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及列车警示带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2 阅读:228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及列车警示带。


背景技术:

2.列车安全无小事,为确保列车运行途中的安全,从小事入手,向细节要安全。一个不经意间的疏忽大意,极有可能造成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痛。客运列车前后两节车厢连接处火车与站台间有较大间隙,为了防止旅客在上下火车时因拥挤从该处跌落至火车与站台间,一般会在前后两节车厢连接处设置安全警示带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防止危险事故发生。
3.如图1所示,目前所采用的列车警示带主体为条带状,两头连接磁性片,在火车到站时乘务员通过磁性片吸附前后两节车厢将警示带固定,在发车前再取下。但是,有时因天气起风,当列车员在两节车厢连接处悬挂警示带后,由于警示带仅通过两端磁性片吸附两节车体的方式固定,连接不牢固,风吹动警示带很容易发生脱落;另外,当列车员办理客乘结束登车后由于疏忽大意未将警示带收取,列车在运行途中很容易发生脱落,脱落后的警示带可能会飘落在接触网上,造成供电故障,还可能会飘落在列车走行部件中,造成运行故障等等,这都对飞速运行的列车造成安全隐患。
4.因此,亟需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及列车警示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及列车警示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列车警示带仅通过磁性片固定在车体上,存在连接不牢固,容易发生脱落,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方面,提供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包括:
8.第一连接件,包括夹扣主体和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夹扣主体转动连接,警示带主体的一端能够夹装于所述夹板与所述夹扣主体间;
9.第二连接件,能够真空吸附于车厢主体;
10.第三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夹扣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夹扣主体朝向于车厢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能够与车厢主体磁吸。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夹板朝向于所述夹扣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远离所述夹板和所述夹扣主体的转接端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能够与所述夹扣主体磁吸。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真空吸盘,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
吸盘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有吸拆按钮,所述吸拆按钮安装于所述真空吸盘背离车厢主体的一侧。
15.作为优选,所述夹扣主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真空吸盘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连接座钩挂连接。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件为弹簧绳或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力绳。
17.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与警示带主体装夹的一端设置有装夹齿。
18.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列车警示带,包括警示带主体和所述警示带防脱组件,所述警示带主体通过所述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车厢主体连接。
19.作为优选,所述列车警示带还包括有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设置于所述警示带主体朝向车厢主体的一侧,能够与车厢主体磁吸。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设置有可转动连接夹扣主板和夹扣用于将警示带主体夹装在夹扣主板和夹扣之间实现第一连接件与警示带主体的连接,连接牢固且方便拆装;第二连接件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与车厢主体连接,方便快捷,节省时间,设置第三连接件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不仅提高连接的牢固性且能够提供较大的安装长度,能够适应不同间距车厢之间的连接。
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列车警示带,包括警示带主体和警示带防脱组件,警示带主体通过上述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车厢主体连接,极大增强了列车警示带与车厢主体的连接牢固性,使其不容易从车厢上发生脱落,从而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现有技术中列车警示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警示带主体的连接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第一连接件;11、夹扣主体;12、夹板;13、第一磁性件;14、第二磁性件;111、连接孔;121、装夹齿;
29.2、第二连接件;21、真空吸盘;22、吸拆按钮;211、连接座;
30.3、第三连接件;
31.4、警示带主体;41、第三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6.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和第三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1包括夹扣主体11和夹板12,夹板12与夹扣主体11转动连接,警示带主体4的一端能够夹装于夹板12与夹扣主体11间,通过此方式不仅使第一连接件1与警示带主体4牢固连接而且方便拆卸,当需要更换不同警示标语的警示带主体4时只需转动夹板12使其与夹扣主体11分开即可实现更换,方便快捷,易于操作。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2能够真空吸附于车厢主体,采用真空吸附方式与车厢主体连接,相比于传统磁吸方式更加牢靠,不仅能实现牢固连接而且能够节约安装时间。通过设置第三连接件3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起来,不仅提高连接的牢固性且能够提供较大的安装长度,当相邻两节车厢间隔较大时,警示带主体4也能够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车厢连接,提高了适用性。
37.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有第一磁性件13,第一磁性件13设置于夹扣主体11朝向于车厢主体的一侧,第一磁性件13能够与车厢主体磁吸。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设置第一磁性件13,当需要通过警示带防脱组件将警示带主体4连接在车厢主体上时,第一磁性件13可以磁吸在车厢主体上以进一步增强与车厢主体的连接牢固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两个第一磁性件13以进一步提高与车厢主体的连接可靠度。
