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4
阅读:190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电梯通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用于多个楼层之间人或者货物运输的机械设备,通常可以分为履带式电梯和轿厢式电梯,其中轿厢式电梯垂直安装在建筑内,可以进行直上直下的运输,被广泛安装在楼层较高的建筑物内。
3.轿厢式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其轿厢处于封闭状态,为保障轿厢内气流通常,通常会在轿厢上安装通风系统,而现有技术中用于轿厢式电梯的通风系统,其通常仅由鼓风机构成,通过鼓风机向轿厢内部进行送风操作,该通风系统运行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在遭遇紧急情况时,其缺乏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当外界环境中氧含量过低时,通常难以保障轿厢内氧气供给充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轿厢内乘客出现缺氧窒息的风险。
4.为此,提出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高轿厢式电梯通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包括电梯井,以及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电梯本体,电梯本体包括轿厢,且轿厢的外侧固定包裹有外壳,轿厢的外侧安装有位于外壳内的储能电池、控制器、通风组件和供氧组件。
6.通风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轿厢外侧的鼓风机,且鼓风机的进风口上固定连通有进风管,轿厢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开设有送风格栅,轿厢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送风格栅相连通的送风管,且送风管与鼓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轿厢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抽风机,轿厢的内端壁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抽风格栅,轿厢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抽风格栅相连通的抽风管,且抽风管与抽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抽风管内固定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抽风机的出风口上固定连通有延伸至外壳外侧的排风管,供氧组件上固定连通有延伸至轿厢内部的供氧管。
7.通过将与鼓风机连通的送风格栅开设在轿厢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将与抽风机相连通的抽风格栅开设在轿厢的内端壁上方位置处,可以使得轿厢内部空气持续自下而上流通,并实现轿厢内外空气实时更换,有利于保障轿厢内的空气清新度,同时,通过将氧浓度传感器安装在抽风管内,将供氧组件连通轿厢内,可以在检测到轿厢内氧含量不足的紧急情况下,主动向轿厢内进行供氧操作,避免轿厢内氧含量不足致使乘客出现缺氧危害。
8.进一步,轿厢的底部固定罩设有底壳,鼓风机、抽风机和供氧组件均固定安装在底壳的内部,储能电池和控制器安装在轿厢的顶部。
9.进一步,底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支撑在轿厢底部和底壳底部内端壁之间的吸能柱,且吸能柱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吸能柱的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环槽。
10.进一步,轿厢的内端壁中间位置处环绕固定有扶杆,轿厢的外端壁上环绕固定有与扶杆对应设置的环管,扶杆的外端壁上均匀分布有与环管相连通的气孔,供氧管与环管相连通。
11.进一步,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排风管之间固定连通有电控三通阀,且电控三通阀的另一端与进风管之间连通有回流管。
12.进一步,进风管内部远离鼓风机和回流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
13.可选的,电梯井内竖直固定有与电梯本体移动轨迹平行设置的风道,且风道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套筒,套筒与进风管固定连通,套筒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永磁铁a,风道的外端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多个通过永磁铁a控制开启的对接阀。
