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基建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13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基建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目前基建专业各层级、各类业务均已实现系统线上存储、流转和管理,基建全过程管理正逐步从以人工手段为主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模式转变。
3.在基建专业既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基建业务的特点和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地理信息平台、感知层建设等技术,如何对原有业务功能进行创新和深化应用,更好的适应基建管理和实施的工作需要,以便积极推进基建管理功能模块深化应用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电网基建业务管理水平,是电网基建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数字化方式管理基建业务,提供智能感知、进度监控、人员管理线上智能化方式的电网基建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
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网基建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数据层将资源层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并开放对外访问方式,服务层将数据层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及安全处理后在应用层页面中进行展示;通过录入工程节点信息,根据节点约束条件自动监测节点完成情况,当有工程节点超期未完成或者未按照标准完成时进行提醒,通过分级提醒方式管控,从低到高分别提醒项目经理、建管主任、省公司专责、省公司处长;从管理层面加强工程进度监管,提高工程作业效率,当工程存在特殊情况时,在系统中提出工程节点变更并经过各级领导审批通过后可更改工程节点;根据项目进度情况自动形成项目周报、月报、年报,通过对比当前实际进度情况与系统计算进度情况进行比对,异常数据高亮显示并通知相应项目人员,精准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安排项目工作;项目人员提出项目问题一并提交,相关管理单位提供解决意见指导项目组人员进行处理;建设完善数据链路,现场智能传感器设备不具备直接传输数据到电网内部的能力,通过现场调研后建设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数据传输方案,通过在项目现场部署边缘代理服务器,由边缘代理服务器接收传感器传输数据,边缘代理服务器连接电网内网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台,通过在数据中台中进行数据清洗后开放api接口,系统对接中台api接口进行数据获取;通过智能化设备降低现场监理工作风险,通过使用传感器设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拉力和倾角情况,设置告警阈值,当施工中出现阈值告警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障施工安全,传感器电量不足提醒,当传感器电量不足20%时及时提醒项目人员,避免因电量问题导
致施工过程数据传输不及时,通过传感器设备的普及降低了监理人员的人力投入,减少了监理旁站时间并提高工作率;以周、月、年维度统计各建管单位、各工程项目的监理作业风险情况与工程进展情况,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调控,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对新开展工程项目提供借参考作用,减轻同类型项目的管理成本,通过历史同类工程的经验教训避免风险。
6.本发明根据目前基建专业需求完成了基于“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化应用功能建设,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建设进度智能分析功能、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智能管控功能开发及实施,在基建平台基础上,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对平台功能进行深化应用,完善基建工程状态全面感知、数据高效处理、施工进度可视化管控、信息协同共享、价值深度挖掘,实现基建业务的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控。
7.运用智能监测终端,结合边缘代理服务器、物联管理平台以及综合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路,实现物联感知技术在基建专业的规模化应用,以信息化手段降低监理旁站风险等级,优化现场施工监理人员工作模式,为基建现场管理服务、基建安全与质量专业赋能、为基建管理水平提升赋智。
8.基于基建平台的总体业务架构,进一步完善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建设进度智能分析与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智能管控功能,整合分散在各专业系统上影响基建进度的相关要素,实现基建项目进度全过程监控、施工方案要点核查管控、设备安装过程管控、核心队伍分包与核心分包人员智能管控、关键节点风险预警,建设周期过长工程重点管控,为基建项目进度周报、月报、年报输出报表,为年度里程碑计划编制提供决策基础保障。实现基建专业具象化、图形化、报告化的“新三化”管控模式。
9.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压实参建各方履行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责任,依法合规推进工程建设、提高管理质量为目标,充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整合并升级现有专业系统,制定数据接入、存储与共享规范,驱动业务创新发展和效率提升,推动管理模式的变革,促进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10.综合考量平台架构、运行状况、业务支撑等要素,统筹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规范统一“微服务、微应用”技术架构、输电专业数据模型以及业务系统集成接口,从源头上解决系统和数据割裂问题,实现数据层面深度融合,做到应用层面因地制宜,以完善提升、小步快跑的模式推动技术、业务和管理创新。
