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未命名 08-26 阅读:29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属于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道路内部病害因为其自身的隐蔽性,很难在病害初期得到发现并加以治理,一旦爆发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在多种道路修复手段中,注浆修复以其快捷性,避免了大挖大填,对交通的影响较小,同时又能较好的解决道路内部病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注浆修复的效果受病害体类型、浆液特性、注浆压力以及注浆方式的影响,目前很多学者通过室内模型注浆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注浆体强度、扩散半径等的研究,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以寻求对实际工程的指导。室内模型实验可以严格控制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大量实验得到规律,但是还存在着加载位置固定、行车荷载难以模拟、内部病害模拟不准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专利旨在提供一种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解决上述“加载位置固定、行车荷载难以模拟、内部病害模拟不准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包括:移动门式反力架、伺服液压加载系统、控制系统、实验箱、检测系统和注浆系统;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包括:立柱,竖向设置;横梁,水平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其两端与所述立柱的上部可拆卸连接;纵向轨道,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的正下方,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小车,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底部,沿所述纵向轨道运动;所述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横向滑轨,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底部,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一致;滑块,与所述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沿所述横向滑轨滑动;伺服液压机,倒置连接于所述滑块底部;所述伺服液压机包括液压柱、u型架和滚轮;所述液压柱的前端向下;所述u型架连接于所述液压柱的前端;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u型架的开口端、与所述u型架的开口端具有两个连接位置,所述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滚轮以所述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为轴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动机,驱动所述小车;
计算机,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所述实验箱包括:箱体,顶开口的空腔结构,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道路结构,填充于所述箱体内,自下而上包括路基土、底层、基层、面层;泡沫板,位于所述箱体内,设置于所述道路结构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为道路结构的横向位移提供合理的缓冲,表面附一层薄膜并刷油增加润滑,减少对路面结构的竖向约束。
6.橡胶气囊,被配置为:充气后预埋于所述道路结构内以模拟病害,放气后从所述道路结构内取出;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千分表,设置于所述道路结构的表面;应变片,设置于所述道路结构的基层和底层;应变计,连接应变片;土压力盒,埋置于所述道路结构的的不同深度,检测荷载作用下所述道路结构的应力;所述注浆系统被配置为向病害注浆。
7.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纵向轨道包括c型钢;所述c型钢开口向上,所述小车的车轮位于所述c型钢内。
8.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沿所述纵向轨道的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纵向轨道的两侧,被配置为固定于地面。
9.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小车为四轮板式滑车。
10.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电动机设置于所述纵向滑轨的两侧。
11.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泡沫板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附一层薄膜,在在所述薄膜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刷油。