14.进一步,对接阀包括固定镶嵌在风道外端壁上的框壳,且框壳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转轴,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阀板,转轴的一端外侧套接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框壳和转轴相固定,阀板内部固定镶嵌有永磁铁b,阀板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框壳内的止挡块。
15.进一步,转轴共设置有两个,两个转轴对称设置在框壳内部上下两侧,两个转轴上分别固定有上下对称设置在框壳内的阀板,其中一个转轴的端头处固定安装有齿轮a,且齿轮a的外侧啮合有转动安装在框壳外端壁上的齿轮b,齿轮b与另一个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
16.进一步,进风管和排风管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防火块,且防火块的内部均匀分布有众多贯穿孔,防火块采用耐高温陶瓷烧制而成。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8.(1)本技术通过将与鼓风机连通的送风格栅开设在轿厢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将与抽风机相连通的抽风格栅开设在轿厢的内端壁上方位置处,可以使得轿厢内部空气持续自下而上流通,并实现轿厢内外空气实时更换,有利于保障轿厢内的空气清新度,同时,通过将氧浓度传感器安装在抽风管内,将供氧组件连通轿厢内,可以在检测到轿厢内氧含量不足的紧急情况下,主动向轿厢内进行供氧操作,避免轿厢内氧含量不足致使乘客出现缺氧危害,通过将储能电池安装在轿厢上,可以为电梯本体内的用电设备进行独立供电,有利于避免出现紧急断电情况下通风组件无法运行的情况。
19.(2)通过将底壳安装在轿厢的底部,并将鼓风机、抽风机和供氧组件安装在底壳内部,可以增加轿厢底部厚度,有利于提高轿厢底部抗冲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梯本体意外坠落时底部的结构稳固性。
20.(3)通过将多个吸能柱竖直固定在底壳内部,对轿厢和底壳之间形成支撑,提高底壳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将环槽开设在吸能柱上,使得电梯本体底部受冲击时,吸能柱可以按照环槽进行塌陷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冲击力的吸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梯本体底部的抗冲击性能,削弱冲击力向轿厢内传导的强度,从而有利于保障紧急情况下轿厢内乘客的人身安全。
21.(4)通过将扶杆环绕固定在轿厢的内端壁上,可以为轿厢内的乘客提供手扶位置,有利于提高乘客乘坐电梯本体的方便舒适性,同时,通过将气孔开设在扶杆的外端壁上,并通过供氧管和环管与供氧组件连通,使得紧急情况下供入轿厢内的氧气自轿厢的内部中间位置喷出,有利于缩短氧气喷出点与乘客口鼻的间距,进而有利于提升紧急情况下的供氧
及时性。
22.(5)通过将电控三通阀安装在抽风机的出风口和排风管之间,并将回流管连通在进风管与电控三通阀的另一端头之间,配合抽风管内氧含量传感器的检测,可以在排出空气内氧含量过高时,通过电控三通阀的调节,借助回流管的连通,重新回送至轿厢内部,有利于避免紧急情况下供入轿厢内的氧气出现浪费情况,有利于提升该通风系统应急处理时对氧气充分合理利用。
23.(6)通过将单向阀固定安装在进风管的内部,可以避免通过回流管送入进风管内的气流向外逸散,有利于保障含氧量高气体通过鼓风机回抽至轿厢内的稳定性。
24.(7)通过将风道竖直安装在电梯井内,并将与进风管相连通的套筒活动套设在风道的外侧,配合将众多可以经过永磁铁a控制开启的对接阀自上而下安装在风道的外侧,使得套筒跟随电梯本体上下升降时,可以始终保持风道与进风管的连通,直接对建筑外的空气进行抽气操作,避免发生火灾时将建筑内的烟尘抽入至轿厢内,有利于使得该通风在火灾下仍可以向轿厢内稳定供入新鲜空气,进一步保障了该通风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理的安全性。
25.(8)通过转轴将阀板转动安装在框壳的内部,并将永磁铁b固定安装在阀板上,借助永磁铁a与永磁铁b的磁性相吸,可以在对接阀处于套筒内部时控制阀板偏转,从而开启对接阀实现风道和套筒的连通,通过设置有扭力弹簧,使得磁性吸引作用消失后阀板反向偏转复位,避免电梯井内空气进入风道内,有利于保障该通风系统直接从建筑外向轿厢内供入新鲜空气的稳定性。
26.(9)通过将两个阀板上下对称设置在框壳的内部,并设置有齿轮a、齿轮b和传动带进行传动连接,使得上下两个阀板同步相对旋转,使得一侧的阀板受挤压闭合时,另一侧的阀板同步闭合,有利于避免阀板闭合不及时而对套筒的上下移动造成阻挡,有利于保障该通风系统运行稳定性。
27.(10)通过将防火块安装在排风管和进风管内部,借助防火块内众多贯穿孔的隔离,可以降低意外起火情况下,外界火焰跟随气流窜入轿厢内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了该通风系统紧急情况下的运行安全性,同时,采用耐高温陶瓷烧制防火块,可以提高防火块的防火耐用性。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29.图2为本技术电梯本体和风道的立体图;
30.图3为本技术图2中结构背面视角下的立体图;
31.图4为本技术图2中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32.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轿厢外侧和底壳内部结构立体图;