11.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投资和实施建设,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浪费和重复性建设,在有力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系统的技术架构遵循国网统一技术路线,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软硬件目标架构设计规范》技术平台架构要求,建设开放、柔性、灵活、可扩展的体系架构。基建管理功能模块深化应用整体采用微服务、微应用架构,因此深化应用部分的功能开发与标准功能架构一致,以保证与标准功能中的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功能入口进行对接。技术架构按照资源层、数据层、公共服务层、应用服务层进行层级结构划分。应用服务层提供统一应用服务入口,公共服务层包括基础服务、业务服务为应用层提供服务,数据层接收处理业务数据为公共服务层中业务服务提供统一数据服务接口。
13.通过收集人员、工程、设备基础信息形成工程信息菜单树,工程进度节点提前设
置,自动对节点进行监控,即将到达节点时间和超出节点时间的工程自动进行预警告警提醒。工程施工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提前设置安全阈值,自动监测施工过程数据,临近安全阈值及时通知。
14.根据项目需求,明确建设目标、范围和内容,制定相应的实施规章、制度及流程来保障项目建设过程的顺利开展;成立实施团队,明确各项目小组工作职责并筹备现场办公场所、准备办公设备。
15.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明确各方分工,宣贯项目建设意义、计划、组织结构、相关的实施管理办法、项目实施内容及工作流程,保障项目实施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16.开展需求调研,收集用户需求,开展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形成需求文档。
17.开展系统功能设计,根据需求文档,开展系统功能的设计和功能编码实现,形成设计文档和功能的呈现。
18.本发明基于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总体业务架构,部署架构遵从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平台现有资源部署应用(利旧),部署完成后,纳入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作为统一入口应用。完成系统功能测试,数据验证及用户培训等工作。
19.完成系统消缺,验证正常运行,功能是否满足,数据是否准确,业务逻辑是否合理,性能是否稳定,确保系统顺利上线投运。
20.主要开发的功能有项目进度全过程监控、施工方案要点核查管控、设备安装过程管控、核心队伍分包与核心分包人员智能管控、关键节点风险预警,建设周期过长工程重点管控,项目进度周报、月报、年报管理,感知设备管理,设计变更。
21.本发明充分利用公司级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平台,及时精准的了解各工程的状态及存在问题,有利于及时进行管控和督导。将公司对于工程依法合规建设的相关要求融入到系统的相关节点,对未达到依法合规规定要求的工程,不允许进入下一环节的工程建设工作,并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智能预警。实现项目状态及时掌控,相关问题智能预警,合理工期自动编排,实际工期智能预测,有助于从目前的建设过程中发现问题上报解决的被动管理模式中,向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模式转变,从而大幅提升工程按期开工按期投运完成率,以及为施工过程争取最大的施工工期,降低因工期紧迫带来的安全质量风险隐患。
22.通过物联感知技术降低现场施工风险,减少监理人员旁站人数,根据《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程》管理规定,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施工的风险为二级风险,若采用智能化施工方式监测起吊重量及抱杆倾角等,该风险可按三级管控。通过智能监控终端规模应用,降低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作业风险,减轻管理压力。
23.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全过程数据分析模型,科学高效地辅助系统相关使用人员完成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审批流程中“提出阶段、发起阶段、审批阶段、报验阶段”四个阶段。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从而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抢修成本开销。规范了输变电工程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管理工作,有效缩减审批时间,增强管理时效性。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26.