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2 阅读:203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钻孔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2.参照图1,在制作轴承内圈时,需要在轴承内圈的周壁上开设两个孔。
3.目前轴承内圈在钻孔后还需要进行攻丝,再用攻丝机对钻好的孔进行攻丝,所以需要不同的设备对其分工序进行分步加工。
4.申请号为cn201821678004.5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双顶丝孔打孔装置,包括摆台气缸,所述摆台气缸的转台上设置有夹具座,所述夹具座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内涨夹具头;所述摆台气缸后侧为打孔工位,所述摆台气缸前侧为攻丝工位;所述摆台气缸旋转带动两个内涨夹具头往复旋转运动于打孔工位和攻丝工位;所述打孔工位两侧分别设置有钻孔装置,所述攻丝工位两侧分别设置有攻丝装置。设置两个工位,可以同时对内圈进行打孔和攻丝作业。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需要通过人工将内圈安装在处于打孔工位的内涨夹具上,在对于一批轴承的内圈钻孔和攻丝时,需要通过人工对轴承内圈进行反复定位,加工周期长且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以节省人力与时间,并提高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转盘以及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锁定轴承内圈的夹具,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轴承内圈运送至夹具处的上料结构及用于将轴承内圈取下夹具的下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的上料轨道及上料夹取组件,所述下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的下料轨道及下料夹取组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对轴承内圈进行钻孔的钻孔组件以及对轴承内圈进行攻丝的攻丝组件,所述上料结构、钻孔组件、攻丝组件及下料结构沿转盘周壁呈圆周排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将轴承内圈放置在上料轨道上,然后通过上料夹取组件将轴承内圈放置在夹具处固定,再打开驱动组件带动转盘转动至钻孔位置,通过钻孔组件对轴承内圈的周壁进行钻孔作业,打孔后转动转盘至攻丝位置采用攻丝组件对轴承内圈上的孔进行攻丝,最后通过下料夹取组件将轴承内圈运送至下料轨道上,下料轨道内的传送带将轴承内圈运送至下一道工序,从而自动完成轴承内圈的钻孔和攻丝,提高钻孔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以节省人力与时间,并提高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
9.优选的,所述上料夹取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模组、第一滑台以及上料夹取件,所述第一移动模组用于带动第一滑台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及带动第一滑台沿转盘径向移动,所述上
料夹取件包括与第一滑台连接的第一安装块、第一夹持杆、与第一夹持杆连接的第一夹持板及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杆一端与第一安装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杆另一端与第一夹持板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通过伸缩件与第二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底部连接有用于夹持轴承内圈的夹持件,所述夹具包括用于放置轴承内圈的放置座以及用于使轴承内圈脱离夹持件的带动件,所述放置座开设有放置槽,轴承内圈与所述放置槽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轴承内圈移动至上料轨道的端部时,用户开启第一移动模组使第二夹持板下降,此时夹持件夹持轴承内圈,再将通过第一移动模组使第二夹持板上升,再使第二夹持板沿转盘径向移动,当第二夹持板位于放置座上方时使第二夹持板下降,此时通过带动件使轴承内圈脱离夹持件锁定在放置座内,从而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钻孔效率。
11.优选的,所述夹取件包括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夹取块及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二夹持板底部的中心处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夹取块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两侧,所述第二夹持板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夹取块顶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沿转盘的径向滑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夹取块靠近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夹取块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夹取块下降时第一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的内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一夹取块相互靠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轴承内圈移动至上料轨道的端部时,用户开启移动模组使第二夹持板下降,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的内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一夹取块相互靠近进入轴承内圈内,再通过弹簧的伸展力使两个第一夹取块相互远离实现轴承内圈的夹取。
