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方法、应用及酸性检测方法

未命名 08-07 阅读:9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方法、应用及酸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农业、工业、环保等生产工作中,常常需要测量水质、燃气、试剂、反应液等溶液或气体的酸碱度,用以指导后续工作。现有技术中,常用ph试纸检测溶液或气体的酸碱性,然而ph试纸不可重复使用,使用后处理复杂,易污染环境。
3.有机染料由于颜色丰富、色泽鲜艳,已被用于不同的科学领域,如医学、物理学和化学,以产生较强的颜色变化。喹吖啶酮是一类易得的有机颜料,色相以红色、紫色为主,具有优良的牢度性能,尤以耐光牢度、耐热牢度为最佳,耐热近300℃。由于喹吖啶酮上共轭骨架上羰基的存在,能够与酸中氢离子结合,改变自身的颜色,因此可作为优异的酸性检测材料。但是喹吖啶酮在常规条件下以极细的粉末形式存在,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且反应性较强,易与待测溶液或气体发生反应,如亲核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因此难以实现其在酸性检测材料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能够快速、准确实现对溶液或者气体进行酸性检测。
5.在本发明之前,为了实现喹吖啶酮在酸性检测领域的应用,发明人尝试通过酰化、烷基化、胺化等反应对喹吖啶酮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改变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尝试将其直接用于检测中,但该方法操作复杂,检测后仍难以处理,不便于检测。
6.发明人还尝试将喹吖啶酮粉末附着在其他框架上制备成复合材料,但喹吖啶酮粉末是一种自由分子,不具有固定的空间结构和稳定的化学键,很难直接与其他框架物质相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材料。
7.发明人尝试将喹吖啶酮分子加工成膜,通过薄膜颜色的变化能够简单、直观地进行酸性检测。但由于喹吖啶酮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啶环和芳香环,加工过程中易出现聚集、堆积、结晶等问题,操作复杂且膜的质量和性能较差。
8.申请人此前研究出了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cn 114409647 b),是一种膜材料,于是,发明人尝试将该材料用于酸性检测,但由于喹吖啶酮与咔唑之间的共轭作用,该材料的酸性检测性能不灵敏。申请人不确定喹吖啶酮衍生物与咔唑取代的单体制成的膜材料,是否能够用于酸的灵敏、稳定检测。
9.在对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进行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改变聚合单体中m的值可赋予薄膜不同的性能,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10.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用于酸性检测,所述聚
合物薄膜由式(i)所示单体制备得到:
[0011][0012]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0013]
(1)使喹吖啶酮通过烷基化反应,得到喹吖啶酮衍生物,所述喹吖啶酮的结构式如式(ii),所述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ii);
[0014][0015]
(2)使喹吖啶酮衍生物与咔唑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单体,所述咔唑的结构式如式(iv);
[0016][0017]
(3)将所述单体溶解于二氯甲烷和乙腈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支撑电解质,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电化学聚合,经循环伏安法聚合成膜,得到所述聚合物薄膜。
[0018]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步骤(1)中烷基化反应底物为1,10-二溴癸烷。
[0019]
由于对烷基化反应底物的筛选,本发明避免了喹吖啶酮与咔唑之间的共轭作用的
影响,提高了薄膜的酸性检测性能。
[0020]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1,10-二溴癸烷和喹吖啶酮的物质的量比为(2.5~5):1。
[0021]
由于当1,10-二溴癸烷加入的物质的量过少时,会生成单边取代物质;当1,10-二溴癸烷加入物质的量过多时,1,10-二溴癸烷的两个溴会分别取代喹吖啶酮的n位,形成闭环。因此,需要对1,10-二溴癸烷和喹吖啶酮的物质的量比进行筛选控制。
[0022]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步骤(3)中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为(1.5~9):1,优选为(1.5~4.5):1。
[0023]
由于控制了步骤(3)中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改善了溶液的溶解度,提高了溶液的导电率,使电化学聚合薄膜更易形成。
[0024]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步骤(3)中单体的溶液浓度为0.2~1.2mg/ml。
