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5
阅读:4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塘,特别是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属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稳定塘是一种天然的或者经过人工修整的有机废水处理池塘,是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设施。该设施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微污染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广泛运用。现有稳定塘缺少导流设施,其内存在大量死角和水流路径过短的问题。而且现有稳定塘内存在因生物量较少、生物附着载体较少而带来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的情况。同时由于稳定塘自然复氧效率低,因此稳定塘深层水的好氧反应效果不足,处理能力低下。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稳定塘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
4.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包括一侧设进水口、另一侧设出水口的水塘,其特征在于水塘内位于进、出水口之间间隔设有若干填料导流墙,填料导流墙一端与水塘边坡相连接、另一端设为敞口端,并且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的敞口端交错设置,水塘通过填料导流墙分隔为若干相互连通的流道,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之间、最外侧填料导流墙与水塘边坡之间、填料导流墙敞口端与水塘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分别交替设有上、下隔板,其中上隔板底部与水塘底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下隔板顶部与水塘顶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以便通过填料导流墙吸附水中微生物与污染物,起到良好的水净化效果,并且交错设置的敞口端与填料导流墙之间的流道能够极大延长水流路径,进一步提高水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上、下隔板促使塘内表层水与深层水的频繁交换,有效提高塘内自然复氧的能力,改善塘内好氧反应效果。
5.所述填料导流墙设为两侧倾斜、上窄下宽的立墙体,该立墙体由若干砾石、砂、土、火山岩、硅藻土、活性炭、矿渣、炉渣等自下而上堆叠而成,立墙体高度大于水塘最高水位,墙体内间隔插设有若干加固桩,以便通过填料导流墙分隔水塘,并且通过填料吸附水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
6.所述若干砾石、砂、土、火山岩、硅藻土、活性炭、矿渣、炉渣等填料,装填在口袋或箩筐内,装有填料的口袋或箩筐堆砌在塘内形成导流墙。
7.所述填料导流墙两侧倾斜墙面上均匀设有若干水生植物,并且流道内也均匀设有若干水生植物,以便通过水生植物提高稳定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
8.所述上、下隔板设为竖直板,其中:上隔板底部高于水塘底部,下隔板顶部低于水塘顶部,上、下隔板竖直插设于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之间的流道内,和/或填料导流墙与水塘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和/或填料导流墙敞口端与水塘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并且上、下隔板沿水道交替设置,以便通过上、下隔板促使水流经过时,可以翻越下隔板顶部、下穿上隔板底部,从而促进塘内表层水与深层水的频繁交换,同时降低流速,进一步提高过滤、净化能
力。
9.所述的导流墙顶部设为平坦的步行通道,工作人员利用步行通道定期打捞塘内的水生生物,收割导流墙上的植物。
10.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填料导流墙吸附水中微生物与污染物,起到良好的水净化效果,并且敞口端交错设置的填料导流墙能够极大延长水流路径,在提高水处理效果的同时还避免产生死角。通过隔板促使稳定塘内表层水与深层水的频繁交换,有效提高稳定塘自然复氧的能力,改善稳定塘好氧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之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3.