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14 阅读: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公知的氨氨废水处理方法通常可分为物化脱氮法、生物脱氮法和高级氧化法。而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通常均采用物化脱氮法进行预处理,使氨氮降低到较低浓度是再进行生化处理。传统的物化法可以分为化学中和法、化学沉淀法,乳化液膜分离法,空气吹脱和蒸汽汽提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超重力脱氮法等多种方法。但这些处理方法均存在处理设备投资大、脱氮效率低、处理成本高;
3.而且在进行氨氮吹脱的时候,需要将吹脱后的含有氨气的气体,进行喷淋回收,将气体中的氨气进行回收后在排放,但是现有的氨气回收装置,在回收的时候,由于气流通过的区域过大,加上喷淋管在喷淋的时候,使吸收液分布不均匀,导致整体的气液接触概率低,从而导致氨气回收效率低,排放气体很难达标排放,而且排放气流中的液体含量较多,导致喷淋液体流失严重,增加了成本。
4.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进行氨氮吹脱的时候,需要将吹脱后的含有氨气的气体,进行喷淋回收,将气体中的氨气进行回收后在排放,但是现有的氨气回收装置,在回收的时候,由于气流通过的区域过大,加上喷淋管在喷淋的时候,使吸收液分布不均匀,导致整体的气液接触概率低,从而导致氨气回收效率低,排放气体很难达标排放,而且排放气流中的液体含量较多,导致喷淋液体流失严重,增加了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吹脱塔和吸收塔,所述吹脱塔内设有曝气管,且吹脱塔排气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塔进气端连通,所述吸收塔内部储存有氨气回收液,且吸收塔中部设有多个用于废气穿过的通过腔,所述通过腔内均设有用于氨气回收液喷淋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可上下运动且可转动的设置在通过腔内,所述吸收塔上端设有多个用于氨气排出的排出腔,所述排出腔出口处均设有分离网板,所述分离网板底部均设有对通过气流中水分吸收的吸收网,所述排出腔下方均设有可上下运动且挤压吸收网内水分的挤压板。
8.优选地,所述通过腔中部设有均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环板,所述喷淋管滑动连接设置在调节环板内,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多个用于氨气回收液喷淋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喷射的液体方向均朝同一个方向倾斜喷射,所述喷淋管中部设有往复螺纹,所述调节环板上
端部与往复螺纹相匹配连接。
9.优选地,所述喷淋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分别设置在调节环板上下两端。
10.优选地,不同的所述喷淋管在相应调节环板的位置高度不同,所述喷淋管上端均设有固定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端与相应的挤压板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吸收塔一侧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一端设有用于氨气回收液抽吸的进水管,且循环泵输出端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喷淋管连通。
12.优选地,所述调节环板内壁上设有呈环形的导流环槽,所述喷淋管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环槽相连通的进水孔,所述调节环板外侧均设有多个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通过腔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杆中部设有与导流环槽相连通的导流槽,所述排水管与导流槽相连通。
13.优选地,所述吸收塔外侧设有固定连接且呈环形的导流框,所述排水管与导流框一侧连通,所述吸收塔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导流框相连通的连通槽,每个所述通过腔外侧均设有呈环形的引流环槽,所述引流环槽分别与相应的导流槽连通,所述引流环槽与连通槽之间均设有相连通的引流槽。
14.优选地,所述进水孔位于往复螺纹下方,所述导流环槽的高度大于进水孔在导流环槽内上下运动的距离,所述喷淋管中部与调节环板底部之间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调节环板上端设有可伸缩且用于连接密封的密封管,所述密封管延伸端与相应的喷淋管之间转动且密封连接。
15.优选地,所述吸收塔进气端设有进气风机,所述进气风机一端通过管道与吹脱塔排气端连通,且进气风机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塔进气端连通。
16.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将高浓度氨氮污水加入氢氧化钠进行ph调节,使得ph值为11-13,其中,高浓度氨氮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1000mg/l至10000mg/l;
18.s2:将调节ph后的高浓度氨氮污水通入吹脱塔内,通过曝气管曝气方式对高浓度氨氮污水进行吹脱,处理后得到低浓度氨氮污水,其中,低浓度氨氮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1000mg/l至3000mg/l;