34.图7为本技术图6中结构底部视角下的立体图;
35.图8为本技术通风组件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36.图9为本技术对接阀正面视角下的立体图;
37.图10为本技术对接阀背面视角下的立体图;
38.图11为本技术框壳内的结构立体图;
39.图12为本技术防火块的立体图。
40.图中标号说明:
41.1、电梯井;2、电梯本体;201、轿厢;202、外壳;203、扶杆;204、底壳;205、吸能柱;3、鼓风机;301、进风管;302、送风格栅;303、送风管;304、抽风机;305、抽风格栅;306、抽风管;307、排风管;4、供氧组件;401、供氧管;402、环管;5、电控三通阀;501、回流管;502、单向阀;6、风道;601、套筒;602、永磁铁a;7、框壳;701、转轴;702、阀板;703、扭力弹簧;704、永磁铁b;705、止挡块;706、齿轮a;707、齿轮b;708、传动带;8、防火块。
具体实施方式
42.实施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实施例一
4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请参阅图1-图12,包括电梯井1,以及安装在电梯井1内的电梯本体2,电梯本体2包括轿厢201,且轿厢201的外侧固定包裹有外壳202,轿厢201的外侧安装有位于外壳202内的储能电池、控制器、通风组件和供氧组件4。
45.通风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轿厢201外侧的鼓风机3,且鼓风机3的进风口上固定连通有进风管301,轿厢201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开设有送风格栅302,轿厢201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送风格栅302相连通的送风管303,且送风管303与鼓风机3的出风口固定连通,轿厢2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抽风机304,轿厢201的内端壁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抽风格栅305,轿厢201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抽风格栅305相连通的抽风管306,且抽风管306与抽风机304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抽风管306内固定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抽风机304的出风口上固定连通有延伸至外壳202外侧的排风管307,供氧组件4上固定连通有延伸至轿厢201内部的供氧管401。
46.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当设备一切正常时,鼓风机3通电启动,外界空气自进风管301抽入鼓风机3内,通过送风管303自送风格栅302送入轿厢201内部,实现向轿厢201内持续供入新鲜空气的操作,同步的抽风机304通电启动,通过抽风格栅305和抽风管306将轿厢201内的空气抽出,而后通过排风管307向外排出,外界空气自轿厢201下方开设的送风格栅302流入,自轿厢201上方开设的抽风格栅305流出,在轿厢201内部形成自下而成的空气流通路径,可以有效保障轿厢201内部空气新鲜度。
47.当设备运行环境出现异常时,即安装在抽风管306内的氧浓度传感器检测到向外排出空气内的氧含量不达标时,控制器控制供氧组件4制氧并向轿厢201内持续稳定地进行供氧操作,保障轿厢201内的氧含量处于稳定达标状态,避免异常情况下轿厢201内氧含量不达标导致内部乘客出现缺氧伤害,供氧组件4内部可以预先装载有高浓度的压缩氧气,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缓慢均匀的供氧,当然供氧组件4内部还可以装载有快速反应制氧的原料,在紧急情况下反应制取氧气进行供氧操作。
48.本技术通过将与鼓风机3连通的送风格栅302开设在轿厢201的内端壁下方位置
处,将与抽风机304相连通的抽风格栅305开设在轿厢201的内端壁上方位置处,可以使得轿厢201内部空气持续自下而上流通,并实现轿厢201内外空气实时更换,有利于保障轿厢201内的空气清新度,同时,通过将氧浓度传感器安装在抽风管306内,将供氧组件4连通轿厢201内,可以在检测到轿厢201内氧含量不足的紧急情况下,主动向轿厢201内进行供氧操作,避免轿厢201内氧含量不足致使乘客出现缺氧危害,通过将储能电池安装在轿厢201上,可以为电梯本体2内的用电设备进行独立供电,有利于避免出现紧急断电情况下通风组件无法运行的情况。
49.请参阅图7,轿厢201的底部固定罩设有底壳204,鼓风机3、抽风机304和供氧组件4均固定安装在底壳204的内部,储能电池和控制器安装在轿厢201的顶部,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通过将底壳204安装在轿厢201的底部,并将鼓风机3、抽风机304和供氧组件4安装在底壳204内部,可以增加轿厢201底部厚度,有利于提高轿厢201底部抗冲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梯本体2意外坠落时底部的结构稳固性。
