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B柱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4 阅读:111 评论:0

一种车辆b柱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b柱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身b柱总成是车身骨架关键部件,也是车身结构关键的受力部件,侧碰及顶压都对b柱总成结构有较高的性能要求。现阶段,为满足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钢铝混合结构在车身零部件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传统的车身结构及连接工艺已无法完全满足车身的性能要求。
3.相关技术公开一种车辆b柱总成结构,包括: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为钣金件,b柱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分别设在加强板本体的两端,加强板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撑板,撑板为碳纤维结构件,撑板与b柱加强板粘接相连,以形成耐高温、轻量化的车辆b柱总成结构,撑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该车辆b柱总成结构采用碳纤维材料合成的撑板与钣金材料合成的b柱加强板粘接形成,既能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同时车辆b柱总成结构经过涂装车间高温150℃-215℃烘烤后,零部件性能和尺寸变化稳定,能够满足整车性能及尺寸需求,但其存在钢铝混车身上下车体连接强度弱、总拼接工艺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身b柱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铝混车身上下车体连接强度弱、总拼接工艺复杂等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车身b柱总成的车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b柱总成,所述车身b柱总成包括:
7.门槛;
8.b柱加强件和b柱内板,沿车体y向相对设置于所述门槛上,b柱加强件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且下部均与所述门槛固定连接;及
9.下内板加强件,设置于所述b柱加强件和b柱内板之间,所述下内板加强件分别与所述b柱内板和门槛固定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采用一体式挤压成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内部由至少一条竖筋和至少一条横筋分隔成若干腔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柱加强件采用热成型工艺制成,且零件侧碰区域沿车体y向设置有第一腔体结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柱加强件的表面设置有凸台和/或凹凸台。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b柱总成还包括铰链加强件,所述铰链加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b柱加强件的内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加强件的上部延伸至超过b柱加强件的第一腔体结构与非腔体结构的过渡位置处,下部延伸至超过安装带卷收器的布置位置处。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加强件的横截面呈u形,且翻边搭接面设置有搭接凸台。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加强件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制成。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柱内板包括:
19.上内板,与所述b柱加强件焊接;
20.下内板,顶面与所述上内板的底面抵接,底部与所述门槛固定连接。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内板为含补丁板的热成形零件,且上部为第二腔体结构,第二腔体结构最深深度为60mm。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内板与下内板的抵接位置处设置有预搭扣。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内板加强件和下内板均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质制成。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6.本发明通过增设设置于b柱加强件和下内板之间的下内板加强件,能够有效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下内侧连接强度,避免侧碰中下内板连接失效的问题,进而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
27.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铝混合车身b柱结构性能强度差、上下车体连接强度弱、总拼工艺复杂等问题。
28.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整车的车身安全性能。
29.本发明的车身b柱总成可应用于无框车门设计的b柱结构。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车身b柱总成的装配图;
31.图2为车身b柱总成的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门槛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上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b柱加强件与铰链加强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5.其中,1-门槛,11-横筋,12-竖筋;
36.2-b柱加强件,21-第一腔体结构与非腔体结构的过渡位置;
37.31-上内板,311-补丁板,32-下内板,33-预搭扣;
38.4-铰链加强件;
39.5-下内板加强件;
40.6-安装带卷收器的布置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
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43.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顶、底、内)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5.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47.下面通过具体的例举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同样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8.相关技术中,车辆b柱总成结构存在钢铝混车身上下车体连接强度弱、总拼接工艺复杂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身b柱总成。
49.请参阅图1至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b柱总成包括门槛1、b柱加强件2、b柱内板、铰链加强件4和下内板加强件5。
50.请参阅图3,门槛1采用一体式挤压成形,门槛1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等,门槛1内部由至少一条竖筋12和至少一条横筋11分隔成若干腔体,竖筋12和横筋11的数量没有任何限制,示例性地,例如,横筋11的数量可以为2条,竖筋12的数量可以为3条,这些横筋11和竖筋12将门槛1的内部分隔成若干腔体。
51.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b柱总成通过将门槛1内部设置成由至少一条竖筋12和至少一条横筋11分隔成若干腔体,能够提升b柱的侧碰性能,同时改善整车的扭转性
能,进而提升舒适性。
52.请参阅图5,b柱加强件2沿车体y向相对设置于门槛1上,b柱加强件2的下部与门槛1固定连接,具体的,b柱加强件2的下部通过fds(热融自攻螺丝)与门槛1固定连接,b柱加强件2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b柱加强件2采用热成型工艺制成,b柱加强件2设置有零件侧碰区域,零件侧碰区域沿车体y向设置有第一腔体结构,第一腔体结构的深度为95-105mm,b柱加强件2的表面设置有凸台和/或凹凸台。