19.s3:同时启动进气风机,将吹脱塔内的气体输送至吸收塔内,并同时启动循环泵,使通过腔内喷淋管上的喷淋孔进行同步喷淋,喷淋孔喷淋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喷淋管转动,配合往复螺纹的特性,使喷淋管在通过腔内周期性上下运动,同时通过传动杆的传动,加上每个喷淋管在调节环板内的高度不同,使得吸收塔内的多个喷淋管能够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使得挤压板同步对吸收网进行挤压或松开,能够始终保证吸收塔内一半的排出腔呈开启状,对氨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一半的排出腔上吸收网内水分被挤压板及时挤压分离;
20.s4:向废水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对铜、铬氨络合离子破坏生成沉淀,再继续对废水进行吹脱;
21.s5控制吹脱时间,使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小于10mg/l时,即可排放。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3.1、对高浓度氨氮污水采用延长吹脱工艺时间与加入硫化钠破坏络合作用联合技
术处理,将高浓度氨氮污水处理成低浓度氨氮污水。氨氮吹脱法具有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投资少和运行费较低等优点,是目前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吹脱出的氨气还可以用盐酸吸收生成氯化铵可回用于纯碱生产作母液,也可根据市场需求,用水吸收生产氨水或用硫酸吸收生产硫酸铵副产品,尾气返回吹脱塔中,避免了二次污染;
24.2、通过腔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了氨气在吸收塔内的通过区域,使气体集中通过多个通过腔,并且在通过腔内设置喷淋管,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喷淋管喷淋的液体,能够更大概率的与气体接触,从而提高了氨气回收效率,而喷淋管可转动且可上下运动的设计,能够使氨气回收液在通过腔内分布更加的均匀,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氨气的回收效率;分离网板、吸收网和挤压板的设计,能够通过挤压板上下运动的方式,利用挤压板实现对吸收网的挤压,使吸收网内吸收的水分能够及时的挤压分离,保证了吸收网的吸收效率,减少了吸收液的流失,降低成本;
25.3、喷淋孔喷射角度的设计,能够使喷淋管在喷淋的同时,能够进行自转,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液体在喷淋时与气流的接触概率,提高了氨气回收效率,同时喷淋管的转动与调节环板和往复螺纹相结合,能够利用往复螺纹的特性,实现了喷淋管在调节环板内的上下运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了液体在喷淋时的分布面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氨气回收效率;
26.4、喷淋管在调节环板内高度不同的设计,并且加入传动杆的传动,使喷淋管在喷淋的时候,能够同步转动,而由于喷淋管的高度不同,因此多个喷淋管能够进行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挤压板也能够同步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从而能够控制一半的排出腔保持敞开状,同时另一半的排出腔内,挤压板正在对吸附网进行挤压,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始终有一半的吸附网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从而保证了吸附网对气流中液体的吸附效率,减少了氨气回收液的流失。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吹脱塔和吸收塔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通过腔、喷淋管、排出腔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的通过腔、喷淋管、排出腔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的喷淋管与调节环板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的引流环槽和引流槽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的喷淋管和调节环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的喷淋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曝气风机;2、吹脱塔;3、曝气管;4、进气风机;5、废液管;6、循环泵;61、排水管;7、吸收塔;71、排放管;72、导流管;721、第二板;722、第一板;7221、引流槽;7222、引流环槽;723、通过腔;73、喷淋管;731、调节环板;7311、导流环槽;732、固定杆;7321、导流槽;733、第一孔;734、第二孔;735、进水孔;736、密封管;737、往复螺纹;74、传动杆;741、挤压
板;75、吸收块;751、排出腔;752、分离网板;753、吸收网;76、连通槽;8、补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1
39.参照图1-4,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吹脱塔2和吸收塔7,所述吹脱塔2内设有曝气管3,且吹脱塔2排气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塔7进气端连通,所述吸收塔7内部储存有氨气回收液,且吸收塔7中部设有多个用于废气穿过的通过腔723,所述通过腔723内均设有用于氨气回收液喷淋的喷淋管73,所述喷淋管73可上下运动且可转动的设置在通过腔723内,所述吸收塔7上端设有多个用于氨气排出的排出腔751,所述排出腔751出口处均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网板752,所述分离网板752底部均设有相连接且对通过气流中水分吸收的吸收网753,所述排出腔751下方均设有可上下运动且挤压吸收网753内水分的挤压板741。