[0025]
由于控制了步骤(3)中单体的溶液浓度,改善了溶液的溶解性。
[0026]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步骤(3)中支撑电解质为高氯酸锂、四丁基六氟磷酸铵中的一种。
[0027]
由于添加了支撑电解质,提高了溶液的离子迁移速率,降低了电化学聚合电位。
[0028]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步骤(3)中电化学聚合的电压为1.3~1.8v。
[0029]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3)中扫描速度为50~500mv/s。
[0030]
由于控制了电化学聚合的电压、扫描速度,避免了电压过高对于薄膜的损坏,同时还能避免电压过低导致薄膜聚合失败。
[0031]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应用,具有这样的特征,将所述聚合物薄膜用于酸性检测。
[0032]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酸性检测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将所述聚合物薄膜放置于待测溶液或气体中,根据聚合物薄膜的变色情况判断待测溶液或气体是否为酸性,测试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判断待测溶液或气体的氢离子浓度。
[0033]
在本发明提供的酸性检测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聚合物薄膜变为紫色时可判断待测溶液或气体为酸性。
[0034]
在本发明提供的酸性检测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测试前往所述待测溶液中加入醇类溶剂或乙腈。
[0035]
往所述待测溶液中加入了醇类溶剂或乙腈时,薄膜的检测良好,薄膜快速变色,变色效果均匀。
[0036]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7]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薄膜,因为单体以喹吖啶酮为酸性检测响应单元,通过筛选引入了最优的烷基链长度,避免了喹吖啶酮与咔唑之间的共轭作用对酸性检测的影响,所以,本发明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酸性检测性质。
[0038]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因为将喹吖啶酮与可聚合基团咔唑结
合,所以,本发明能制备出稳定性良好的聚合物薄膜。
[0039]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薄膜,通过筛选合成了最优的聚合物单体,可在常温下聚合成膜,所以,本发明的薄膜在制备过程中操作简单,可节约能源,具有经济性。
[0040]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薄膜、应用及检测方法,因为薄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后不影响薄膜性质,薄膜可在空气中恢复初始态的颜色,所以,本发明的薄膜可循环使用,在酸性检测中具有灵敏度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对应单体的电化学聚合曲线;
[004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6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004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测试前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光度对比曲线;
[0044]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4中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可循环性测试前后的紫外吸光度对比曲线;
[0045]
图5是本发明是实施例15中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在0.05mol/l盐酸/乙腈溶液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阐述。
[0047]
实施例1: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单体制备
[0048]
(1)往反应容器中加入20ml二甲亚砜,加入0.31g喹吖啶酮、0.1g氢氧化钠、0.03g四丁基溴化铵、1.2g 1,10-二溴癸烷,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100ml水,抽滤得到橙色固体,将橙色固体溶解于少量二氯甲烷中,加入大量乙酸乙酯进行重结晶,得到喹吖啶酮衍生物(iii)。
[0049][0050]
(2)往反应容器中加入,加入0.37g式(iii)喹吖啶酮衍生物、0.3g咔唑、0.03g四丁基溴化铵、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9ml,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将反应液在水/二氯甲烷中萃取三次,然后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体积比4:1)进行柱层析,得到聚合物单体(i),其核磁氢谱为1h nmr(600mhz,cdcl3)δ8.83(s,2h),8.63(dd,2h),8.12(d,4h),7.77