13.优选的,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杆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夹持板上开设有滑孔,所述伸缩杆滑动穿过滑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且第二弹簧套设于伸缩杆上,所述带动件包括带动框、活动杆、第三弹簧、推动板和两个移动块,所述带动框与放置槽底壁连接,所述带动框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且滑动方向沿放置槽的径向移动,两组所述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为斜面,两组所述移动块的斜面之间滑动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顶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一端贯穿带动框并延伸至带动框外部且该端连接有按压块,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活动杆位于带动框外部的一端,所述移动块远离推动板一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五弹簧,所述连接杆远离移动块一端贯穿带动框并连接有內涨块,所述第二夹持板下降时第一支撑杆与按压块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夹持板位于放置座上方时使第二夹持板下降,此时第一支撑杆与按压块抵接,从而带动活动杆下降以带动內涨块与轴承内圈的内壁抵接,此时第二夹持板继续下降,伸缩杆移动,第二弹簧收缩,从而使第一夹取块脱离轴承内圈,实现轴承内圈的上料,从而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15.优选的,所述下料夹取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模组、第二滑台以及下料夹取件,所述下料夹取件包括与第二滑台连接的第二安装块、第二夹持杆、与第二夹持杆连接的第三夹持板、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夹取块及两个第四弹簧,所述第二夹持杆一端与第二安装块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杆另一端与第二夹持板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第三夹持板底部的中心处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夹取块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杆两侧,所述第三夹持板底部开
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夹取块顶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且沿转盘的径向滑动,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第二夹取块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夹取块底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夹取块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的外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相互远离。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轴承内圈结束钻孔和攻丝后,转盘将轴承内圈移动至下料位置,此时通过第二移动模组带动第三夹持板下降,从而使第二夹取块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的外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相互远离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夹持轴承内圈。
17.优选的,所述下料轨道靠近转盘的端部设置有开启块,所述开启块顶部设置有开启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夹取块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开启导向斜面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相互远离。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夹取块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开启导向斜面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相互远离,从而使两个第二夹取块放开轴承内圈,然后通过下料轨道内的传送带将轴承内圈运送至下一道工序。
19.优选的,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多个喷管、多个水箱、回收桶以及循环泵,所述水箱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另一端用于连接有钻孔液源,所述喷管一端与水箱连通,所述喷管另一端位于靠近钻孔组件或攻丝组件的夹具上方,所述回收桶位于转盘下方,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与回收桶连通且循环泵与回收桶连通的开口上设置有过滤金属碎屑的过滤网,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多个水箱连通,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用于对水箱内的钻孔液产生压力以使钻孔液从喷管喷出。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轴承内圈进行钻孔或攻丝时,通过挤压组件使钻孔液从喷管喷出,从而对钻孔以及攻丝的轴承内圈进行喷洒钻孔液,以避免钻孔组件以及攻丝组件的损坏,多余的钻孔液部分会落入回收桶内此时通过循环泵对钻孔液进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21.优选的,所述钻孔组件包括两个钻孔底座、两个钻孔液压缸及两个钻孔件,所述攻丝组件包括攻丝底座、攻丝液压缸以及攻丝件,两个所述钻孔底座均与机架连接且两个钻孔液压缸分别与两个钻孔底座连接,两个所述钻孔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钻孔件连接,两个所述攻丝底座均与机架连接且两个攻丝液压缸分别与两个攻丝底座连接,两个所述攻丝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攻丝件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钻孔或攻丝时,用户只需打开钻孔液压缸或攻丝液压缸带动钻孔件或攻丝件对轴承内圈进行钻孔或攻丝,结构简单,采购方便。