12.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螺孔,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3.采用上述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所模拟的道路等级和相似比确定模型的尺寸和填料类型,准备所需要的道路材料,调试实验所用的仪器,确保控制系统和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工作正常,将横梁固定到合适的高度,根据相似比将标准轴载换算成所需的压力,将泡沫板附一层薄膜刷油备用;s2:填筑、预埋;步骤s1完成后在箱体内进行填筑形成与所模拟的实际道路相同的所述道路结构;与此同时,在所述道路结构的不同深度埋设好所述土压力盒,在所述基层和底层底部预埋入所述应变片,根据所模拟的道路病害埋入相应的充气后的橡胶气囊,橡胶气囊的橡皮管穿过预埋的注浆管;s3: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所述道路结构固结之后,将橡胶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将瘪软的橡胶气囊通过注浆管从所述道路结构中取出,将注浆管封闭,调整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和所述伺服液压加载
系统的位置,通过滚轮对预埋病害的上方路面进行加压,对比正常路面加压时,内部预埋的土压力盒、应变片以及路面千分表的数值,分析数据,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s4:对病害进行注浆修复;将预埋的注浆管上部与所述注浆系统的出浆口相连,开始注浆,待注浆结束后,封堵注浆管;s5: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注浆修复对病害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注浆体固结后,计算机控制电动机带动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移动,滑动滑块,将伺服液压机移动到预定位置,通过滚轮对注浆处的路面进行静载加载;对比正常路面及病害未进行注浆治理时,内部预埋的土压力盒、应变片以及路面千分表的数值,分析数据,研究注浆对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
14.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步骤s3中,所述计算机控制所述电动机在相同的时间内交替进行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在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从道路模型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述伺服液压机通过滚轮对路面施加往复运动的移动荷载,模拟移动的行车荷载。
15.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步骤s4中,注浆材料的种类、注浆压力、注浆量作为能控制的参量,研究这些参量对注浆效果的影响。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移动门式反力架中的立柱可以沿道路纵向的纵向导轨(c型钢)滑动、伺服液压机可以通过滑块沿道路横向的移动门式反力架中的横向滑轨滑动、横梁可以在选择立柱上的螺孔通过螺栓固定在不同的竖向位置,实现了加载装置的三维位置可调、灵活加载,解决了加载位置固定的问题;从而合理安排病害的位置,节约了实验材料。
17.二、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使得移动门式反力架沿纵向导轨(c型钢)在道路纵向往复移动,固定在其上的伺服液压机通过滚轮加载到路面结构上,模拟出了反复施加的的行车荷载;解决了行车荷载难以模拟的技术问题。
18.三、通过橡胶气囊进行病害模拟,在预埋时将气囊充气,在橡皮管外套注浆管,待路面结构填料固结以后打开阀门放气,将泄气的橡胶气囊从注浆管抽出,解决了内部病害模拟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准确模拟出了道路内部病害,并且便于下一步的注浆修复。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移动门式反力架的纵向轨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模拟道路内部病害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橡胶气囊示意图;其中,1、固定钢板 2、c型钢 4、四轮板式滑车 6、螺旋转杆 7、固定钢圈 8、立柱 9、螺孔 10、螺栓 11、横梁 12、横向滑轨 13、滑块 14、固定器 15、伺服液压机 16、液压表 17、加压筒 18、u型架 19、滚轮 20、泡沫板 21、面层 22、基层 23、底层 24、路基 25、箱体 28、加劲肋板 29、底板 30、电动机 31、注浆管 32、空洞气囊 33、脱空气囊 34、应变片 35、土压力盒 36、橡胶管 37、千分表 38、阀门 39、注浆软管 40、注浆机 41、计算机。
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1.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22.一种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移动门式反力架、滑动伺服液压加载系统、控制系统、实验箱、检测系统和注浆系统。
23.移动门式反力架包括立柱8、横梁11、纵向轨道和小车。立柱8竖向设置;立柱8的数量可以为二,两根立柱8对称的设置在实验箱的两侧。横梁11水平设置于两所述立柱8之间,横梁11其长度方向上的(水平方向上的)两端与立柱8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横梁11两端与立柱8之间为静连接。纵向轨道水平设置于立柱8的正下方,纵向轨道的长度方向与横梁11的长度方向垂;纵向轨道的数量为二,两条纵向轨道分别设置在两立柱8的正下方,两条纵向轨道平行。小车设置于立柱8的底部,小车沿纵向轨道运动。