一种电网基建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数据层将资源层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并开放对外访问方式,服务层将数据层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及安全处理后在应用层页面中进行展示;通过录入工程节点信息,根据节点约束条件自动监测节点完成情况,当有工程节点超期未完成或者未按照标准完成时进行提醒,通过分级提醒方式管控,从低到高分别提醒项目经理、建管主任、省公司专责、省公司处长;从管理层面加强工程进度监管,提高工程作业效率,当工程存在特殊情况时,在系统中提出工程节点变更并经过各级领导审批通过后可更改工程节点;根据项目进度情况自动形成项目周报、月报、年报,通过对比当前实际进度情况与系统计算进度情况进行比对,异常数据高亮显示并通知相应项目人员,精准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安排项目工作;项目人员提出项目问题一并提交,相关管理单位提供解决意见指导项目组人员进行处理;建设完善数据链路,现场智能传感器设备不具备直接传输数据到电网内部的能力,通过现场调研后建设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数据传输方案,通过在项目现场部署边缘代理服务器,由边缘代理服务器接收传感器传输数据,边缘代理服务器连接电网内网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台,通过在数据中台中进行数据清洗后开放api接口,系统对接中台api接口进行数据获取;通过智能化设备降低现场监理工作风险,通过使用传感器设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拉力和倾角情况,设置告警阈值,当施工中出现阈值告警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障施工安全,传感器电量不足提醒,当传感器电量不足20%时及时提醒项目人员,避免因电量问题导致施工过程数据传输不及时,通过传感器设备的普及降低了监理人员的人力投入,减少了监理旁站时间并提高工作率;以周、月、年维度统计各建管单位、各工程项目的监理作业风险情况与工程进展情况,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调控,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对新开展工程项目提供借参考作用,减轻同类型项目的管理成本,通过历史同类工程的经验教训避免风险。
27.软件架构设计:设计系统平台完整架构保证技术前瞻性和平台长期价值;ui设计:用户接口界面设计与高保真、高分辨率出图,简洁美观易用;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结构,出数据库脚本文件,结构合理性能高效;项目管理:从设计、研发、测试、实施、培训、维护等各个环节跟踪管理;基础框架开发:基础框架包含系统的基础功能,在基础框架上开发业务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网基建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数据层将资源层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并开放对外访问方式,服务层将数据层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及安全处理后在应用层页面中进行展示;通过录入工程节点信息,根据节点约束条件自动监测节点完成情况,当有工程节点超期未完成或者未按照标准完成时进行提醒,通过分级提醒方式管控,从低到高分别提醒项目经理、建管主任、省公司专责、省公司处长;从管理层面加强工程进度监管,提高工程作业效率,当工程存在特殊情况时,在系统中提出工程节点变更并经过各级领导审批通过后可更改工程节点;根据项目进度情况自动形成项目周报、月报、年报,通过对比当前实际进度情况与系统计算进度情况进行比对,异常数据高亮显示并通知相应项目人员,精准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安排项目工作;项目人员提出项目问题一并提交,相关管理单位提供解决意见指导项目组人员进行处理;建设完善数据链路,现场智能传感器设备不具备直接传输数据到电网内部的能力,通过现场调研后建设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数据传输方案,通过在项目现场部署边缘代理服务器,由边缘代理服务器接收传感器传输数据,边缘代理服务器连接电网内网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台,通过在数据中台中进行数据清洗后开放api接口,系统对接中台api接口进行数据获取;通过智能化设备降低现场监理工作风险,通过使用传感器设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拉力和倾角情况,设置告警阈值,当施工中出现阈值告警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障施工安全,传感器电量不足提醒,当传感器电量不足20%时及时提醒项目人员;以周、月、年维度统计各建管单位、各工程项目的监理作业风险情况与工程进展情况,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调控,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对新开展工程项目提供借参考作用,减轻同类型项目的管理成本,通过历史同类工程的经验教训避免风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基建专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数据层将资源层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并开放对外访问方式,服务层将数据层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及安全处理后在应用层页面中进行展示。本发明根据目前基建专业需求完成了基于“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化应用功能建设,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建设进度智能分析功能、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智能管控功能开发及实施,在基建平台基础上,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对平台功能进行深化应用,完善基建工程状态全面感知、数据高效处理、施工进度可视化管控、信息协同共享、价值深度挖掘,实现基建业务的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控。实现基建业务的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控。实现基建业务的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伦 陆春锋 范琪 郭亚彬 吴沁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