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及其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4 阅读:34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2.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主要存在于藤黄科植物山竹的果壳中,是一种中等极性的氧杂蒽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病毒、抗菌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α-倒捻子素的众多功效,目前已经受到食品及化妆品行业的重视,已有产品中添加了该成分。但是α-倒捻子素不分散于水,限制了其在各种产品,特别是化妆品中的应用。
3.cn103159729a报道通过体外癌细胞抑制试验表明,α-,γ-倒捻子素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诸如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鼻咽癌细胞(cne)、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3-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尽管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由于皮肤化妆品需长期使用,其仍存在潜在副作用的影响。
4.角质层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刺激的重要保护屏障,但其也是经皮给药的最大障碍。经皮给药系统可分为局部经皮给药系统与透皮给药系统。对于作用于皮肤的活性成分来说,其起效部位是皮肤,这就对外用制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要求活性成分尽快透过角质层;2)要求透过角质层的活性成分尽可能多的停留在表皮层。
5.为提高皮肤滞留,通常提高活性成分在处方中的添加量来提高活性成分在表皮的滞留量,然而很多活性成分的水溶性很差,如α-倒捻子素几乎不分散于水,只能将其溶解于多元醇体系中然后制成相关制剂,这就决定了其在制剂中难以达到更高的浓度。
6.目前有报道通过生物技术将刺鼠蛋白与活性物质进行对接,起到皮肤靶向给药治疗黄褐斑的目的,但是该技术制备工艺复杂,难度较大,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也有通过制备各种活性成分纳米制剂的方式解决活性成分溶解度低和吸收差等问题,但是在制备纳米制剂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辅料,而且纳米制剂的载药量有限,如果想达到理想的效治疗效果,往往需要添加较大剂量,既提高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膏霜等产品的肤感等。也有报道为提高皮肤滞留,通常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吐温之类的以增溶,促进皮肤吸收渗透进而滞留,如cn108721215a公开的艾氟康唑微乳组合物,将艾氟康唑加入油相、吐温的表面活性剂、助乳化剂制成微乳,从而提高其皮肤滞留。
7.因而,如何减少倒捻子素皮肤渗透分布至其它器官组织的同时,使其滞留在皮肤中发挥对皮肤的作用,仍是目前未注意的问题,也无相关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及其制剂和应用,具有优异皮肤靶向效果,提高了皮肤滞留量。
9.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其中倒捻子素被包封在
包含甘草酸或其盐的纳米胶束水溶液中,所述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500-700nm,多分布指数pdi为0.2-0.3,甘草酸与倒捻子素的质量比为(20-50):1所述胶束不包含有机溶剂。
10.所述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优选550-650nm,更优选560、570、580、590、600、610、620、630nm,多分布指数pdi优选0.21、0.22、0.23、0.24、0.25、0.26、0.27、0.28。
11.所述纳米胶束具有核壳结构,其壳结构包含甘草酸或其盐,其核包含倒捻子素。
12.所述纳米胶束中,甘草酸与倒捻子素的质量比为(20-50):1,优选20:1,25:1,30:1,32:1,36:1,40:1,45:1,50:1。
13.所述纳米胶束中还包含0.05-0.1%的海藻酸钠,优选0.1%的海藻酸钠。
14.所述倒捻子素选自α-倒捻子素、β-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α-倒捻子素。
15.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将倒捻子素和甘草酸或其盐的水溶液加入水中,40-70℃下以200-400r/min速度搅拌20-40min,优选40℃,300r/min速度搅拌30min。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制剂,所述制剂还包含所述的纳米胶束,以及药物可接受的辅料。
