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26 阅读:9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干法再造烟叶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


背景技术:

2.加热卷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之一,目前正在快速抢占国际烟草市场,但产品的特殊性导致其较难满足消费者抽吸体验,因此,做好加热卷烟烟支尤为重要。由于专利技术的封锁,导致想要做好加热卷烟,原料的制备非常关键,而目前加热卷烟用原料多为再造烟叶,再造烟叶工艺主要又分为四种:湿法、干法、稠浆法、辊压法,这四种方法中除干法外其他几种的应用相对较多,干法应用相对较少,因此,针对干法技术进行研究更具创新性。
3.目前,干法技术已有研究多集中于传统干法整线、解纤工艺研究,“干法造纸法再造烟叶薄片整装生产线”cn201310393610.8,该专利同样针对干法生产整线工艺进行限定,包含:原料处理部、烟叶成型部和薄片成型部,其中烟叶成型部中强调上、下、上、下喷涂形式;“一种干法造纸法生产再造烟叶的设备”cn201410155207.6,包括依次连接的解纤装置、基片成型装置、浆料喷涂装置和烘干装置,其中浆料喷涂从设备层面出发,强调其各部位连接及组成,未强调喷涂方式,喷位设置及具体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针对干法再造烟叶相关技术限定主要针对整线工艺和设备,但是聚焦于喷涂部分,并未有限定全上喷技术,但是上述喷涂方法喷涂的产品,喷涂所需的溶液损耗较高,同时产品品质质量稳定性无法有效保障,尤其在于定量、厚度指标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7.s100:将成型的具有负载作用的片基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
8.s200:将制备好的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所述片基第一表面;经过一定的干燥后,将该片基在不转移的状态下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
9.s3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位于上层第二施加位的片基表面,经过一定的干燥后,完成第一表面加工;
10.s400:将第一表面加工完成后的片基,进行下移,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
11.s5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位于下层第一施加位的片基第二表面,经过一定的干燥后,将该片基在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
12.s6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下层第二施加位的片基表面,经过一定干燥后,输送至下层功能位点,将功能性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该片基表面。
13.其中,下层设定功能位点,该位点涉及功能性溶液,该溶液可以包含增香补香功能、增烟雾、增碳化、增水分等功能,不局限于上述功能,该位点施加功能溶液后,可以自主调节温度需求,该部分温度调节范围可为0-100℃之间。
14.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设定好的喷枪在施加位上的设定包含:喷枪排列方式及喷位高度。
15.所述喷枪排列方式为多排设置,交叉排列。
16.所述多排设置,可以为两排、三排等,不限于排数。
17.所示交叉排列,为在前一排基础上设置第二排喷头时,与前一排喷头交错开,交错间距按照实际喷洒扇面幅宽而定。
18.所述喷位高度设定范围在25cm-45cm范围内。喷位具体高度指喷嘴与片基之间的垂直距离。
19.所述步骤s200和步骤s300中的混合溶液为同种溶液或不同溶液。
20.所述步骤s200和步骤s300中,干燥温度范围可在60-180℃之间。
21.所述步骤s500和步骤s600中的混合溶液为同种溶液或不同溶液。
22.所述步骤s500和步骤s600中,干燥温度范围可在60-180℃之间。
23.所述步骤s200中,上层第一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10-25%,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25-30%,下层第一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25-30%,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20-30%。
24.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步骤s600中,功能性溶液喷涂后的干燥温度为0-100℃之间。
25.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由于采用上层、下层、功能位点,多方式施加溶液的方式,可以达到干法产香材料的品质较快提升,满足产品高定量需求,降低各位点溶液的损耗,提升施加溶液的有效物质的附着率。
附图说明
27.图1为施加位中喷枪设定情况之一示意图;
28.图2为施加位中喷枪设定情况之一示意图;
29.图3为整个全上喷涂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显示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显示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5.以下将结合图1-2,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进行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36.实施例:
37.如图1所示,该图为施加位中喷枪设定情况中的一种示意图,最上面箭头代表片基的走向,按照该走向设定两排喷头,实现交叉排列,以保证涂布液喷洒的均匀程度。
38.如图2所示,该图为施加位中喷枪设定情况中的另一种示意图,最上面箭头代表片基的走向,按照该走向设定两排喷头,实现交叉排列,以保证涂布液喷洒的均匀程度。
39.如图3所示,该图为整个全上喷涂布的示意图,其中1号位代表上层喷位,在上层施加位上2号位代表片基移动方向,3号位代表上层第一施加位,4号位代表上层第二施加位;5号位代表片基转移方向,6号位代表转移辊;10号位代表下层施加位,11号代表片基转移方向,7号位代表下层第一施加位,8号位代表下层第二施加位,9号位代表功能位点,其中,移辊用于片基下移用。其中,所述下移,不需要机械转移,仅针对第一表面加工后的已施加过两次烟粉的混合溶液的片基直接转向。
40.对比例1:首先配制同种烟粉混合溶液,具体配方如下表1所示:
41.表1烟粉混合溶液配方
[0042][0043]
结合上述烟粉混合溶液进行常规涂布操作,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1),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40cm。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转移输送至第一
正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0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二反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2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三正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2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四反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1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044]
实施例1:
[0045]
首先配制与对比例1相同的烟粉混合溶液,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1),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40cm。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施加烟粉混合溶液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00℃干燥后,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1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046]
经过实施例1所形成的样品与对比例1,进行物理指标对比,对比结果见下表2:
[0047]
表2两种样品物理指标对比结果
