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25
阅读:12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称为酒红球盖菇、皱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等,是一种近年热门的“畅销菇”,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其褐色的菇盖及形状,酷似松茸,故有“赤(褐)松茸”之美誉。大球盖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3.传统的大球盖菇栽培,一般采用农作物秸秆、木屑、竹屑等作为主要原料,通过收集、运输、堆制、翻堆、搬运、铺料、播种、覆土等工序进行栽培。上述多个工序费时费工,例如,目前大球盖菇种植的培养料主要是农作物的秸秆,需要大量的收集和长途运输;对其培养料的制作基本上都采用好氧堆积发酵的方式预先处理7-8天后才可以做床接菌,堆积时还需要管理培养料发酵过程和控制发酵料质量。目前的种植方法存在植效率低、较为费工的缺陷。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其栽培成本也随之增加,栽培效益受到影响。
4.此外,羊肚菌是近年热门的“网红菇”,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在国内外市场中备受青睐。由于其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大,目前以人工栽培为主,栽培过程中,外源营养袋是供给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羊肚菌栽培需要大量的营养袋(一般2000袋/亩,重量约为1000-2000kg),其成分包括木屑、麦粒、玉米芯、麸皮、石膏等。一般在羊肚菌采收后,废弃的营养袋鲜有再次利用的成功事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营养袋随意丢弃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作为大球盖菇培养基质的原料,充分利用了羊肚菌培养后的废弃物资源,而且降低了大球盖菇的栽培成本。
6.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7.s1、在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畦床内的废弃营养袋的包装去除,获得废弃营养袋菌渣;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与石灰混合均匀,制备得到大球盖菇的培养基质;
8.s2、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然后播种大球盖菇菌种;
9.s3、完成所述播种后,覆盖土壤;
10.s4、依次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与石灰的质量比为95~99:1。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羊肚菌采收结束的时间为3月下旬。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废弃营养袋的包装为塑料包装;例如聚乙烯包
装、聚丙烯包装等。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先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拍打成直径0.2~2cm的碎块,然后与石灰混合均匀。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将所述大球盖菇栽培料铺在所述畦床内,厚度18~22cm,畦宽50~70cm,畦长根据场地以及操作便利而定。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然后将畦床表面的培养基质扒开数条平行的沟,沟间距10~20cm,沟深4~5cm,沟宽3~4cm;将所述大球盖菇菌种播种在所述沟内,菌种用量为900~1100g/cm2。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覆盖土壤的厚度为3~4cm。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将羊肚菌废弃营养袋作为大球盖菇培养基质的原料,不需要额外添加其他物质来补充营养。大球盖菇培养基质中废弃营养袋的质量占比可达到99%,提高了废弃营养袋的利用率,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的成本。
20.(2)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原料不需要堆制发酵,避免了常规技术中存在的发酵腐熟不一或发酵失败的风险,废弃营养袋原先已经经过高温灭菌,加上羊肚菌菌丝的分解,大球盖菇菌丝很容易直接萌发和生长,降低了大球盖菇栽培的风险。
21.(3)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可利用栽培羊肚菌的畦床,将废弃营养袋就地直接栽培大球盖菇,不需要采购运输、堆制、翻堆、搬运等工序,缩短了50%的栽培时间(常规栽培方法需要6-8个月,本发明的方法仅需3-4个月),减少了30%的人工费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3.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4.s1、在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畦床内的废弃营养袋的包装去除,获得废弃营养袋菌渣;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与石灰混合均匀,制备得到大球盖菇的培养基质;
25.s2、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然后播种大球盖菇菌种;
26.s3、完成所述播种后,覆盖土壤;
27.s4、依次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
28.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废弃营养袋指羊肚菌采收结束后需要撤走的营养袋。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采用外源营养袋作为羊肚菌栽培的基质,营养袋的主要原料包括小麦粒、木屑、玉米芯、草粉、谷壳、麦麸、玉米粉、土豆粉、鲜土、腐殖土、草木灰等。营养袋在制备过程中经过了灭菌,并通常采用塑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作为包装材料。本发明中所述的营养袋可采用商购获得的用于羊肚菌栽培的营养袋。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与石灰的质量比为95~99:1;例如95:1、96:1、97:1、98:1、99:1等。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羊肚菌采收结束的时间为3月下旬。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先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拍打成直径0.2~2cm的碎块,然后与石灰混合均匀。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将所述大球盖菇栽培料铺在所述畦床内,厚度18~22cm,畦宽50~70cm,畦长根据场地以及操作便利而定。