24.横梁11可以由四块两厘米厚钢板焊接围成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钢板长3.4米、宽0.3米,在前后两个面的钢板的两端各开四个螺孔9,以便和钢方管立柱8固定;上下两个面的钢板长2.8米、宽0.3米,下底面钢板与伺服液压加载系统中的横向滑轨12连接。
25.立柱8可以由四块两厘米厚、1.7米长、0.3米宽的钢板焊接围成长方体,前后两面在和横梁11的连接位置开5排螺孔9,每排两个,以便和钢方管横梁11用螺栓10固定,并且方便调整横梁11上下位置,底部开两个可穿过螺旋转杆6的贯穿螺孔9。
26.立柱8的底部可以设置底板29。底板29长0.6米、宽0.3米、厚两厘米,底板29和立柱8底部焊接,并在立柱8四角各设置一个直角三角形加劲肋板28,在两端开螺孔9,通过螺栓10固定小车。小车可以是四轮板式滑车4。
27.纵向导轨可以采用c型钢2。c型钢2长3米、外部尺寸为:高10厘米、宽30厘米,采用c型钢2的开口向上,可让小车(四轮板式滑车4)在其中沿道路模型纵向运动。c型钢2长度方向的两侧可以设置固定钢板1;固定钢板1均匀对称焊接在c型钢2两侧,通过膨化螺丝固定在底面,将加载时的反力传入地面。
28.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横向滑轨12、滑块13和伺服液压机15。横向滑轨12设置于
横梁11的底部,横向滑轨12的长度方向与横梁11的长度方向一致;即,横向滑轨12沿横梁11底部水平设置,横向滑轨12的两端靠近或接触立柱8。滑块13与横向滑轨12滑动连接,滑块13沿横向滑轨12水平滑动。伺服液压机15倒置连接于滑块13底部;伺服液压机15与滑块13底部之间为静连接,具体的,伺服液压机15与滑块13底部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伺服液压机15与滑块13底部之间可以通过固定器14实现固定连接;伺服液压机15在滑块13的带动下沿横向滑轨12水平滑动,即,伺服液压机15在滑块13的带动下沿道路模型横向滑动。
29.伺服液压机15包括液压柱、u型架18和滚轮19。液压柱的前端向下;u型架18连接于液压柱的前端;滚轮19动连接于u型架18的开口端、滚轮19与u型架18的开口端具有两个连接位置,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与横梁11的长度方向平行;滚轮19以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为轴转动。即,伺服液压机15通过加压筒17压挤加压,液压表16得到压力值,伺服液压机15的液压柱的前端更换为滚轮19与u型架18,以模拟车轮动载。
30.控制系统包括电动机30和计算机41。电动机30驱动小车;计算机41控制电动机30的转速和转向。具体的,电动机30的数量可以为二,可以在两条c型钢2处各固定一个电动机30。控制系统包括还可以包括螺旋转杆6;螺旋转杆6的一端穿过钢方管立柱8的螺孔9,由电动机30带动旋转,螺旋转杆6的另一端在固定钢圈7内自由转动。通过计算机41控制电动机30转速和转向,带动螺旋转杆6转动,从而实现移动门式反力架沿道路纵向移动。
31.实验箱包括箱体25、道路结构、泡沫板20和橡胶气囊。箱体25为顶开口的空腔结构,箱体25设置于两所述立柱8之间。道路结构填充于箱体25内,道路结构自下而上包括路基24土、底层23、基层22、面层21;可以根据需要模拟的道路等级,选取不同的填筑材料,层层压实作为道路结构;并在道路结构中预埋入检测装置、橡胶气囊、注浆管31。泡沫板20位于箱体25内,泡沫板20设置于道路结构与箱体25侧壁之间;为道路结构的横向位移提供合理的缓冲。为了减少对路面结构的竖向约束,可以在泡沫板20的表面、泡沫板20与箱体25侧壁之间附一层薄膜并刷油增加润滑。橡胶气囊带有通气的橡胶管36,橡胶管36底部和橡胶气囊相通,顶端有阀门38,根据模拟的病害选择气囊的形状和大小。橡胶气囊充气后预埋于道路结构内(空洞气囊32)以模拟病害,橡胶气囊放气后(脱空气囊33)从所述道路结构内取出。
32.注浆系统可以包括注浆机40、注浆管31和注浆软管39。注浆管31为顶端带有螺旋接口的钢管,注浆管31顶端连接注浆软管39,注浆管31底部深入病害内部。注浆软管39的一端与注浆管31顶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注浆机40的出浆口。
33.检测系统包括千分表37、应变片34、应变计和土压力盒35。千分表37设置于道路结构的表面,检测荷载作用下道路的沉降以及注浆可能造成的路面抬升。应变片34设置于道路结构的基层22和底层23底部,应变计连接应变片34,检测荷载作用下的基底拉应力。土压力盒35埋置于道路结构的的不同深度,检测荷载作用下所述道路结构的应力。
34.一种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前期准备工作;s2:填筑、预埋;s3: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s4:对病害进行注浆修复;
s5: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注浆修复对病害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
35.s1: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之前,根据所模拟的道路等级和相似比确定模型的尺寸和填料类型,准备所需要的道路材料,调试实验所用的仪器,确保控制系统和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工作正常,将横梁11固定到合适的高度,根据相似比将标准轴载换算成所需的压力,将泡沫板20附一层薄膜刷油备用。