17.所述的纳米胶束制剂为膏霜,所述膏霜包括油相和水相,所述水相包上述纳米胶束,以膏霜质量计,所述油相包括1-3%的鲸蜡硬脂醇和鲸蜡硬脂基葡糖苷,0.5-2%的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2-4%的硬脂醇,1-3%的牛油果树果脂,1-3%的聚二甲基硅氧烷,1-3%的异壬酸异壬酯。
18.优选以膏霜质量计,所述油相包括2%的鲸蜡硬脂醇和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的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3%的硬脂醇,2%的牛油果树果脂,2%的聚二甲基硅氧烷,2%的异壬酸异壬酯。
19.以膏霜质量计,所述水相还包括4-6%的甘油,1-3%的丁二醇,0.05-0.1%卡波姆。
20.优选水相还包括5%的甘油,2%的丁二醇,0.1%卡波姆。
21.所述水相还包括防腐剂、ph调节剂,
22.以膏霜质量计,所述膏霜含有0.1%-1.5%的倒捻子素,优选0.125%的倒捻子素。
23.所述膏霜还进一步包括增稠剂1-3%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0.5-2%的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异十六烷、聚山梨醇酯-60和山梨坦异硬脂酸酯。
24.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或上述纳米胶束制剂在制备美白和抗氧化化妆品的用途。
25.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或上述纳米胶束制剂在制备皮肤抗炎产品的用途。
26.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或上述纳米胶束制剂在制备皮肤局部制剂的用途,其具有皮肤靶向性,具有提高的皮肤滞留量。
27.本发明的上述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制剂在24h内倒捻子素皮肤滞留量为5-7μg/cm2。
2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甘草酸在制备倒捻子素制剂中皮肤靶向载体的用途。
29.本发明利用甘草酸盐水溶液与α-倒捻子素进行搅拌,制备得到纳米胶束水溶液,
制备得到的纳米胶束具有提高α-倒捻子素在皮肤中滞留的作用,即具有皮肤靶向性的作用,同时该复配物可以提高α-倒捻子素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从而使甘草酸既发挥了活性物质的作用,同时也作为载体,提高了倒捻子素制剂的活性成分载量。
30.本发明的纳米胶束除了对倒捻子素进行增溶,还具有提高皮肤滞留作用。对于增溶,通常采用表面活性剂吐温等来增溶,在本发明中,研究发现虽然甘草酸增溶倒捻子素的效果不如吐温等,但本发明甘草酸制备的纳米胶束制剂相比吐温增溶物具有显著提高的皮肤滞留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甘草酸浓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32.图2搅拌温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33.图3搅拌时间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34.图4搅拌转速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35.图5红外吸收光谱(a:甘草酸b:α-倒捻子素c:物理混合物d:复合物)
36.图6粒径分布图
37.实施例1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的制备研究
38.1.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39.将过量α-倒捻子素分散于水、甘草酸溶液中,采用磁力搅拌法,70℃下以搅拌,制备复合物;取出后用离心机4℃、离心,取上清液用乙醇稀释适当倍数,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317nm处测定吸光度。
40.2.α-倒捻子素和甘草酸复合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
41.2.1甘草酸浓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42.将过量α-倒捻子素分别分散于不同浓度(0.1%、0.2%、0.5%、0.8%、1.0%)甘草酸溶液中,采用磁力搅拌法,40℃下以300r/min搅拌30min,制备各复合物;取出后于离心机中40℃、10000rpm条件下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乙醇稀释适当倍数,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317nm处测定吸光度。
43.2.2搅拌温度单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44.将过量α-倒捻子素分散于1.0%甘草酸溶液中,采用磁力搅拌法,不同温度(30℃、40℃、50℃、60℃、70℃)下以300r/min搅拌30min,制备各复合物;之后与2.1.相同。
45.2.3搅拌时间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46.将过量α-倒捻子素分散于1.0%甘草酸溶液中,采用磁力搅拌法,40℃下以300r/min搅拌不同时间(15min、30min、45min、60min、120min),制备各复合物;之后与2.1.相同。
