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7 阅读:8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血液透析仪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仪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对流和过滤等作用,将患者血液中的各种有害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进行物质交换或排出,使患者机体内在环境接近正常人,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目的的医疗设备。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部分中毒性疾病等。血液透析仪普遍需要可移动,但是,如何在血液透析仪的移动过程中避免血液透析仪中的各路管线不打结、不杂乱、不拖地、不发生漏液等卫生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在血液透析仪的移动过程中解决随时调整管路、检修内部设备的维护便捷性问题。
3.现有技术中,血液透析仪的液控系统和电控系统连接管路交叉复杂,一旦出现漏液会导致安全问题,如何通过血液透析仪内部的合理分区以及将水电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分离,以增强其使用安全性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同时,血液透析仪内部的各部件连接错综复杂,在操作人员进行检修维护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利于血液透析仪的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如何通过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的绕脊柱两侧翻开的设计和可转动角度的抓取件,以充分暴露血液透析仪内部的可操作空间,便于及时维护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现有技术中,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是一个框架外面配有单独一片的门,门通过螺丝固定在框架上,因此当操作人员需要开启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时,需要拆卸螺丝后将整片门拆下,再对其内部的各部件做出检查,如何通过脊柱贯穿连通整个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以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还能为血液透析仪提供收纳空间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如何解决上述困扰,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用于解决安装装置为血液透析仪提供的稳固性不足、安全性不高、密闭性不好、卫生条件不达标、拆卸过程费时费力,检修不够便捷、高效的问题。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面侧支板、顶盖和设置在所述顶盖两侧的面侧支板之间的接管面板;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且靠近底座背侧中部的支撑脊柱,设置在所述支撑脊柱两侧的背挡板,及一对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转动相连的封闭门,所述封闭门沿一侧背挡板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侧面且呈两翼开启;所述支撑脊柱上设有锁控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固定座。
6.有利于通过支撑脊柱与两翼封闭门的设计形成核心支撑,加强安装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实现血液透析仪内的线路围绕支撑脊柱的合理规划、装置的合理布局,便于操作人员对血液透析仪的维护和检修;有利于通过两翼开启的封闭门设计减小占地空间,提
高血液透析仪的应用灵活性;有利于通过背挡板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侧面的设计加强封闭门的抗冲击力,减少封闭门在弯折角处的打孔工艺,加强封闭门的密闭支撑力;有利于通过锁孔结构避免采用其他工具,更为方便简捷实现封闭门的开启或关闭的效果,缩短快速抢修时间,加强应急情况下的使用安全;同时有利于通过锁孔结构实现两翼封闭门的同步开启或关闭,缩短封闭门开启或关闭的时间、提升使用效率;有利于通过固定座安装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接管面板的连接状态。
7.进一步的,所述封闭门包括:一对带孔的两侧固定板,以及连接所述两侧固定板面侧的面侧支撑条;所述两侧固定板的背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安装延边,所述背挡板与所述安装延边相连且与所述底座之间留有间隔。有利于通过两侧固定板和面侧支撑条的设计将所述支撑脊柱的受力范围均匀扩大,有效增进支撑脊柱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安装装置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通过安装延边实现更好的封闭效果,避免血液透析仪受到外部细菌交叉感染;有利于通过支撑脊柱的结构为内部提供丰富的贯穿内部上下的安装位,方便内部部件的合理分层固定,方便维护和设计分布的效果;通过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隔有利于背挡板远离底部的液体泄漏和管道连接,提供更多连接位,便于清洁血液透析仪中的漏液,有利于维持血液透析仪的卫生状况保持良好。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脊柱内部设有条状容纳空间,所述条状容纳空间朝向背侧的一面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上设有封闭所述条状容纳空间的透明盖,所述锁控结构设置在所述条状容纳空间的上方。有利于通过所述条状容纳空间实现血液透析仪内各装置的安装空间的最大化设计、以及美观、整洁的安装效果,满足传统设备难以放置的净化设备的合理放置,方便净化设备的常规更换,无需开启安装装置,简化操作,提高替换件的更换效率,同时限制了各装置的安装位置,避免各装置之间发生碰撞,增加了置物的安全性;有利于通过透明盖实现操作人员的便捷观测和及时维修,有效提高了血液透析仪的使用安全性。
