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18 阅读:116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车辆气味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各种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和消费者健康座舱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而乘客对车内空气质量最直观的评价来源于主观感受到的车内异味,因此,准确分析车内气味及开展溯源为提升车内空气质量感官评价提供前提保证。整车座舱气味主要来源于座舱使用的非金属部件,包括仪表板、副仪表板、顶棚、地毯、前围隔音垫、车门内饰板、座椅、备胎盖板、方向盘、密封条、方向盘等;整车座舱气味是各部件气味混合产生,如何快速锁定重点贡献部件是汽车行业一大难题。
3.现阶段,整车气味溯源主要依靠专业气味员的主观气味评价,或基于整车voc检测分析及气味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气味员水平参差不齐、嗅觉疲劳及主观性,主观气味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整车voc检测分析范围一般为8种常见物质: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而贡献整车气味的源头不限于此,还包含烷烃类、胺类、酮类等恶臭物质,因此该方法无法有效锁定整车气味来源物质。
4.整车气味评价方式采用主观评价或pid(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s,光离子气体传感器)电子鼻客观评价,但是两种气味检测结果采用独立分析的方式,未有效将两者评价结果有机结合,不能精准反映整车气味实际水平。现阶段,整车气味溯源未将恶臭物质嗅阈值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靶向锁定top气味源头及部件,导致最终气味溯源结果不够准确、不符合车内气味的真实情况。因此,如何使得气味溯源结果较为准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s1、进行整车气味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整车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进行步骤s2,若为否,则溯源结束;
9.步骤s2、对整车座舱的气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
10.步骤s3、根据步骤s2的分析结果,锁定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
11.步骤s4、对座舱内各零部件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
12.步骤s5、根据步骤s4的分析结果,锁定整车座舱气味贡献top零部件,并对这些零部件进行整改;
13.步骤s6、对整改后的零部件所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整改后零部件的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优化结束;若为否,则继续对该零部件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14.优选地,在步骤s1中,采用气味主观评价结果与气味客观评价结果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15.优选地,在进行气味客观评价时,采用包含气体动态稀释仪、pid分析设备或具备类似功能的分析设备。
16.优选地,在步骤s2中,先采集整车座舱空气样品,而后采用设备对采集到的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并基于气味物质原始检测浓度、气味等级修约系数计算各气味物质的有效浓度ce,计算公式如下:ce=cm*u*w,其中:cm为气味物质原始检测浓度;u为气味物质的气味等级修约系数,u=(6-u0)/3.5,u0为气味物质的实测气味等级;w为气味物质的刺激性修约系数,w=(5-w0)/3,w0为气味物质的实测刺激性等级。
17.优选地,整车座舱空气中的苯系物、烷烃类等气味物质采用tenax管采集,采用多孔高分子聚合物进行物理吸附。
18.优选地,整车座舱空气中的醛酮类等气味物质采用dnph管采集,采用涂有dnph的硅胶作为吸附剂。
19.优选地,整车座舱气味物质浓度分析采用嗅辨仪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具备同等功能的检测设备进行分析。
20.优选地,在步骤s3中,先计算各种气味物质的健康影响因子ki,计算公式为:ki=ce/odt,其中,odt为气味物质的感知嗅阈值;而后,对ki值进行降序排序锁定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
21.优选地,在步骤s4中,先计算每一零部件的各top恶臭物质的ki值,而后将该零部件的各top恶臭物质的ki值相加,得到该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k值。
22.优选地,在步骤s5中,通过对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的k值进行降序排序,筛选出top零部件。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发明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采用气味主观评价结果与气味客观评价结果加权平均的方式去表征有效气味评价结果,减小主观评价的波动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基于整车及零部件恶臭物质浓度分析,从气味物质浓度、气味等级修约系数、刺激性修约系数3个维度综合计算,防止所有气味物质“一刀切”,从而更加精准识别出贡献大气味的恶臭物质;并且,引入气味物质健康影响因子,将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耦合分析,更加真实反映零部件恶臭物质对整车气味的贡献度,提高了整车座舱气味溯源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28.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s1、进行整车气味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整车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进行步骤s2,若为否,则溯源结束;