[0048][0049][0050]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全上喷涂布方式在提高干法产香材料涂布率、定量、孔隙率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0051]
实施例2:首先配制与对比例1相同的烟粉混合溶液,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1),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40cm。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00℃干燥后,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1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052]
针对实施例2与对比例1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物理指标对比,结果如下表3所示:
[0053]
表3两种样品物理指标对比结果
[0054]
指标对比例1实施例2涂布率70%84%定量105g/m2118g/m2厚度0.35mm0.30mm抗张强度600n/m710n/m孔隙率48%35%掉粉率0.5%0.2%
[0055]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全上喷所制备得到的干法产香材料在抗张强度、孔隙率和掉粉情况方面有明显提升。
[0056]
实施例3:配制一种具有补香功能涂布液溶液,具体配方如下表所示:
[0057]
表4补香功能混合溶液配方
[0058]
组成比例烟草提取物1#60%提质香精30%烘烤香精10%
[0059]
首先配制与对比例1相同的烟粉混合溶液,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1),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40cm。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00℃干燥后,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10℃干燥后,在功能位点施加补香功能混合溶液5%(占产品质量的比重,且为正喷),经过6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060]
针对实施例3与对比例1、实施例2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物理指标对比,结果如下表5所示:
[0061]
表5三种样品物理指标对比结果
[0062]
指标对比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涂布率70%84%88%定量105g/m2118g/m2120g/m2厚度0.35mm0.30mm0.31mm抗张强度600n/m710n/m701n/m孔隙率48%35%37%掉粉率0.5%0.2%0.19%
[0063]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全上喷,增加补香溶液,对于产品的物理指标与实施例2样品并未有明显变化,但均优于对比样品。
[0064]
针对实施例3与对比例1、实施例2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感官评价对
比,具体评价方法:将样品进行烟支打样,使用功夫2.0加热器进行抽吸评价,并采用如下评分要求进行评价打分,且评吸组人员至少7人,以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后的平均分作为最终评价结果。
[0065]
针对实施例3与对比例1、实施例2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感官评价对比结果如下表6所示:
[0066]
表6三个样品感官评价结果
[0067][0068]
通过感官评价对比发现,采用对比例方式制备得到的样品在感官表现上明显差于其他两个样品,尤其以劲头、烟气和香气最为突出,而添加补香溶液的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样品,在感官的香气上比实施例2所制备得到的样品表现要好。
[0069]
实施例4:首先配制四种烟粉混合溶液,具体配方如下表7所示:
[0070]
表7烟粉混合溶液配方
[0071][0072][0073]
同样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1),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40cm。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1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00℃干燥后,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3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一
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4#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1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074]
针对实施例4与对比例1、实施例2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物理指标对比,结果如下表8所示:
[0075]
表8三种样品物理指标对比结果
[0076]
指标对比例1实施例2实施例4涂布率70%84%83.4%定量105g/m2118g/m2117g/m2厚度0.35mm0.30mm0.31mm抗张强度600n/m710n/m708n/m孔隙率48%35%36%掉粉率0.5%0.2%0.21%
[0077]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全上喷,不同涂布液样品分位点进行分别施加,所制备得到的样品与实施例2样品差异不大,与对比例样品对比有明显提升。
[0078]
针对实施例4与对比例1、实施例2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感官评价对比结果如下表9所示:
[0079]
表9三个样品感官评价结果
[0080][0081]
通过感官评价对比发现,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样品在烟气表现上明显优于对比例1和实施例2样品,这也与不同特性涂布液分位点施加有一定关系。
[0082]
实施例5:首先配制四种烟粉混合溶液参照实施例4种烟粉混合溶液配方配制,同时配制一种具有增加雾化效果的涂布溶液,具体配方如下表10所示:
[0083]
表10雾化效果的涂布溶液配方
[0084]
组成比例雾化剂1#70%雾化剂2#30%
[0085]
同样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1),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40cm。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1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00℃干燥后,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3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4#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
喷),经过110℃干燥后,在功能位点施加增加雾化效果的涂布溶液3%(占产品质量的比重,且为正喷),经过5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086]
针对实施例5与对比例1、实施例4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物理指标对比,结果如下表11所示:
[0087]
表11三种样品物理指标对比结果
[0088]
指标对比例1实施例4实施例5涂布率70%83.4%85%定量105g/m2117g/m2119g/m2厚度0.35mm0.31mm0.32mm抗张强度600n/m708n/m710n/m孔隙率48%36%33%掉粉率0.5%0.21%0.19%
[0089]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全上喷,不同涂布液样品分位点进行分别施加,结合雾化补充涂布液施加,所制备得到的样品与实施例4样品差异不大,与对比例样品对比有明显提升。
[0090]
针对实施例5与对比例1、实施例4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感官评价对比结果如下表12所示:
[0091]
表12三个样品感官评价结果
[0092][0093]
通过感官评价对比发现,实施例5样品整体表现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样品差异不大,主要差异体现在烟雾释放方面,烟雾量整体有所提升,烟气释放也相对更优一些。
[0094]
对比例2:
[0095]
首先配制同种烟粉混合溶液,具体参照对比例1中的表1进行。结合上述烟粉混合溶液进行常规涂布操作,其中每个喷位以单排喷枪设定,设置三个喷头,其距离片基高度约为30cm,所喷洒料液量固定不变。
