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4
阅读:13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釉料除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
背景技术:
2.釉料是对陶瓷外部进行釉彩加工的重要原料,釉料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其内会掺杂有少量的铁杂质,因此在釉料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釉料除铁装置对釉料中的铁杂质进行去除以提高釉料的质量,但现有的釉料除铁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除铁效率低,效果不佳;而且除铁而结束后,需通过人工将罐盖打开,并多人将其抬起脱离出罐顶,从而才能对除铁棒上方铁屑清楚,故而,传统的方式较为的低效,较为的耗费人工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至少任一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位置可拆卸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顶盖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展板,且扩展板位于顶盖的底部位置,所述扩展板的底部位置可拆卸连接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除铁电磁棒;
5.所述罐体的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顶部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塞,所述驱动塞的顶端设置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顶部左侧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驱动塞一端与轴承的内径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板的底部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衔接杆,且衔接杆的底端与顶盖之间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左前方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排料阀管。
7.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底板,所述罐体与底板之间通过四个l形支撑块相连。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
9.优选的,四个所述阻尼减震器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底框。
10.优选的,所述底框的底部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扩展板与转动杆连接的三个除铁电磁棒跟同转动,而除铁电磁棒在罐体内部转动的时,使得除铁电磁棒能够更高效的对釉料内部的铁屑进行吸附清除。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气缸使得驱动塞进行伸缩,从而通过衔接板、固定杆和连接盘与驱动塞连接的顶盖跟同进行伸缩,进而不断的使其伸缩,直至顶盖下方的除铁电磁棒
脱离出罐体内部,最后通过轴承的作用,使得衔接板以轴承的位置做轴心进行转动,将顶盖部分的转动脱离至罐体上方,从而可便于对除铁电磁棒上方铁屑进行清除,避免直接在罐体上方进行清除,铁屑会直接掉入罐体内部影响后续的除铁进度,顶盖在脱离罐体上方的过程中无需太多人工进行操作,可大大节省人工的投入,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罐体;11、排料阀管;2、顶盖;3、伺服电机;31、转动杆;32、扩展板;33、除铁电磁棒;4、延伸板;41、支撑柱;42、气缸;43、驱动塞;44、轴承;45、衔接板;46、固定杆;47、连接盘;48、衔接杆;5、底板;6、l形支撑块;7、阻尼减震器;8、底框;9、自锁式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顶部位置可拆卸连接有顶盖2,顶盖2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顶盖2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1,转动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展板32,且扩展板32位于顶盖2的底部位置,扩展板32的底部位置可拆卸连接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除铁电磁棒33;罐体1的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延伸板4,延伸板4的顶部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1,支撑柱4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缸42,气缸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塞43,驱动塞43的顶端设置有衔接板45,衔接板45的顶部左侧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轴承44,驱动塞43一端与轴承44的内径固定连接,衔接板45的底部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6,固定杆4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47,连接盘47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衔接杆48,且衔接杆48的底端与顶盖2之间固定连接。将待除铁的釉料通过罐体1的上方加入至罐体1的内部,随后通过顶盖2将罐体1顶部盖紧,而后通过伺服电机3驱动转动杆31进行转动,从而通过扩展板32与转动杆31连接的三个除铁电磁棒33跟同转动,而除铁电磁棒33在罐体1内部转动的时,使得除铁电磁棒33能够更高效的对釉料内部的铁屑进行吸附清除;铁屑清除完成后,通过气缸42使得驱动塞43进行伸缩,从而通过衔接板45、固定杆46和连接盘47与驱动塞43连接的顶盖2跟同进行伸缩,进而不断的使其伸缩,直至顶盖2下方的除铁电磁棒33脱离出罐体1内部,最后通过轴承44的作用,使得衔接板45以轴承44的位置做轴心进行转动,将顶盖2部分的转动脱离至罐体1上方,从而可便于对除铁电磁棒33上方铁屑进行清除,避免直接在罐体1上方进行清除,铁屑会直接掉入罐体1内部影响后续的除铁进度,顶盖2在脱离罐体1上方的过程中无需太多人工进行操作,可大大节省人工的投入,使用更加的方便。
21.罐体1的底部左前方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排料阀管11,罐体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
底板5,罐体1与底板5之间通过四个l形支撑块6相连,底板5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7,四个阻尼减震器7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底框8,底框8的底部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9。通过四个自锁式万向轮9可将本申请的除铁装置进行随意移动,使其能够移动至合适的位置进行使用;而罐体1在搅拌除铁的过程中,罐体1难免会产生小幅度的震动以及噪音,而后在四个阻尼减震器7的作用下,对其产生的震动以及噪音进行隔振降噪,使其能够对罐体1进行保护,以及相对程度上的降低噪音;最后通过排料阀管11可将罐体1内部除铁后的釉料排出。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位置可拆卸连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顶盖(2)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1),所述转动杆(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展板(32),且扩展板(32)位于顶盖(2)的底部位置,所述扩展板(32)的底部位置可拆卸连接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除铁电磁棒(33);所述罐体(1)的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延伸板(4),所述延伸板(4)的顶部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1),所述支撑柱(4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缸(42),所述气缸(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塞(43),所述驱动塞(43)的顶端设置有衔接板(45),所述衔接板(45)的顶部左侧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轴承(44),所述驱动塞(43)一端与轴承(44)的内径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板(45)的底部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6),所述固定杆(4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47),所述连接盘(47)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衔接杆(48),且衔接杆(48)的底端与顶盖(2)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左前方位置贯穿并固定连接有排料阀管(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底板(5),所述罐体(1)与底板(5)之间通过四个l形支撑块(6)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阻尼减震器(7)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底框(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8)的底部四角处均转动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釉砖釉料除铁装置,涉及釉料除铁技术领域,包括罐体,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顶盖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扩展板,且扩展板位于顶盖的底部位置,所述扩展板的底部位置可拆卸连接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除铁电磁棒。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扩展板与转动杆连接的三个除铁电磁棒跟同转动,而除铁电磁棒在罐体内部转动的时,使得除铁电磁棒能够更高效的对釉料内部的铁屑进行吸附清除;通过轴承的作用,使得衔接板以轴承的位置做轴心进行转动,将顶盖部分的转动脱离至罐体上方,从而可便于对除铁电磁棒上方铁屑进行清除,避免直接在罐体上方进行清除,铁屑会直接掉入罐体内部影响后续的除铁进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严静 丁友义 陈元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恩平市新安马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3/8/1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