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旋转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12
阅读:55
评论:0

1.本发明属旋翼飞行器旋翼噪声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旋转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2.旋翼气动噪声是旋翼类飞行器外部噪声的主要来源,研究旋翼噪声的声场分布特性对于旋翼类飞行器是否能通过噪声适航取证有指导意义。减小旋翼噪声是降低旋翼类飞行器外部噪声的主要途径,而旋翼旋转噪声由于具有频率低、传播距离远、衰减慢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测量可为旋翼降噪研究提供第一手试验数据。
3.旋翼类飞行器的旋翼气动噪声试验研究目前主要是在外场无遮挡物且开放的空间进行或者在具有封闭且具有消声环境的消声室和消声风洞进行,即其噪声试验对试验环境和试验场地有较高的要求,但环境和场地的要求同时也限制了在现有试验台开展相关噪声试验。
4.本领域内,在已经公开的技术中,关于旋翼旋转噪声测点的选择上,专利cn114964691a公开了一种非消声风洞的旋翼噪声场噪声测点位置选择方法,该专利在非消声风洞布设弧形支架,在弧形支架中选取多个测点位置,在每个测点位置安装有传声器;采用标准声源对传声器系数进行现场校准;采用各测点位置的传声器采集非消声风洞的背景噪声数据;采用指向性喇叭发出定频定声压级的声音,并采集各测点位置的传声器声压;所述全向喇叭设置于旋翼试验台的桨毂中心位置;对各测点位置采集的声压进行定频声压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旋翼噪声场中用于测量旋翼噪声的测点位置。该专利选择的弧形支架位置是以桨毂为中心、距离其为旋翼半径r的整数倍(如3r)位置,而旋翼噪声是以旋翼通过频率(转速/秒
×
桨叶片数)噪声为主,噪声的波长和旋翼半径r不成整数倍关系,这种摆放方式会造成测量的波形相位偏差。同时,该专利每次只在一个距离位置(如3r)的若干个方位角布置弧形支架,没有考虑不同距离(如2r、3r、4r)的声衰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再有,该专利选择测点是依据某个弧形支架上所选择出来的有效测点数不少于该弧形支架上传声器总数的预设比例值来确定的,该方法没有考虑弧形支架上各位置传声器因空间位置不同所处局部环境差异产生发射噪声对判断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该方法选出的旋翼噪声场噪声测点位置对于旋翼噪声测量来说不是最优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旋翼悬停性能试验通常在悬停间进行,而悬停间如果没有进行专门的消声环境设计,本发明提出一种更贴近旋翼噪声实际特点的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以保证悬停间复杂声场环境下旋翼旋转噪声试验数据的有效性;解决采用常规噪声测量方法无法准确获得旋翼旋转噪声数据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所述有效性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s1、根据旋翼通过频率和声速计算得到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
8.步骤s2、在相同方位角多个不同基准距离摆放弧形支架;
9.步骤s3、对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测点分别进行1~20倍基准频率的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
10.步骤s4、根据采集结果,进行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总声压级的声衰减特性分析、给出噪声测点是否有效的判断结果。
11.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计算过程是:根据旋翼工实际作频率以及实际安装的桨叶片数计算得到旋翼通过频率;结合声速以及一定整数倍频,计算得到测点基准距离。
12.优选的,步骤s2中,在弧形支架摆放摆放时,首先确定桨盘平面和划分方位角,找到桨盘平面第一个方位角;然后以桨毂中心为原点、沿该方位角外伸找到距离中心点的一定距离位置点依次摆放多个弧形支架;并在每个支架的弧形杆上沿弧形枝干依次往下均匀安装多个传声器,对每个传声器进行对应标识。
13.优选的,步骤s3中,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按以下方式进行;
14.第一步,将标准声源悬挂在距离桨毂中心正上方一定高度的位置,所述声源正对弧形支架;
15.第二步,噪声测量系统通电预热;
16.第三步,启动噪声采集系统软件,设置采样频率设置,同时采集声压数据背景噪声;
17.第四步,计算得到各传声器背景噪声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
18.第五步,打开声源,发出与第一整数倍频所对应的单频声,启动噪声采集系统软件,设置与第三步中相同的采样频率;
19.第六步,计算得到该频率下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
20.第七步,重复第五步,让声源发出第二整数倍频所对应的单频声,然后采集该频率下的声音,再重复第六步计算该频率下的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
21.第八步,重复第七步,让声源依次发出第n整数倍频所对应的单频声,采集并计算得到各频率下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
22.优选的,步骤s4中,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总声压级的声衰减特性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23.第一步,利用背景噪声数据剔除无效测点及路径;