47.2.4搅拌速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48.将过量α-倒捻子素分散于1.0%甘草酸溶液中,采用磁力搅拌法,40℃下以不同搅拌速度(100r/min、200r/min、300r/min、400r/min、500r/min)搅拌30min,制备各复合物;之后与2.1.相同。
49.3.实验结果
50.3.1甘草酸浓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51.由表1、图1可知,随着甘草酸浓度的增加,α-倒捻子素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加,甘草
酸浓度达到10mg/ml时α-倒捻子素溶解度可达到水中溶解度的1051倍,溶解度增加的效果显著。
52.表1甘草酸浓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0053][0054]
2.2搅拌温度单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0055]
由表2、图2可知,α-倒捻子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提高也随之增加,并且可呈线性关系。
[0056]
表2搅拌温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0057][0058]
2.3搅拌时间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0059]
由表3、图3可知,在30分钟前α-倒捻子素的溶解度变化很大,有一个快速增加期,在30分钟后增加速度变慢
[0060]
表3搅拌时间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0061][0062]
2.4搅拌速度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0063]
由表4、图4可知,搅拌速度对α-倒捻子素的溶解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在但在400rpm之后转速的影响性减缓,可能趋于平稳。
[0064]
表4搅拌转速对α-倒捻子素溶解度的影响
[0065][0066]
由于α-倒捻子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过小,无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但abdalrahim f等人研究发现,α-倒捻子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
±
0.2μg/ml。经紫外全光谱扫描发现α-倒捻子素在波长为317nm处有较大的吸收,所以本实验采用317nm的吸收来测定。经实验发现,α-倒捻子素的溶解度随着甘草酸浓度、搅拌时间、搅拌温度、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增加倍数,考虑到工艺的成本,最优方式为选取甘草酸浓度为10mg/ml,搅拌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30min,搅拌速度为300rpm作为最佳溶解条件,此时溶解性增加倍数为1051倍。
[0067]
实施例2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的表征
[0068]
1 实验方法
[0069]
1.1 样品制备
[0070]
(1)复合纳米胶束溶液:称取α-倒捻子素1mg,置于5ml样品瓶中,各加入5ml1%甘草酸溶液,涡旋30s,混匀。置于磁力搅拌器上,40℃下搅拌30min,搅拌速度为300rpm,制得到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溶液。用乙醇稀释20倍数,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317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外标法计算α-倒捻子素溶解度。
[0071]
(2)复合纳米胶束粉末:将上述得到的复合物溶液放于-80℃冰箱中过夜,取出后冷冻干燥,将得到的固体研磨成粉末,即得粉末。
[0072]
(3)甘草酸-α-倒捻子素物理混合物:称取甘草酸粉末与α-倒捻子素粉末均匀混合,其中各成分质量与复合物溶液均等同。研磨成粉末,即得物理混合物粉末。
[0073]
1.2 分析方法
[0074]
1.2.1红外光谱分析(ftir)
[0075]
称取甘草酸粉末、α-倒捻子素单体、二者物理混合物及复合纳米胶束粉末1~2mg,分别与干燥的kbr粉末研磨混合均匀后用压片器制成均匀透光的薄片,于4000~400cm-1波长范围测内定其红外吸收光谱。
[0076]
1.2.2粒径分析
[0077]
将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溶液以及相同质量浓度的甘草酸溶液适当稀释后注入比色皿中,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样品的粒径、多分布指数(pdi)。
[0078]
2 实验结果
[0079]
2.1 红外
[0080]
甘草酸在3500cm-1
处的宽峰为羧基的伸缩振动,1700cm-1
左右处的吸收峰是与六元环相连的羰基部分伸缩振动导致的,1500cm-1
左右处的吸收峰为六元环中不饱和双键的伸缩振动导致的,1100cm-1
左右处的吸收为附近为脂键的伸缩振动。
[0081]
α-倒捻子素在2920cm-1
处有强吸收峰,这是由α-倒捻子素中的c-h键引起的,在1600cm-1
左右处的吸收峰为羰基引起的,在1100cm-1