50.请参阅图4和图7,底壳2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支撑在轿厢201底部和底壳204底部内端壁之间的吸能柱205,且吸能柱205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吸能柱205的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环槽,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通过将多个吸能柱205竖直固定在底壳204内部,对轿厢201和底壳204之间形成支撑,提高底壳204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将环槽开设在吸能柱205上,使得电梯本体2底部受冲击时,吸能柱205可以按照环槽进行塌陷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冲击力的吸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梯本体2底部的抗冲击性能,削弱冲击力向轿厢201内传导的强度,从而有利于保障紧急情况下轿厢201内乘客的人身安全。
51.请参阅图6,轿厢201的内端壁中间位置处环绕固定有扶杆203,轿厢201的外端壁上环绕固定有与扶杆203对应设置的环管402,扶杆203的外端壁上均匀分布有与环管402相连通的气孔,供氧管401与环管402相连通,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供氧组件4向轿厢201内提供氧气,氧气通过供氧管401进入环管402中,并通过扶杆203上开设的气孔喷入轿厢201内。
52.本技术通过将扶杆203环绕固定在轿厢201的内端壁上,可以为轿厢201内的乘客提供手扶位置,有利于提高乘客乘坐电梯本体2的方便舒适性,同时,通过将气孔开设在扶杆203的外端壁上,并通过供氧管401和环管402与供氧组件4连通,使得紧急情况下供入轿厢201内的氧气自轿厢201的内部中间位置喷出,有利于缩短氧气喷出点与乘客口鼻的间距,进而有利于提升紧急情况下的供氧及时性。
53.请参阅图8,抽风机304的出风口与排风管307之间固定连通有电控三通阀5,且电控三通阀5的另一端与进风管301之间连通有回流管501,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在应急情况下运行时,当抽风管306内的氧含量传感器检测到轿厢201内向外排出的氧含量高于标准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控三通阀5的导通方向,使得内部氧含量高的排出气体通过回流管501回流至进风管301内,通过鼓风机3对空气的抽送,回送至轿厢201内。
54.本技术通过将电控三通阀5安装在抽风机304的出风口和排风管307之间,并将回流管501连通在进风管301与电控三通阀5的另一端头之间,配合抽风管306内氧含量传感器的检测,可以在排出空气内氧含量过高时,通过电控三通阀5的调节,借助回流管501的连通,重新回送至轿厢201内部,有利于避免紧急情况下供入轿厢201内的氧气出现浪费情况,
有利于提升该通风系统应急处理时对氧气充分合理利用。
55.请参阅图5,进风管301内部远离鼓风机3和回流管5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502,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通过将单向阀502固定安装在进风管301的内部,可以避免通过回流管501送入进风管301内的气流向外逸散,有利于保障含氧量高气体通过鼓风机3回抽至轿厢201内的稳定性。
56.实施例二
5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请参阅图1-图12,电梯井1内竖直固定有与电梯本体2移动轨迹平行设置的风道6,且风道6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套筒601,套筒601与进风管301固定连通,套筒601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永磁铁a602,风道6的外端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多个通过永磁铁a602控制开启的对接阀,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电梯本体2上下移动过程中,带动进风管301上固定连通的套筒601同步上下移动,套筒601在风道6的外侧上下滑动,套筒601移动过程中风道6上安装的对接阀同步开启,使得风道6与套筒601始终保持连通状态,外界空气通过风道6和开启的对接阀进入套筒601内,随后通过进风管301被抽送至轿厢201内部。
58.本技术通过将风道6竖直安装在电梯井1内,并将与进风管301相连通的套筒601活动套设在风道6的外侧,配合将众多可以经过永磁铁a602控制开启的对接阀自上而下安装在风道6的外侧,使得套筒601跟随电梯本体2上下升降时,可以始终保持风道6与进风管301的连通,直接对建筑外的空气进行抽气操作,避免发生火灾时将建筑内的烟尘抽入至轿厢201内,有利于使得该通风在火灾下仍可以向轿厢201内稳定供入新鲜空气,进一步保障了该通风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理的安全性。
59.请参阅图5、图9和图10,对接阀包括固定镶嵌在风道6外端壁上的框壳7,且框壳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转轴701,转轴701上固定安装有阀板702,转轴701的一端外侧套接有扭力弹簧703,且扭力弹簧703的两端分别与框壳7和转轴701相固定,阀板702内部固定镶嵌有永磁铁b704,阀板702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框壳7内的止挡块705。