7.72(td,2h),
7.49

7.45(m,8h),7.34(t,2h),7.24(m,6h),4.52(t,4h),4.42(t,4h),2.08

1.99(m,8h),1.73

1.61(m,16h).。
[0051][0052]
实施例2: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
[0053]
将4.6mg式(i)所示的单体溶解于10ml二氯甲烷和乙腈混合液中,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为7:3,加入0.387g四丁基六氟磷酸铵,在三电极体系中,ito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在常温,电压1.4v下进行电化学聚合,扫描速度为100mv/s,经循环伏安法聚合成膜。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对应单体的电化学聚合曲线如图1所示。
[0054]
实施例3: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酸性检测方法
[0055]
将聚合物薄膜放置于待测溶液或气体中,观察聚合物薄膜的颜色变化情况,若薄膜变为紫色,则说明待测溶液或气体为酸性。测试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判断待测溶液或气体中氢离子浓度。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6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0056]
由图2可知,聚合物薄膜的6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随氢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通过检测聚合物薄膜的6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推测待测溶液或气体中的氢离子浓度。
[0057]
实施例4: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酸性检测方法
[0058]
配制0.05mmol/l的盐酸溶液作为待测溶液,往待测溶液中加入5ml乙腈,将聚合物薄膜放置于溶液或气体中,观察聚合物薄膜的颜色变化情况,薄膜快速变为紫色,测试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测试前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光度对比曲线如图3所示。
[0059]
由图3可知,测试前后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光度曲线发生显著变化,该薄膜可用于酸性检测。
[0060]
实施例5:喹吖啶酮烷基化反应底物比例筛选
[0061]
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1步骤(1)中方法制备聚合物单体,进一步对反应底物1,10-二溴癸烷的用量进行筛选。
[0062]
表1反应效果随1,10-二溴癸烷比例的变化情况
[0063]
序号1,10-二溴癸烷质量(g)当量(eq)反应效果10.62单边取代较多,产率低20.752.5单边取代少,产率高30.93单边取代少,产率高41.24几乎无单边取代,产率高
51.55几乎无单边取代,产率高61.86生成闭环产物,产率低
[0064]
由表1可知,当1,10-二溴癸烷和喹吖啶酮的物质的量比为(2.5~3):1时,聚合物单体的产率高,单边取代产物少,当1,10-二溴癸烷和喹吖啶酮的物质的量比为(3~5):1时,几乎无单边取代产物生成,反应效果好。因此,制备聚合物单体时需控制1,10-二溴癸烷和喹吖啶酮的物质的量比为(2.5~5):1,防止生成过多单边取代产物,降低产率。
[0065]
实施例6: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溶剂筛选
[0066]
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2中方法制备聚合物薄膜,进一步对反应溶剂比例进行筛选。
[0067]
表2反应效果随溶剂比例的变化情况
[0068][0069]
由表2可知,当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为(1.5~9):1时溶液基本澄清,可制备出聚合物薄膜,当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为(1.5~4.5):1时溶液基本澄清且溶液导通较容易,聚合物薄膜制备容易。因此,制备聚合物薄膜时需控制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为(1.5~9):1。
[0070]
实施例7: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单体浓度筛选
[0071]
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2中方法制备聚合物薄膜,进一步对单体浓度进行筛选。
[0072]
表3反应效果随单体浓度的变化情况
[0073]
序号聚合物单体浓度(mg/ml)反应效果10.2薄膜表面平整,厚度较薄20.4薄膜表面平整,厚度适中30.6薄膜表面平整,厚度适中40.8薄膜表面平整,厚度适中51.0薄膜表面平整,较厚61.2薄膜表面略平整,较厚71.4薄膜表面有颗粒感,厚
[0074]
由表3可知,单体浓度为0.2~1.2mg/ml时,均可制备出聚合物薄膜,单体浓度为0.4~0.8mg/ml时,制备出的聚合物薄膜表面平整,厚度适中,反应效果最优。
[0075]
实施例8: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单体聚合电压筛选
[0076]
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2中方法制备聚合物薄膜,进一步对单体浓度进行筛选。
[0077]
表4反应效果随聚合电压的变化情况
[0078]
序号聚合电压(v)反应效果11.2成膜性差21.3成膜性好,薄膜增长较薄31.4成膜性好,薄膜增长均匀41.5成膜性好,薄膜增长均匀51.8成膜性好,薄膜增长过厚,稳定性差
[0079]
由表4可知,聚合电压为1.2~1.8v时,均可制备出聚合物薄膜,聚合电压为1.4~1.5v时,制备过程中聚合物薄膜增长均匀,反应效果最优。
[0080]
实施例9: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单体聚合扫描速度筛选
[0081]
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2中方法制备聚合物薄膜,进一步对单体浓度进行筛选。
[0082]
表5反应效果随扫描速度的变化情况
[0083]
序号扫描速度(mv/s)反应效果150薄膜表面粗糙,较厚2100薄膜表面平整,厚度适中3300薄膜表面平整光滑,薄4500成膜性差,薄膜很薄