36.s2:填筑、预埋;步骤s1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在箱体25内进行填筑形成与所模拟的实际道路相同的所述道路结构。在箱体25内进行填筑时,对路基24选择和所模拟的实际道路的路基24土类型,自下而上分层填土夯实,压实度和含水率和所模拟的实际道路保持一致,为保证压实度每填土10厘米进行一次压实。在在箱体25内进行填筑的同时,在道路结构的不同深度埋设好所述土压力盒35,在基层22和底层23底部预埋入应变片34,根据所模拟的道路病害埋入相应的充气后的橡胶气囊,橡胶气囊的橡皮管穿过预埋的注浆管31。脱空病害一般发生在各结构层的层间,在底层23填筑完成后,将扁平的脱空气囊33(充气之前的橡胶气囊)充气放在预定位置,橡皮管穿过预埋的注浆管31,再进行上层填筑。
37.s3: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道路结构固结之后,将气囊橡皮管的阀门38打开、橡胶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将瘪软的橡胶气囊通过注浆管31从道路结构中取出。将埋的注浆管31用橡胶塞封闭,调整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和所述伺服液压加载系统的位置,通过滚轮19对预埋病害的上方路面进行加压,对比正常路面加压时,内部预埋的土压力盒35、应变片34以及路面千分表37的数值,分析数据,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
38.滑动滑块13,将伺服液压机15移动到预定位置,锁住固定器14,计算机41程序控制电动机30以一定的转速在相同的时间内交替进行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在每个时间段内可以通过螺旋转杆6带动门式反力架从道路模型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伺服液压机15通过滚轮19对路面施加往复运动的移动荷载,模拟移动的行车荷载。对比正常路面加压时,路面千分表3737的沉降数值,分析数据,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
39.s4:对病害进行注浆修复;将预埋的注浆管31上部的橡胶塞拔出并把螺旋接口和注浆机40的注浆软管39相连,开启注浆机40开始注浆,待注浆结束后,把注浆软管39取下,并再次用橡胶塞封堵注浆管31,防止冒浆。注浆材料的种类、注浆压力、注浆量作为可以控制的参量,研究这些因素对注浆效果的影响。
40.s5: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注浆修复对病害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注浆体固结后,计算机41控制电动机30带动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移动,滑动滑块13,将伺服液压机15移动到预定位置,通过滚轮19对注浆处的路面进行静载加载;对比正常路面及病害未进行注浆治理时,内部预埋的土压力盒35、应变片34以及路面千分表37的数值,分析数据,研究注浆对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
41.滑动滑块13,将伺服液压机15移动到预定位置,锁住固定器14,计算机41程序控制电动机30以一定的转速在相同的时间内交替进行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在每个时间段内可以通过螺旋转杆6带动门式反力架从道路模型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伺服液压机15通过滚
轮19对路面施加往复运动的移动荷载,模拟移动的行车荷载。对比正常路面加压时,路面千分表37的沉降数值,分析数据,研究注浆对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
42.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门式反力架、伺服液压加载系统、控制系统、实验箱、检测系统和注浆系统;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包括:立柱,竖向设置;横梁,水平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其两端与所述立柱的上部可拆卸连接;纵向轨道,水平设置于所述立柱的正下方,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小车,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底部,沿所述纵向轨道运动;所述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横向滑轨,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底部,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一致;滑块,与所述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沿所述横向滑轨滑动;伺服液压机,倒置连接于所述滑块底部;所述伺服液压机包括液压柱、u型架和滚轮;所述液压柱的前端向下;所述u型架连接于所述液压柱的前端;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u型架的开口端、与所述u型架的开口端具有两个连接位置,所述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与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滚轮以所述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为轴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动机,驱动所述小车;计算机,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所述实验箱包括:箱体,顶开口的空腔结构,