层速度数据体根据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的叠加速度场数据、标定结果和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的层速度模型得到;根据层速度数据体对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时转深数据体,对时间域地震层位解释结果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时转深层位数据;根据时转深层位数据、时转深数据体和叠前深度偏移数据体确定深度差量;利用深度差量对时转深层位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深度域层位解释结果。该发明可以提升地震层位的解释效率。
7.在申请号:cn201910966544.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复杂断块油田层位快速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待解释地震数据进行解释性处理;2)利用方差体技术,提取解释性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中的解释目的层附近的方差体属性切片,将断层解释成果投影于方差体属性切片上,根据断层平面形态初步编制断层多边形,作为层位解释的平面底
图;3)选择步骤2)中获得的平面底图所反映的具有相对简单构造的大断块,进行大断块内部层位解释;4)对步骤3)中的断块内的层位解释进行质控;5)进行断块间的层位解释;6)重复步骤3)~5),进行下一个断块内部层位解释,直到完成工区内所有大断块内部的层位解释,完成整个工区层位解释。
8.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地震层位解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提高地震资料响应杂乱或者同相轴连续性差层段或区块的地震层位解释效率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
10.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该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包括:
11.步骤1,进行目标层段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12.步骤2,提取地震资料相干体属性;
13.步骤3,将速度谱资料转化层速度体;
14.步骤4,进行多数据叠合及对比分析;
15.步骤5,进行层位解释。
16.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17.在步骤1,进行地质层位的单井地震标定,并进行多井标定成果横向对比。
18.在步骤1,如果相邻井间同一地质层位纵向上标定结果没有标定到同一个标准反射层同相轴,差异大于一个同相轴,需要重新落实地质分层的可靠性以及单井标定的可靠性。
19.在步骤2,提取能够反映同相轴连续性的体属性,以及反映断层走向、倾向的属性体。
20.在步骤2,能够反映同相轴连续性的体属性包括瞬时相位体,反映断层走向、倾向的属性体包括相干体、倾角体、方差体、蚂蚁体、曲率体。
21.在步骤3,在有井的情况下,用井中的层速度控制层速度体的转化,以便转化得到的层速度体更加接近真实层速度情况。
22.在步骤4,将以上得到的多种数据以及地震资料本身进行叠合及对比分析,确定解释方案。
23.在步骤4,在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性较好目的层段,叠合对比参考地震资料、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地震资料体属性就能够完成解释方案,层速度体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地震反射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的目的层段、区块,层位解释过程中就必须叠合对比分析地震资料、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地震资料体属性、层速度体资料,以便快速准确确定解释方案。
24.在步骤5,在解释方案基础上,需要更多的应用层位自动追踪、智能追踪解释方式,以提高层位解释效率和准确性。
25.本发明中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综合应用地质分层、地震资料、地震属性体资料(相干体、倾角体、蚂蚁体等)、层速度体资料进行层位解释的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
骤包括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体属性(相干体、倾角体、蚂蚁体等)提取;速度谱资料转化层速度体;多数据叠合及对比分析;层位解释。这种应用多数据的地震层位解释过程中多数据综合对比分析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层位解释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油藏描述研究提供可靠基础。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目的层段地震资料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应用多数据联合对比解释地震层位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震层位解释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32.本发明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33.步骤1,进行目标层段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体属性(相干或方差体、蚂蚁体等)提取以及速度谱资料转化层速度体工作,并获取相应的数据;
34.所述地质层位地震标定数据,包括:
35.在所述目标地震层段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数据。
36.所述地震体属性(相干体、倾角体、蚂蚁体)数据,包括:
37.所述目标地震层段地震相干体属性(方差体、蚂蚁体)提取结果数据。
38.所述层速度体数据,包括:
39.所述目标地震层段速度谱资料转化得到的层速度体数据。
40.步骤2,采用地震资料以及上述多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解释方案;
41.所述层位解释方案,包括:
42.所述目标地震层段多种资料对比分析得到的层位解释方案。
43.步骤3,利用对比解释方案进行层位解释,得到层位解释结果。
44.所述层位解释数据,包括:
45.所述目标地震层段利用层位解释方案得到的层位解释数据。
46.以下为应用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47.实施例1
48.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该应用多数据的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包括: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相干体属性(或方差体、蚂蚁体等)提取;速度谱资料转化层速度体;多数据叠合及对比分析;层位解释。