本发明提供的填料导流稳定塘,包括一侧设进水口6、另一侧设出水口7的水塘1,水塘1内位于进水口6、出水口7之间间隔设有若干填料导流墙2,填料导流墙2一端与水塘1边坡相连接,另一端设为敞口端,并且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2的敞口端交错设置,水塘1通过填料导流墙2分隔为若干相互连通的流道3,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2之间、最外侧填料导流墙2与水塘1边坡之间、填料导流墙2敞口端与水塘1边坡之间的流道3内分别交替设置上隔板5、下隔板4,其中:上隔板5底部与水塘1底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下隔板4顶部与水塘1顶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以便通过填料导流墙2吸附水中微生物与污染物,起到良好的水净化效果,并且交错设置的敞口端与填料导流墙2之间的流道3能够极大延长水流路径,进一步提高水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上、下隔板5、4促使塘内表层水与深层水的频繁交换,有效提高塘内自然复氧的能力,改善塘内好氧反应效果;填料导流墙2设为两侧倾斜、上窄下宽的立墙体,该立墙体由若干砾石、砂、土、火山岩、硅藻土、活性炭、矿渣、炉渣等自下而上堆砌而成,立墙体高度大于水塘1最高水位,立墙体内间隔插设有若干竖直加固桩8,以便通过填料导流墙2分隔水塘,并通过填料导流墙2吸附水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显然,若干砾石、砂、土、火山岩、硅藻土、活性炭、矿渣、炉渣等填料,可装填在口袋或箩筐内,装有填料的口袋或箩筐堆砌在塘内形成导流墙;填料导流墙2两侧的倾斜墙面上均匀设有若干水生植物9,并且流道3内也均匀设有若干水生植物9,以便通过水生植物9提高稳定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上隔板5、下隔板4设为竖直板,其中:上隔板5底部高于水塘1底部,下隔板4顶部低于水塘1顶部,上隔板5、下隔板4竖直插于两两相邻的填料导流墙2之间的流道3内,和/或填料导流墙2与水塘1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和/或填料导流墙2敞口端与水塘1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并且上隔板5、下隔板4沿水道交替设置,以便通过上隔板5、下隔板4促使水流经过时,可以翻越下隔板4顶部、下穿上隔板5底部,从而促进塘内表层水与深层水的频繁交换,同时降低流速,进一步提高过滤、净化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包括一侧设进水口、另一侧设出水口的水塘,其特征在于水塘内位于进、出水口之间间隔设有若干填料导流墙,填料导流墙一端与水塘边坡相连接、另一端设为敞口端,并且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的敞口端交错设置,水塘通过填料导流墙分隔为若干相互连通的流道,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之间、最外侧填料导流墙与水塘边坡之间、填料导流墙敞口端与水塘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分别交替设有上、下隔板,其中上隔板底部与水塘底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下隔板顶部与水塘顶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导流稳定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导流墙设为两侧倾斜、上窄下宽的立墙体,该立墙体由若干砾石、砂、土、火山岩、硅藻土、活性炭、矿渣、炉渣自下而上堆砌而成,墙体高度大于水塘最高水位,墙体内间隔插设有若干加固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导流稳定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导流墙两侧倾斜墙面上均匀设有若干水生植物,并且流道内也均匀设有若干水生植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导流稳定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隔板设为竖直板,其中:上隔板底部高于水塘底部,下隔板顶部低于水塘顶部,上、下隔板竖直插设于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之间的流道内,和/或填料导流墙与水塘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和/或填料导流墙敞口端与水塘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并且上、下隔板沿水道交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装填在口袋或箩筐内,装有填料的口袋或箩筐堆砌在塘内形成导流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墙顶部设为平坦的步行通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填料导流稳定塘,包括一侧设进水口、另一侧设出水口的水塘,其特征在于水塘内位于进、出水口之间间隔设有若干填料导流墙,填料导流墙一端与水塘边坡相连接、另一端设为敞口端,并且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的敞口端交错设置,水塘通过填料导流墙分隔为若干相互连通的流道,两两相邻填料导流墙之间、最外侧填料导流墙与水塘边坡之间、填料导流墙敞口端与水塘边坡之间的流道内,分别交替设有上、下隔板,其中上隔板底部与水塘底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下隔板顶部与水塘顶部之间设有水流间隙。通过填料导流墙吸附水中微生物与污染物,通过延长的水流路径,提高水处理效果,避免产生死角,改善好氧反应效果。改善好氧反应效果。改善好氧反应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邱学尧 刘家文 谢朝晖 谢光娜 张晓春 彭泳 向金鑫 黄春源 张伟 黄洁 邓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3/8/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