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0
阅读:139
评论:0

1.本技术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
背景技术:
2.在自动化工业生产线上,多芯电缆常用于机器人、移动驱动系统等。多芯电缆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能、屏蔽性能,在长距离传送的电气特性上也必须有良好的保证。然而,在正常工作环境下,电缆需要经受反复弯曲,普通多芯电缆的缆芯结构均衡性不足,应力易于局部集中,容易发生线芯断芯断线现象,屏蔽效果不稳定,信号传送衰减量大,严重影响电气特性,耐久使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缆芯结构更加均衡,各线芯均衡受力,避免应力集中于信号线芯,减少断芯断线发生,有效降低信号衰减量,噪音屏蔽性能稳定,耐用性更好。
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5.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包括一个对绞线芯和五个动力线芯与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芯材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对绞线芯外径为2mm至2.6mm,所述动力线芯外径小于所述对绞线芯外径且不小于1.5mm,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屏蔽网状导体层、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所述对绞线芯由两个绝缘线芯对绞构成,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发泡聚丙烯绝缘层,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厚度为0.45mm至0.65mm,所述内导体为若干线径为0.02mm至0.04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所述动力线芯包括中心导体和etfe绝缘层,所述etfe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2mm且不超过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中心导体为若干线径为0.05mm至0.08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外径不超过9mm。
6.作为优选,所述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内表面上电镀形成有铜箔层。
7.作为优选,所述铜箔层厚度为12μm至35μm。
8.作为优选,所述软铜丝绞向与所述缆芯绞向相反。
9.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为氟树脂绕包带多层搭盖绕包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厚度不超过0.3mm。
11.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9mm至0.14mm,屏蔽密度为92%至95%。
12.作为优选,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为ptfe或etfe树脂层。
13.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外径不超过8.7mm。
14.作为优选,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厚度为0.6mm至0.8mm。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1.通过优化缆芯结构,使控制信号传送的对绞线芯外径为2mm至2.6mm,并且,使动力线芯外径小于对绞线芯外径且不小于1.5mm,与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芯材共同绞合,确保缆芯结构趋于圆截面,当电缆经受反复弯曲时,应力能够更加均衡分布在信号线芯和动力线芯上,对绞线芯的内导体采用线径为0.02mm至0.04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动力线芯的中心导体采用线径为0.05mm至0.08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使得外径小的动力线芯的刚性反而高于对绞线芯,有助于缆芯内部各线芯均衡承受应力,增强抗弯曲性能,有效的减少各线芯局部应力集中,防止断芯、断线发生,电气特性稳定可靠,有益于保证稳定的屏蔽效果,减弱长距离传送信号衰减,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
17.2.动力线芯的etfe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2mm且不超过对绞线芯的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对绞线芯的外径大于动力线芯,有助于提高电缆的柔韧性和抗弯曲性能。
18.3.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与铜箔层通过电镀成一体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铜箔层产生龟裂,与屏蔽网状导体层共同构成双层屏蔽层,有效的抑制内部的信号或噪音泄漏至外部及抑制来自外部信号的干扰,减弱长距离传送信号衰减,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保证稳定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对绞线芯,2-动力线芯,3-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芯材,4-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5-屏蔽网状导体层,6
‑ꢀ
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7-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8-绝缘线芯,9-内导体,10-发泡聚丙烯绝缘层,11-中心导体,12-etfe绝缘层。
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包括一个对绞线芯1和五个动力线芯2与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芯材3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对绞线芯1外径为2mm至2.6mm,所述动力线芯2外径小于所述对绞线芯1外径且不小于1.5mm。所述对绞线芯1由两个绝缘线芯8对绞构成,所述绝缘线芯8包括内导体9和发泡聚丙烯绝缘层10,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10厚度为0.45mm至0.65mm,所述内导体为若干线径为0.02mm至0.04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所述动力线芯2包括中心导体11和etfe绝缘层12,所述etfe绝缘层12厚度不小于0.2mm且不超过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10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中心导体11为若干线径为0.05mm至0.08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软铜丝绞向与所述缆芯绞向相反。
24.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屏蔽网状导体层5、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6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进一步的,所述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6内表面上电镀形成有铜箔层,所述铜箔层厚度为12μm至35μ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为氟树脂绕包带多层搭盖绕包结构。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厚度不超过0.3mm。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比如为ptfe或etfe树脂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5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9mm至0.14mm,屏蔽密度为92%至95%。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外径不超过9mm,进一步的,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外径不超过8.7mm。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厚度为0.6mm至0.8mm。
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对绞线芯(1)和五个动力线芯(2)与对位型全芳香族共聚酰胺拉伸纤维芯材(3)共同绞合构成缆芯,所述对绞线芯(1)外径为2mm至2.6mm,所述动力线芯(2)外径小于所述对绞线芯(1)外径且不小于1.5mm,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屏蔽网状导体层(5)、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6)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所述对绞线芯(1)由两个绝缘线芯(8)对绞构成,所述绝缘线芯(8)包括内导体(9)和发泡聚丙烯绝缘层(10),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10)厚度为0.45mm至0.65mm,所述内导体为若干线径为0.02mm至0.04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所述动力线芯(2)包括中心导体(11)和etfe绝缘层(12),所述etfe绝缘层(12)厚度不小于0.2mm且不超过所述发泡聚丙烯绝缘层(10)厚度的二分之一,所述中心导体(11)为若干线径为0.05mm至0.08mm软铜丝绞合并紧压形成圆形导体结构,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外径不超过9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6)内表面上电镀形成有铜箔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铜箔层厚度为12μm至3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软铜丝绞向与所述缆芯绞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为氟树脂绕包带多层搭盖绕包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厚度不超过0.3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屏蔽网状导体层(5)为两种不同线径且线径比介于0.9至1之间的镀锡铜丝混合单向螺旋缠绕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09mm至0.14mm,屏蔽密度为92%至9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4)为ptfe或etfe树脂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外径不超过8.7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7)厚度为0.6mm至0.8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均衡型抗弯曲低衰减7芯屏蔽电缆,包括一个对绞线芯和五个动力线芯与拉伸纤维芯材共同绞合构成缆芯,对绞线芯外径为2mm至2.6mm,动力线芯外径小于对绞线芯外径且不小于1.5mm,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氟树脂带绕包减摩层、屏蔽网状导体层、PET树脂带纵包防护层和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对绞线芯由两个绝缘线芯对绞构成,绝缘线芯包括内导体和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动力线芯包括中心导体和ETFE绝缘层,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外径不超过9mm。该电缆缆芯结构更加均衡,减少断芯断线发生,噪音屏蔽性能稳定。能稳定。能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超 邱金波 王超 姚汪宁 黄桂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大元通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3/8/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烟气脱硝脱硫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PE薄膜裁剪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