[0084]
由表5可知,扫描速度为50~500mv/s时,均可制备出聚合物薄膜,扫描速度为100~300mv/s时,聚合物薄膜表面平整,扫描速度为300mv/s时,聚合物薄膜表面平整光滑且厚度适中,反应效果最优。
[0085]
实施例10:酸性检测条件筛选
[0086]
本实施例根据实施例3中酸性检测方法,进一步对添加剂进行筛选。配制不同浓度酸性溶液,将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放置于酸性溶液中,观察薄膜在不同检测条件下的检测检测。
[0087]
表6薄膜在不同添加剂下的酸性检测情况
[0088][0089]
由表6可知,当添加剂为水时,聚合物薄膜无法检测,当添加剂为醇类溶剂或乙腈时,聚合物薄膜可快速检测不同浓度下的酸性溶液,且薄膜变色效果均匀,检测效果优良。因此,聚合薄膜用于酸性检测时,需添加醇类溶剂或乙腈。
[0090]
实施例11:酸性气体检测效果测试
[0091]
量取10ml的醋酸、盐酸、硫酸于烧杯中,将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分别放置在醋酸、盐酸、硫酸的上方,聚合物薄膜的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0092]
表7聚合物薄膜的颜色随酸种类的变化情况
[0093]
序号酸种类颜色变化1醋酸薄膜变成紫色,变色效果均匀2盐酸薄膜快速变成紫色,变色效果均匀3硫酸薄膜变成紫色,变色效果均匀
[0094]
由表7可知,聚合物薄膜可检测各类酸性气体,其中,对盐酸气体的检测效果最好。
[0095]
实施例12: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可循环性测试
[0096]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在初始状态的紫外吸收光谱,将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浸泡分别在0.02mmol/l的盐酸/乙腈溶液中,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其着色态的紫外吸收光谱,最后将聚合物薄膜从盐酸/乙腈溶液取出,置于空气中待颜色恢复初始状态后,再次测试其紫外吸收光谱,测试前后紫外吸光度对比曲线如图4所示。
[0097]
由图4可知,检测前后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光度曲线重合度高,薄膜性质未发生改变,可重复使用。
[0098]
实施例13: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稳定性测试
[0099]
将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浸泡在0.05mmol/l盐酸/乙腈溶液中,薄膜变色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在0h着色态的紫外吸收光谱,浸泡96h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在96h着色态的紫外吸收光谱,测试前后紫外吸光度对比曲线如图5所示。
[0100]
由图5可知,聚合物薄膜浸泡96h后,着色态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收度未发生明显改变,薄膜性质未发生变化,稳定性良好。
[0101]
对比例1:不同m值的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单体及薄膜筛选
[0102]
根据实施例1步骤分别选用1,4-二溴丁烷、1,6-二溴己烷、1,10-二溴癸烷制备m=4、6、10的聚合物单体,单体结构如式(v)。
[0103][0104]
将m=4、6、10的聚合物单体分别聚合成膜。
[0105]
m=4时,除将1.2g 1,10-二溴癸烷替换为0.3g 1,4-二溴丁烷外,其余操作如实施例1。将3.8mg聚合物单体加入10ml二氯甲烷中,该单体在二氯甲烷的溶解性极差,50℃加热
后部分溶于二氯甲烷溶剂,但仍有部分固体无法溶解,因此无法进行电化学聚合成膜。
[0106]
m=6时,除将1.2g 1,10-二溴癸烷替换为0.3g 1,6-二溴己烷外,其余操作如实施例1。将4.0mg聚合物单体溶解于体积比为9:1的二氯甲烷和乙腈混合液中配置成10ml溶液,并加入0.15mg的0.15mol/l的高氯酸锂,将溶液放置于加热台,使溶液温度稳定保持在50℃,保证单体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在三电极体系中,ito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经循环伏安法聚合成膜。
[0107]
m=10时,将4.6mg聚合物单体溶解于体积比为7:3的二氯甲烷和乙腈混合液中配置成10ml溶液,并加入0.15mg的0.15mol/l的高氯酸锂,在常温环境中,使用三电极体系,ito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经循环伏安法聚合成膜。
[0108]
配置0.05mol/l的盐酸,将测试不同m值的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酸性检测情况,检测效果如下表所示。
[0109]
表8不同聚合物薄膜的检测效果
[0110]
序号聚合物单体m值酸性检测效果14无法成膜进行酸性检测26薄膜缓慢变色,变色不均匀310薄膜快速变色,变色效果均匀
[0111]
综上,m=10时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较现有技术中m=6时的薄膜不仅制备条件温和,可在常温下成膜,且酸性检测效果好,薄膜检测速度快,变色效果均匀。
[0112]
对比例2:m=6时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
[0113]
(1)往反应容器中加入20ml二甲亚砜,加入0.31g喹吖啶酮、0.1g氢氧化钠、0.03g四丁基溴化铵、0.3g 1,6-二溴己烷,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100ml水,抽滤得到橙色固体,将橙色固体溶解于少量二氯甲烷中,加入大量乙酸乙酯进行重结晶,得到0.1g喹吖啶酮衍生物(vi)。
[0114][0115]
(2)往反应容器中加入0.31g式(vi)所示的化合物、0.3g咔唑、0.03g四丁基溴化铵、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9ml,在室温下搅拌24小时,将反应液在水/二氯甲烷中萃取三次,然后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体积比8:1)进行柱层析,得到0.18g m=6的聚合物单体(v)。其核磁氢谱为1h nmr(600mhz,cdcl3)δ8.80(s,2h),8.61(dd,2h),8.11(d,4h),7.76