24.第二步,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声衰减特性分析;
25.第三步,参照第二步,分别依次对f2~f20频率0度方位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有效性;
26.第四步,参照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依次对f1~f
20
频率0度方位角以及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有效性;
27.第五步,将三个弧形支架移动到第二个方位角n
angle-1
,然后重复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
28.第六步,重复第五步,依次将三个弧形支架移动到n
angle-2
、n
angle-3
…nangle-m
;,最终
得到f1~f
20
频率和n
angle-1
、n
angle-2
…nangle-m
方位角以及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信息。
29.优选的,噪声测点有效判断具体判断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0.在得到f1~f
20
频率和n
angle-1
、n
angle-2
…nangle-m
方位角以及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信息的基础上,再对不同方位、各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判断,以选择整体上可用的方位和夹角有效。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旋转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根据旋翼通过频率和声速计算得到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在相同方位角多个不同基准距离摆放弧形支架、对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测点分别进行1~20倍基准频率的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进行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总声压级的声衰减特性分析、给出噪声测点是否有效的判断结果,该方法更贴近旋翼噪声以1~20倍通过频率成分为主以及不同距离的旋翼噪声具有明显衰减特性的特点,因此本方法具有更好的实际使用效果和工程价值。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33.图2为弧形支架摆放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6.(1)计算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
37.计算过程如下:
38.第一步,根据试验任务书规定的旋翼工作频率n
rpm
(单位:转/分钟)以及实际安装的桨叶片数n
rotor
(单位:片,一般3≤n
rotor
≤7),按照下式计算得到旋翼通过频率f1=n
rpm
×nrotor
÷
60(f0单位:赫兹);
39.第二步,计算f2、f3…fn
倍频(f2、f3…fn
单位:赫兹),fn=n
×nrpm
×nrotor
÷
60,其中fn下标n为2~20的整数;
40.第三步,计算测点基准距离d=340
÷
f1(d0单位:米)。
41.(2)弧形支架摆放
42.悬停间噪声测点采用弧形支架的布置方式,其布置步骤如下:
43.第一步,确定桨盘平面和划分方位角:桨毂中心为中心点p0、旋翼零升力状态下旋转一圈形成的圆盘平面为桨盘平面,桨盘平面的半径即旋翼半径r(r单位:米,一般0.5≤r≤2),桨盘平面内桨毂中心指向机尾方向为+x轴,以p0为中心点绕+x轴旋转(按任务书中旋翼旋转方向)将桨盘平面以n
angle
度为间隔等间隔分割成若m个方位角n
angle-0
、n
angle-1
、n
angle-2
…nangle-m
,其中m=360
÷nangle
。
44.n
angle
根据旋翼半径r来确定,n
angle
=20
÷
r,且n
angle
一般取5的正整数倍。以下假设
r=2,则n
angle
=10。方位角n
angle-90
为+y轴。
45.第二步,弧形支架摆放:找到桨盘平面第一个方位角n
angle-0
。然后以桨毂中心为原点、沿该方位角外伸找到距离中心点p0的1d、1.5d和2d的位置点依次摆放圆弧半径为1d、1.5d和2d的3个弧形支架,3个弧形支架的位置分别标识为p
1d-0
、p
1.5d-0
、p
2d-0
,标识p
1d-0
、p
1.5d-0
、p
2d-0
中的下标
“‑
0”代表方位角,即n
angle-0
。
46.第三步,传声器安装:弧形支架摆放好以后,需要在支架的弧形杆上安装传声器(要求传声器系数事先在现场校准好),传声器的安装位置分别是0
°
(该位置点和桨毂中心高度一致,假设弧形支架为p
1d-0
,则该传声器位置为p
1d-0-0
,其中下标中第二个
“‑”
后的数值代表传声器和桨毂中心连线与桨盘平面之间的夹角,此处夹角为0),然后沿弧形枝干依次往下(夹角)间隔10
°
分别在p
1d-0-10
、p
1d-0-20
、p
1d-0-30
、p
1d-0-40
、p
1d-0-50
、p
1dr-0-60
、p
1d-0-70
位置安装传声器。同样可在p
1.5d-0
和p
2d-0
弧形支架的形杆上安装传声器,分别标识为p
1.5d-0-0
、p
1.5d-0-10
、p
1.5d-0-20
、p
1.5d-0-30
、p
1.5d-0-40
、p
1.5d-0-50
、p
1.5d-0-60
、p
1.5d-0-70
、p
2d-0-0
、p
2d-0-10
、p
2d-0-20
、p
2d-0-30
、p
2d-0-40
、p
2d-0-50
、p
2d-0-60
、p
2d-0-70
。
47.(3)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
48.声源定频发声及采集步骤如下:
49.第一步,将标准声源悬挂在桨毂中心正上方0.2米位置,此时桨毂上最好不要装有桨叶,如果桨叶无法拆除则需要盘动桨毂使得弧形支架处于任意相邻的2片桨叶的夹角正中间方位。
50.第二步,噪声测量系统通电预热至少15分钟;
51.第三步,启动噪声采集系统软件,采样频率设置为51200点/秒,采集10秒钟的声压数据背景噪声;
52.第四步,计算得到各传声器背景噪声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分别标识为n
1d-0-0-0
、n
1d-0-10-0
、n
1d-0-20-0
、n
1d-0-30-0
、n
1d-0-40-0
、n
1d-0-50-0
、n
1dr-0-60-0
、n
1d-0-70-0
、n
1.5d-0-0-0
、n
1.5d-0-10-0
、n
1.5d-0-20-0
、n
1.5d-0-30-0
、n
1.5d-0-40-0
、n
1.5d-0-50-0
、n
1.5d-0-60-0
、n
1.5d-0-70-0
、n
2d-0-0-0
、n
2d-0-10-0
、n
2d-0-20-0
、n
2d-0-30-0
、n
2d-0-40-0
、n
2d-0-50-0
、n
2d-0-60-0
、n
2d-0-70-0
,标识中下标第三个
“‑”
后的0表示背景噪声;
53.第五步,打开声源,发出频率为f1、声压级为114db的单频声,启动噪声采集系统软件,采样频率设置为51200点/秒,采集10秒钟该频率下的声音;
54.第六步,计算得到该频率下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分别标识为n
1d-0-0-f1
、n
1d-0-10-f1
、n
1d-0-20-f1
、n
1d-0-30-f1
、n
1d-0-40-f1
、n
1d-0-50-f1
、n
1dr-0-60-f1
、n
1d-0-70-f1
、n
1.5d-0-0-f1
、n
1.5d-0-10-f1
、n
1.5d-0-20-f1
、n
1.5d-0-30-f1
、n
1.5d-0-40-f1
、n
1.5d-0-50-f1
、n
1.5d-0-60-f1
、n
1.5d-0-70-f1
、n
2d-0-0-f1
、n
2d-0-10-f1
、n
2d-0-20-f1
、n
2d-0-30-f1
、n
2d-0-40-f1
、n
2d-0-50-f1
、n
2d-0-60-f1
、n
2d-0-70-f1
,标识中下标第三个
“‑”
后的f1表示采集f1频率的声音。
55.第七步,重复第五步,让声源发出频率为f2、声压级为114db的单频声,然后采集10秒钟该频率下的声音,再重复第六步计算该频率下的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
56.第八步,重复第七步,让声源依次发出f3…f20
频率声音,采集并计算得到各频率下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
57.(4)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测点声衰减特性分析
58.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声衰减特性分析步骤如下:
59.第一步,利用背景噪声数据剔除无效测点及路径:首先对(3)中第四步得到的各传声器背景噪声的三分之一倍。
60.频程总声压级n
1d-0-0-0
、n
1d-0-10-0
、n
1d-0-20-0
、n
1d-0-30-0
、n
1d-0-40-0
、n
1d-0-50-0
、n
1dr-0-60-0
、n
1d-0-70-0
、n
1.5d-0-0-0
、n
1.5d-0-10-0
、n
1.5d-0-20-0
、n
1.5d-0-30-0
、n
1.5d-0-40-0
、n
1.5d-0-50-0
、n
1.5d-0-60-0
、n
1.5d-0-70-0
、n
2d-0-0-0
、n
2d-0-10-0
、n
2d-0-20-0
、n
2d-0-30-0
、n
2d-0-40-0
、n
2d-0-50-0
、n
2d-0-60-0
、n
2d-0-70-0
计算均值n
e-0-0
和标准偏差d
iff-0-0
,n
e-0-0
=(n
1d-0-0-0
+n
1d-0-10-0
+n
1d-0-20-0
+n
1d-0-30-0
+n
1d-0-40-0
+n
1d-0-50-0
+n
1dr-0-60-0
+n
1d-0-70-0
+n
1.5d-0-0-0
+n
1.5d-0-10-0
+n
1.5d-0-20-0
+n
1.5d-0-30-+n
1.5d-0-40-0
+n
1.5d-0-50-0
+n
1.5d-0-60-0
+n
1.5d-0-70-0
+n
2d-0-0-0
+n
2d-0-10-0
+n
2d-0-20-0
+n
2d-0-30-0
+n
2d-0-40-0
+n
2d-0-50-0
+n
2d-0-60-0
+n
2d-0-70-0
)
÷
24,d
iff-0-0
=sqrt(((n
1d-0-0-0-n
e-0-0
)^2+(n
1d-0-10-0-n
e-0-0
)^2+(n
1d-0-20-0-n
e-0-0
)^2+(n
1d-0-30-0-n
e-0-0
)^2+(n
1d-0-40-0-n
e-0-0
)^2+(n
1d-0-50-0-n
e-0-0
)^2+(n
1dr-0-60-0-n
e-0-0
)^2+(n
1d-0-70-0-n
e-0-0
)^2+(n
1.5d-0-0-0-n
e-0-0
)^2+(n
1.5d-0-10-0-n
e-0-0
)^2+(n
1.5d-0-20-0-n
e-0-0
)^2+(n
1.5d-0-30-0-n
e-0-0
)^2+(n
1.5d-0-40-0-n
e-0-0
)^2+(n
1.5d-0-50-0-n
e-0-0
)^2+(n
1.5d-0-60-0-n
e-0-0
)^2+(n
1.5d-0-70-0-n
e-0-0
)^2+(n
2d-0-0-0-n
e-0-0
)^2+(n
2d-0-10-0-n
e-0-0
)^2+(n
2d-0-20-0-n
e-0-0
)^2+(n
2d-0-30-0-n
e-0-0
)^2+(n
2d-0-40-0-n
e-0-0
)^2+(n
2d-0-50-0-n
e-0-0
)^2+(n
2d-0-60-0-n
e-0-0
)^2+(n
2d-0-70-0-n
e-0-0
)^2)
÷