9.进一步的,所述锁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脊柱内的锁控件和凸出于所述支撑脊柱背侧面外的抓取件,所述抓取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脊柱的宽度且抓取件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脊柱的宽度,所述抓取件与所述锁控件相连。有利于通过锁体和推手的结合,方便锁定和解锁的操作;有利于通过锁控件实现封闭门的均匀受力,延长封闭门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通过锁控件控制抓取件的转动角度实现两翼封闭门的同步开启或关闭充分暴露血液透析仪的内部结构,以实现维修空间的扩大和形成保护圈,避免漏开或漏关一侧封闭门导致血液透析仪可能发生的碰撞、漏液等卫生安全问题;有利于通过抓取件实现封闭门的双重保护,抓取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脊柱的宽度进一步将漏关的封闭门阻拦在抓取件内,避免出现血液透析仪内各装置可能发生的碰撞、漏液等卫生安全问题;有利于通过抓取件尺寸的限制使得封闭门在保留一定开启的过程中能移动,满足更多环境的使用需求。
10.进一步的,所述封闭门包括:背封闭部和侧封闭部;两所述背封闭部与所述支撑脊柱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装置背侧面的封闭;所述背封闭部的上端抵接所述顶盖,下端抵接所述底座,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转动相连,另一侧与所述侧封闭部相连;所述顶盖和所接管面板的一侧向侧面延伸形成搭接结构,所述侧封闭部的内侧与所述搭接结构的面侧配合,且下端抵接所述底座。有利于通过背封闭部与所述支撑脊柱形成稳固支撑结构,实现安装装置保护血液透析仪各装置免受碰撞的效果;有利于通过侧封闭部和背封闭部的相连,形成背侧到侧面良好的封闭,区别与传统的螺丝固定,实现缝隙小,封闭效果好的无钻孔连接,
加强了封闭门的密闭性和支撑强度,有效阻止漏液可能会附着于安装装置上从而影响到安装装置的卫生状况;有利于通过搭接结构与所述侧封闭部的配合,实现安装装置的双层保护,进一步加强封闭门的强度和抗冲击力,延长安装装置使用寿命。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固定台,所述控制固定台与所述支撑脊柱相连且将所述安装装置内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电控系统区间和位于下方的液体系统区间;一对所述封闭门为线路侧门和管路侧门,所述控制固定台对应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之间留有线路通道;所述液体系统区间设有与所述支撑脊柱内连通的液体管道。有利于通过控制固定台实现分隔区间,避免设备内部电控和液控线路混乱、难以检测的问题;有效提升血液透析仪各装置的安装安全性和美观性,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有利于通过将线路安装于线路侧门内和将管路安装于管路侧门内,实现操作人员快速、有针对性的检查,提升检修效率;有利于通过区分线路和管路在不同侧门,实现线路与管路的分离,有效避免管路可能发生漏液时不会影响到线路的通电问题,有效提升血液透析仪的使用安全性,实现合理连接,便于维护的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固定台包括:水平支撑部和倾斜连接部;所述水平支撑部的中部设有固定分隔板,所述固定分隔板将所述控制固定台的上部分隔为电源安装区间和电池安装区间,所述固定分隔板与所述支撑脊柱靠近所述管路测门的一侧面配合形成第一板安装位;所述电池安装区间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且设有竖直排布的若干环绕固定结构;所述环绕固定结构的面侧和背侧贯通且至少一个环绕固定位通过所述固定分隔板与电源安装区连通。有利于通过固定分隔板实现空间结构的划分,有效规划血液透析仪各装置的安装空间和连接顺序,减小血液透析仪的整机体积,提升血液透析仪的应用灵活性;有利于通过固定分隔板限制电池安装区的位置实现缩短线路的布置,而环形包裹有效防止电池膨胀,减少干扰和发热,分离供电和信号传输的功能区间,有效提升血液透析仪的使用安全性;有利于通过水平支撑部和倾斜连接部的连接结构,实现血液透析仪的稳固支撑,增加支撑面积,进一步加强支撑稳固性,延长安装装置的使用寿命。
13.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部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设有下沉的第二板安装位,所述水平支撑部与所述支撑脊柱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面形成第三板安装位;所述第三板安装位上还设有匹配的若干水平扣合件,以在所述第三板安装位与所述线路侧门之间拓展出外延安装位。有利于通过第二板安装位、第三板安装位、外延安装位的设计,实现限制血液透析仪各装置的安装,有效保护各装置之间的碰撞或干扰,延长血液透析仪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固定灵活性,提升散热效果;有利于通过集中在一侧的设计提高对下方液控系统的连接便捷性。