40.通过腔723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了氨气在吸收塔7内的通过区域,使气体集中通过多个通过腔723,并且在通过腔723内设置喷淋管73,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喷淋管73喷淋的液体,能够更大概率的与气体接触,从而提高了氨气回收效率,而喷淋管73可转动且可上下运动的设计,能够使氨气回收液在通过腔723内分布更加的均匀,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氨气的回收效率;分离网板752、吸收网753和挤压板741的设计,能够通过挤压板741上下运动的方式,利用挤压板741实现对吸收网753的挤压,使吸收网753内吸收的水分能够及时的挤压分离,保证了吸收网753的吸收效率。
41.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4,所述通过腔723中部设有均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环板731,所述喷淋管73滑动连接设置在调节环板731内,所述喷淋管73上设有多个用于氨气回收液喷淋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喷射的液体方向均朝同一个方向倾斜喷射,所述喷淋管73中部设有往复螺纹737,所述调节环板731上端部与往复螺纹737相匹配连接。
42.喷淋孔喷射角度的设计,能够使喷淋管73在喷淋的同时,能够进行自转,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液体在喷淋时与气流的接触概率,提高了氨气回收效率,同时喷淋管73的转动与调节环板731和往复螺纹737相结合,能够利用往复螺纹737的特性,实现了喷淋管73在调节环板731内的上下运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了液体在喷淋时的分布面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氨气回收效率。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孔包括第一孔733和第二孔734,所述第一孔733和第二孔734分别设置在调节环板731上下两端。第一孔733和第二孔734的设计,其中第一孔733设置在通过腔723上方,第二孔734设置在通过腔723内壁,这样的设计,能够先利用通过腔723减少气流的通过区域,从而使第二孔734在喷淋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氨气回收液与气流的接触概率,而第一孔733的设计,能够通过交叉喷淋的方式,使氨气回收液能够通过第一孔733第二孔734不同的喷淋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气液接触概率。
44.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所述喷淋管73在相应调节环板731的位置高度不同,所述喷
淋管73上端均设有固定连接的传动杆74,所述传动杆74上端与相应的挤压板741固定连接。
45.喷淋管73在调节环板731内高度不同的设计,并且加入传动杆74的传动,使喷淋管73在喷淋的时候,能够同步转动,而由于喷淋管73的高度不同,因此多个喷淋管73能够进行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这样的设计,能够使挤压板741也能够同步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从而能够控制一半的排出腔751保持敞开状,同时另一半的排出腔751内,挤压板741正在对吸附网进行挤压,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始终有一半的吸附网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从而保证了吸附网对气流中液体的吸附效率,减少了氨气回收液的流失。
46.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5-6,所述吸收塔7一侧设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一端设有用于氨气回收液抽吸的进水管,且循环泵6输出端设有排水管61,所述排水管61与喷淋管73连通。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环板731内壁上设有呈环形的导流环槽7311,所述喷淋管73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环槽7311相连通的进水孔735,所述调节环板731外侧均设有多个固定连接的固定杆732,所述固定杆732与通过腔723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杆732中部设有与导流环槽7311相连通的导流槽7321,所述排水管61与导流槽7321相连通。
48.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吸收塔7外侧设有固定连接且呈环形的导流框77,所述排水管61与导流框77一侧连通,所述吸收塔7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导流框77相连通的连通槽76,每个所述通过腔723外侧均设有呈环形的引流环槽7222,所述引流环槽7222分别与相应的导流槽7321连通,所述引流环槽7222与连通槽76之间均设有相连通的引流槽7221。