38.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有第二磁性件14,第二磁性件14设置于夹板12朝向于夹扣主体11的一侧,第二磁性件14远离夹板12和夹扣主体11的转接端设置,第二磁性件14能够与夹扣主体11磁吸。可以理解,当警示带主体4的一端夹装于夹板12和夹扣主体11时,夹板12上的第二磁性件14能与夹扣主体11磁吸连接,进一步提升夹板12和夹扣主体11对警示带主体4的装夹力,进而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警示带主体4的连接强度,以使警示带主体4在外力或者在大风的作用下,不易与第一连接件1分离,提高连接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磁性件14远离夹板12和夹扣主体11的转接端设置的方式,当转接端受力时,由于第二磁性件14远离转接端,也即力臂较长,夹板不易松动,能进一步提高警示带主体4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的牢固性。
39.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2包括真空吸盘21,第三连接件3的另一端与真空
吸盘21连接,可选地,真空吸盘21可为领域内常用的由软塑料材质制成的吸盘。由于列车停靠站点上下客的时间很短,所以通过真空吸盘21能够快速吸附于车厢主体上,连接牢靠且极大节约了时间。
40.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2还包括有吸拆按钮2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2可为电动真空吸盘,吸拆按钮22安装于真空吸盘21背离车厢主体的一侧,通过按压控制吸拆按钮22实现真空吸盘21与车厢主体的真空吸拆,便于列车员使用,第二连接件2也可为领域内常用的带吸拆按钮22的真空吸盘21结构,其具体原理与实现过程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夹扣主体11上开设有连接孔111,真空吸盘21上设置有连接座211;第三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对应与连接孔111和连接座211钩挂连接,通过此方式连接,能够提高警示带防脱组件的便捷性和适用性,当需要更换第一连接件1或第二连接件2时,只需将第三连接件3上的挂钩打开一定大小的开口即可实现与第三连接件3的分离,方便快捷。具体的钩挂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三连接件3为弹簧绳或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力绳,以增强警示带防脱组件的灵活性,以便能够适应相邻两个车厢主体间,不同安装长度的需求。
42.可选地,如图3所示,夹板12与警示带主体4装夹的一端设置有装夹齿121,当警示带主体4夹在夹板12与夹扣主体11之间时,齿状结构能够将警示带位置牢牢卡住固定,使其不易发生移位,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43.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列车警示带,包括警示带主体4和警示带防脱组件,警示带主体4通过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车厢主体连接,以此提高警示带主体4与车厢主体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警示带主体4的两端各设置有警示带防脱组件,从而平衡警示带主体的受力,使其更稳定的通过警示带防脱组件连接在车厢主体上。
4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列车警示带还包括有第三磁性件41,第三磁性件41设置于警示带主体4朝向车厢主体的一侧,能够与车厢主体磁吸,本实施例中,在列车警示带的两端设置有第三磁性件41,以此提高与车厢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列车警示带,不仅可以通过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车厢连接,还可以通过第三磁性件与车厢连接,提高了列车警示带与车厢主体的连接牢固性,使其不容易从车厢主体上发生脱落,增强了列车警示带的安全可靠性。
4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包括夹扣主体(11)和夹板(12),所述夹板(12)与所述夹扣主体(11)转动连接,警示带主体(4)的一端能够夹装于所述夹板(12)与所述夹扣主体(11)间;第二连接件(2),能够真空吸附于车厢主体;第三连接件(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3)的一端与所述夹扣主体(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有第一磁性件(13),所述第一磁性件(13)设置于所述夹扣主体(11)朝向于车厢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件(13)能够与车厢主体磁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有第二磁性件(14),所述第二磁性件(14)设置于所述夹板(12)朝向于所述夹扣主体(1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磁性件(14)远离所述夹板(12)和所述夹扣主体(11)的转接端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14)能够与所述夹扣主体(11)磁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包括真空吸盘(21),所述第三连接件(3)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真空吸盘(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还包括有吸拆按钮(22),所述吸拆按钮(22)安装于所述真空吸盘(21)背离车厢主体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扣主体(11)上开设有连接孔(111),所述真空吸盘(21)上设置有连接座(211);所述第三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所述连接孔(111)和所述连接座(211)钩挂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为弹簧绳或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力绳。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2)与警示带主体(4)装夹的一端设置有装夹齿(121)。9.一种列车警示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警示带主体(4)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警示带防脱组件,所述警示带主体(4)通过所述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车厢主体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列车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警示带还包括有第三磁性件(41),所述第三磁性件(41)设置于所述警示带主体(4)朝向车厢主体的一侧,能够与车厢主体磁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警示带防脱组件及列车警示带。警示带防脱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设置有可转动连接夹扣主板和夹扣,以将警示带主体夹装在夹扣主板和夹扣之间,连接牢固且方便拆装;第二连接件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与车厢主体连接,连接牢固,节省时间;第三连接件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不仅增强连接的牢固性还能够提供较大的安装长度,以适应不同间距车厢之间的连接。列车警示带包括警示带主体和上述警示带防脱组件,列车警示带通过警示带防脱组件与车厢连接,增强了列车警示带与车厢主体的连接牢固性,不易脱落,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莎 李旭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3/6/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