14.进一步的,还设有辅助支撑柱,所述辅助支撑柱一端与所述顶盖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面侧支板上设有不同高度的支条,所述支撑脊柱、辅助支撑柱和所述支条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水平外延固定片,所述外延固定片形成多侧固定,以使得液体系统中泵以外的液体系统部件悬空设置和层次设置,同一层次内的液体系统部件的接管液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泵的立式外延片。有利于通过辅助支撑柱、不同高度的支条的设计,实现安装装置稳固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连接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之间的空间的稳固性;有利于通过外延固定片的设计,实现泵以外的液体系统部件的位置安装和防碰撞;有利于通过立式固定片的设计,实现限制泵的安装位置和保护泵免受碰
撞的可能性;有利于通过多层次的设计提升线路的整洁度、便于更换和维护,而且能快速准确定位漏液位置,缩短检修时间。
1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环绕凸圈,所述环绕凸圈包围所述面侧支板和支撑脊柱且在所述底座上对应于所述支撑脊柱的两侧形成用于进液或排液的集中供液接口,所述集中供液接口沿所述底座向外延伸,形成漏液检测收集位置。有利于通过环绕凸圈的设计,实现加强稳固的作用,有利于通过集中供液接口实现进液或排液的功能,实现对漏液的引流作用、存储漏液和及时清理漏液,保持血液透析仪卫生状况良好的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为血液透析仪提供稳固性更高的支撑,实现了安全性更好、密闭性更佳、卫生条件达标、避免交叉感染的效果,延长了血液透析仪的使用寿命;为安装装置实现省时省力的拆卸效果,便捷、高效的检修效果,以及扩大了血液透析仪的应用场景灵活性;为安装装置的锁控结构实现更为简单安全开启或关闭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封闭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透明盖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框架结构左视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支撑框架结构右视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识说明:底座100,面侧支板110,顶盖120,接管面板130,固定座140,支撑脊柱200,透明盖210,两侧固定板610,面侧支撑条620,安装延边611,锁控结构300,锁控件310,抓取件320,控制固定台400,固定分隔板410,辅助支撑柱500。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
26.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在底座100上的面侧支板110、顶盖120和设置在所述顶盖120两侧的面侧支板110之间的接管面板130;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方且靠近底座背侧中部的支撑脊柱200,设置在所述支撑脊柱200两侧的背挡板,及一对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200转动相连的封闭门,所述封闭门沿一侧背挡板延伸至所述底座100的侧面且呈两翼开启;所述支撑脊柱200上设有锁控结构300;设置在所述顶盖120上的固定座140。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0用于血液透析仪的移动,由于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移动该仪器。所述顶盖120用于为该仪器提供封闭性安装装置,同时也为操作人员提供放置医疗器械托盘的平面。所述面侧支板110用于为血液透析仪内部的支撑框架提供外层密闭保护,使得仪器内的各装置隔绝于空气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提高抗冲击力和使用安全。所述支撑
脊柱200为血液透析仪提供强度支撑,对内部支撑框架进行结构强化作用。所述封闭门在所述锁控结构300的控制下进行开合动作,当所述封闭门完全开启时,呈对称于所述支撑脊柱200的两翼翻起状态,当所述封闭门完全闭合时,呈包裹支撑框架的平整立面状态。所述固定座140用于为显示屏提供安装支撑,所述显示屏用于操作人员随时观察所述接管面板130的管路连接状态,当所述接管面板130出现异常时,所述显示屏可以发出示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管路检测并重新连接,以保证患者在使用血液透析仪中的稳定安全。
28.所述封闭门包括:一对带孔的两侧固定板610,以及连接所述两侧固定板610面侧的面侧支撑条620;所述两侧固定板610的背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安装延边611,所述背挡板与所述安装延边611相连且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留有间隔。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固定板610的孔为内部部件提供散热口,防止因为电池过热导致的安全问题。所述面侧支撑条620是弧形面长条,为所述背挡板增加了背侧的支撑强度同时还补充了背侧的固定作用。所述安装延边611是用于连接两侧固定板610和支撑脊柱200之间的密封边条,可以有效避免内部部件受外界细菌感染,保持仪器的卫生性。
29.所述支撑脊柱200内部设有条状容纳空间,所述条状容纳空间朝向背侧的一面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上设有封闭所述条状容纳空间的透明盖210,所述锁控结构300设置在所述条状容纳空间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条状容纳空间是内凹于支撑框架的空间,所述条状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超净过滤器,通过设置在安装口上的所述透明盖210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超净过滤器的随时观察,操作人员只需要开启所述透明盖210就可以实现对超净过滤器的常规更换,避免拆卸整个仪器安装装置,缩短超净过滤器更换的时间,提高血液透析仪的使用简便性。