33.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畦床即为栽培羊肚菌的畦床,即本发明中大球盖菇的栽培不仅可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还可原地利用羊肚菌的畦床,免去了采购运输、堆制、翻堆、搬运等工序。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然后将畦床表面的培养基质扒开数条平行的沟,沟间距10~20cm,沟深4~5cm,沟宽3~4cm;将所述大球盖菇菌种播种在所述沟内,菌种用量为900~1100g/cm2;例如900g/cm2、1000g/cm2、1100g/cm2等。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沟间距可以为10cm、12cm、14cm、16cm、18cm、20cm等;所述沟深可以为4cm、4.5cm、5cm等;所述沟宽可选自3cm、3.5cm、4cm等。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覆盖土壤的厚度为3~4cm;例如3cm、3.4cm、4cm等。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所述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按照大球盖菇的常规栽培技术操作即可。
38.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39.实施例1
40.s1、在3月下旬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畦床内的废弃营养袋的塑料包装去除,获得废弃营养袋菌渣;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拍打为直径0.2~2cm的碎块厚与石灰按照99: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到大球盖菇的培养基质;
41.s2、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厚度约20cm,畦宽60cm,畦长根据场地以及操作便利而定;将畦床表面的培养基质扒开数条平行的沟,沟间距15cm,沟深4cm,沟宽3cm;然后将大球盖菇菌种掰成2~3cm的块状,播种在沟内,菌种用量为1000g/cm2;
42.s3、完成步骤s2的播种后,覆盖土壤,厚度为约4cm;
43.s4、按照大球盖菇的常规栽培技术,依次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
44.实施例2
45.s1、在3月下旬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畦床内的废弃营养袋的塑料包装去除,获得废弃营养袋菌渣;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拍打为直径0.2~2cm的碎块厚与石灰按照97: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到大球盖菇的培养基质;
46.s2、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厚度约18cm,畦宽50cm,畦长根据场地以及操作便利而定;将畦床表面的培养基质扒开数条平行的沟,沟间距20cm,沟深5cm,沟宽4cm;然后将大球盖菇菌种掰成2~3cm的块状,播种在沟内,菌种用量为900g/cm2;
47.s3、完成步骤s2的播种后,覆盖土壤,厚度为约3cm;
48.s4、按照大球盖菇的常规栽培技术,依次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
49.实施例3
50.s1、在3月下旬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畦床内的废弃营养袋的塑料包装去除,获得废弃营养袋菌渣;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拍打为直径0.2~2cm的碎块厚与石灰按照95: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到大球盖菇的培养基质;
51.s2、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厚度约22cm,畦宽70cm,畦长根据场地以及操作便利而定;将畦床表面的培养基质扒开数条平行的沟,沟间距10cm,沟深4cm,沟宽4cm;然后将大球盖菇菌种掰成2~3cm的块状,播种在沟内,菌种用量为1100g/cm2;
52.s3、完成步骤s2的播种后,覆盖土壤,厚度为约4cm;
53.s4、按照大球盖菇的常规栽培技术,依次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畦床内的废弃营养袋的包装去除,获得废弃营养袋菌渣;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与石灰混合均匀,制备得到大球盖菇的培养基质;s2、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然后播种大球盖菇菌种;s3、完成所述播种后,覆盖土壤;s4、依次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与石灰的质量比为95~99: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羊肚菌采收结束的时间为3月下旬。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废弃营养袋的包装为塑料包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先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拍打成直径0.2~2cm的碎块,然后与石灰混合均匀。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所述大球盖菇栽培料铺在所述畦床内,厚度18~22cm,畦宽50~70cm,畦长根据场地以及操作便利而定。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然后将畦床表面的培养基质扒开数条平行的沟,沟间距10~20cm,沟深4~5cm,沟宽3~4cm;将所述大球盖菇菌种播种在所述沟内,菌种用量为900~1100g/cm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覆盖土壤的厚度为3~4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其包括:S1、在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畦床内的废弃营养袋的包装去除,获得废弃营养袋菌渣;将所述废弃营养袋菌渣与石灰混合均匀,制备得到大球盖菇的培养基质;S2、将所述培养基质铺在所述畦床内,然后播种大球盖菇菌种;S3、完成所述播种后,覆盖土壤;S4、依次进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本发明利用羊肚菌废弃营养袋作为大球盖菇培养基质的原料,充分利用了羊肚菌培养后的废弃物资源,降低了大球盖菇栽培基质的成本;此外,本方法可利用羊肚菌的畦床原地栽培大球盖菇,省去了采购运输、堆制、翻堆、搬运等工序,显著缩短了大球盖菇的栽培时间。菇的栽培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杜旭华 王安可 刘胜辉 包金亮 毕毓芳 钟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3/8/2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