7.72(td,2h),7.47

7.44(m,8h),7.32(t,2h),7.23(m,6h),4.50(t,4h),4.40(t,4h),2.02

1.96(m,8h),1.70

1.60(m,8h).。
[0116][0117]
(3)将4.0g式(v)所示m=6的单体溶解于10ml二氯甲烷和乙腈混合液中,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为7:3,加入0.387g四丁基六氟磷酸铵,在三电极体系中,ito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在常温条件,电压1.4v下进行电化学聚合,无法聚合成膜。
[0118]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用于酸性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薄膜由式(i)所示单体制备得到: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使喹吖啶酮通过烷基化反应,得到喹吖啶酮衍生物,所述喹吖啶酮的结构式如式(ii),所述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ii);(2)使喹吖啶酮衍生物与咔唑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单体,所述咔唑的结构式如式(iv);(3)将所述单体溶解于二氯甲烷和乙腈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支撑电解质,在三电极体
系中进行电化学聚合,经循环伏安法聚合成膜,得到所述聚合物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烷基化反应底物为1,10-二溴癸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10-二溴癸烷和所述喹吖啶酮的物质的量比为(2.5~5):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二氯甲烷和乙腈的体积比为(1.5~9):1,优选为(1.5~4.5):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单体的浓度为0.2~1.2mg/ml。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聚合物薄膜用于酸性检测。8.一种酸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薄膜放置于待测溶液或气体中,根据聚合物薄膜的变色情况判断待测溶液或气体是否为酸性,测试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判断待测溶液或气体的氢离子浓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酸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薄膜变为紫色时可判断待测溶液或气体为酸性。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酸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前向所述待测溶液中加入醇类溶剂或乙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聚合物薄膜、制备方法、应用及酸性检测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聚合物薄膜、制备方法、应用及酸性检测方法,因为单体以喹吖啶酮为酸性检测响应单元,将喹吖啶酮与可聚合基团咔唑结合,通过筛选引入了最优的烷基链长度,避免了喹吖啶酮与咔唑之间的共轭作用对酸性检测的影响,所以,本薄膜可在常温下聚合,制备过程中操作简单,可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酸性检测性质,可循环使用,在酸性检测中具有灵敏度和经济性。灵敏度和经济性。灵敏度和经济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静 李锦 张诚 崔建坤 董俊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3/8/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