30.所述锁控结构300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脊柱200内的锁控件310和凸出于所述支撑脊柱200背侧面外的抓取件320,所述抓取件320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脊柱200的宽度且抓取件320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脊柱200的宽度,所述抓取件320与所述锁控件300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抓取件320上设有按钮且其可以旋转,当操作人员使其为解锁状态时,按下按钮并将所述抓取件320旋转至竖直状,两翼封闭门随即开启;当操作人员按下按钮并旋转所述抓取件320时,两翼封闭门逐渐关闭,在其未完全关闭时,所述抓取件320的把手长度同时限制所述封闭门的转动方向,直至两翼封闭门完全关闭,此时所述抓取件320呈水平状。
31.所述封闭门包括:背封闭部和侧封闭部;两所述背封闭部与所述支撑脊柱200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装置背侧面的封闭;所述背封闭部的上端抵接所述顶盖120,下端抵接所述底座100,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200转动相连,另一侧与所述侧封闭部相连;所述顶盖120和所接管面板130的一侧向侧面延伸形成搭接结构,所述侧封闭部的内侧与所述搭接结构的面侧配合,且下端抵接所述底座100。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门设有两个,对称设于所述支撑脊柱200两侧,所述封闭门在俯视面呈l形,所述背封闭部在俯视面的长度要短于所述侧封闭部在俯视面的长度,所述封闭门的上端抵接于所述顶盖120、下端抵接于所述底座100,形成良好的封闭,不同于传统血液透析仪采用螺丝固定封闭的方式,能进一步提升封闭效果,且所述背封闭部和所述侧封闭部之间的连接缝隙小,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强度。
32.还包括控制固定台400,所述控制固定台400与所述支撑脊柱200相连且将所述安装装置内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电控系统区间和位于下方的液体系统区间;一对所述封闭门为线路侧门和管路侧门,所述控制固定台400对应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200之
间留有线路通道;所述液体系统区间设有与所述支撑脊柱200内连通的液体管道。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固定台400用于为安装装置提供内部支撑框架,且所述控制固定台400的框架将电控区间和液控区间进行剥离,当操作人员打开线路侧门时,可以快速检测出内部线路的连接状态,当操作人员打开管路侧门时,可以迅速对液控区间内的设备管路进行检修维护,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维护便捷性。
33.所述控制固定台400包括:水平支撑部和倾斜连接部;所述水平支撑部的中部设有固定分隔板410,所述固定分隔板410将所述控制固定台400的上部分隔为电源安装区间和电池安装区间,所述固定分隔板410与所述支撑脊柱200靠近所述管路测门的一侧面配合形成第一板安装位;所述电池安装区间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且设有竖直排布的若干环绕固定结构;所述环绕固定结构的面侧和背侧贯通且至少一个环绕固定位通过所述固定分隔板410与电源安装区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撑部为水平板用于形成分隔区间,所述倾斜连接部用于为所述接管面板130提供支撑力,所述第一板安装位为电池区域,电池设置在中间位置有利于缩短线路的布置,同时环形包裹的区间分隔有助于防止电池发生膨胀,从而保护电路板的安全,将电源分布在另一侧有助于远离电路板,减少电源对电路板的干扰和发热影响。
34.所述水平支撑部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设有下沉的第二板安装位,所述水平支撑部与所述支撑脊柱200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面形成第三板安装位;所述第三板安装位上还设有匹配的若干水平扣合件,以在所述第三板安装位与所述线路侧门之间拓展出外延安装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安装位和所述第三板安装位为电路板区域和电源区域,所述外延安装位用于安装其他设备。电源区域远离电路板区域有利于保护电路板区域不受发热影响,提升其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35.还设有辅助支撑柱500,所述辅助支撑柱一端与所述顶盖12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00相连;所述面侧支板110上设有不同高度的支条,所述支撑脊柱200、辅助支撑柱500和所述支条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水平外延固定片,所述外延固定片形成多侧固定,以使得液体系统中泵以外的液体系统部件悬空设置和层次设置,同一层次内的液体系统部件的接管液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底座10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泵的立式外延片。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条设有多条不同高度用于加强所述面侧支板110的强度,所述辅助支撑柱500为内凹形钢柱,内凹槽与所述条状容纳空间契合,所述辅助支撑柱500上设有多个开口,便于连接线路。所述水平外延固定片用于分隔出多个层次,有助于操作人员快速准确确定检修点。