30.步骤s2、对整车座舱的气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
31.步骤s3、根据步骤s2的分析结果,锁定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
32.步骤s4、对座舱各零部件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
33.步骤s5、根据步骤s4的分析结果,锁定整车座舱的气味贡献top零部件,并对这些零部件进行整改;
34.步骤s6、对整改后的零部件所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整改后零部件的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优化结束;若为否,则继续对该零部件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采用气味主观评价结果与气味客观评价结果加权平均的方式去表征有效气味评价结果,减小主观评价的波动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基于整车及零部件恶臭物质浓度分析,从气味物质浓度、气味等级修约系数、刺激性修约系数3个维度综合计算,防止所有气味物质“一刀切”,从而更加精准识别出贡献大气味的恶臭物质;并且,引入气味物质健康影响因子,将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耦合分析,更加真实反映零部件恶臭物质对整车气味的贡献度,提高了整车座舱气味溯源的准确性。
36.可以理解的是,整车座舱散发的气味物质为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刺激性的气味物质称为恶臭物质。
37.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采用气味主观评价结果与气味客观评价结果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以理解的是,该最终的评价结果也可以称为有效气味评价结果,记为oe,其计算公式为:
38.oe=(ax+by)/(a+b);
39.其中:a为气味主观评价结果系数;b为气味客观评价结果系数;x为气味主观评价结果;y为气味客观评价结果。
40.具体地,在进行气味客观评价时,采用包含气体动态稀释仪、pid的分析设备或具备类似功能的分析设备。例如pid电子鼻,其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部件此处不再赘述。
41.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先采集整车座舱空气样品,而后采用设备对采集到的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并基于气味物质原始检测浓度、气味等级修约系数计算各气味物质的有效浓度ce,计算公式如下:ce=cm*u*w,其中:cm为气味物质原始检测浓度;u为气味物质的气味等级修约系数,u=(6-u0)/3.5,u0为气味物质的实测气味等级;w为气味物质的刺激性修约系数,w=(5-w0)/3,w0为气味物质的实测气味刺激性等级。
42.气味刺激性评判标准如表1,根据该表1获得w0。
43.表1气味刺激性评判标准
[0044][0045]
其中,cm的计算公式如下:
[0046][0047]
式中:
[0048]cm
——气味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g/m3;
[0049]
mf——采样管所采集到的气味物质的质量,单位为mg;
[0050]
mb——空白管中气味物质的质量,单位为mg;
[0051]
v——采样体积,l。
[0052]
具体地,整车座舱空气中的苯系物、烷烃类等气味物质采用泰力斯管(英文简称tenax管)采集,采用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如聚2,6-二苯基对苯醚)进行物理吸附,以对苯系物、烷烃类等类别的气味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热解析性。
[0053]
可以优选,整车座舱空气中的醛酮类等气味物质采用dnph管(中文全称为2,4-二硝基苯肼管)采集,采用涂有dnph(中文全称的2,4-二硝基苯肼)的硅胶作为吸附剂,以对醛酮类等类别的气味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热解析性。
[0054]
具体地,整车恶臭物质浓度分析采用嗅辨仪质谱联用仪(英文全称为sniffer-ms)、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文全称为hplc)或具备同等功能的检测设备进行分析。
[0055]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计算各种气味物质的健康影响因子ki,计算公式为:ki=ce/odt,其中,odt为气味物质的感知嗅阈值;而后,对ki值进行降序排序锁定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
[0056]
具体地,在步骤s4中,对座舱内各零部件所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时,先计算每一零部件的各top恶臭物质的ki值,而后将该零部件的各top恶臭物质的ki值相加,得到该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k值。
[0057]
座舱内主要零部件清单如表2:
[0058]
表2座舱内主要零部件清单
[0059]
[0060][0061]