49.进水孔735、导流环槽7311、导流槽7321、排水管61、导流框77、连通槽76、引流环槽7222、引流槽7221的设计,能够使氨气回收液在通过循环泵6输送的时候,通过排水管61先进入导流框77内,然后通过连通槽76进入第一板722内的引流槽7221内,接着进入相应的引流环槽7222,然后进入固定杆732内部的导流槽7321,通过导流槽7321进入导流环槽7311内,然后通过进水孔735进入喷淋管73内,通过喷淋孔喷出,在保证了喷淋管73上下运动的同时,实现了氨气回收液输送至喷淋管73内。
50.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8,所述进水孔735位于往复螺纹737下方,所述导流环槽7311的高度大于进水孔735在导流环槽7311内上下运动的距离,所述喷淋管73中部与调节环板731底部之间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调节环板731上端设有可伸缩且用于连接密封的密封管736,所述密封管736延伸端与相应的喷淋管73之间转动且密封连接。
51.密封管736的设计,能够实现了往复螺纹737与调节环板731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液体流出,同时进水孔735位置的设计,使进水孔735在喷淋管73上下运动的期间,始终位于导流环槽7311内,从而保证了导流环槽7311始终与进水孔735相连通状,保证了氨气回收液整体的输送稳定。
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塔7进气端设有进气风机4,所述进气风机4一端通过管道与吹脱塔2排气端连通,且进气风机4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塔7进气端连通。
5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进气端上方的所述吸收塔7内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板722和第二板721,所述第一板722和第二板721之间设有多个相连接的导流管72,所述通过腔723穿过相应导流管72,所述吸收塔7内设有固定连接的回收块75,所述排出腔751贯穿式设置在回收块75上,所述吸收塔7排气端设有呈长筒状且用于废气排放的排放管71。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吹脱塔2一侧设有曝气风机1,所述曝气风机1输出端通过管道
与曝气管3连通;所述吸收塔7一侧设有储存罐,所述储存罐内储存有用于补充的氨气回收液,且储存罐内设有补液泵8,所述补液泵8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排水管61连通,所述吹脱塔2底部设有用于污水排出的废液管5。
55.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s1:将高浓度氨氮污水加入氢氧化钠进行ph调节,使得ph值为11-13,其中,高浓度氨氮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1000mg/l至10000mg/l;
57.s2:将调节ph后的高浓度氨氮污水通入吹脱塔2内,通过曝气管3曝气方式对高浓度氨氮污水进行吹脱,处理后得到低浓度氨氮污水,其中,低浓度氨氮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1000mg/l至3000mg/l;
58.s3:同时启动进气风机4,将吹脱塔2内的气体输送至吸收塔7内,并同时启动循环泵6,使通过腔723内喷淋管73上的喷淋孔进行同步喷淋,喷淋孔喷淋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喷淋管73转动,配合往复螺纹737的特性,使喷淋管73在通过腔723内周期性上下运动,同时通过传动杆74的传动,加上每个喷淋管73在调节环板731内的高度不同,使得吸收塔7内的多个喷淋管73能够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使得挤压板741同步对吸收网753进行挤压或松开,能够始终保证吸收塔7内一半的排出腔751呈开启状,对氨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一半的排出腔751上吸收网753内水分被挤压板741及时挤压分离;
59.s4:向废水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对铜、铬氨络合离子破坏生成沉淀,再继续对废水进行吹脱;
60.s5控制吹脱时间,使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小于10mg/l时,即可排放。
61.进一步,在步骤s1之前,增加预处理步骤,将待处理的高浓度氨氮污水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大颗粒、胶体物质。
62.进一步,氨气回收液为盐酸、水或者硫酸中的至少一种。
63.进一步,在符合氨氮排放标准的污水排放之前,增加消毒杀菌步骤,对水体中残存的病毒、微生物进一步去除;所述消毒杀菌步骤中,在具有过滤性能的材质中增加消毒杀菌,以实现过滤同时进行消毒杀菌。
6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6.