23.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推动杆、挤压杆、挤压板及第六弹簧,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钻孔件或攻丝件连接,所述连接座与钻孔液压缸或攻丝液压缸连接,所述推动杆与连接座连接,所述挤压杆一端穿过水箱顶部进入水箱内部与挤压板连接,所述挤压板与水箱内密封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六弹簧套设于挤压杆位于水箱外的一端,所述挤压杆顶部连接有导向斜杆,所述连接座与推动杆连接,所述钻孔液压缸或攻丝液压缸运作时,所述推动杆与导向斜杆的导向斜面抵接以使挤压杆竖直向下运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钻孔或攻丝时,用户只需打开钻孔液压缸或攻
丝液压缸带动钻孔件或攻丝件对轴承内圈进行钻孔或攻丝,此时推动杆与导向斜杆的导向斜面抵接以使挤压杆竖直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挤压板挤压水箱内的钻孔液,从而提高联动性,减少抽水泵的成本。
25.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及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及第二从动锥齿轮均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周向固定,所述回收桶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周向固定,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与转盘周向固定。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带动转盘转动的同时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避免回收桶内的金属碎屑堆积在过滤网处以影响循环泵的工作。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用户将轴承内圈放置在上料轨道上,然后通过上料夹取组件将轴承内圈放置在夹具处固定,再打开驱动组件带动转盘转动至钻孔位置,通过钻孔组件对轴承内圈的周壁进行钻孔作业,打孔后转动转盘至攻丝位置采用攻丝组件对轴承内圈上的孔进行攻丝,最后通过下料夹取组件将轴承内圈运送至下料轨道上,下料轨道内的传送带将轴承内圈运送至下一道工序,从而自动完成轴承内圈的钻孔和攻丝,提高钻孔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以节省人力与时间,并提高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2.当第二夹持板位于放置座上方时使第二夹持板下降,此时第一支撑杆与按压块抵接,从而带动活动杆下降以带动內涨块与轴承内圈的内壁抵接,此时第二夹持板继续下降,伸缩杆移动,第二弹簧收缩,从而使第一夹取块脱离轴承内圈,实现轴承内圈的上料,从而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3.需要进行钻孔或攻丝时,用户只需打开钻孔液压缸或攻丝液压缸带动钻孔件或攻丝件对轴承内圈进行钻孔或攻丝,此时推动杆与导向斜杆的导向斜面抵接以使挤压杆竖直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挤压板挤压水箱内的钻孔液,从而提高联动性,减少抽水泵的成本。
附图说明
28.图1是轴承内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31.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主要展示上料夹取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32.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主要展示夹具的剖面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料夹具以及下料轨道的剖面示意图。
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箱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轴承内圈;100、机架;200、转盘;210、放置座;221、带动框;222、活动杆;223、第三弹簧;224、推动板;225、移动块;226、內涨块;227、按压块;228、第五弹簧;229、连接杆;310、上料轨道;320、第一移动模组;330、第一滑台;340、第一安装块;350、第一夹持杆;360、第一夹持板;370、第二夹持板;371、伸缩杆;372、第二弹簧;381、第一支撑杆;382、第一夹取块;383、第一弹簧;410、第二移动模组;420、第二滑台;431、第二安装块;432、第二夹持杆;433、第三夹持板;444、第二支撑杆;445、第二夹取块;446、第四弹簧;450、下料轨道;451、开启块;510、喷管;520、水箱;521、进水管;530、回收桶;531、搅拌杆;540、循环
泵;551、推动杆;552、挤压杆;553、挤压板;556、第六弹簧;557、导向斜杆;600、连接座;710、钻孔底座;720、钻孔液压缸;730、钻孔件;810、攻丝底座;820、攻丝液压缸;830、攻丝件;910、电机;920、主动锥齿轮;930、第一从动锥齿轮;940、第二从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参照图1、图2、图2,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转动设置有转盘200以及用于驱动转盘200转动的驱动组件,转盘200上设置有四个用于锁定轴承内圈1的夹具,四个夹具沿转盘200周向呈均匀圆周排列,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将轴承内圈1运送至夹具处的上料结构及用于将轴承内圈1取下夹具的下料结构,上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1的上料轨道310及上料夹取组件,下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1的下料轨道450及下料夹取组件,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对轴承内圈1进行钻孔的钻孔组件以及对轴承内圈1进行攻丝的攻丝组件,上料结构、钻孔组件、攻丝组件及下料结构沿转盘200周壁呈圆周排列,其中上料轨道310及下料轨道450内均设置有用于传送轴承内圈1的传送带。
37.参照图3、图4,上料夹取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模组320、第一滑台330以及上料夹取件,第一移动模组320用于带动第一滑台33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及带动第一滑台330沿转盘200径向移动,第一移动模组320采用xy轴移动平台,上料夹取件包括与第一滑台330连接的第一安装块340、第一夹持杆350、与第一夹持杆350连接的第一夹持板360及第二夹持板370,第一夹持杆350一端与第一安装块340连接,第一夹持杆350另一端与第一夹持板360顶部连接,第一夹持板360通过伸缩件与第二夹持板370连接,第二夹持板370底部连接有用于夹持轴承内圈1的夹持件,夹具包括用于放置轴承内圈1的放置座210以及用于使轴承内圈1脱离夹持件的带动件,放置座210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放置槽,轴承内圈1与放置槽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
