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及其选育方法

未命名 08-12 阅读:79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棉花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及其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2.长绒棉是纺织高支纱线和特种发展工业的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纺纱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长绒棉(long-staple cotton)因纤维较长而得名,又称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其染色体组为aadd。长绒棉原产南美,国际主产区主要有埃及、苏丹、中亚、美国、摩洛哥等。国内主产区有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巴音郭楞、喀什等地。
3.埃及、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长绒棉生产大国,但中国生产的长绒棉仅占比28.1%。优质长绒棉作为纺高档纱的专用棉,其价格比国内普通陆地棉和普通长绒棉高出许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比较紧俏,国内需求的特优长绒棉依赖进口,国外优质长绒棉价格高,且数量有限。中国企业对特优长绒棉80%以上需要进口,且我国自行培育的长绒棉品种其纤维品质偏差,大多只能纺织120支以下的纱,纺织企业认可度低,120支以上的高档纱主要依靠进口。中国长绒棉的生产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严重困扰着我国棉花产业和高端棉纺织服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国内长绒棉品种及选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一般长绒棉品种抗枯萎病性差;二是纺高档纱的长绒棉品种短缺;三是品种选育亲本来源遗传基础狭窄、选育方法单一、创新性不够,难以选育出特优长绒棉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及其选育方法。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优质高抗黄萎病海岛棉辐变bmc0318为母本,高产高抗枯萎病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变异单株bmlk052与吉扎45杂交的后代f1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代作为母本与辐射诱变bmc0318作为父本进行修饰回交,回交三代,其中回交一代混收,回交二代收单株并进行纤维检测与筛选,回交三代开展纤维检测及目标性状筛选后收单株得回交三代bc3f1,自交5代获得bmc049;(2)用海岛棉新海40作为母本,bmc049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收单株并进行纤维检测与筛选,得到的杂交一代,封花自交6代得f7,产生分离,从分离群体中筛选出可纺150-340支纱线的长绒棉品种bmc69。
6.进一步的,所述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变异单株bmlk052是由陆地棉新陆中14在温室添加有枯萎病菌的改良ms培养基上茎尖培养,成苗移栽大田种植后选育出来的,其具体选育过程如下:将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于温室中培养至长出第二片真叶时,切取茎尖,在添加有枯萎病菌的ms培养基上温室茎尖培养,之后将成苗移栽至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中培养得
到r1;从r1选择枯萎病指数<2.5、黄萎病指数<17.0的抗枯黄萎病、生长势强的单株,盛花期进行封花自交,成熟后从中筛选出优势单株;其种子r2代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50mm,断裂比强度≤29.50 cn/tex,马克隆值》4.9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2.2、黄萎病指数<15.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3代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70mm,断裂比强度≤29.70.00 cn/tex,马克隆值》4.8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9、黄萎病指数<13.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4代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90mm,断裂比强度≤29.90 cn/tex,马克隆值》4.7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7、黄萎病指数<12.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5代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50mm,断裂比强度≤30.50cn/tex,马克隆值》4.65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6、黄萎病指数<11.8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6代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90mm,断裂比强度≤30.80 cn/tex,马克隆值》4.63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5、黄萎病指数<11.7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7代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10,断裂比强度≤30.90. cn/tex,马克隆值》4.62的单株,最终筛选出生育期137天,单铃重6.03g,衣分40.5%,株高76cm,2.5%跨长31.05mm,比强30.96cn.tex,马克隆值4.6,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新陆中14变异单株bmlk052。