36.所述底座100上设有环绕凸圈,所述环绕凸圈包围所述面侧支板110和支撑脊柱200且在所述底座100上对应于所述支撑脊柱200的两侧形成用于进液或排液的集中供液接口,所述集中供液接口沿所述底座100向外延伸,形成漏液检测收集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绕凸圈还可以为所述面侧支板110和所述支撑脊柱200进一步增加支撑强度,所述集中供液接口有助于引导漏液流出和储存,有助于操作人员及时清理集中供液接口以维持血液透析仪良好的卫生状态。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面侧支板110、顶盖120和设置在所述顶盖120两侧的面侧支板110之间的接管面板130;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方且靠近底座100背侧中部的支撑脊柱200,设置在所述
支撑脊柱200两侧的背挡板,及一对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200转动相连的封闭门,所述封闭门沿一侧背挡板延伸至所述底座100的侧面且呈两翼开启;所述支撑脊柱200上设有锁控结构300;设置在所述顶盖120上的固定座140。
38.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0,包括底座主体、前侧放置台和后侧放置台,所述底座主体中部设有固定位;所述底座主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倾斜设置的前侧放置台,后端向后延伸,形成水平设置的后侧放置台;所述前侧放置台前凸出于所述底座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侧放置台。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放置台的上表面形成倾斜的第一放置面,所述第一放置面靠近所述固定位的一侧低,远离所述固定位的一侧高;所述后侧放置台包括基座和端口盖板,所述基座的中部设置有接管区,所述接管区的中部设有避让开口,所述避让开口的两侧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端口盖板封闭接管区,且在后侧形成管路外延的通道。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门上还设有干粉接入结构,所述干粉接入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有朝背侧凹限的安装腔;一对张开臂,所述张开臂包括嵌入部,所述嵌入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形成转动相连;传输管路,设置在所述张开臂内,所述传输管路的一端在所述嵌入部远离与基座相连的一端形成第一接口,另一端穿过所述基座与外部连通;带控制开关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张开臂内且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张开臂的外侧面上;所述张开臂向所述基座的背侧收拢,与所述安装腔配合,所述嵌入部容纳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张开臂向所述基座的面侧展开,两张开臂相互配合,两张开臂的第一接口相互对应。
41.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成对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从所述安装腔外与所述基座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的同一对固定柱之间留有安装间隔;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张开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对固定柱。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40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上层片组、下层片组和辅助滑片,所述上层片组和下层片组之间形成第一滑槽,所述辅助滑片的内侧与第一滑槽相卡扣,使辅助滑片与上层片组、下层片组之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顶盖120与所述上层片组相连接;所述上层片组、下层片组和辅助滑片均为圆环结构。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40还包括托盘固定装置,所述托盘固定装置的一侧与转动组件形成转动连接,使托盘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140的侧面,另一侧设有卡扣结构和承托结构,使托盘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座140的侧面。所述辅助滑片与底座之间形成第二滑槽,所述托盘固定装置的一侧与第二滑槽相卡扣,使托盘固定装置与辅助滑片、底座之间形成转动连接。
44.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包括:底座(100),以及设置在底座(100)上的面侧支板(110)、顶盖(120)和设置在所述顶盖(120)两侧的面侧支板(110)之间的接管面板(1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方且靠近底座背侧中部的支撑脊柱(200),设置在所述支撑脊柱(200)两侧的背挡板,及一对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200)转动相连的封闭门,所述封闭门沿一侧背挡板延伸至所述底座(100)的侧面且呈两翼开启;所述支撑脊柱(200)上设有锁控结构(300);设置在所述顶盖(120)上的固定座(1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门包括:一对带孔的两侧固定板(610),以及连接所述两侧固定板(610)面侧的面侧支撑条(620);所述两侧固定板(610)的背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安装延边(611),所述背挡板与所述安装延边(