24;然后判断各传声器背景噪声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和n
e-0-0
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3倍标准偏差d
iff-0-0
,如果是则给测点视作无效,同时该测点对应的另外2个弧形枝干相同夹角的测点也视作无效。
61.第二步,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声衰减特性分析:假设以0方位0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采集的f1频率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n
1d-0-0-f1
、n
1.5d-0-0-f1
和n
2d-0-0-f1
为例,如果同时满足2≤n
1.5d-0-0-f1-n
1d-0-0-f1
≤1.5和1.0≤n
2d-0-0-f1-n
1.5d-0-0-f1
≤1.5,则表明在f1频率下的0方位0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及该路径声衰减特性满足要求,其声压级数据有效,否则为在f1频率下0方位0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声压级数据无效。
62.第三步,参照第二步,分别依次对f2~f
20
频率0度方位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有效性。
63.第四步,参照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依次对f1~f
20
频率0度方位角以及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有效性;
64.第五步,将三个弧形支架移动到第二个方位角n
angle-1
,然后重复(3)中第二步~第四步;
65.第六步,重复第五步,依次将三个弧形支架移动到n
angle-2
、n
angle-3
…nangle-m
;,最终得到f1~f
20
频率和n
angle-1、nangle-2
…nangle-m
方位角以及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信息。
66.(5)噪声测点有效判断
67.在得到f1~f
20
频率和n
angle-1
、n
angle-2
…nangle-m
方位角以及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信息的基础上,需要对不同方位、各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判断,以选择整体上可用的方位和夹角有效(即其路径上的测点为有效噪声测点),以n
angle-1
方位角以及0度夹角为例,分以下几种情况判断其整体有效性:
68.情况1:只要f1~f
10
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则整体上这三个测点有效,即
该方位和夹角有效(即其路径上的测点为有效噪声测点)。
69.情况2:如果f1~f5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而f6~f
10
中至少有4个频率有效,f
10
~f
20
各频率下至多有2个频率无效,则整体上这三个测点有效,即该方位和夹角有效(即其路径上的测点为有效噪声测点);
70.情况3:如果f1~f5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而f6~f
10
中至少有3个频率有效,f
10
~f
20
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则整体上这三个测点有效,即该方位和夹角有效(即其路径上的测点为有效噪声测点)。
71.本方法采用如上实施方式,根据旋翼通过频率和声速计算得到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在相同方位角多个不同基准距离摆放弧形支架、对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测点分别进行1~20倍基准频率的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进行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总声压级的声衰减特性分析、给出噪声测点是否有效的判断结果,进而保证悬停间复杂声场环境下旋翼旋转噪声试验数据的有效性。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未详尽部分为常规技术。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性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旋翼通过频率和声速计算得到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步骤s2、在相同方位角多个不同基准距离摆放弧形支架;步骤s3、对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测点分别进行1~20倍基准频率的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步骤s4、根据采集结果,进行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总声压级的声衰减特性分析、给出噪声测点是否有效的判断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计算过程是:根据旋翼工实际作频率以及实际安装的桨叶片数计算得到旋翼通过频率;结合声速以及一定整数倍频,计算得到测点基准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计算包括:第一步,根据试验任务书规定的旋翼工作频率n
rpm
以及实际安装的桨叶片数n
rotor
,按照下式计算得到旋翼通过频率f1=n
rpm
×
n
rotor
÷
60;第二步,计算f2、f3…
f
n
倍频,f
n
=n
×
n