7.进一步的,在选育时,从r2代开始在大田种植,每个小区2行,单行种植,行距75cm,株距12cm,小区间100cm;所述添加有枯萎病菌的ms培养基配置时:将每ml含4000~6000个枯萎病病菌孢子的枯萎病菌液,取枯萎病菌液0.4ml,用玻璃棒均匀涂抹在ms培养基上得到;所述高抗枯萎病为枯萎病指1.48,抗黄萎病为黄萎病指11.6。
8.进一步的,辐变bmc0318的诱变过程:2001年10月选用海岛棉新海21种子,在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分别采用150gy、200gy、250gy三个不同剂量的
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每一个处理样品独立包装,并注明辐射剂量,然后将拟辐照的材料放入样品托盘;降源后标定剂量场,并将样品托盘放在指定位置,配置剂量片;提升辐照源,对样品进行30min的辐照。诱变后的种子分别于2001年10月在海南三亚试验田种植,每个小区2行,单行种植,行距75cm,株距12cm,小区间100cm。从不同处理开花的海岛棉m1代中盛花期选择抗病、生长势强的单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其种子m2代2002年4月种植在新疆库尔勒,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筛选出的优质抗病单株定名为辐变bmc0318。
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自交6代在筛选时,在f2、f4代进行低代大群体多生态选择,在f2、f4、f6代进行纤维品质的阶梯式均数平衡选择,并在纤维品质选择中阶梯式逐步提高,同时在f2、f4、f6代进行抗病性的均数平衡选择。
10.一种bmc69长绒棉,该品种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37.81 mm,整齐度指数89,60%,断裂比强度55.97cn/tex,马克隆值3.20,直径10.20μm。
11.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采用“海岛棉辐射诱变+国内海岛棉和国外埃及海岛棉与陆地棉进行远缘杂交+回交+海陆渐渗+阶梯式复合杂交”等技术,将四个优良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成。选育中通过“辐射诱变—选择—远缘杂交—回交—自交—选择—再杂交—
再选择”,使得大量优良基因重组聚合,并通过多生态抗病鉴定与筛选、纤维品质和抗枯、黄萎病均数平衡选择等,经多年南繁北育,海岛棉与陆地棉枯黄萎病与优良纤维品质基因的渐渗,使得海岛棉的细胞核与陆地棉的细胞质有效互作,成功将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的高抗枯萎抗黄萎变异株bmlk052的高产高抗枯萎病基因转移到优质高抗黄萎病海岛棉bmc0318中,海岛棉的抗黄萎病与与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细度(马克隆值)基因转移到高抗枯萎抗黄萎、纤维长、细、强强搭配合理的海岛棉bmc69中,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依据gb/t 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7.81 mm,整齐度指数89.60%,断裂比强度55.97cn/tex,马克隆值3.20,直径10.20 ,而吉扎45,纤维长度为34.60,整齐度指数85.60%,断裂比强度42.80cn/tex,马克隆值为3.24,纤维直径为10.20,新品种bmc69在纤维的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马克隆值、纤维直径等主要指标方面已经全面达到或超过埃及吉扎45的指标,其纤维通过试纺,可纺150-340支纱线(公支),可在长绒棉区示范种植,以增强我国长绒棉自给能力,提高优质高档长绒棉原棉和纺织服装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选育方法的流程图。
13.图2是本发明纱线纺织的衬衣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14.本发明中种子的名称中bmc代表的意思分别是:b-百泉农专(原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m-棉花,c-长绒棉;本技术中涉及亲本的遗传资源均来自于河南省安阳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种质库。
实施例
15.如图1所示,一种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陆地棉新陆中14在在温室添加有枯萎病菌的改良ms培养基上茎尖培养,成苗移栽大田种植,其具体选育过程如下:将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采用温室育苗、茎尖成苗、病菌加压、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筛选,连续阶梯式选择获得的。具体是: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首先在光温可控的培养室进行筛选,2000年2月,选择饱满一致的新陆中14种子,用水浸泡6h后,放在浸湿的2层纱布中,于29℃培养箱中催芽35h,发芽后从中挑选出发芽一致的种子种入装有相同质量蛭石的花盆中继续培养,每个花盆中培养2棵棉苗,培养温度白天26~28℃,晚上18~20℃,光照强度2500lx,每天光照14h。在棉苗长出第二片真叶时,用无菌手术刀切取茎尖,在添加有枯萎病菌的ms培养基(配置每ml含4000~6000个枯萎病病菌孢子的枯萎病菌液,取枯萎病菌液0.4ml,用玻璃棒均匀涂抹在ms培养基上)上温室茎尖培养。2000年4月,将茎尖培养的成苗移栽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从 r1的287个单株中选择枯萎病指数<2.5、黄萎病指数<17.0的抗枯黄萎病、生长势强的单株,盛花期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从中筛选出149个单株,其种子r2 代2000年10月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每个小区2行,单行种植,行距75cm,株距12cm,小区间100cm(下同)。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