[0096]
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转移输送至第一正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0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二反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2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三正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2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四反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1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097]
实施例6:
[0098]
首先配制与对比例1相同的烟粉混合溶液,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2所示),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30cm,所喷洒料液量固定不变。
[0099]
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转移输送至第一正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0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二反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2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三正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20℃干燥后,转移送至第四反喷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经过11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100]
经过实施例6所形成的样品与对比例2,进行物理指标对比,对比结果见下表13:
[0101]
表13两种样品物理指标对比结果
[0102][0103][0104]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采用多排,交叉排列形式,所制备得到的产品,品质上有一定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涂布率、定量、孔隙率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0105]
实施例7:
[0106]
首先配制与对比例1相同的烟粉混合溶液,其中每个喷位以双排喷枪设定,交叉排列(如图2所示),喷头距离片基高度约为30cm,所喷洒料液量固定不变。
[0107]
将前序工段制备得到的基片,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施加烟粉混合溶液喷洒烟粉混合溶液1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00℃干燥后,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30%(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20℃干燥后,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烟粉混合溶液25%(占总涂布液喷洒量的重量比,且为正喷),经过110℃干燥后,送至后续功能,直至形成成品产香材料。
[0108]
针对实施例7与对比例1、实施例6最终制备得到的成品产香材料进行物理指标对比,结果如下表14所示:
[0109]
表14两种样品物理指标对比结果
[0110][0111][0112]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多排,交叉排列形式,结合全上喷所制备得到的产品,品质上有大幅的提升。
[0113]
以上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成型的具有负载作用的片基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s200:将制备好的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所述片基第一表面;经过一定的干燥后,将该片基在不转移的状态下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s3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位于上层第二施加位的片基表面,经过一定的干燥后,完成第一表面加工;s400:将第一表面加工完成后的片基,进行下移,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s5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位于下层第一施加位的片基第二表面,经过一定的干燥后,将该片基在输送至下层第二施加位;s6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下层第二施加位的片基表面,经过一定干燥后,输送至下层功能位点,将功能性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该片基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设定好的喷枪在施加位上的设定包含:喷枪排列方式及喷位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排列方式为多排设置且交叉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位高度设定范围在25cm-45cm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和步骤s300中的混合溶液为同种溶液或不同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和步骤s300中,干燥温度范围可在60-18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和步骤s600中的混合溶液为同种溶液或不同溶液。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和步骤s600中,干燥温度范围可在60-180℃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上层第一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10-25%,上层第二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25-30%,下层第一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25-30%,下层第二施加位喷洒混合溶液占总涂布液洒量的20-3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步骤s600中,功能性溶液喷涂后的干燥温度为0-100℃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法再造烟叶全上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0:将成型的具有负载作用的片基输送至上层第一施加位;S200:将制备好的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所述片基第一表面;将该片基在不转移的状态下输送至上层第二施加位;S3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位于上层第二施加位的片基表面,完成第一表面加工;S400:将第一表面加工完成后的片基,输送至下层第一施加位;S5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位于片基第二表面;S600:将包含烟粉的混合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下层第二施加位的片基表面,输送至下层功能位点,将功能性溶液从上自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该片基表面。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该片基表面。下由设定好的喷枪施加于该片基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青 周容 刘锴 邓永 周志刚 刘子琦 李宏伟 梁坤 王帅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3/8/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