rpm
×
n
rotor
÷
60,其中f
n
下标n为2~20的整数;第三步,计算测点基准距离d=340
÷
f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弧形支架摆放摆放时,首先确定桨盘平面和划分方位角,找到桨盘平面第一个方位角;然后以桨毂中心为原点、沿该方位角外伸找到距离中心点的一定距离位置点依次摆放多个弧形支架;并在每个支架的弧形杆上沿弧形枝干依次往下均匀安装多个传声器,对每个传声器进行对应标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按以下方式进行;第一步,将标准声源悬挂在距离桨毂中心正上方一定高度的位置,所述声源正对弧形支架;第二步,噪声测量系统通电预热;第三步,启动噪声采集系统软件,设置采样频率设置,同时采集声压数据背景噪声;第四步,计算得到各传声器背景噪声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第五步,打开声源,发出与第一整数倍频所对应的单频声,启动噪声采集系统软件,设置与第三步中相同的采样频率;第六步,计算得到该频率下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第七步,重复第五步,让声源发出第二整数倍频所对应的单频声,然后采集该频率下的声音,再重复第六步计算该频率下的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第八步,重复第七步,让声源依次发出第n整数倍频所对应的单频声,采集并计算得到各频率下各传声器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总声压级的声衰减特性分析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背景噪声数据剔除无效测点及路径;第二步,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声衰减特性分析;
第三步,参照第二步,分别依次对f2~f20频率0度方位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有效性;第四步,参照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依次对f1~f
20
频率0度方位角以及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级进行判断以确定其有效性;第五步,将三个弧形支架移动到第二个方位角n
angle-1
,然后重复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第六步,重复第五步,依次将三个弧形支架移动到n
angle-2
、n
angle-3
…
n
angle-m
;,最终得到f1~f
20
频率和n
angle-1
、n
angle-2
…
n
angle-m
方位角以及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信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判断有效性的方法:判断各传声器背景噪声三分之一倍频程总声压和n
e-0-0
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3倍标准偏差d
iff-0-0
,如果是则给测点视作无效,同时该测点对应的另外2个弧形枝干相同夹角的测点也视作无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噪声测点有效判断具体判断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得到f1~f
20
频率和n
angle-1
、n
angle-2
…
n
angle-m
方位角以及0度、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信息的基础上,再对不同方位、各夹角路径上的三个测点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判断,以选择整体上可用的方位和夹角有效。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噪声测点有效判断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如果f1~f
10
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则整体上这三个测点有效,即该方位和夹角有效;如果f1~f5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而f6~f
10
中至少有4个频率有效,f
10
~f
20
各频率下至多有2个频率无效,则整体上这三个测点有效,即该方位和夹角有效;如果f1~f5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而f6~f
10
中至少有3个频率有效,f
10
~f
20
各频率下这三个测点全部有效,则整体上这三个测点有效,即该方位和夹角有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旋翼飞行器旋翼噪声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停间模型旋翼旋转噪声测点有效性判断方法;所述判断方法根据旋翼通过频率和声速计算得到弧形支架摆放基准距离、在相同方位角多个不同基准距离摆放弧形支架、对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测点分别进行1~20倍基准频率的喇叭发声和噪声采集、进行相同方位及相同夹角路径上总声压级的声衰减特性分析、给出噪声测点是否有效的判断结果,该方法更贴近旋翼噪声以1~20倍通过频率成分为主以及不同距离的旋翼噪声具有明显衰减特性的特点,本发明所提出的判断方法具有更好的实际使用效果和工程价值。果和工程价值。果和工程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江 余莹 陈垚锋 陈焕 程起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