38.夹取件包括第一支撑杆381、两个第一夹取块382及两个第一弹簧383,第一支撑杆381一端与第二夹持板370底部的中心处焊接连接,两个第一夹取块38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381两侧,第二夹持板370底部开设有竖直截面呈t形的第一滑槽,两个第一夹取块382顶部连接有竖直截面呈t形的第一滑块以避免第一滑块脱离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沿转盘200的径向滑动,第一弹簧383一端与第一夹取块382靠近第一支撑杆381的一侧粘接,第一弹簧383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81粘接,第一夹取块382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一夹取块382下降时第一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1的内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一夹取块382相互靠近。
39.参照图4、图5,伸缩件包括两个伸缩杆371及两个第二弹簧372,第一夹持板360上开设有两个滑孔,伸缩杆371滑动穿过滑孔,第二弹簧372位于第一夹持板360与第二夹持板370之间且第二弹簧372套设于伸缩杆371上,伸缩杆371顶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直径大于滑孔的直径以避免伸缩杆371脱离滑孔,带动件包括带动框221、活动杆222、第三弹簧223、推动板224和两个移动块225,带动框221与放置槽底壁连接,带动框221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225且滑动方向沿放置槽的径向移动,两组移动块225相互靠近的一侧为斜面,两组移动块225的斜面之间滑动连接有推动板224,推动板224顶部连接有活动杆222,活
动杆222一端贯穿带动框221并延伸至带动框221外部且该端连接有按压块227,第三弹簧223套设于活动杆222位于带动框221外部的一端,移动块225远离推动板224一侧连接有连接杆229,连接杆229上套设有第五弹簧228,连接杆229远离移动块225一端贯穿带动框221连接有內涨块226,第二夹持板370下降时第一支撑杆381与按压块227抵接。
40.参照图2、图6,下料夹取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模组410、第二滑台420以及下料夹取件,第二移动模组410采用xy轴移动平台,下料夹取件包括与第二滑台420连接的第二安装块431、第二夹持杆432、与第二夹持杆432连接的第三夹持板433、第二支撑杆444、两个第二夹取块445及两个第四弹簧446,第二夹持杆432一端与第二安装块431连接,第二夹持杆432另一端与第二夹持板370顶部连接,第二支撑杆444一端与第三夹持板433底部的中心处连接,两个第二夹取块445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杆444两侧,第三夹持板433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第二夹取块445顶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的竖直截面均呈t形,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且沿转盘200的径向滑动,第四弹簧446一端与第二夹取块445靠近第二支撑杆444的一侧连接,第四弹簧446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44连接,第二夹取块445底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第二夹取块445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1的外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445相互远离。
41.下料轨道450靠近转盘200的端部设置有开启块451,开启块451顶部设置有开启导向斜面,第二夹取块445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开启导向斜面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445相互远离。
42.参照图3、图7,还包括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四个喷管510、四个水箱520、回收桶530以及循环泵540,水箱520连接有进水管521,进水管521另一端用于连接有钻孔液源,钻孔液源可以是装满转孔液的桶,喷管510一端与水箱520连通,喷管510另一端位于靠近钻孔组件或攻丝组件的放置座210上方,回收桶530位于转盘200下方,转盘200上开设有用于转孔液落下的回收孔,循环泵540的进水口与回收桶530连通且循环泵540与回收桶530连通的开口上设置有过滤金属碎屑的过滤网,金属碎屑由转孔及攻丝形成,循环泵540的出水口通过四个回收支管与四个水箱520底部连通,水箱520内设置有挤压组件,挤压组件用于对水箱520内的钻孔液产生压力以使钻孔液从喷管510喷出。
43.钻孔组件包括两个钻孔底座710、两个钻孔液压缸720及两个钻孔件730,攻丝组件包括攻丝底座810、攻丝液压缸820以及攻丝件830,钻孔件730采用常用的电钻,攻丝件830采用常见的攻丝机,两个钻孔底座710均与机架100连接且两个钻孔液压缸720分别与两个钻孔底座710连接,两个钻孔液压缸720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钻孔件730连接,两个攻丝底座810均与机架100连接且两个攻丝液压缸820分别与两个攻丝底座810连接,两个攻丝液压缸820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攻丝件830连接。
44.挤压组件包括推动杆551、挤压杆552、挤压板553及第六弹簧556,连接件包括连接座600,连接座600与钻孔件730或攻丝件830连接,连接座600与钻孔液压缸720或攻丝液压缸820连接,连接座600与钻孔底座710或攻丝底座810的顶部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推动杆551与连接座600连接,挤压杆552一端穿过水箱520顶部进入水箱520内部与挤压板553连接,挤压板553与水箱520内密封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第六弹簧556套设于挤压杆552位于水箱520外的一端,挤压杆552顶部连接有导向斜杆557,连接座600与推动杆551连接,钻孔液压缸720或攻丝液压缸820运作时,推动杆551与导向斜杆557的导向斜
面抵接以使挤压杆552竖直向下运动。
