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5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烤架。


背景技术:

2.烧烤架是用于对食物进行烤制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烧烤架包括架体、烤盘、接油盘和用于支撑烧烤碳的支撑板,烤盘支撑在架体的上端,支撑板设置在架体的内底部处,接油盘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架体连接,架体包括两块呈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以及两块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两块第一侧板和两块第二侧板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并围成框形结构,两块第一侧板与两块第二侧板配合插接后形成架体;然而在上述结构中,两块第一侧板与两块第二侧板仅仅依靠配合插接的方式装配在一起,从而存在架体结构稳定性差的缺点,也即存在烧烤架结构稳定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烤架,其内部的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的下端配合钩接,且接油盘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配合钩接,从而能够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也即能够提高烧烤架的结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包括架体、烤盘、接油盘和用于支撑烧烤碳的支撑板,烤盘支撑在架体的上端,支撑板设置在架体的内底部处,接油盘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架体连接,架体包括两块呈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以及两块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两块第一侧板和两块第二侧板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并围成框形结构,两块第一侧板与两块第二侧板配合插接后形成架体,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的下端配合钩接,接油盘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配合钩接。
5.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的下端配合钩接,且接油盘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配合钩接,从而能够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也即能够提高烧烤架的结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每块第一侧板的下端均设置有朝架体的内侧弯折的折弯边,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在对应侧的折弯边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支撑板装配到架体的内底部处后,位于两块第一侧板下端的折弯边能够实现对支撑板前后两端的可靠支撑,从而能够提高支撑板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向下弯折的弯钩,每块第一侧板的下端均设置有与对应侧的弯钩一一对应的钩孔,每个弯钩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钩孔配合钩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支撑板的前后两端能够通过弯钩和钩孔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的下端配合钩接,即能够提高支撑板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对两块第一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三个呈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弯钩;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每个弯钩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钩孔配合钩接后,能够进一
步提高支撑板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两块第一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9.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接油盘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卡钩,每块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与对应侧的卡钩一一对应的卡孔,每个卡钩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孔竖向配合钩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接油盘的左右两端能够通过卡钩和卡孔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配合钩接,即能够提高接油盘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对两块第二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10.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接油盘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卡钩;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每个卡钩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孔配合卡接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油盘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两块第二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11.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烤盘后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转动片,位于架体后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每个转动片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连接孔中并与连接孔转动连接;当需要往架体中添加烧烤碳时,烤盘能够相对架体向后翻转,此时,用户即可将烧烤碳添加到架体中,烧烤碳添加完毕后,使得烤盘向前转动重新盖合到架体上即可,即在上述过程中,无需将烤盘从架体上取下并重新放置到架体上,从而能够给用户添加烧烤碳的过程带来方便。
12.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每个连接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当烤盘向后翻转后,转动片用于与挡块相抵靠以使烤盘保持向后翻转的状态,当烤盘向前翻转后,烤盘的前端用于支撑在架体的前端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烤盘向后翻转后,在转动片和挡块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得烤盘保持向后翻转的状态,即无需人员扶住烤盘,从而能够给烧烤碳的添加过程带来方便。
13.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其中,每个连接孔的上边缘处均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用于供转动片穿过以便于转动片从连接孔中抽出或插入到连接孔中;通过在每个连接孔的上边缘处均设置开口槽后,在烤盘与架体进行装配时,每个转动片均能够通过对应侧的开口槽插入到连接孔中,当烤盘与架体需要拆卸时,每个转动片均能够通过对应侧的开口槽从连接孔中抽出,从而能够给烤盘与架体的装配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中c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烤盘相对架体转动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烧烤架,包括架体1、烤盘2、接油盘3和用于支撑烧烤碳的支撑板4,烤盘2支撑在架体1的上端,支撑板4设置在架体1的内底部处,接油盘3设置在支撑板4的下方并与架体1连接,架体1包括两块呈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11以及两块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12,两块第一侧板11和两块第二侧板12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并围成框形结构,两块第一侧板11与两块第二侧板12配合插接后形成架体1,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11的下端配合钩接,接油盘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12配合钩接。