611)相连且与所述底座(100)之间留有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脊柱(200)内部设有条状容纳空间,所述条状容纳空间朝向背侧的一面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上设有封闭所述条状容纳空间的透明盖(210),所述锁控结构(300)设置在所述条状容纳空间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控结构(300)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脊柱(200)内的锁控件(310)和凸出于所述支撑脊柱(200)背侧面外的抓取件(320),所述抓取件(320)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脊柱(200)的宽度且抓取件(320)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脊柱(200)的宽度,所述抓取件(320)与所述锁控件(300)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门包括:背封闭部和侧封闭部;两所述背封闭部与所述支撑脊柱(200)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装置背侧面的封闭;所述背封闭部的上端抵接所述顶盖(120),下端抵接所述底座(100),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200)转动相连,另一侧与所述侧封闭部相连;所述顶盖(120)和所接管面板(130)的一侧向侧面延伸形成搭接结构,所述侧封闭部的内侧与所述搭接结构的面侧配合,且下端抵接所述底座(10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固定台(400),所述控制固定台(400)与所述支撑脊柱(200)相连且将所述安装装置内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电控系统区间和位于下方的液体系统区间;一对所述封闭门为线路侧门和管路侧门,所述控制固定台(400)对应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与所述支撑脊柱(200)之间留有线路通道;所述液体系统区间设有与所述支撑脊柱(200)内连通的液体管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固定台(400)包括:水平支撑部和倾斜连接部;所述水平支撑部的中部设有固定分隔板(410),所述固定分隔板(410)将所述控制固定台(400)的上部分隔为电源安装区间和电池安装区间,所述固定分隔板(410)与所述支撑脊柱(200)靠近所述管路测门的一侧面配合形成第一板安装位;所述电池安装区间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且设有竖直排布的若干环绕固定结构;所述环绕固定结构的面侧和背侧贯通且至少一个环绕固定位通过所述固定分隔板(410)与电源安装区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部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设有下沉的第二板安装位,所述水平支撑部与所述支撑脊柱(200)
靠近所述线路侧门的一侧面形成第三板安装位;所述第三板安装位上还设有匹配的若干水平扣合件,以在所述第三板安装位与所述线路侧门之间拓展出外延安装位。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辅助支撑柱(500),所述辅助支撑柱一端与所述顶盖(12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00)相连;所述面侧支板(110)上设有不同高度的支条,所述支撑脊柱(200)、辅助支撑柱(500)和所述支条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水平外延固定片,所述外延固定片形成多侧固定,以使得液体系统中泵以外的液体系统部件悬空设置和层次设置,同一层次内的液体系统部件的接管液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底座(10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泵的立式外延片。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上设有环绕凸圈,所述环绕凸圈包围所述面侧支板(110)和支撑脊柱(200)且在所述底座(100)上对应于所述支撑脊柱(200)的两侧形成用于进液或排液的集中供液接口,所述集中供液接口沿所述底座(100)向外延伸,形成漏液检测收集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血液透析仪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血液透析仪的安装装置,包括:底座,面侧支板、顶盖和接管面板;还包括:支撑脊柱,背挡板,封闭门,所述封闭门沿一侧背挡板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侧面且呈两翼开启;所述支撑脊柱上设有锁控结构;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固定座;用于解决安装装置稳固性不足、密闭性不好、卫生条件不达标、使用寿命短;拆卸费时费力,检修不够便捷,使用占地空间大、不够灵活;锁控不够便捷安全的问题;提供稳固性更高的支撑,实现安全性更好、密闭性更佳、避免交叉感染的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实现省时省力拆卸,便捷高效的检修效果,减小安装装置的占地空间、扩大灵活性;为锁控结构实现更为简单、便捷、安全的效果。安全的效果。安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赛诺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3/8/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