定纤维品质,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50mm,断裂比强度≤29.50 cn/tex,马克隆值》4.9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2.2、黄萎病指数<15.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108个,其种子r3 代2001年4月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70mm,断裂比强度≤29.70.00 cn/tex,马克隆值》4.8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9、黄萎病指数<13.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53个,其种子r4代2001年10月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90mm,断裂比强度≤29.90 cn/tex,马克隆值》4.7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7、黄萎病指数<12.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39个,其种子r5代2002年4月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50mm,断裂比强度≤30.50. cn/tex,马克隆值》4.65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6、黄萎病指数<11.8的抗枯黄萎病单株21个,其种子r6代2002年10月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90mm,断裂比强度≤30.80 cn/tex,马克隆值》4.63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5、黄萎病指数<11.7的抗枯黄萎病单株9个,其种子r7代2003年4月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10,断裂比强度≤30.90. cn/tex,马克隆值》4.62的单株,最终筛选出生育期137天,单铃重6.03g,衣分40.5%,株高76cm,2.5%跨长31.05mm,比强30.96cn.tex,马克隆值4.6,高抗枯萎病(枯萎病指1.48),抗黄萎病(黄萎病指11.6)的新陆中14变异优质抗病单株bmlk052。以海岛棉优质单株辐变bmc0318为母本,以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的后代(bmlk052x吉扎45)f1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f1代作为母本与辐变bmc0318作父本回交三代,得bc3f1;将bc3f1自交5代,得bmc049,以新海40作母本,bmc049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杂交一代,再封花自交6次,最后获得长绒棉bmc69。选育过程中,在f2、f4代进行低代大群体多生态选择,在f2、f4、f6代进行纤维品质的阶梯式均数平衡选择,即纤维的长度、强度同时大于群体平均数的单株或品系,纤维的马克隆值和纤维直径同时小于群体平均数的单株或品系,并在纤维品质选择中阶梯式逐步提高;同时在f2、f4、f6代进行抗病性的均数平衡选择,即枯萎病指数与黄萎病指数同时小于群体平均数的单株或品系;辐变bmc0318的诱变过程:2001年10月选用海岛棉新海21种子,在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分别采用150gy、200gy、250gy三个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每一个处理样品独立包装,并注明辐射剂量,然后将拟辐照的材料放入样品托盘;降源后标定剂量场,并将样品托盘放在指定位置,配置剂量片;提升辐照源,对样品进行30min的辐照。诱变后的种子分别于2001年10月在海南三亚试验田种植,每个小区2行,单行种植,行距75cm,株距12cm,小区间100cm。从不同处理开花的海岛棉m1代中盛花期选择抗病、生长势强的单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其种子m2代2002年4月种植在新疆库尔勒,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单株收获考种、测定纤维品质,筛选出的优质抗病单株定名为辐变bmc0318。
16.应用例
2003年冬,海南三亚,以优质高抗黄萎病长绒棉辐变bmc0318为母本,以高产高抗枯萎病陆、海杂交(bmlk052 x吉扎45)f1为父本进行杂交。
17.2004年,新疆库尔勒,以[bmc0318x(bmlk052x吉扎45)f1]f1为母本,以bmc0138为父本,回交,得到 bc1f1,混收种子。
[0018]
2004年冬,海南三亚,以[bmc0318 x(bmlk052 x吉扎45)f1] bc1f1为母本,bmc0138为父本,回交,得到 bc2f1。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5.00mm,断裂比强度≤47.00 cn/tex,马克隆值<3.03和马克隆值》3.70的单株。
[0019]
2005年,新疆库尔勒,以[bmc0318 x(bmlk052 x吉扎45)f1]bc2f1为母本,bmc0138为父本,回交。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比较各单株株型、纤维品质、单株成玲、单铃重、衣分、果枝节位等性状,获得综合性状较优的[bmc0138 x(bmlk052 x吉扎45)f1] bmc3f1种子。
[0020]
2005年冬,海南三亚,种植[bmc0318 x(bmlk052 x吉扎45)f1] bmc3f1种子,封花自交。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6.00mm,断裂比强度≤48.00cn/tex,马克隆值<3.30和马克隆值》3.60的单株。