25.每块第一侧板11的下端均设置有朝架体1的内侧弯折的折弯边111,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在对应侧的折弯边111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支撑板装配到架体的内底部处后,位于两块第一侧板下端的折弯边能够实现对支撑板前后两端的可靠支撑,从而能够提高支撑板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6.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向下弯折的弯钩41,每块第一侧板11的下端均设置有与对应侧的弯钩41一一对应的钩孔112,每个弯钩4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钩孔112配合钩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支撑板的前后两端能够通过弯钩和钩孔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的下端配合钩接,即能够提高支撑板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对两块第一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27.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三个呈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弯钩41;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每个弯钩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钩孔配合钩接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板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两块第一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28.接油盘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卡钩31,每块第二侧板12上均设置有与对应侧的卡钩31一一对应的卡孔121,每个卡钩3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孔121竖向配合钩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接油盘的左右两端能够通过卡钩和卡孔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配合钩接,即能够提高接油盘与架体装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对两块第二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29.接油盘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卡钩31;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每个卡钩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孔配合卡接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油盘与架体装
配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两块第二侧板的拉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
30.烤盘2后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转动片21,位于架体1后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13,每个转动片21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连接孔13中并与连接孔13转动连接;当需要往架体中添加烧烤碳时,烤盘能够相对架体向后翻转,此时,用户即可将烧烤碳添加到架体中,烧烤碳添加完毕后,使得烤盘向前转动重新盖合到架体上即可,即在上述过程中,无需将烤盘从架体上取下并重新放置到架体上,从而能够给用户添加烧烤碳的过程带来方便。
31.每个连接孔1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131,当烤盘2向后翻转后,转动片21用于与挡块131相抵靠以使烤盘2保持向后翻转的状态,当烤盘2向前翻转后,烤盘2的前端用于支撑在架体1的前端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烤盘向后翻转后,在转动片和挡块的配合作用下,能够使得烤盘保持向后翻转的状态,即无需人员扶住烤盘,从而能够给烧烤碳的添加过程带来方便。
32.每个连接孔13的上边缘处均设置有开口槽132,开口槽132用于供转动片21穿过以便于转动片21从连接孔13中抽出或插入到连接孔13中;通过在每个连接孔的上边缘处均设置开口槽后,在烤盘与架体进行装配时,每个转动片均能够通过对应侧的开口槽插入到连接孔中,当烤盘与架体需要拆卸时,每个转动片均能够通过对应侧的开口槽从连接孔中抽出,从而能够给烤盘与架体的装配带来方便。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烧烤架,包括架体(1)、烤盘(2)、接油盘(3)和用于支撑烧烤碳的支撑板(4),所述烤盘(2)支撑在架体(1)的上端,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架体(1)的内底部处,所述接油盘(3)设置在支撑板(4)的下方并与架体(1)连接,所述架体(1)包括两块呈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11)以及两块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12),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1)和两块所述第二侧板(12)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并围成框形结构,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1)与两块所述第二侧板(12)配合插接后形成所述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11)的下端配合钩接,所述接油盘(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12)配合钩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下端均设置有朝架体(1)的内侧弯折的折弯边(111),所述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在对应侧的折弯边(1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向下弯折的弯钩(41),每块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下端均设置有与对应侧的所述弯钩(41)一一对应的钩孔(112),每个所述弯钩(4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钩孔(112)配合钩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三个呈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弯钩(4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卡钩(31),每块所述第二侧板(12)上均设置有与对应侧的所述卡钩(31)一一对应的卡孔(121),每个所述卡钩(3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孔(121)竖向配合钩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卡钩(3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盘(2)后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转动片(21),位于所述架体(1)后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13),每个所述转动片(21)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连接孔(13)中并与连接孔(13)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孔(1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131),当烤盘(2)向后翻转后,所述转动片(21)用于与挡块(131)相抵靠以使烤盘(2)保持向后翻转的状态,当烤盘(2)向前翻转后,所述烤盘(2)的前端用于支撑在架体(1)的前端上。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烧烤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孔(13)的上边缘处均设置有开口槽(132),所述开口槽(132)用于供转动片(21)穿过以便于转动片(21)从连接孔(13)中抽出或插入到连接孔(13)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烧烤架,包括架体、烤盘、接油盘和用于支撑烧烤碳的支撑板,烤盘支撑在架体的上端,支撑板设置在架体的内底部处,接油盘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架体连接,架体包括两块呈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侧板以及两块呈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两块第一侧板和两块第二侧板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并围成框形结构,两块第一侧板与两块第二侧板配合插接后形成架体,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侧板的下端配合钩接,接油盘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侧板配合钩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架体的结构稳定性,也即能够提高烧烤架的结构稳定性。的结构稳定性。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彭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三环创新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