45.驱动组件包括电机910、主动锥齿轮920、第一从动锥齿轮930及第二从动锥齿轮940,回收桶530内壁连接有电机910支架,电机910与电机910支架通过螺栓连接,主动锥齿轮920、第一从动锥齿轮930及第二从动锥齿轮940均与电机910支架转动连接,第一从动锥齿轮930及第二从动锥齿轮940均与主动锥齿轮920啮合连接,电机910的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920周向固定,回收桶530内设置有搅拌杆531,搅拌杆531与第二从动锥齿轮940周向固定,第一从动锥齿轮930与转盘200周向固定。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的实施原理为:1.用户将轴承内圈1放置在上料轨道310上,然后通过上料夹取组件将轴承内圈1放置在夹具处固定,再打开驱动组件带动转盘200转动至钻孔位置,通过钻孔组件对轴承内圈1的周壁进行钻孔作业,打孔后转动转盘200至攻丝位置采用攻丝组件对轴承内圈1上的孔进行攻丝,最后通过下料夹取组件将轴承内圈1运送至下料轨道450上,下料轨道450内的传送带将轴承内圈1运送至下一道工序,从而自动完成轴承内圈1的钻孔和攻丝,提高钻孔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以节省人力与时间,并提高轴承内圈1的加工效率。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转动设置有转盘(200)以及用于驱动转盘(200)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盘(20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锁定轴承内圈(1)的夹具,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将轴承内圈(1)运送至夹具处的上料结构及用于将轴承内圈(1)取下夹具的下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1)的上料轨道(310)及上料夹取组件,所述下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1)的下料轨道(450)及下料夹取组件,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对轴承内圈(1)进行钻孔的钻孔组件以及对轴承内圈(1)进行攻丝的攻丝组件,所述上料结构、钻孔组件、攻丝组件及下料结构沿转盘(200)周壁呈圆周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夹取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模组(320)、第一滑台(330)以及上料夹取件,所述第一移动模组(320)用于带动第一滑台(33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及带动第一滑台(330)沿转盘(200)径向移动,所述上料夹取件包括与第一滑台(330)连接的第一安装块(340)、第一夹持杆(350)、与第一夹持杆(350)连接的第一夹持板(360)及第二夹持板(370),所述第一夹持杆(350)一端与第一安装块(340)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杆(350)另一端与第一夹持板(360)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360)通过伸缩件与第二夹持板(370)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370)底部连接有用于夹持轴承内圈(1)的夹持件,所述夹具包括用于放置轴承内圈(1)的放置座(210)以及用于使轴承内圈(1)脱离夹持件的带动件,所述放置座(210)开设有放置槽,轴承内圈(1)与所述放置槽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件包括第一支撑杆(381)、两个第一夹取块(382)及两个第一弹簧(383),所述第一支撑杆(381)一端与第二夹持板(370)底部的中心处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夹取块(38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381)两侧,所述第二夹持板(370)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夹取块(382)顶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沿转盘(200)的径向滑动,所述第一弹簧(383)一端与第一夹取块(382)靠近第一支撑杆(381)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83)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81)连接,所述第一夹取块(382)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夹取块(382)下降时第一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1)的内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一夹取块(382)相互靠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杆(371)及第二弹簧(372),所述第一夹持板(360)上开设有滑孔,所述伸缩杆(371)滑动穿过滑孔,所述第二弹簧(372)位于第一夹持板(360)与第二夹持板(370)之间且第二弹簧(372)套设于伸缩杆(371)上,所述带动件包括带动框(221)、活动杆(222)、第三弹簧(223)、推动板(224)和两个移动块(225),所述带动框(221)与放置槽底壁连接,所述带动框(221)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225)且滑动方向沿放置槽的径向移动,两组所述移动块(225)相互靠近的一侧为斜面,两组所述移动块(225)的斜面之间滑动连接有推动板(224),所述推动板(224)顶部连接有活动杆(222),所述活动杆(222)一端贯穿带动框(221)并延伸至带动框(221)外部且活动杆(222)该端连接有按压块(227),所述第三弹簧(223)套设于活动杆(222)位于带动框(221)外部的一端,所述移动块(225)远离推动板(224)一侧连接有连接杆(229),所述连接杆(229)上套设有第五弹簧(228),所述连接杆(229)远离移动块(225)一端贯穿带动框(221)并连接有內涨块(226),所述第二夹持板(370)下降时第一支撑杆