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脱塔(2)和吸收塔(7),所述吹脱塔(2)内设有曝气管(3),且吹脱塔(2)排气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塔(7)进气端连通,所述吸收塔(7)内部储存有氨气回收液,且吸收塔(7)中部设有多个用于废气穿过的通过腔(723),所述通过腔(723)内均设有用于氨气回收液喷淋的喷淋管(73),所述喷淋管(73)可上下运动且可转动的设置在通过腔(723)内,所述吸收塔(7)上端设有多个用于氨气排出的排出腔(751),所述排出腔(751)出口处均设有分离网板(752),所述分离网板(752)底部均设有对通过气流中水分吸收的吸收网(753),所述排出腔(751)下方均设有可上下运动且挤压吸收网(753)内水分的挤压板(7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腔(723)中部设有均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环板(731),所述喷淋管(73)滑动连接设置在调节环板(731)内,所述喷淋管(73)上设有多个用于氨气回收液喷淋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喷射的液体方向均朝同一个方向倾斜喷射,所述喷淋管(73)中部设有往复螺纹(737),所述调节环板(731)上端部与往复螺纹(737)相匹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孔包括第一孔(733)和第二孔(734),所述第一孔(733)和第二孔(734)分别设置在调节环板(731)上下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所述喷淋管(73)在相应调节环板(731)的位置高度不同,所述喷淋管(73)上端均设有固定连接的传动杆(74),所述传动杆(74)上端与相应的挤压板(74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7)一侧设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一端设有用于氨气回收液抽吸的进水管,且循环泵(6)输出端设有排水管(61),所述排水管(61)与喷淋管(73)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板(731)内壁上设有呈环形的导流环槽(7311),所述喷淋管(73)侧壁上设有与导流环槽(7311)相连通的进水孔(735),所述调节环板(731)外侧均设有多个固定连接的固定杆(732),所述固定杆(732)与通过腔(723)内壁固定连接,且固定杆(732)中部设有与导流环槽(7311)相连通的导流槽(7321),所述排水管(61)与导流槽(7321)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735)位于往复螺纹(737)下方,所述导流环槽(7311)的高度大于进水孔(735)在导流环槽(7311)内上下运动的距离,所述喷淋管(73)中部与调节环板(731)底部之间滑动且密封连接,所述调节环板(731)上端设有可伸缩且用于连接密封的密封管(736),所述密封管(736)延伸端与相应的喷淋管(73)之间转动且密封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7)进气端设有进气风机(4),所述进气风机(4)一端通过管道与吹脱塔(2)排气端连通,且进气风机(4)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塔(7)进气端连通。9.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高浓度氨氮污水加入氢氧化钠进行ph调节,使得ph值为11-13,其中,高浓度氨氮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1000mg/l至10000mg/l;
s2:将调节ph后的高浓度氨氮污水通入吹脱塔(2)内,通过曝气管(3)曝气方式对高浓度氨氮污水进行吹脱,处理后得到低浓度氨氮污水,其中,低浓度氨氮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1000mg/l至3000mg/l;s3:同时启动进气风机(4),将吹脱塔(2)内的气体输送至吸收塔(7)内,并同时启动循环泵(6),使通过腔(723)内喷淋管(73)上的喷淋孔进行同步喷淋,喷淋孔喷淋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喷淋管(73)转动,配合往复螺纹(737)的特性,使喷淋管(73)在通过腔(723)内周期性上下运动,同时通过传动杆(74)的传动,加上每个喷淋管(73)在调节环板(731)内的高度不同,使得吸收塔(7)内的多个喷淋管(73)能够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使得挤压板(741)同步对吸收网(753)进行挤压或松开,能够始终保证吸收塔(7)内一半的排出腔(751)呈开启状,对氨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一半的排出腔(751)上吸收网(753)内水分被挤压板(741)及时挤压分离;s4:向废水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对铜、铬氨络合离子破坏生成沉淀,再继续对废水进行吹脱;s5控制吹脱时间,使污水中的氨氮浓度为小于10mg/l时,即可排放。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吹脱塔和吸收塔,吹脱塔内设有曝气管,且吹脱塔排气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塔进气端连通,吸收塔内部储存有氨气回收液,且吸收塔中部设有多个用于废气穿过的通过腔,通过腔内均设有可上下运动且可转动的喷淋管,吸收塔上端设有多个用于氨气排出的排出腔,排出腔出口处均设有分离网板,分离网板底部均设有对通过气流中水分吸收的吸收网,排出腔下方均设有可上下运动且挤压吸收网内水分的挤压板。氨氮吹脱法具有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投资少和运行费较低等优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用前景。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张其忠 胡登峰 朱志荣 郭蔡乐 鲁学锐 李友稳 张贵 韩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海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3/8/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