具体地,在步骤s5中,通过对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的k值进行降序排序,筛选出top零部件。
[0062]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6中,对整改后的零部件所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判断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的k值是否小于设计的目标数值,若为是,则整改后的零部件的气味是否合格;若为否,则不合格;同时由于优化后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的k值均被降低,使得整车的气味得到了优化。
[0063]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具体地的优化步骤为:
[0064]
第一步:整车气味评价:针对某款suv车型进行预处理,而后使气味评价员开展整车主观气味评价,气味评价员的数量为6人,评价结果取平均值为x=3.5级。
[0065]
可以优选为,车辆预处理的过程为:整车放置于整车环境舱,在25℃环境中开门6h(即6小时),然后在25℃环境中关门16h后,采集车内空气,采集完成后开展气味主观评价。
[0066]
具体地,气味性主观评价评判标准按表3执行,以此表可以获得上述u0值。
[0067]
表3气味性主观评价评判标准
[0068][0069]
利用pid电子鼻进行整车气味客观评价:首先,基于《t/cas 406-2020车内空气气味的评价感官与光离子检测仪耦合分析法》及韦伯-费希纳定律进行pid气味建模,pid气味模型公式为y=1.0278lgce+2.0928;利用该气味模型公式,针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气味客观评价,测试结果y=3.0级。
[0070]
基于公式oe=(ax+by)/(a+b),其中a=0.2,b=0.8为经验值,经计算整车气味评价结果oe为3.1级,气味性不满足≥3.5级的设计要求。
[0071]
第二步:整车座舱气味物质检测:基于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采集整车座舱空气样品;
[0072]
在采集样品前,先对整车进行预处理,将整车放置于整车环境舱,25℃环境中开门6h,然后25℃环境中关门16h;
[0073]
具体地,采用tenax管及dnph管采集车内空气即座舱内空气;一般利用这两种管就能够实现对座舱内所有气味物质的采集;
[0074]
可以优选,参考标准hj/t 400-2007,tenax管采集样品流速为100ml/min,采样体积为3l;dnph管采集样品流速为400ml/min,采样体积为12l;采用sniffer-ms、hplc设备进行分析,并基于气味物质原始检测浓度、气味等级修约系数等,计算空气样品中各气味物质的有效浓度ce。
[0075]
该车型整车气味物质共25种,有效浓度ce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0076]
表4整车气味物质有效浓度分析结果
[0077]
[0078][0079]
第三步:进行整车座舱top恶臭物质锁定:
[0080]
具体为:计算各种气味物质的健康影响因子ki,计算公式如下:
[0081]ki
=ce/odt;然后,对ki值进行降序排序锁定整车座舱top恶臭物质,一般选取ki值≥1的恶臭物质作为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根据表4确定该车型整车座舱top恶臭物质共8种(庚醛由于其有甜橙味,而不属于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因此其不属于恶臭物质,虽然其ki值大于1,也不被锁定为top恶臭物质),如表5所示:
[0082]
表5整车top恶臭物质
[0083]
[0084][0085]
常见整车气味类别如表6所示。
[0086]
表6常见整车气味类别
[0087]
腥臭味焦糖味辛辣味樟脑味油漆味橡胶味霉味酵母臭味香草味发酵的味道乳胶味刺激性气味布毡味灰尘味/土味甜橙味蜂蜜味霉烂味胶水味溶剂味皮革气味烟熏味香料味道酸奶味焦糊味汽油味清洗剂味织物味木头味动物的气味桂皮味芦笋味烂菜叶味沥青味机油味纸箱味胺味咖喱味洋葱味青瓜味硫磺味指甲油味新衣布料味粪臭味蜡味酯香味虾条味柴油味杀虫剂味果香味汗臭味坚果味薄荷味呕吐酸奶味焦油味胶味青草味皮料的臭味甘草味苦杏仁味胺臭味矿物油味凡士林味干草味腐臭味椰子味大蒜味酸味窒息性醛味塑料味肥皂味臭鸡蛋味牛奶味嗖味煤焦油臭味增塑剂味真皮味冷烟味
[0088]
第四步:座舱内各零部件所具有的top恶臭物质检测分析:
[0089]
具体地,参考第二步和第三步对座舱内各零部件具有的上述8个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
[0090]
可以优选,零部件恶臭物质检测分析采用2000l袋子,袋子材质为聚氟乙烯,该材质的袋子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耐老化性;
[0091]
具体地,零部件放置于零部件环境舱中,在25℃,预处理24h,然后放置于2000l袋子中,在65℃密闭加热2小时;
[0092]
可以优选,tenax管采集样品流速为200ml/min,采样体积为3l;dnph管采集样品流速为800ml/min,采样体积为12l。
[0093]
本实施例试验零部件清单共21类(由于车型配置差异零部件种类少于表2),如表7所示:
[0094]
表7试验零部件清单
[0095][0096]
针对锁定的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对零部件检测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如表8所示:
[0097]
表8各零部件所具有的top恶臭物质的有效浓度检测结果
[0098]
[0099][0100]
表8的右侧接续如下表格:
[0101][0102][0103]
第五步:整车座舱气味贡献top零部件的锁定及整改:
[0104]
具体地,对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的k值进行降序,筛选出top零部件,top零部件可以优选为气味贡献排名前9的部件,也即k值排名前9的部件,并对这些top零部件进行整改。
[0105]
根据表8续表中对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的k值降序排序后,确定的top零部件,如表9所示:
[0106]
表9top零部件清单
[0107]
序号top零部件1四门密封条2前排座椅总成3二排座椅总成4三排座椅总成
5前围隔音垫6车门内饰板总成7空调总成8行李箱工具盒9尾门密封条
[0108]
进一步地,制定top零部件的整改方案,如表10所示:
[0109]
表10top零部件整改方案
[0110][0111][0112]
第六步:整改零部件复测:
[0113]
对整改后的top零部件进行复测,在整改后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k值达标(小于目标数值)后,即完成所有气味溯源及优化工作。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相关要求和车型的实际需求设置达标时的具体目标数值。
[0114]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进行整车气味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整车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进行步骤s2,若为否,则溯源结束;步骤s2、对整车座舱的气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步骤s3、根据步骤s2的分析结果,锁定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步骤s4、对座舱内各零部件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步骤s5、根据步骤s4的分析结果,锁定整车座舱气味贡献top零部件,并对这些零部件进行整改;步骤s6、对整改后的零部件所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整改后零部件的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优化结束;若为否,则继续对该零部件进行整改,直至合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采用气味主观评价结果与气味客观评价结果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气味客观评价时,采用包含气体动态稀释仪、pid分析设备或具备类似功能的分析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先采集整车座舱空气样品,而后采用设备对采集到的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并基于气味物质原始检测浓度、气味等级修约系数计算各气味物质的有效浓度c
e
,计算公式如下:c
e
=c
m
*u*w,其中:c
m
为气味物质原始检测浓度;u为气味物质的气味等级修约系数,u=(6-u0)/3.5,u0为气味物质的实测气味等级;w为气味物质的刺激性修约系数,w=(5-w0)/3,w0为气味物质的实测刺激性等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整车座舱空气中的苯系物、烷烃类等气味物质采用tenax管采集,采用多孔高分子聚合物进行物理吸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整车座舱空气中的醛酮类等气味物质采用dnph管采集,采用涂有dnph的硅胶作为吸附剂。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整车座舱气味物质浓度分析采用嗅辨仪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或具备同等功能的检测设备进行分析。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先计算各种气味物质的健康影响因子k
i
,计算公式为:k
i
=c
e
/odt,其中,odt为气味物质的感知嗅阈值;而后,对k
i
值进行降序排序锁定整车座舱的top恶臭物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先计算每一零部件的各top恶臭物质的k
i
值,而后将该零部件的各top恶臭物质的k
i
值相加,得到该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k值。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通过对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的k值进行降序排序,筛选出top零部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车气味溯源及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进行整车气味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整车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进行步骤S2,若为否,则溯源结束;步骤S2、对整车座舱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步骤S3、锁定整车座舱TOP恶臭物质;步骤S4、对座舱各零部件具有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步骤S5、根据步骤S4的分析结果,锁定整车座舱气味贡献TOP零部件,并对TOP零部件进行整改;步骤S6、对整改后的零部件的TOP恶臭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判断整改后零部件的气味是否合格,若为是,则优化结束;若为否,则继续对该零部件进行整改,直至合格。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提高整车气味溯源的准确性。的准确性。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隽隽 许明春 陆晨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3/8/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