53.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b柱总成通过在b柱加强件2的零件侧碰区域沿车体y向设置第一腔体结构21,能够有效提高车身b柱总成的结构强度。通过在b柱加强件2的表面设置凸台和/或凹凸台,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身b柱总成的结构强度。通过将b柱加强件2的下部与门槛1之间通过通过fds(热融自攻螺丝)固定连接,能够简化拼接工艺。
54.请参阅图1和图4,b柱内板沿车体y向相对设置于门槛1上。b柱内板包括上内板31和下内板32。其中,上内板31与b柱加强件2焊接,上内板31为含补丁板311的热成形零件,上内板31的上部为最深深度为60mm的第二腔体结构。下内板32的顶面与上内板31的底面抵接,上内板31与下内板32的抵接位置处设置有预搭扣33,下内板32的底部与门槛1固定连接,具体的,下内板32的底部与门槛1通过预开孔结构采用fds(热融自攻螺丝)固定连接。下内板32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质制成。
55.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b柱总成通过将b柱加强件2及b柱内板沿车体y向相对设置于门槛1上,b柱加强件2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且下部均与门槛1固定连接,能够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上下车体连接强度。通过将上内板31设置成采用含补丁板热成型零件,上部为最深深度为60mm的第二腔体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同时,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顶压强度。通过将下内板32设置成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质制成,能够与外侧的b柱加强件2热成型材质形成互补,在侧碰中吸能变形,进而进一步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通过在内板31与下内板32的抵接位置处设置预搭扣33,能够起到初步定位作用,防止总拼接时上下分总成零件晃动,进而提高车身b柱总成的结构强度。通过将下内板32的底部与门槛1通过预开孔结构采用fds(热融自攻螺丝)固定连接,能够简化拼接工艺。
56.请参阅图5,铰链加强件4固定设置于b柱加强件2的内侧,具体的,铰链加强件4沿x向及y向与设置与b柱加强件2的内侧点焊连接,铰链加强件4的上部延伸至超过b柱加强件2的第一腔体结构与非腔体结构的过渡位置21处,铰链加强件4的下部延伸至超过安装带卷收器的布置位置6处。铰链加强件4的横截面呈u形,且翻边搭接面设置有搭接凸台41,铰链加强件4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制成。
57.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b柱总成通过将铰链加强件4设置成上部延伸至超过b柱加强件2的第一腔体结构与非腔体结构的过渡位置处,下部延伸至超过安装带卷收器的布置位置处,能够避免上部腔体的部位过渡位置出现折弯的问题及下部由于卷收器安装孔导致结构减弱甚至断裂等问题,进而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通过将铰链加强件4设置成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制成,能够在侧碰过程中变形吸能,降低失效风险,进而进一步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通过将铰链加强件4的的横截面呈u形,且翻边搭接面设置搭接凸台41,能够控制零件精度,保证焊接质量。
58.请继续参阅图5,下内板加强件5设置于b柱加强件2和下内板3之间,下内板加强件
5分别与下内板32和门槛1固定连接,具体的,下内板加强件5与下内板3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形成b柱下内板总成,下内板加强件5与门槛1在y向及z向采用预开孔结构通过fds(热融自攻螺丝)固定连接。下内板加强件5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质制成。
59.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b柱总成通过增设设置于b柱加强件2和下内板3之间的下内板加强件5,能够有效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下内侧连接强度,避免侧碰中下内板3连接失效的问题,进而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通过将下内板加强件5与门槛1在y向及z向设置成采用预开孔结构通过fds(热融自攻螺丝)固定连接,能够简化拼接工艺。
60.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身b柱总成的原理为:通过增设设置于b柱加强件2和下内板3之间的下内板加强件5,能够有效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下内侧连接强度,避免侧碰中下内板3连接失效的问题,进而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车身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
62.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b柱总成包括:门槛;b柱加强件和b柱内板,沿车体y向相对设置于所述门槛上,b柱加强件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且下部均与所述门槛固定连接;及下内板加强件,设置于所述b柱加强件和b柱内板之间,所述下内板加强件分别与所述b柱内板和门槛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采用一体式挤压成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部由至少一条竖筋和至少一条横筋分隔成若干腔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件采用热成型工艺制成,且零件侧碰区域沿车体y向设置有第一腔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件的表面设置有凸台和/或凹凸台。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b柱总成还包括铰链加强件,所述铰链加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b柱加强件的内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件的上部延伸至超过b柱加强件的第一腔体结构与非腔体结构的过渡位置处,下部延伸至超过安装带卷收器的布置位置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件的横截面呈u形,且翻边搭接面设置有搭接凸台。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件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制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包括:上内板,与所述b柱加强件焊接;下内板,顶面与所述上内板的底面抵接,底部与所述门槛固定连接,所述下内板加强件与所述b柱内板固定连接。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板为含补丁板的热成形零件,且上部为第二腔体结构,第二腔体结构最深深度为60mm。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板与下内板的抵接位置处设置有预搭扣。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内板加强件和下内板均采用冷冲高强度,高延展性的淬火钢材质制成。14.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B柱总成以及车辆,该车辆B柱总成包括:门槛;B柱加强件和B柱内板,沿车体Y向相对设置于门槛上,B柱加强件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且下部均与门槛固定连接;及下内板加强件,设置于B柱加强件和B柱内板之间,下内板加强件分别与B柱内板和门槛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增设设置于B柱加强件和下内板之间的下内板加强件,能够有效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下内侧连接强度,避免侧碰中下内板连接失效的问题,进而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进而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进而提升车身B柱总成的侧碰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邝世秋 郭武俊 张勇 陈强 王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3/8/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