(381)与按压块(227)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夹取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模组(410)、第二滑台(420)以及下料夹取件,所述下料夹取件包括与第二滑台(420)连接的第二安装块(431)、第二夹持杆(432)、与第二夹持杆(432)连接的第三夹持板(433)、第二支撑杆(444)、两个第二夹取块(445)及两个第四弹簧(446),所述第二夹持杆(432)一端与第二安装块(431)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杆(432)另一端与第二夹持板(370)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44)一端与第三夹持板(433)底部的中心处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夹取块(445)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杆(444)两侧,所述第三夹持板(433)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夹取块(445)顶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且沿转盘(200)的径向滑动,所述第四弹簧(446)一端与第二夹取块(445)靠近第二支撑杆(444)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弹簧(446)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44)连接,所述第二夹取块(445)底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夹取块(445)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轴承内圈(1)的外壁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445)相互远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轨道(450)靠近转盘(200)的端部设置有开启块(451),所述开启块(451)顶部设置有开启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夹取块(445)下降时第二导向斜面与开启导向斜面抵接以使两个第二夹取块(445)相互远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多个喷管(510)、多个水箱(520)、回收桶(530)以及循环泵(540),所述水箱(520)连接有进水管(521),所述进水管(521)另一端用于连接有钻孔液源,所述喷管(510)一端与水箱(520)连通,所述喷管(510)另一端位于靠近钻孔组件或攻丝组件的夹具上方,所述回收桶(530)位于转盘(200)下方,所述循环泵(540)的进水口与回收桶(530)连通且循环泵(540)与回收桶(530)连通的开口上设置有过滤金属碎屑的过滤网,所述循环泵(540)的出水口与多个水箱(520)连通,所述水箱(520)内设置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用于对水箱(520)内的钻孔液产生压力以使钻孔液从喷管(510)喷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组件包括两个钻孔底座(710)、两个钻孔液压缸(720)及两个钻孔件(730),所述攻丝组件包括攻丝底座(810)、攻丝液压缸(820)以及攻丝件(830),两个所述钻孔底座(710)均与机架(100)连接且两个钻孔液压缸(720)分别与两个钻孔底座(710)连接,两个所述钻孔液压缸(720)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钻孔件(730)连接,两个所述攻丝底座(810)均与机架(100)连接且两个攻丝液压缸(820)分别与两个攻丝底座(810)连接,两个所述攻丝液压缸(820)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两个攻丝件(830)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推动杆(551)、挤压杆(552)、挤压板(553)及第六弹簧(556),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座(600),所述连接座(600)与钻孔件(730)或攻丝件(830)连接,所述连接座(600)与钻孔液压缸(720)或攻丝液压缸(820)连接,所述推动杆(551)与连接座(600)连接,所述挤压杆(552)一端穿过水箱(520)顶部进入水箱(520)内部与挤压板(553)连接,所述挤压板(553)与水箱(520)内密封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六弹簧(556)套设于挤压杆(552)位于水箱(520)外的一端,所述挤压杆(552)顶部连接有导向斜杆(557),所述连接座(600)与推动杆
(551)连接,所述钻孔液压缸(720)或攻丝液压缸(820)运作时,所述推动杆(551)与导向斜杆(557)的导向斜面抵接以使挤压杆(552)竖直向下运动。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910)、主动锥齿轮(920)、第一从动锥齿轮(930)及第二从动锥齿轮(940),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930)及第二从动锥齿轮(940)均与主动锥齿轮(920)啮合连接,所述电机(910)的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920)周向固定,所述回收桶(530)内设置有搅拌杆(531),所述搅拌杆(531)与第二从动锥齿轮(940)周向固定,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930)与转盘(200)周向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承内圈的钻孔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转盘以及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锁定轴承内圈的夹具,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轴承内圈运送至夹具处的上料结构及用于将轴承内圈取下夹具的下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的上料轨道及上料夹取组件,所述下料结构包括逐一运送轴承内圈的下料轨道及下料夹取组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对轴承内圈进行钻孔的钻孔组件以及对轴承内圈进行攻丝的攻丝组件,所述上料结构、钻孔组件、攻丝组件及下料结构沿转盘周壁呈圆周排列。本申请提高钻孔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以节省人力与时间,并提高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并提高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并提高轴承内圈的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姜志强 王正海 石国斌 马小焕 吕建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金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3/8/2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