49.在地震地质标定步骤中,首先进行地质层位的单井地震标定,然后是多井标定成果横向对比,如果相邻井间同一地质层位纵向上标定结果没有标定到同一个标准反射层同相轴,差异大于一个同相轴,需要重新落实地质分层的可靠性以及单井标定的可靠性。
50.在地震资料体属性提取步骤中,主要提取能够反映同相轴连续性的体属性(如瞬时相位体),以及反映断层走向、倾向的属性体(如相干体、倾角体、方差体、蚂蚁体、曲率体等)。
51.在速度谱转化层速度体步骤中,在有井的情况下,一定用井中的层速度控制层速度体的转化,以便转化得到的层速度体更加接近真实层速度情况。
52.在多数据叠合对比步骤中,在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性较好目的层段,叠合对比参考地震资料、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地震资料体属性就能够完成解释方案,层速度体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地震反射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的目的层段、区块,层位解释过程中就必须叠合对比分析地震资料、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地震资料体属性、层速度体资料,以便快速准确确定解释方案。
53.在层位精细解释步骤中,在解释方案基础上,需要更多的应用层位自动追踪、智能追踪解释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层位解释效率和准确性。
54.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应用过程中各层位解释流程步骤往往需要往复进行,更可能多次修改,确保得到结果准确。
55.实施例2
56.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2中,图1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应用多数据的地震层位解释方法流程图。
57.在步骤101中,选择需要解释的地震反射层位对应的地质层位进行地震地质标定,得到标定成果。流程进入步骤102。
58.在步骤102,确定能够反映地震同相轴连续性和断层走向、倾向的属性体进行提取。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59.在步骤103,尽可能利用井控,将地震处理得到的速度谱资料转化得到层速度体。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60.在步骤104,将以上得到的多种数据以及地震资料本身进行叠合及对比分析,确定解释方案。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61.在步骤105,在解释方案基础上开展地震层位解释工作,最终得到解释结果。
62.实施例3
63.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3中,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目的层段的地震资料示意图,其中同相轴连续性差,不利于常规层位解释方法开展。
64.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多种资料叠合以及对比从而确定解释方案示意图。其中上图为地震资料与蚂蚁体叠合图,下图为层速度与层位叠合图。
65.图4为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得到的解释方案网格及地震层位初步解释结果示意图,在层位解释过程中,尽量应用了层位自动追踪解释方式以提高解释效率。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7.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技术特征:
1.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目标层段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步骤2,提取地震资料相干体属性;步骤3,将速度谱资料转化层速度体;步骤4,进行多数据叠合及对比分析;步骤5,进行层位解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进行地质层位的单井地震标定,并进行多井标定成果横向对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如果相邻井间同一地质层位纵向上标定结果没有标定到同一个标准反射层同相轴,差异大于一个同相轴,需要重新落实地质分层的可靠性以及单井标定的可靠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提取能够反映同相轴连续性的体属性,以及反映断层走向、倾向的属性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能够反映同相轴连续性的体属性包括瞬时相位体,反映断层走向、倾向的属性体包括相干体、倾角体、方差体、蚂蚁体、曲率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在有井的情况下,用井中的层速度控制层速度体的转化,以便转化得到的层速度体更加接近真实层速度情况。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将以上得到的多种数据以及地震资料本身进行叠合及对比分析,确定解释方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在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性较好目的层段,叠合对比参考地震资料、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地震资料体属性就能够完成解释方案,层速度体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地震反射杂乱、同相轴连续性差的目的层段、区块,层位解释过程中就必须叠合对比分析地震资料、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地震资料体属性、层速度体资料,以便快速准确确定解释方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在解释方案基础上,需要更多的应用层位自动追踪、智能追踪解释方式,以提高层位解释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该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目标层段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步骤2,提取地震资料相干体属性;步骤3,将速度谱资料转化层速度体;步骤4,进行多数据叠合及对比分析;步骤5,进行层位解释。该应用多数据的层位解释方法应用多数据的地震层位解释过程中多数据综合对比分析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层位解释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地震储层预测和地震油藏描述研究提供可靠基础。究提供可靠基础。究提供可靠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涛 王振涛 钮学民 胡兴中 陈香朋 王希萍 葛星 王雅倜 陈家昀 李静 刘玉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21
技术公布日:2023/7/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