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父亲 长春人杨世军自己造了两架飞机

资讯 12-20 阅读:273 评论:0

  很多人认为自己造一架能冲上云霄的飞机,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长春市民杨世军用4年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梦想其实离现实并不远,普通人也能造一架能飞的飞机。今年47岁的杨世军将画在图纸上的飞机变为实物,并于2014年9月,试飞成功。如今,杨世军正在为自己的第二架飞机赶工,预计7月份建造完成,将于当月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一次民间航展。
  两年造出一架飞机
  6月14日,在绿园区城西镇四间社区附近的一间仓库里,记者见到了杨世军和它的两架飞机。一架飞机翼展很长,机翼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操作仓,仅供一个人乘坐。“这是‘金海号’,我造的第一架飞机。”杨世军说,绕过这架飞机向南走,东侧停放着另一架半成品飞机,机翼还没有安装,飞机形似电影中二战时期的战斗机。这正是杨世军抓紧赶工的第二架飞机“卖萌号”,预计今年7月份完工,并将参加昆明航展。
  说起萌生造飞机的想法,最初是为了缅怀自己的父亲。杨世军的父亲杨金海是一名老飞行员,从1953年开始单飞到1982年停飞,一共飞行了29年,老人2011年去世。
  “从小我就看父亲飞行,这也让我深深喜欢上了飞机。”杨世军说,小的时候看飞机起飞,一看就好几个小时,他觉得那么重的东西竟然能飞上天,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后来父亲去世,杨世军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来纪念父亲,于是他决定造一架飞机,以父亲名字命名,让飞机飞上蓝天,纪念父亲。


  2014年初,杨世军的第一架飞机制作成功,这是一架超轻型上单翼飞机,这就是记者在杨世军的厂房里见到的那架“金海号”飞机。这架飞机花掉了杨世军10万元,并于2014年9月,在农安试飞成功。
  被邀请参加民间航展
  造飞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回忆起造飞机的过程,杨世军显得有些唏嘘。“我上学时学的专业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对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与流体力学有一定了解,这些正好可以用在造飞机上。”杨世军说,但真正想要造飞机,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弄清楚飞机的结构,他开始研究航模,加入了很多专业的qq航模群,在航模群中,他了解了很多知识。他还买了很多航模,对航模的结构进行解剖,对航模进行操作。3个月时间,经过对航模的了解,他初步了解了飞机的结构和操作模式。


  2012年,杨世军开始着手制造飞机。为了加工飞机的零件,他还购买了车床、氩弧焊机、专业切割机。在飞机即将建成之前,杨世军开始准备试飞。为了试飞,他首先学习动力伞飞行。2013年在河北唐山他聘请了专业的飞行教练,2013年12月,他在唐山利用其他飞行器进行了试飞。
  2014年9月,父亲生日那一天,杨世军在农安县一处空地,成功驾驶“金海号”飞了起来,“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和飞机融为一体,飞机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那种感觉太过瘾了。”杨世军说,首架飞机试飞成功之后,他又开始建造第二架飞机,“这架飞机是一架双翼复古式飞机,采用的是双缸螺旋桨动力,设计时速为180公里,比第一架飞机更先进。”杨世军说,新飞机已经于去年冬天开始组装。预计7月份建造完成。
  追求梦想是最快乐的事儿
  在飞机制造车间,杨世军还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合作伙伴谢亚先,今年64岁的谢亚先也有一个飞机梦,得知杨世军自造飞机升空以后,两人便取得了联系,为了一个梦想共同努力。
  “咱老百姓自己造飞机,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可我们图的就是将梦想变为现实。”谢亚先对于第二架飞机升空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追求梦想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杨世军认为,造飞机其实没有什么难的,这几年他造飞机没有申请过一个专利,都是在已经成型的技术指导下制造飞机,并让飞机飞上了蓝天。
  “我希望在未来的中国,造飞机成为平民百姓的爱好。因为造飞机需要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科技的氛围,人们把造飞机当作爱好,就说明社会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氛围都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这样国家必将强大。”杨世军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