60.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当对接阀位于套筒601内部时,借助永磁铁a602对永磁铁b704的磁性吸引,使得阀板702向永磁铁a602的方向偏转,此时对接阀开启,风道6与套筒601相连通,当对接阀处于套筒601外侧时,永磁铁b704失去永磁铁a602对其的磁性吸引,此时在扭力弹簧703的弹性回弹作用下,使得阀板702反向偏转,对接阀闭合,避免电梯井1内的空气通过套筒601外侧的对接阀进入风道6内,止挡块705的存在可以对阀板702的位置进行限制,保障对接阀闭合时阀板702封闭到位。
61.本技术通过转轴701将阀板702转动安装在框壳7的内部,并将永磁铁b704固定安装在阀板702上,借助永磁铁a602与永磁铁b704的磁性相吸,可以在对接阀处于套筒601内部时控制阀板702偏转,从而开启对接阀实现风道6和套筒601的连通,通过设置有扭力弹簧703,使得磁性吸引作用消失后阀板702反向偏转复位,避免电梯井1内空气进入风道6内,有利于保障该通风系统直接从建筑外向轿厢201内供入新鲜空气的稳定性。
62.请参阅图11,转轴70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转轴701对称设置在框壳7内部上下两侧,两个转轴701上分别固定有上下对称设置在框壳7内的阀板702,其中一个转轴701的端头处固定安装有齿轮a706,且齿轮a706的外侧啮合有转动安装在框壳7外端壁上的齿轮b707,齿轮b707与另一个转轴701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708。
63.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其中一个阀板702翻转时,带动与其对应的转轴701同步旋转,借助齿轮a706和齿轮b707的啮合换向传动,以及传动带708的传动连接,使得另一个转轴701带动与其对应的阀板702反向旋转,当对接阀处于套筒601内部时,在永磁铁a602的磁性吸引下,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阀板702同步相对翻转,套筒601移动过程中,若一侧的阀板702未及时闭合,此时在套筒601的挤压下,该阀板702会被动闭合,随之与其对应的阀板702也会在齿轮a706、齿轮b707和传动带708的传动下闭合,避免套筒601移动过程中阀板702未及时闭合而导致卡死。
64.本技术通过将两个阀板702上下对称设置在框壳7的内部,并设置有齿轮a706、齿轮b707和传动带708进行传动连接,使得上下两个阀板702同步相对旋转,使得一侧的阀板702受挤压闭合时,另一侧的阀板702同步闭合,有利于避免阀板702闭合不及时而对套筒601的上下移动造成阻挡,有利于保障该通风系统运行稳定性。
65.请参阅图5、图8和图12,进风管301和排风管30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防火块8,且防火块8的内部均匀分布有众多贯穿孔,防火块8采用耐高温陶瓷烧制而成,搭载有该通风系统的电梯运行过程中,通过将防火块8安装在排风管307和进风管301内部,借助防火块8内众多贯穿孔的隔离,可以降低意外起火情况下,外界火焰跟随气流窜入轿厢201内的概率,进一步提升了该通风系统紧急情况下的运行安全性,同时,采用耐高温陶瓷烧制防火块8,可以提高防火块8的防火耐用性。
66.本实施例二引用实施例一,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形成了区别点,此处仅对不同之处做出了说明。
67.以上,仅为本技术结合当前实际需求采用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包括电梯井(1),以及安装在电梯井(1)内的电梯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2)包括轿厢(201),且轿厢(201)的外侧固定包裹有外壳(202),所述轿厢(201)的外侧安装有位于外壳(202)内的储能电池、控制器、通风组件和供氧组件(4);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轿厢(201)外侧的鼓风机(3),且鼓风机(3)的进风口上固定连通有进风管(301),所述轿厢(201)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开设有送风格栅(302),所述轿厢(201)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送风格栅(302)相连通的送风管(303),且送风管(303)与鼓风机(3)的出风口固定连通,所述轿厢(2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抽风机(304),所述轿厢(201)的内端壁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抽风格栅(305),所述轿厢(201)的外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抽风格栅(305)相连通的抽风管(306),且抽风管(306)与抽风机(304)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所述抽风管(306)内固定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