左右处的吸收为芳香环上的脂键引起的。
[0082]
可见,甘草酸-α-倒捻子素物理混合物在3500cm-1
处有宽峰,1600cm-1
处有吸收峰,特征同甘草酸,α-倒捻子素类似,1100cm-1
处的吸收峰与甘草酸类似,在2900cm-1
处有强吸收。甘草酸和α-倒捻子素的特征都有显现,说明甘草酸-α-倒捻子素物理混合只是简单混合。
[0083]
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在1500cm-1
处吸收较甘草酸弱,3500cm-1
处存在宽峰,1100cm-1
处无吸收峰。说明α-倒捻子素和甘草酸通过氢键形成了纳米胶束。
[0084]
2.2粒径
[0085]
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614.36nm,pdi为0.241;甘草酸的平均粒径为98.75nm,pdi为0.237。复合纳米胶束的粒径比甘草酸大六倍左右,说明甘草酸对α-倒捻子素包封形成了纳米胶束,并且均一稳定。
[0086]
经过研究,发现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物并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其通过氢键或范德华力形成新的复合纳米胶束体系,并且存在稳定。
[0087]
实施例3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的活性评价
[0088]
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
[0089]
1.1溶液的配制
[0090]
dpph溶液配制:取dpph粉末2mg,精密称定,用无水乙醇定容至50ml的容量瓶中,避光,4℃保存。
[0091]
vc溶液配制:称取vc粉末,精密称定,配制不同浓度的vc溶液。
[0092]
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α-倒捻子素、甘草酸及复合纳米胶束冻干粉末,配制不同浓度样品溶液。
[0093]
α-倒捻子素:60、100、130、150、200和250μg/ml
[0094]
甘草酸:1、2、4、6、8、10和20mg/ml
[0095]
冻干粉末:1,2,4,6,8和10mg/ml
[0096]
1.2操作方法
[0097]
空白组a:100μl dpph溶液+100μl无水乙醇
[0098]
实验组b:100μl dpph溶液+100μl样品溶液
[0099]
实验对照组c:100μl样品溶液+100μl无水乙醇
[0100]
向96孔板中依次加入dpph溶液、样品溶液、无水乙醇混匀后于37℃恒温反应30min。在酶标仪中于517nm波长处测定样品组吸光度值。以vc水溶液为阳性对照,根据公式(1)计算dpph清除率。
[0101]
[0102]
式中,a空白组的吸光度;b为实验组的吸光度;c为实验对照组的吸光度。
[0103]
根据公式(2)计算两种药物复配得到的ci值。
[0104][0105]
式中,d1为药物1与药物2联合作用抑制率为50%时药物1的质量浓度;d2为药物1与药物2联合作用抑制率为50%时药物2的质量浓度;d x,1
药物1单独作用抑制率为50%时的质量浓度;d
x,2
为药物2单独作用抑制率为50%时的质量浓度。
[0106]
实验结果
[0107]
随着浓度的增加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物的dpph清除率都有所增加,以药物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dpph清除率为纵坐标作图,观察其线性关系并计算对dpph的清除率为50%时药物对应的浓度,即半抑制浓度ic
50
值,由于甘草酸和α-倒捻子素都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根据公式(2)计算其ci指数为0.623,所以甘草酸和α-倒捻子素之间协同作用较强。
[0108]
表5dpph清除能力
[0109][0110]
2.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
[0111]
2.1溶液的配制
[0112]
abts工作液:将等体积比的7mm abts溶液与2.45mm过硫酸钾溶液混合均匀,放置黑暗处反应12h,使其成为abts储存液。用50%的乙醇稀释混合液,在734nm的波长下检测,让其最终的吸光值达到0.700
±
0.002,即得abts工作液。
[0113]
vc溶液配制:称取vc粉末,精密称定,配制不同浓度的vc溶液。
[0114]
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α-倒捻子素、甘草酸及复合纳米胶束冻干粉末,配制不同浓度样品溶液。
[0115]
α-倒捻子素:5、10、20、30、40和50μg/ml
[0116]
甘草酸:1、2、4、6、8和10mg/ml
[0117]
冻干粉:0.1、0.2、0.4、0.6、0.8和1mg/ml
[0118]
2.2操作方法
[0119]
空白组a:100μlabts溶液+100μl水
[0120]
实验组b:100μlabts溶液+100μl样品溶液
[0121]
实验对照组c:100μl水+100μl样品溶液
[0122]
向96孔板中依次加入abts溶液、样品溶液、水混匀后于37℃恒温反应10min。在酶标仪中于734nm波长处测定样品组吸光度值。以vc水溶液为阳性对照,根据公式(3)计算abts清除率。
[0123][0124]
式中,a空白组的吸光度;b为实验组的吸光度;c为实验对照组的吸光度。
[0125]
2.3实验结果
[0126]