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道路结构,填充于所述箱体内,自下而上包括路基土、底层、基层、面层;泡沫板,位于所述箱体内,设置于所述道路结构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为道路结构的横向位移提供合理的缓冲,表面附一层薄膜并刷油增加润滑,减少对路面结构的竖向约束;橡胶气囊,被配置为:充气后预埋于所述道路结构内以模拟病害,放气后从所述道路结构内取出;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千分表,设置于所述道路结构的表面;应变片,设置于所述道路结构的基层和底层;应变计,连接应变片;土压力盒,埋置于所述道路结构的的不同深度,检测荷载作用下所述道路结构的应力;所述注浆系统被配置为向病害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轨道包括c型钢;所述c型钢开口向上,所述小车的车轮位于所述c型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沿所述纵向轨道的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纵向轨道的两侧,被配置为固定于地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为四轮板式滑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设置于所述纵向滑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板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附一层薄膜,在在所述薄膜与所述箱体侧壁之间刷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螺孔,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所模拟的道路等级和相似比确定模型的尺寸和填料类型,准备所需要的道路材料,调试实验所用的仪器,确保控制系统和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工作正常,将横梁固定到合适的高度,根据相似比将标准轴载换算成所需的压力,将泡沫板附一层薄膜刷油备用;s2:填筑、预埋;步骤s1完成后在箱体内进行填筑形成与所模拟的实际道路相同的所述道路结构;与此同时,在所述道路结构的不同深度埋设好所述土压力盒,在所述基层和底层底部预埋入所述应变片,根据所模拟的道路病害埋入相应的充气后的橡胶气囊,橡胶气囊的橡皮管穿过预埋的注浆管;s3: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所述道路结构固结之后,将橡胶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将瘪软的橡胶气囊通过注浆管从所述道路结构中取出,将注浆管封闭,调整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和所述伺服液压加载系统的位置,通过滚轮对预埋病害的上方路面进行加压,对比正常路面加压时,内部预埋的土压力盒、应变片以及路面千分表的数值,分析数据,研究病害对道路力学性能的削弱;s4:对病害进行注浆修复;将预埋的注浆管上部与所述注浆系统的出浆口相连,开始注浆,待注浆结束后,封堵注浆管;s5:对道路模型加载,研究注浆修复对病害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注浆体固结后,计算机控制电动机带动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移动,滑动滑块,将伺服液压机移动到预定位置,通过滚轮对注浆处的路面进行静载加载;对比正常路面及病害未进行注浆治理时,内部预埋的土压力盒、应变片以及路面千分表的数值,分析数据,研究注浆对道路力学性能的提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计算机控制所述电动机在相同的时间内交替进行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在每个时间段内所述移动门式反力架从道路模型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述伺服液压机通过滚轮对路面施加往复运动的移动荷载,模拟移动的行车荷载。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注浆材料的种类、注浆压力、注浆量作为能控制的参量,研究这些参量对注浆效果的影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模型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属于道路内部病害注浆修复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移动门式反力架、滑动伺服液压加载系统、控制系统、实验箱、检测系统和注浆系统。移动门式反力架包括立柱、横梁、纵向轨道和小车。伺服液压加载系统包括横向滑轨、滑块和伺服液压机。控制系统包括电动机和计算机。实验箱包括箱体、道路结构、泡沫板和橡胶气囊。注浆系统包括注浆机、注浆管和注浆软管。检测系统包括千分表、应变片、应变计和土压力盒。立柱可以沿道路纵向的纵向导轨滑动、伺服液压机可以沿道路横向的横向滑轨滑动、横梁可以固定在不同的竖向位置,实现了加载装置的三维位置可调,解决了加载位置固定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辛公锋 李鹏 王凯 龙关旭 王俊杰 张文亮 徐翼 马鹏飞 董坤 杨耀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百廿慧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3/8/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