[0021]
2006年,新疆库尔勒种植[bmc0318x(bmlk052 x吉扎45)f1] bmc3f1种子,淘汰不抗病单株。封花自交。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6.00mm,断裂比强度≤48.00cn/tex,马克隆值<3.30和马克隆值》3.60的单株。
[0022]
2007年,新疆新疆库尔勒种植[bmc0318 x(bmlk052 x吉扎45)f1] bmc3f3种子,淘汰不抗病单株。封花自交。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6.00mm,断裂比强度≤49.00cn/tex,马克隆值<3.30和马克隆值》3.60的单株。
[0023]
2008年,在新疆阿克苏种植[bmc0318 x(bmlk052 x吉扎45)f1] bmc3f4种子, 淘汰不抗病单株。封花自交。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6mm,断裂比强度≤49.00cn/tex,马克隆值<3.30和马克隆值》3.60的单株。
[0024]
2009年,在新疆阿克苏种植[bmc0318x(bmlk052 x吉扎45)f1] bmc3f5种子, 淘汰不抗病单株。封花自交。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6.00mm,断裂比强度≤49.00cn/tex,马克隆值<3.30和马克隆值》3.50的单株,选出抗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异单株定名为bmc049。
[0025]
2010年,在新疆阿克苏,以优质抗黄萎病长绒棉新海40为母本,以抗枯黄萎病纤维品质的长绒棉bmc049为父本,进行杂交。
[0026]
2010年冬,海南三亚,(新海40xbmc049)f1,封花自交。混收种子。
[0027]
2011年新疆阿克苏、阿拉尔、库尔勒等地种植(新海40xbmc049)f2, 封花自交,进行低代大群体多生态选择,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进行纤维品质均数平衡选择,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7.00mm,断裂比强度≤51.00cn/tex,马克隆值<3.20和马克隆值》3.40的单株。
[0028]
2011年冬,海南三亚,种植(新海40xbmc049)f3。封花自交。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7.00mm,断裂比强度≤51.00 cn/tex,马克隆值<3.20和马克隆值》3.40的单株。
[0029]
2012年新疆阿克苏,阿拉尔、库尔勒等地等地种植(新海40xbmc049)f4,封花自交。进行低代大群多生态选择,纤维品质均数平衡选择,收集单株并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7.00mm,断裂比强度≤52.00 cn/tex,马克隆值<3.10和马克隆值》3.30的单株。
[0030]
2013年新疆阿克苏种植(新海40xbmc049)f5,种植于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中进行抗病株系鉴定,淘汰不抗病株系,每个株系随机取20个单株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7.00mm,断裂比强度≤54.00cn/tex,马克隆值<3.10和马克隆值》3.30的株系。
[0031]
2014年新疆阿克苏种植((新海40xbmc049)f6种植于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中进行抗病株系鉴定,淘汰不抗病株系,每个株系随机取20个单株检测纤维,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7.50mm,断裂比强度≤54.00cn/tex,马克隆值<3.10和马克隆值》3.30的株系,获得优系。
[0032]
2015年新疆阿克苏种植(新海40xbmc049)f7,对优系多重复和品系比较试验。淘汰不抗病株系,封花自交。每个株系随机取20个单株检测纤维。
[0033]
2016年新疆阿克苏种植决选系,对决选系进行多重复和品系比较试验。比较各株系株型、纤维品质、单株成铃、衣分、单铃重、抗病性等性状,获得新海40 x{ [辐变bmc0318优质高抗黄萎 x(bmlk052高抗枯萎抗黄萎病 x 吉扎45)f1]bc3f7}遗传稳定且综合性状较突出的优良株系2,并命名为bmc69。检测bmc69品种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依据gb/t 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如下(表1):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7.81 mm,整齐度指数89,60%,断裂比强度55.97cn/tex,马克隆值3.20,直径10.20。其纤维经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检测试纺可纺150-340支特高支纱线,且生产的comne240支强力比埃及长绒棉吉扎87(g87)高出21.0%,比美国的长绒棉pima棉高产13.0%。
[0034]
表1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棉花纤维检测结果报告检测时间:2018年1月注:1.检测依据:gb/t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2.所用主要仪器:大容量纤维检测仪(zxyq 09-1)。

技术特征:
1.一种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优质高抗黄萎病海岛棉辐变bmc0318为母本,高产高抗枯萎病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变异单株bmlk052与吉扎45杂交的后代f1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代作为母本与辐变bmc0318为父本进行修饰回交,回交三代,其中回交一代混收,回交二代收单株并进行纤维检测与筛选,回交三代开展纤维检测及目标性状筛选后收单株得回交三代bc3f1,自交5代获得bmc049;(2)用海岛棉新海40作为母本,bmc049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收单株并进行纤维检测与筛选,得到的杂交一代,封花自交6代得f7,产生分离,从分离群体中筛选出可纺精梳150-340支纱线的长绒棉品种bmc6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变异单株bmlk052是由陆地棉新陆中14在温室添加有枯萎病菌的改良ms培养基上茎尖培养,成苗移栽大田种植后选育出来的,其具体选育过程如下:将陆地棉品种新陆中14于温室中培养至长出第二片真叶时,切取茎尖,在添加有枯萎病菌的ms培养基上温室茎尖培养,之后将成苗移栽至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中培养得到r1;从r1选择枯萎病指数<2.5、黄萎病指数<17.0的抗枯黄萎病、生长势强的单株,盛花期进行封花自交,成熟后从中筛选出优势单株;其种子r2代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50mm,断裂比强度≤29.50 cn/tex,马克隆值>4.9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2.2、黄萎病指数<15.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
3 代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70mm,断裂比强度≤29.70.00 cn/tex,马克隆值>4.8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9、黄萎病指数<13.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4代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29.90mm,断裂比强度≤29.90 cn/tex,马克隆值>4.70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7、黄萎病指数<12.0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5代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50mm,断裂比强度≤30.50cn/tex,马克隆值>4.65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6、黄萎病指数<11.8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6代在海南三亚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90mm,断裂比强度≤30.80 cn/tex,马克隆值>4.63的单株,筛选出抗病枯萎病指数<1.5、黄萎病指数<11.7的抗枯黄萎病单株;其种子r7代在新乡人工重而均匀的枯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成株行,封花自交,淘汰上半部纤维长度≤30.10,断裂比强度≤30.90. cn/tex,马克隆值>4.62的单株,最终筛选出生育期137天,单铃重6.03g,衣分40.5%,株高76cm,2.5%跨长31.05mm,比强30.96cn.tex,马克隆值4.6,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新陆中14变异单株bmlk05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从r2代开始在大田种植时,每个小区2行,单行种植,行距75cm,株距12cm,小区间100cm;所述添加有枯萎病菌的ms培养基配置时:将每ml含4000~6000个枯萎病病菌孢子的枯萎病菌液,取枯萎病菌液0.4ml,用玻璃棒均匀涂抹在ms培养基上得到;所述高抗枯萎病为枯萎病指1.48,抗黄萎病为黄萎病指11.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变bmc0318的诱变过程为:选用海岛棉新海21种子,分别采用150gy、200gy、250gy三个不同剂量的
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30min ,诱变后的种子在海南三亚试验田种植,每个小区2
行,单行种植,行距75cm,株距12cm,小区间距100cm,从不同处理开花的海岛棉m1代中盛花期选择抗病、生长势强的单株,进行封花自交,其种子m2代种植在新疆库尔勒,进一步筛选抗病株,进行封花自交,筛选出的优质抗病单株定名为辐变bmc031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自交6代筛选时,在f2、f4代进行低代大群体多生态选择,在f2、f4、f6代进行纤维品质的阶梯式均数平衡选择,并在纤维品质选择中阶梯式逐步提高,同时在f2、f4、f6代进行抗病性的均数平衡选择。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选育的bmc69长绒棉品种,其特征在于:该品种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37.81 mm,整齐度指数89.60%,断裂比强度55.97cn/tex,马克隆值3.20,直径10.20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棉花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精梳150-340支棉纱的长绒棉品种及其选育方法,采用“海岛棉辐射诱变+国内海岛棉和国外埃及海岛棉与陆地棉进行远缘杂交+回交+海陆渐渗+阶梯式复合杂交”技术,将四个优良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成。选育中通过“辐射诱变—选择—远缘杂交—回交—自交—选择—再杂交—再选择”,南繁北育,使得大量优良基因重组聚合,并通过海陆远缘杂交、回交、海陆渐渗,使得海岛棉的细胞核与陆地棉的细胞质有效互作,其稳定的杂交后代BMC69既具有中国海岛棉优质纤维长度强度又具有埃及海岛棉吉扎45纤维细度的特性,同时兼具海岛棉的抗黄萎病与陆地棉的抗枯萎病特性。的抗枯萎病特性。的抗枯萎病特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连 董娜 王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