随着浓度的增加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的abts清除率都有所增加,以药物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纵坐标作图,观察其线性关系并计算对abts的清除率为50%时,药物对应的浓度,即半抑制浓度ic50值,由于甘草酸和α-倒捻子素都有良好的abts清除能力,根据公式(2)计算其ci指数为0.577,所以甘草酸和α-倒捻子素之间协同作用较强。
[0127]
表6abts清除能力
[0128][0129]
表7不同ci值的相互作用
[0130][0131]
实施例4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的稳定性研究
[0132]
1.样品的制备
[0133]
复合纳米胶束溶液a:参照实施例2中复合纳米胶束溶液方法制备。
[0134]
复合纳米胶束溶液b:在上述制备的复合纳米胶束溶液a,加入海藻酸钠,继续搅拌,使溶液中含0.1%的海藻酸钠,制得甘草酸-α-倒捻子素以及海藻酸钠的复合纳米胶束溶液。
[0135]
2.稀释条件下的稳定性考察
[0136]
将胶束溶液a、b分别加水稀释25倍,按照实施例2中的粒径分析方法测定稀释后的
平均粒径、多分布指数(pdi)。
[0137]
表8稀释条件下的稳定性考察
[0138][0139]
结果表明,加水稀释后,胶束溶液a的平均粒径变化不大,但多分布指数增大,可能部分胶束受到影响,粒径分布发生了变化,分布均匀度有所降低。而在加入海藻酸钠后,胶束溶液b稀释的粒径变化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0140]
实施例5甘草酸-α-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制剂的皮肤靶向性研究
[0141]
1.材料
[0142]
甘草酸(南京普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写为ga)、α-倒捻子素(西安神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写为mg)、吐温20、鲸蜡硬脂醇(和)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硬脂醇、牛油果树(butyrospermum parkii)果脂、异壬酸异壬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甘油、丁二醇、卡波姆、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异十六烷、聚山梨醇酯-60、山梨坦异硬脂酸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氧化钠、己二醇、超纯水、生理盐水。sd大鼠。
[0143]
2.方法与结果
[0144]
2.1含量测定
[0145]
2.1.1hplc色谱条件
[0146]
色谱柱:waters c18柱(100mm
×
2.1mm,1.7μm);流动相:甲醇-水(80∶20);流速:0.2ml/min;检测波长:317nm;进样量:2μl;柱温:25℃;洗脱时间20min。agilent 1290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0147]
2.1.2线性关系考察
[0148]
取mg对照品约10.00mg,精密称定,置于10ml容量瓶中,以甲醇溶解并定容,制得对照品储备液。将对照品储备液稀释,得到一系列质量浓度的mg溶液,按照“2.1.1”项下进行色谱测定峰面积。以mg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y=22.356x-33.803(r=0.9998),mg在20-120μg/ml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0149]
2.2不同mg膏霜的制备
[0150]
表9基础膏霜配方表
[0151]
[0152]
[0153][0154]
2.2.1mg膏霜的制备
[0155]
按照表9的配方比例,先将e相中mg单体和部分丁二醇在室温下预先搅拌分散均匀,备用;分别将a相和b相的原料在80℃溶解均匀后,将a相缓慢且匀速地加入到b相中,以5000r/min均质乳化2~4min;再增稠剂c相,以4500r/min均质乳化3~5min;然后降温至50℃,加入d相,搅拌均匀;恢复至室温,再加入预先制得的mg单体的丁二醇分散液,搅拌均匀,出料,即得mg膏霜。2.2.2ga+mg复合纳米胶束膏霜的制备
[0156]
按照表9的配方比例,先将实施例2中的复合纳米胶束加水分散制备成相应的e相,备用;分别将a相和b相的原料在80℃溶解均匀后,将a相缓慢且匀速地加入到b相中,以5000r/min均质乳化2~4min;再加入增稠剂c相,以4500r/min均质乳化3~5min;然后降温至50℃,加入d相,搅拌均匀;恢复至室温,再加入预先制得的e相溶液,搅拌均匀,出料,即得ga+mg复合纳米胶束膏霜。
[0157]
2.2.3ga+mg+海藻酸钠复合纳米胶束膏霜的制备
[0158]
按照表9的配方比例,先按实施例4中复合纳米胶束b加水分散制备成相应的e相,备用;分别将a相和b相的原料在80℃溶解均匀后,将a相缓慢且匀速地加入到b相中,以5000r/min均质乳化2~4min;再加入增稠剂c相,以4500r/min均质乳化3~5min;然后降温至50℃,加入d相,搅拌均匀;恢复至室温,再加入预先制得的e相溶液,搅拌均匀,出料,即得ga+mg+海藻酸钠复合纳米胶束膏霜。
[0159]
2.2.4吐温20+mg膏霜的制备
[0160]
按照表9的配方比例,分别将a相和b相的原料在80℃溶解均匀后,将a相缓慢且匀速地加入到b相中,以5000r/min均质乳化2~4min;再加入增稠剂c相,以4500r/min均质乳化3~5min;然后降温至50℃,加入d相,搅拌均匀;恢复至室温,再加入吐温20和mg的溶液e相,搅拌均匀,出料,即得吐温20-mg复合物膏霜。其中e相制备方法:将mg加入水和吐温20中,搅拌均匀,制得e相。