所述抽风机(304)的出风口上固定连通有延伸至外壳(202)外侧的排风管(307),所述供氧组件(4)上固定连通有延伸至轿厢(201)内部的供氧管(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01)的底部固定罩设有底壳(204),所述鼓风机(3)、抽风机(304)和供氧组件(4)均固定安装在底壳(204)的内部,所述储能电池和控制器安装在轿厢(20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2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竖直支撑在轿厢(201)底部和底壳(204)底部内端壁之间的吸能柱(205),且吸能柱(205)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吸能柱(205)的外端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环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01)的内端壁中间位置处环绕固定有扶杆(203),所述轿厢(201)的外端壁上环绕固定有与扶杆(203)对应设置的环管(402),所述扶杆(203)的外端壁上均匀分布有与环管(402)相连通的气孔,所述供氧管(401)与环管(402)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304)的出风口与排风管(307)之间固定连通有电控三通阀(5),且电控三通阀(5)的另一端与进风管(301)之间连通有回流管(50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01)内部远离鼓风机(3)和回流管(5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50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内竖直固定有与电梯本体(2)移动轨迹平行设置的风道(6),且风道(6)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套筒(601),所述套筒(601)与进风管(301)固定连通,所述套筒(601)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永磁铁a(602),所述风道(6)的外端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多个通过永磁铁a(602)控制开启的对接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阀包括固定镶嵌在风道(6)外端壁上的框壳(7),且框壳(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转轴(701),所述转轴(701)上固定安装有阀板(702),所述转轴(701)的一端外侧套接有扭力弹簧(703),且扭力弹簧(703)的两端分别与框壳(7)和转轴(701)相固定,所述阀板(702)内部固定镶嵌有永磁铁b(704),所述阀板(702)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框壳(7)内
的止挡块(70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01)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轴(701)对称设置在框壳(7)内部上下两侧,两个所述转轴(701)上分别固定有上下对称设置在框壳(7)内的阀板(702),其中一个所述转轴(701)的端头处固定安装有齿轮a(706),且齿轮a(706)的外侧啮合有转动安装在框壳(7)外端壁上的齿轮b(707),所述齿轮b(707)与另一个转轴(701)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70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01)和排风管(30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防火块(8),且防火块(8)的内部均匀分布有众多贯穿孔,所述防火块(8)采用耐高温陶瓷烧制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电梯通风领域的一种具有应急处理结构的电梯用通风系统,本申请通过将与鼓风机连通的送风格栅开设在轿厢的内端壁下方位置处,将与抽风机相连通的抽风格栅开设在轿厢的内端壁上方位置处,可以使得轿厢内部空气持续自下而上流通,并实现轿厢内外空气实时更换,有利于保障轿厢内的空气清新度,同时,通过将氧浓度传感器安装在抽风管内,将供氧组件连通轿厢内,可以在检测到轿厢内氧含量不足的紧急情况下,主动向轿厢内进行供氧操作,避免轿厢内氧含量不足致使乘客出现缺氧危害,通过将储能电池安装在轿厢上,可以为电梯本体内的用电设备进行独立供电,有利于避免出现紧急断电情况下通风组件无法运行的情况。现紧急断电情况下通风组件无法运行的情况。现紧急断电情况下通风组件无法运行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刘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凯源通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