[0161]
2.3体外透皮吸收试验
[0162]
2.3.1离体鼠皮的制备与处理
[0163]
取sd大鼠,适量4%水合氯醛麻醉,用电推刀脱去腹部皮肤上绒毛,断颈处死,取下腹部皮肤,刮眉刀除去皮下脂肪及筋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置于生理盐水中,储存在4℃冰箱。第二天实验时取出并检查皮肤的完整度,避免破损。
[0164]
2.3.2皮肤滞留量
[0165]
将处理好的鼠皮角质层向上固定于franz扩散池上,在接收池各加入15ml 30%乙醇-生理盐水,放置于恒温水浴的tp-6型智能透皮扩散仪中(透皮面积为3.14cm2,实验温度保持在35
±
0.5℃,搅拌速度保持在350
±
10r/min)。平衡1h,排尽接收池内的气泡后给药。向供给池中分别加入相同重量的mg单体膏霜、ga+mg复合纳米胶束膏霜、ga+mg+海藻酸钠复合纳米胶束膏霜、吐温20+mg膏霜,每组平行3次。取体外透皮试验给药24h后的皮肤3.14cm2,洗去表面残留物,用滤纸吸干皮肤表面水分,剪碎,用1ml甲醇浸润超声提取60min;以10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经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按“2.1.1”项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24h后单位面积皮肤滞留量(qs)。计算公式:qs=vcs/a。式中:cs为透皮24h后测得的皮肤样品液中药物浓度;a为透皮面积。
[0166]
结果如表10所示,ga+mg组的mg的24h皮肤滞留量是mg单体组的11倍,是吐温20+mg组的3倍,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ga-mg复合纳米胶束的形成能显著提高mg在皮肤中的滞留量,具有皮肤靶向性,而采用常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后,皮肤滞留量仍不及甘草酸。同时ga+mg的纳米胶束在加入海藻酸钠后,对其皮肤滞留量略有提高,但并不明显。
[0167]
表10不同mg膏霜的24h皮肤滞留试验结果(n=3)
[0168][0169]
注:ga+mg组、ga+mg+海藻酸钠组与mg组比较,
***
p﹤0.001,与吐温20-mg组比较,
##
p《0.01。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倒捻子素被包封在包含甘草酸或其盐的纳米胶束水溶液中,所述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500-700nm,多分布指数pdi为0.2-0.3,甘草酸与倒捻子素的质量比为(20-50):1,所述胶束不包含有机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具有核壳结构,其壳结构包含甘草酸或其盐,其核包含倒捻子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甘草酸与倒捻子素的质量比为(30-4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中还包含0.05-0.1%的海藻酸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捻子素选自α-倒捻子素、β-倒捻子素、γ-倒捻子素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倒捻子素和甘草酸水溶液加入水中,40-70℃下以200-400r/min速度搅拌20-40min。7.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包含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胶束,以及药物可接受的辅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膏霜,所述膏霜包括油相和水相,所述水相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胶束,以膏霜质量计,所述油相包括1-3%的鲸蜡硬脂醇和鲸蜡硬脂基葡糖苷,0.5-2%的甘油硬脂酸酯和peg-100硬脂酸酯,2-4%的硬脂醇,1-3%的牛油果树果脂,1-3%的聚二甲基硅氧烷,1-3%的异壬酸异壬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以膏霜质量计,所述水相还包括4-6%的甘油,1-3%的丁二醇,0.05-0.1%卡波姆。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或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纳米胶束制剂在制备美白和抗氧化化妆品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皮肤化妆的倒捻子素复合纳米胶束及其制剂和应用,通过甘草酸与α-倒捻子素制备纳米胶束,制备得到的纳米胶束制剂具有提高α-倒捻子素在皮肤中滞留的作用,具有皮肤靶向性的作用。具有皮肤靶向性的作用。具有皮肤靶向性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郭浩 张蕾 王鹏 张晗 王艳 李雪 张秀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3/8/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